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吸附强化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系统-Li_4SiO_4吸附剂制备、改性及CO_2吸附动力学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41:16
热度:

吸附强化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系统-Li_4SiO_4吸附剂制备、改性及CO_2吸附动力学研究【摘要】:吸附强化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技术可以打破水蒸气重整制氢的反应平衡,从而降低反应温度

【摘要】:吸附强化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技术可以打破水蒸气重整制氢的反应平衡,从而降低反应温度,提高氢气的纯度,简化了反应器规模,因此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选取合适的CO2吸附剂并对其吸附机理及动力学进行计算是SESMR体系的关键点,但是,相关的研究目前鲜有报道。 本论文选取Li4SiO4为CO2吸附剂,利用FactSage及HSC软件,对Li4SiO4制备的热力学进行计算,结合理论计算结果并通过XRD、SEM以及TGA等表征手段得到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Li4SiO4的最佳工艺条件。 对自制Li4SiO4,通过TGA实验测定Li4SiO4(?)吸附CO2的数据,对其反应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分析Li4SiO4吸附剂在不同温度、不同CO2分压下的动力学数据,认为Li4SiO4与CO2反应的过程符合双壳机理吸附模型,反应分快反应阶段和离子扩散控制阶段。 在自制Li4SiO4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元素掺杂。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的吸附剂快反应阶段将被延长,最大质量增重将显著增加,且在CO2浓度下降的过程中相对于其他样品吸附能力保持不变,当水蒸汽出现时,吸附能力增加程度相对于纯Li4SiO4更大。其在经历10个吸脱附循环后仍然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关键词】:吸附强化甲烷水蒸气重整 CO_2吸附剂 阿弗拉米模型 元素掺杂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Q116.2;TQ028.1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文献综述9-23
  • 1.1 选题背景9
  • 1.2 甲烷水蒸汽重整制氢简介9-10
  • 1.3 吸附强化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简介10-11
  • 1.4 中高温CO_2吸附剂研究现状11-13
  • 1.4.1 Al_2O_3吸附剂11-12
  • 1.4.2 类水滑石吸附剂12
  • 1.4.3 CaO基吸附剂12-13
  • 1.4.4 锂盐吸附剂13
  • 1.5 吸附剂选择13-14
  • 1.6 Li_4SiO_4制备研究现状14-15
  • 1.7 吸附机理及动力学研究现状15-17
  • 1.8 Li_4SiO_4吸附CO_2动力学研究现状17-18
  • 1.9 元素掺杂研究现状18-20
  • 1.10 吸附强化甲烷水蒸气重整反应器研究现状20-21
  • 1.11 本文研究内容及框架21-23
  • 第2章 Li_4SiO_4的制备工艺23-33
  • 2.1 引言23
  • 2.2 制备反应的热力学分析23-24
  • 2.2.1 热力学分析方法23
  • 2.2.2 热力学分析结果23-24
  • 2.3 Li_4SiO_4制备条件的理论分析24-26
  • 2.4 制备实验26-27
  • 2.4.1 实验药品与设备26
  • 2.4.2 样品的制备工艺26-27
  • 2.5 结果与讨论27-32
  • 2.5.1 原料分析27-28
  • 2.5.2 制备条件对Li_4SiO_4纯度的影响28-30
  • 2.5.3 自制Li_4SiO_4与商业Li_4SiO_4吸附性能比较30-32
  • 2.6 小结32-33
  • 第3章 Li_4SiO_4吸附机理及其动力学33-46
  • 3.1 引言33
  • 3.2 实验方法33-35
  • 3.2.1 Li_4SiO_4样品处理及表征方法34-35
  • 3.2.2 动力学实验方法35
  • 3.3 样品表征35-36
  • 3.4 反应机理分析36-41
  • 3.5 动力学计算41-45
  • 3.5.1 气体流速对Li_4SiO_4吸附行为的影响41
  • 3.5.2 纯CO_2气氛下Li_4SiO_4的吸附动力学机理研究41-45
  • 3.6 小结45-46
  • 第4章 元素掺杂对Li_4SiO_4的改性46-62
  • 4.1 引言46
  • 4.2 实验药品与设备46-47
  • 4.3 掺杂K_2CO_3的理论分析47-50
  • 4.4 样品的表征50-52
  • 4.5 掺杂K_2CO_3含量对K-Li_4SiO_4吸附性能的影响52-56
  • 4.6 Li_(4.12)K(0.24)SiO_4的吸附性能56-58
  • 4.7 吸附条件对Li_(4.12)K_(0.24)SiO_4吸附CO_2效果的影响58-60
  • 4.8 Li_(4.12)K_(0.24)SiO_4的循环性能60-61
  • 4.9 小结61-62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2-64
  • 5.1 结论62-63
  • 5.2 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8-69
  • 致谢6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固相合成硅酸锂粉末的影响因素分析    董红英;马文;张建勇;赫晓东;宋峰雨;

