首页 > 学术论文

浑河底泥产甲烷古菌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41:24
热度:

浑河底泥产甲烷古菌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摘要】:为了深入探究影响河流甲烷排放的关键因素,采用PCR-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测序分析对浑河底泥产甲烷古菌的多

【摘要】:为了深入探究影响河流甲烷排放的关键因素,采用PCR-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测序分析对浑河底泥产甲烷古菌的多样性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浑河底泥产甲烷古菌划分为4大类群: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甲烷微菌目(Methanomirobiales)、甲烷胞菌目(Methanocellales)和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从河流上游到下游,产甲烷古菌的群落结构呈现出空间变异的特征.河流上游占优势的产甲烷古菌菌属为Methanosarcina和Methanospirillum,分别约占46.2%和20.8%;中游主要菌属为Methanosarcina、Methanobacterium和Methanomethylovorans,分别约占40.9%、20.7%和15.2%;下游主要菌属为Methanosarcina和Methanobacterium,分别约占46.7%和22.1%.浑河底泥中Methanosarcina为优势菌属.Shannon指数(H')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D)计算结果表明,河流上游(H'=1.56,D=0.33)和中游(H'=1.79,D=0.26)产甲烷古菌的多样性与下游(H'=1.65,D=0.32)均较为接近.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城市水环境科技创新基地;
【关键词】产甲烷古菌 多样性 PCR-RFLP 浑河
【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No.2012ZX07202-005)~~
【分类号】:X172;X52
【正文快照】: 1引言(Introduction)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增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所有温室气体中,甲烷(CH4)对温室气体效应的功效仅次于CO2,但是其增温潜势却为CO2的23倍(IPCC,2001).近200年来CH4在大气中的含量平均以每年1%的速度增加(Ciceroneet al.,1998),主要的原因是CH4排放源的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浑河流域硅藻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王博涵;朱美桦;项珍龙;李丽娟;殷旭旺;白海锋;

产甲烷微生物研究概况    李煜珊;李耀明;欧阳志云;

闽江河口区淡水和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多样性    曾志华;杨民和;佘晨兴;仝川;

互花米草沼泽湿地产甲烷古菌的多样性及垂向分布    佘晨兴;仝川;王维奇;

闽江口芦苇沼泽湿地土壤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垂直分布    佘晨兴;仝川;

浑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分析    张静;何俊仕;周飞;尹竹峰;

浑河流域水体污染的季节性变化及来源    张鸿龄;孙丽娜;罗庆;李卉颖;陈丽芳;

FACE对水稻土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种群及其活性的影响    王殳屹;韩琳;史奕;梅宝玲;朱建国;

不同水稻土甲烷氧化菌和产甲烷菌数量与甲烷排放量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陈中云,闵航,陈美慈,赵宇华

互花米草入侵对滩涂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    潘小翠;管铭;张崇邦;

微生物互营产甲烷研究进展    张小元;李香真;李家宝;

浑河流域沈抚段区域植被生态需水量研究    刘强;周霄;陈琳;

浑河底泥微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王佳;彭剑峰;宋永会;袁林江;石国强;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产甲烷古菌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代金平;陈竞;余雄;冯蕾;

间作板蓝根对冬小麦生长及麦田CH_4通量影响与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尚小厦;吴洪生;高志球;李季;任迁琪;季炜;马世杰;Ogou Katchele Faustin;Kakpa Didier;徐亚;陈素云;邹建文;张要军;姚童言;钱璟珊;王从;

滨海湿地甲烷产生途径和产甲烷菌研究进展    王洁;袁俊吉;刘德燕;项剑;丁维新;蒋先军;

浑河流域沈抚段区域丰平枯年型划分    周霄;刘强;

河流上下游控制断面非点源污染特征的分析    丁劲;李怀恩;刘铁龙;李家科;

融雪期城市河流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薛爽;韩琦;惠秀娟;文杨;刘强;姜磊;徐苏男;

在种与属两个级别评价太子河硅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刘麟菲;谭冰冰;殷旭旺;张远;孟伟;

太子河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    殷旭旺;张远;渠晓东;孟伟;

渭河流域河流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与生物完整性研究    殷旭旺;徐宗学;鄢娜;武玮;宋进喜;

闽江口芦苇沼泽湿地土壤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垂直分布    佘晨兴;仝川;

