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京津水源区生态输水型小流域清洁输水模式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36:47
热度:

京津水源区生态输水型小流域清洁输水模式研究【摘要】:本研究在京津水源区生态输水型小流域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开展清洁输水模式研究。水源区建设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在输水量得到保证

【摘要】:本研究在京津水源区生态输水型小流域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开展清洁输水模式研究。水源区建设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在输水量得到保证后,如何提高水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以农业为主的小流域中,农业面源污染是主要的污染类型,但面源污染的复杂特性使人们对其的模拟和控制十分困难。而侵蚀模型和GIS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面源污染的甄别提供了现实、高效、便捷的方法。 本文以承德市平泉县东北沟小流域为研究区,使用多种方法全面、立体的对流域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最终从污染源和污染迁移途径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理建议。取得的进展如下: (1)以研究区DEM、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为基础,利用GIS技术构建了基础数据库,包括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和水系分布等。为面源污染的估算和模拟提供了基础数据。 (2)通过实地调查探明了研究区的污染源结构,同时利用水质监测掌握了流域水质概况,监测结果表明流域水质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生态输水区点位属一类水质,生产生活复合区点位属二类水质,生产生活区水质点位多属于三类水质。另外,利用输出系数模型对农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居民生活污染的总氮和总磷负荷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东北沟小流域总氮年负荷为10038kg,而总磷年负荷为1191.37kg。在各污染源中耕地的污染负荷最大,总氮年负荷为4151.67kg,总磷年负荷为578.71kg。 (3)使用MUSLE模型,以研究区土地利用、土壤性质、地质地貌和水系分布为基础数据,对小流域面源污染进行了关键区识别和分级。结果表明,面源污染风险区的位置主要沿水域分布,尤其是流域北部和东部的坡耕地。而随着风险等级的增加耕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高风险区中耕地占比高达92.4%。 (4)将AnnAGNPS模型引入研究区的面源污染研究中。首先利用降雨数据对其适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径流、泥沙、总氮和总磷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模拟结果可以接受。经过AnnAGNPS模型的处理得出,东北沟小流域年均径流量为29.98×105m3,年均泥沙量为7.17×103t,年均总氮负荷8.28t,年均总磷负荷1.24t。其中耕地的污染贡献率均为最大,泥沙负荷占到了46.39%,总氮负荷占到53.96%,总磷占到44.84%。而污染发生的时间主要分布在6-8月份,泥沙、总氮和总磷在这一时段的负荷量分别占各自全年负荷总量的70.5%,65.1%和64.1%。 (5)根据分析结果和小流域的分区状况给出了污染控制的建议,包括针对污染源的减少施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针对污染途径的水土保持工程和植被缓冲带等。 【关键词】:京津水源区 清洁输水 面源污染 东北沟小流域 AnnAGNPS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5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1.3 文献综述11-18
  • 1.3.1 面源污染概述11-12
  • 1.3.2 小流域面源污染关键区识别的研究进展12-13
  • 1.3.3 面源污染模型的研究进展13-16
  • 1.3.4 面源污染治理模式概述16-18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18-21
  • 2.1 研究内容18
  • 2.2 研究方法18-19
  • 2.3 技术路线19-20
  • 2.4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20-21
  • 第三章 小流域概况与基础数据库构建21-26
  • 3.1 小流域基本概况21-22
  • 3.1.1 小流域区位概况21
  • 3.1.2 小流域自然资源环境概况21-22
  • 3.1.3 小流域社会经济概况22
  • 3.2 小流域基础数据库构建22-26
  • 第四章 小流域污染关键因子调查及污染负荷估算26-31
  • 4.1 小流域水质评价与关键因子调查26-28
  • 4.2 小流域污染负荷估算28-31
  • 第五章 小流域面源污染关键区识别31-37
  • 5.1 模型选择31
  • 5.2 MUSLE 各因子的计算方法31-32
  • 5.2.1 土壤 K 因子31-32
  • 5.2.2 地形因子32
  • 5.2.3 河道因子32
  • 5.2.4 土地利用因子32
  • 5.3 MUSLE 模型的运算32-34
  • 5.3.1 土壤因子图33
  • 5.3.2 地形因子图33
  • 5.3.3 土地利用因子图33
  • 5.3.4 河道因子图33-34
  • 5.4 运算结果及关键区分析34-37
  • 第六章 小流域面源污染模拟37-55
  • 6.1 ANNAGNPS 简介37-42
  • 6.1.1 AnnAGNPS 的模型结构37-38
  • 6.1.2 AnnAGNPS 的模型机理38-41
  • 6.1.3 AnnAGNPS 的主要模型参数41-42
  • 6.2 ANNAGNPS 模型在东北沟小流域的应用42-55
  • 6.2.1 AnnAGNPS 模型主要参数的确定42-46
  • 6.2.2 AnnAGNPS 模型的校准和验证46-50
  • 6.2.3 AnnAGNPS 模型模拟结果分析50-55
  • 第七章 东北沟小流域污染控制措施55-59
  • 7.1 面源污染控制措施评价55-56
  • 7.2 污染源控制建议56-59
  • 7.2.1 污染源控制56-57
  • 7.2.2 污染途径控制57-59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59-61
  • 8.1 结论59-60
  • 8.2 问题与讨论60-61
  •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65
  • 作者简介6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建设清洁小流域 加强水源地保护    卜振军;韩富贵;蔡新国;