二氧化碳的高温吸附剂及其吸附过程    李莉;袁文辉;韦朝海;

包硅改性纳米碳酸钙应用于高温CO_2吸附的性能    吴嵘;吴素芳;

纳米钙基CO_2吸附剂反应吸附与分解动力学    师琦;吴素芳;蒋明哲;李清辉;

平板微反应器中甲烷蒸气重整与甲烷催化燃烧的耦合分析    漆波;李隆键;彭川;陈清华;

中国天然气发展战略探讨    栗源林;刘树人;唐廷川;

高温下硅酸锂吸收CO_2的研究    王银杰;其鲁;江卫军;

溶胶-凝胶法合成Li_4SiO_4    宋秀芹,陈汝芬,贾密英

锆酸锂的合成及其吸收CO_2性能研究    王银杰;代克化;冯华君;朱永双;其鲁;

用微化氧化钙做填料制备生物柴油    尚红卫;孙跃枝;

甲烷重整制氢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杨修春;韦亚南;

CO_2在H-STI分子筛中吸附的分子模拟研究    刘艳杰;王建萍;孙秀云;苏忠民;

硅酸锂吸附CO_2的特性研究    任德刚;

电厂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对比研究    王泽平;周涛;张记刚;李洋;

固相合成硅酸锂粉末的影响因素分析    董红英;马文;张建勇;赫晓东;宋峰雨;

硅酸锂粉末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能分析    董红英;任艳萍;张建勇;丑明月;马文;

硅酸锂材料的制备及其新应用    林惠星;杨爱霞;李蔚;郭震;

高温吸碳材料的合成    丁铸;邢锋;康健;

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王华;李孔斋;魏永刚;敖先权;何方;

正硅酸锂陶瓷粉末合成研究    牛恺;尹邦跃;

纳米复合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莫尊理;孙银霞;王坤杰;陈红;

可循环利用的Li_4SiO_4吸收CO_2的实验研究    阳书文;于洁;吕国强;马文会;王华;

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王华;李孔斋;魏永刚;敖先权;何方;

二氧化碳的捕集技术研究进展    陆文龙;

Li_4SiO_4的制备表征及CO_2吸附与模拟    袁文辉;梁杰;李莉;

正硅酸锂陶瓷球的挤压-滚圆制备工艺    牛恺;杨洪广;

锂基陶瓷基态与缺陷性质的第一原理计算及硅酸锂中氘行为的实验研究    唐涛

锆酸锂材料的设计、合成及高温CO_2吸附性能    尹先升

碳材料捕获燃烧后二氧化碳过程研究    沈春枝

燃煤电厂烟道气中二氧化碳吸附捕集过程的研究    刘振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Ni系和Pd系催化剂性能研究    张青蔚

抗烧结钙基吸收剂同时捕集CO_2/SO_2的循环反应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郭名女

高温固体吸附剂循环捕获燃煤烟气CO_2的实验与动力学研究    王珂

沸石13XAPG吸附分离CO_2-N_2混合气过程研究及其应用    王璐

锂陶瓷增殖剂Li_4SiO_4表面释氚行为研究    康春梅

燃煤电厂烟气固碳研究    杨磊

氨基功能化SBA-16对CO_2的吸附    史晶金

底泥负载K~+基CO_2吸收剂的制备及其再生动力学特性研究    邰晓燕

炭基催化体系下CH_4-CO_2重整反应活性的研究    李彦军

多孔材料负载碳酸氢钾吸附分离二氧化碳研究    张翠翠

脱除烟道气中CO_2、SO_2和NO_x高温吸附剂的研究及CO_2吸附模拟    梁杰

基于难溶碳酸盐沉淀形成的海水封存二氧化碳研究    胡明强

复合催化剂中纳米CaO的反应吸附和纳米CaCO_3的分解动力学研究    兰培强

纳米CaO/铝酸钙基CO_2吸附剂微球颗粒的磨损性能及机理研究    蒋明哲

    袁邦群

功能型离子液体的合成及CO_2捕集特性    陈文

K元素的掺杂对锆酸锂材料吸收CO_2性能的影响    王银杰,其鲁,杜柯,闻雷

溶胶-凝胶法制备Na_5YSi_4O_(12)及其离子导电性质    崔得良,孟宪平,冯守华,徐如人

纳米TiO_2表面包覆氧化铝的热力学    邹建,高家诚,王勇,李易东,文敏

溶胶-凝胶法简介第一讲——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与过程    杨南如,余桂郁

碳酸钙的分解动力学研究进展    冯云;陈延信;