浑河水系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与生物完整性    殷旭旺;张远;渠晓东;刘颖;李庆南;孟伟;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进展    李秀芬;朱金兆;顾晓君;朱建军;

生态系统减轻水环境磷素非点源污染服务及价值——以雅砻江二滩水库为例    吴楠;苏德毕力格;高吉喜;Driss Ennaanay;Guillermo F.Mendoza;罗遵兰;李岱青;田美荣;

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及现状评价——以大苏河地区为例    孟凡祥;赵倩;马建;陈欣;史奕;

模拟SO_4~(2-)沉降对河口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    仝川;柳铮铮;曾从盛;钟春棋;黄佳芳;

漳泽水库主要入库河流氮、磷营养盐特征    刘瑞祥;常惠丽;赵富强;任嘉红;

产甲烷菌免疫鉴定及其应用    许宝孝;

产甲烷菌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王保玉;刘建民;韩作颖;刘健;胡斌;

产甲烷菌的研究进展    郝鲜俊;洪坚平;高文俊;

产甲烷菌的分离纯化培养及其培养基对于菌株的选择作用    庞德公;杨红建;

天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刘德燕;丁维新;

一种产甲烷优势菌群的筛选方法    张云茹;刘逸轩;沈庆涛;王永忠;

一株低温产甲烷菌的分离和鉴定    李会;马骏;崔薇薇;肇莹;王金艳;张淼;杨涛;

产甲烷菌的辅酶    许宝孝

产甲烷菌遗传学研究进展    许宝孝;

产甲烷菌的最新分类目录    杨秀山,傅连明

低温产甲烷菌的研究现状    宋素琴;张志东;顾美英;房世杰;

蔗糖发酵产氢与产甲烷能源转换效率的研究    李秋敏;杨斌;张无敌;马煜;李建昌;刘士清;徐锐;尹芳;陈玉保;

不同pH缓冲液对乙酸降解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    麻婷婷;郑珍珍;代莉蓉;承磊;张辉;

稻鸭复合生态种养对产甲烷菌种群数量的影响    邓晓;李勤奋;

硫酸盐对中温厌氧乙酸产甲烷的影响    杨森林;周琦颖;苟敏;汤岳琴;木田建次;江霞;

高压胁迫对原油降解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黎霞;承磊;张辉;

糖蜜废水产氢-产甲烷耦合工艺启动特性研究    刘晓刚;丁杰;王豹;刘先树;

厌氧真菌活力及传代频率对真菌与产甲烷菌共培养液代谢与菌群的影响    成艳芬;毛胜勇;MK Theodorou;朱伟云;

有机负荷对厨余垃圾常温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    郭燕锋;孔晓英;刘婉玉;李东;王德汉;袁振宏;孙永明;

日本期待收获巨量天然气    况叶

农业资源快速再生模式    李新明 李瑛

以含氮杂环化合物为碳源短程反硝化厌氧产甲烷及复合工艺的特征分析与性能研究    张小妹

铵影响厌氧反应器污泥丙酸和丁酸互营氧化产甲烷过程的机理    张琛

烷烃厌氧降解产甲烷体系菌群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王立影

基于代谢网络的产甲烷菌的耐热性研究    陈璟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乙酸累积的微生态机理研究    许科伟

水和乳化液对煤层产甲烷菌群活性影响研究    肖栋

厌氧真菌与产甲烷菌共培养系统的建立及其代谢与菌群变化的研究    成艳芬

挥发酸积累对干式厌氧产甲烷发酵的影响及其动力学研究    李红丽

晋南牛和山羊瘤胃产甲烷菌多样性研究    裴彩霞

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    孙兴福

两相乙醇型厌氧的实现途径及其启动运行研究    刘光瑞

Fe_3O_4纳米颗粒对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的影响研究    钱风越

牛粪秸秆混合产沼气的菌种鉴定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林丽莉

大型丝状藻类影响河滨湿地甲烷产生与排放的作用机制研究    孙乔

中草药残渣好氧厌氧耦合发酵产甲烷特性    李鹏飞

乙醛废水碱解—生物产甲烷工艺研究    张猛

产甲烷菌抑制剂对单胃动物后肠微生物代谢的影响    马力

产甲烷条件下高效烃降解菌群的人工构建    刘海昌

不同生境产甲烷古菌分离鉴定及初步应用研究    仇天雷

温度降低对产甲烷效能的影响及培养条件优化    张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