兴凯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与防治对策研究    高凤杰;雷国平;宋戈;周军;杜国明;

农业区非点源污染潜在危险性评价——以于桥水库流域磷流失为例    张淑荣,陈利顶,傅伯杰,李俊然

AnnAGNPS模型在九龙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应用    洪华生,黄金良,张珞平,杜鹏飞

试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危害    周健

基于AnnAGNPS模型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    邹桂红;崔建勇;

用AGNPS模型对农田侵蚀控制方案的模拟    赵刚,张天柱,陈吉宁

饮用水源区小流域氮素污染负荷估算方法比较    张燕;张志强;谢宝元;武军;吴斌;赵慧娟;赵媛媛;王利;唐寅;刘恩;

SWAT模型及其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杨菁荟;张万昌;

人工湿地在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刘礼祥,刘真,章北平,刘年丰

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及控制措施    张鑫;史奕;赵天宏;王美玉;张巍巍;

大沽河水源地农肥面源污染及其对策    张建伟;徐会珂;

SWAT模型发展与应用研究进展    田彦杰;汪志荣;张晓晓;

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王淑君;黄章富;

SWAT模型在三峡库区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的适用性研究    陈媛;郭秀锐;程水源;王征;秦翠红;陆瑾;高继军;

基于GIS的水环境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    李海雯;陈振楼;王军;史贵涛;

国内外流域水文模型应用进展    赵串串;张荔;杨晓阳;王晓昌;

北京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下土壤氮素的分布及对地下水影响分析    李艳;沈来新;刘海军;徐宗学;黄冠华;

太平池水库水体污染状况及治理对策研究    王立国;佟守正;昌镜伟;尹华;

基于GIS技术的农用地非点源磷污染危险性评价——以长江流域为例    宋月君;吴胜军;刘永美;李涛;冯奇;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盛敏勇;周俊;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进展    常高峰;杜书田;李万庆;

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生态价值的研究    常高峰;

人工湿地处理富含N、P污水的研究    王国娟;曹世杰;

种鸡场的水质状况    孙西战;颜培实;

非点源污染对嫩江上游流域水环境的影响    马永胜;时秋月;刘庆华;

应用输出系数模型估算小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    耿润哲;王晓燕;孟凡德;段淑怀;李世荣;路柄军;刘伟;

黄河流域农用地非点源磷污染危险性评价    宋月君;

陕西省农业非点源污染评价与控制研究    陈勇

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集水区非点源污染过程模拟与系统调控管理研究    吕永鹏