用Sol-Gel法合成莫来石超细粉机理及过程的研究    陈树江,程继健

快离子导体复数阻抗的解析计算    郭祝崑,严一民

温室气体CO_2的捕集和分离——分离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费维扬,艾宁,陈健

二氧化碳的高温吸附剂及其吸附过程    李莉;袁文辉;韦朝海;

耐酸性纳米CaCO_3的制备与研究    郭奋,吴海霞,陈建峰,刘润静,王东光

汽油氧化重整制氢反应镍催化剂的实验研究    王艳辉,吴迪镛

Z204催化剂上生物油水相重整制氢反应    汪璐;王铁军;张琦;徐莹;常杰;

生物乙醇重整制氢反应器    张超;郎林;阴秀丽;吴创之;

PEMFC制氢技术现状    王艳辉,王树东,吴迪镛

甲醇催化重整制氢反应器的二维模拟及管径的选取    吴倩,王弘轼,朱炳辰,朱子彬,钟娅玲

微反应器在重整制氢系统中的应用与进展    李吉刚;孙杰;程玉龙;张立功;

汽油氧化重整制氢反应催化剂失活因素研究    王艳辉,张金昌,吴迪镛

板翅式反应器中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    潘立卫,王树东

处于商业化前夜的乙醇低温重整制氢催化技术    李吉刚;孙杰;陈立泉;李弘;程玉龙;张立功;董中朝;

醇类重整制氢控制系统设计    练彬;胡志华;肖慧;李鹏芳;郑杰明;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Cu/ZnO/Al_2O_3催化剂的研究    石国军;崔群;张志勇;姚虎卿;

一类新的液相催化氢化反应体系的提出    李小年;项益智;姜莉;

过渡金属对甲烷自热重整制氢Ni/ZrO_2-CeO_2-Al_2O_3催化剂的影响    董新法;蔡秀兰;林维明;

车载甲醇重整制氢微反应器系统的研究    曾凯;陈鸿庆;余皓;彭峰;王红娟;潘敏强;汤勇;

甲烷重整制氢用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杨修春;韦亚南;康晓春;

Ni-Co催化剂催化乙酸水蒸汽重整制氢的研究    胡勋;吕功煊;

碳纳米纤维表面酸性修饰及其在甲缩醛重整制氢中的应用    傅玉川;洪涛;沈俭一;

等离子体制氢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宋凌珺;李兴虎;李聪;黄敏;

磷酸铌的酸性及其酸催化性能研究    孙清;傅玉川;沈俭一;Aline Auroux;

乙醇水蒸汽重整制氢Ni/ZrO_2催化剂的研究    李水荣;马新宾;

燃料电池氢源开发获重大突破    明峰

燃料电池:各国争相投入的洁净高效能源    张华民

国产燃料电池汽车研发追上世界水平    王蔚

地球 全人类共同的家园    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部长 徐冠华

上海新能源车下半年示范运行    记者 钟慧

“氢能车”将挑战传统车    王毅俊

BP携GE“掘金”氢能发电产业    本报记者  阮晓琴

我国氢能轿车研发水平与世界同步    本报记者  王蔚

制氢的本事越来越大    通讯员 李振国

竞争焦点:“零污染”    刘林森

汽油氧化重整制氢反应过程研究    王艳辉

反应吸附强化焦炉煤气水蒸气重整制氢研究及其工艺评价    吴嵘

高温过热水蒸气的制备及生物质高温气化重整制氢特性研究    高宁博

PEMFC甲醇自热重整制氢体系关键过程优化    王胜

蜂窝催化剂中甲醇自热重整制氢反应的研究    汪丛伟

生物油催化重整制氢和草酸二甲酯加氢合成乙二醇研究    李信宝

负离子自由基发射功能材料在苯酚合成及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上的应用    董婷

镍催化剂上烃类燃料重整制氢新工艺过程的研究    陈亚中

CuZnAl水滑石衍生及纤维结构化ZnCaAl催化剂上MSR制氢    汤颖

抗硫中毒汽油/柴油重整制氢Pt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性能研究    薛青松

钯膜反应器中反应吸附强化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的研究    吴成

Zn-Cr催化剂上甲醇氧化重整制氢研究    曹卫强

环境友好条件下甲烷等离子体重整制氢的研究    陈文艳

基于Pt/CZO/Al_2O_3催化剂的多种碳氢燃料水蒸气重整制氢技术的实验研究    邓福山

二甲醚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的研究    张利静

新型太阳能热利用系统集成研究    袁建丽

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热力学分析    刘波

乙醇蒸汽重整制氢Pd/Al_2O_3催化剂的研究    王皓

柴油机EGR掺氢燃烧及柴油废气重整化学动力学建模    程报

甲醇水相重整制氢原位还原苯乙酮制备α-苯乙醇    姜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