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磷组分和农田磷流失的影响    朱晓晖

海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评价研究    朱梅

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段华平

流域非点源贡献率核定及总量负荷分配研究    范良千

GIS支持下西湖流域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    董亮

千岛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及其生态郊应的研究    吕唤春

九龙江上游五川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    张玉珍

都市型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郭淑敏

丹江口库区作物轮作系统生产力和养分流失特征及麦套稻施肥研究    李承力

丹江口库区蒿坪河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特征研究    曾繁富

基于AnnAGNPS模型的赵王河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研究    程俊美

人工湿地中填料床的构建与除磷效应研究    胡艳

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的比较与不确定性研究    李明涛

太湖西苕溪流域非点源营养盐输出负荷模拟研究    王辉

山东沂蒙山区祊河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研究    董群

基于AnnAGNPS模型的三峡库区小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    高银超

基于SWAT模型的灌区农田退水氮磷污染模拟及调控研究    黄仲冬

上海淀山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其对淀山湖水质的影响研究    钱晓雍

基于水文水质资料的非点源输出系数模型参数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丁晓雯;刘瑞民;沈珍瑶;

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源非点源污染研究    朱颜明,黎劲松,杨爱玲,王宁

密云水库潮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    王晓燕,郭芳,蔡新广,胡秋菊

于桥水库水体状况分析与污染防治对策    王刚,郭柏权

丹江上游非点源污染分析    刘长礼,张宏斌

森林对非点源污染的调控研究    雷孝章,陈季明,赵文谦

人工湿地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    许春华,周琪,宋乐平

吉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研究    靳英华,赵东升,杨青山,吴正方

我国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与展望    鲍全盛,王华东

利用日雨量计算降雨侵蚀力的方法研究    章文波,谢云,刘宝元

GIS支持下西湖流域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    董亮

加强领导 狠抓落实 持续不断地推进小流域治理与开发    刘泽民

抓机遇 理思路 出办法 快速推进全省小流域治理开发    范堆相

让红色老区绿起来 富起来——关于建设山西红色小流域的思考    张江汀;

刍议小流域治理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葛茂杭

与时俱进 拓宽领域 不断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莫古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及效益分析    段海侠;李靖;

成都市小流域水环境治理模式和经验研究    何敏;

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工作是建设美丽首都的重要抓手    杨进怀;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探究    周志斌;

户包治理小流域是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新生事物    凌魁;

小流域治理规划与社会进步    张信宝;

枣庄市山亭区砂石山小流域治理模式    郝建;于新存;魏敬民;

半山区小流域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研究——以吉林省柳河县圣水镇崔家街小流域为例    宋凤斌;王燕;

瑞金市以小流域治理推进新农村建设    杨斌;

浅谈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全球气候变暖特殊时期小流域治理    谭晓东;

建改封造退 治理小流域    黄锋;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    石健;孙艳红;

景观旅游型小流域建设技术    马为民;白鹤岭;

五个典型小流域的治理模式    马志尊;凌峰;

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快小流域治理步伐    李文银;王志坚;

实现山区开发与小流域治理并行    解明曙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桂新河小流域治理造就秀美山川    通讯员 周盛朝

汶上县以山区小流域治理优化生态环境    曹正民 王利庆 孙海元

镇雄小流域治理显生机    吴长彬

丘陵地区小流域治理之探讨    邱乐东

我市实施英赠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丁艳

天台亿元巨资治理小流域    朱智敬

本市治理小流域3年增加耕地1.5万亩    记者 景鹏

全省1182条小流域需治理    记者 陈清浩闫业伟 通讯员 粤水婷

山阳大搞小流域治理保持水土不流失    徐世旺

北京蛇鱼川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吴敬东

参与式小流域土地利用格局调控研究    王学雄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尺度小流域次降雨水文过程模型研究    周淑梅

汉江中游小流域水土—养分流失过程与调控研究    刘泉

陕南土石山区小流域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研究    王疆霞

陕北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生态需水研究    姜娜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现代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周江红

小流域侵蚀速率与产沙关系的~(137)Cs、~(210)Pb_(ex)示踪研究    李勉

参与式小流域治理管理研究及评价    张建东

苏南丘陵区典型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张水锋

山区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    李新虎

浙江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研究    郝咪娜

基于“3S”技术的不同岩溶石漠化小流域水土流失研究    伊文超

小流域数据库的建立及小流域土地适应性评价    张潇

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    陈攀攀

小流域坡面治理规划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胡素杰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刘瑞霞

三峡库区小流域水土流失预测评价与生态环境调控    倪九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