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某高新区清洁能源应用规划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35:59
热度:

某高新区清洁能源应用规划研究【摘要】: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伴随煤炭燃烧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造成了严重污染。为了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政府

【摘要】: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伴随煤炭燃烧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造成了严重污染。为了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承诺到本世纪末需要实现化石能源转向“低碳”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因此,探索高效利用绿色能源天然气的新方案以减少对煤炭的过度依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强有力手段,也是目前急需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以一规划区域为研究对象,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规划区域已实现供热(冷)建筑的负荷进行大量地统计、分析及整理。基于各负荷预测方法的优缺点和规划阶段的负荷要求,采用能耗软件De ST模拟与面积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规划区进行负荷预测,并以青岛某一大型商场为例对该方法进行说明。其次,进一步结合建筑特性、负荷特点和规划区域可利用能源制定几种切实可行的供热(冷)方案。在认真对比、研究及评估后,最终确定了供热(冷)的方案供热规模和供热范围,从而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最后,在众多的供热(冷)系统中,选取了以燃气三联供能源系统、燃气锅炉+水冷冷水机组能源系统和热网+水冷冷水机组能源系统为例进行综合评估。通过灰色关联层次法从经济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及社会效益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科学、全面地分析了三种热(冷)源的优缺点。结果表明了燃气三联供系统为最优的空调热(冷)源系统。 【关键词】:能源 规划 DeST模拟 燃气三联供 灰色关联层次法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96;TU83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0-13
  • 1.1.1 规划研究背景10-11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11-13
  • 1.2 清洁能源概述及国内外发展13-16
  • 1.2.1 清洁能源的概述13-14
  • 1.2.2 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现状14-16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6-18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6
  • 1.3.2 论文研究使用方法16-17
  • 1.3.3 论文研究路线17-18
  • 第二章 规划区总体概述18-24
  • 2.1 规划区的地理位置18
  • 2.2 规划区区域自然条件18-20
  • 2.2.1 区域地貌18
  • 2.2.2 气候条件18-20
  • 2.3 发展定位及用地性质20-21
  • 2.3.1 规划区发展定位20
  • 2.3.2 用地性质20-21
  • 2.4 规划区能源分布现状21-22
  • 2.5 规划发展目标及期限22-24
  • 2.5.1 规划发展目标22-23
  • 2.5.2 规划研究期限23-24
  • 第三章 负荷现状及预测24-32
  • 3.1 规划区负荷现状24
  • 3.2 建筑负荷预测方法及结果24-31
  • 3.2.1 基于历史数据的回归分析法25
  • 3.2.2 典型数值模拟预测法25-26
  • 3.2.3 面积指标法26-27
  • 3.2.4 建筑负荷预测结果27-31
  • 3.3 本章小结31-32
  • 第四章 热(冷)源现状及规划32-40
  • 4.1 热源的现状32-33
  • 4.2 热(冷)源规划原则33
  • 4.3 热(冷)源规划33-36
  • 4.3.1 现有热电厂的改建34
  • 4.3.2 燃气分布式热源规划34-35
  • 4.3.3 热泵系统规划35-36
  • 4.4 热(冷)源规划汇总36-37
  • 4.5 节能减排的效益分析37-40
  • 第五章 方案评选模型的实例分析40-61
  • 5.1 基于灰色关联层次法的优选热源方案40-47
  • 5.1.1 灰色关联层次法40
  • 5.1.2 计算步骤40-44
  • 5.1.3 经济性评价指标44-46
  • 5.1.4 节能性评价指标46
  • 5.1.5 环保性评价指标46-47
  • 5.2 实例分析及求解47-58
  • 5.2.1 工程实例47-49
  • 5.2.2 经济指标计算49-51
  • 5.2.3 节能性指标计算51-52
  • 5.2.4 环保性指标计算52
  • 5.2.5 技术指标计算52
  • 5.2.6 基于灰色关联层次法综合计算52-58
  •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58-59
  • 5.4 能源规划的保障措施59-61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1-63
  • 6.1 结论61
  • 6.2 展望61-63
  • 参考文献63-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66-67
  • 致谢6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燃气三联供系统在饭店中节能减排的应用分析    徐雅静;陈斌;乔丽洁;李鑫;李阁林;

我国将建1000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图书馆空调冷热源方案优选    蒋华

我国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排放现状及减排建议    刘孜;易斌;高晓晶;井鹏;岳涛;庄德安;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研究及配置方案分析    马悦;董舟;

地源热泵的研究与应用    王宇航,陈友明,伍佳鸿,彭建国

《中国地源热泵发展研究报告》(摘选)——国际国内地源热泵技术发展    徐伟;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预测隐身目标位置研究    曲成华;赵温波;

海水源热泵特性分析及其在青岛地区的应用    李金伟;

基于灰色差异度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曹江北

中央空调机组选型评价研究    严贵明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草莓产业核心区的技术经济分析    李曼

地源热泵应用研究内容的系统性    王庆鹏,毕月虹,贾衡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电站锅炉NO_x排放软测量模型    王雅彬;李晓敏;边泽楠;赵文杰;

城市控规阶段的生态规划方法探析    刘利刚;袁镔;

介质阻挡放电条件下添加乙烯对NO氧化影响的试验研究    杜旭;孙保民;肖海平;祝欣慰;高旭东;曾菊瑛;段二朋;

天津中新生态城地源热泵原位热响应试验研究    黎雪梅;高宝珠;田光辉;李广国;

低碳生态城规划能源问题探索    刘利刚;林波荣;

物联网技术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应用    李世兴;王宏;王颖;苑明哲;

燃气三联供系统在饭店中节能减排的应用分析    徐雅静;陈斌;乔丽洁;李鑫;李阁林;

分布式能源与中小型锅炉供热成本研究与对比分析    胡俊强;姜福长;

天然气三联供技术在城市综合体中应用分析    张磊;刘昌盛;

钛基SCR催化剂及其钾、铅中毒机理研究    姜烨

有机钙盐协同脱除SO_2和NO的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    牛胜利

城市地下空间热能综合利用系统研究    叶凌

长江流域住宅空调技术评价研究    余丽霞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研究    余鑫

地下水源热泵影响下的沈阳城区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研究    周浩

竖直埋管型地源热泵地下传热及热力性能的研究    赵军

动态负荷下地源热泵性能研究    王勇

土壤热湿传递与土壤源热泵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张玲

方药配伍的“耦合”效用及其组方规律研究的方法学探讨    徐培平

我国火力发电引发环境问题的伦理思考    党国慧

城市能源规划中建筑冷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王振江

变截面烟道SCR烟气脱硝反应器整流装置的优化研究    蒋新伟

电厂优化配煤及燃煤添加剂研究    李清毅

污水源热泵的设计及应用    于蕾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边界条件对系统换热效率的影响    杨桄

地下水源热泵温室利用系统回灌模拟试验研究    程希

地下水源热泵蓄能系统的应用研究    何旭光

螯台球菌Chelatococcus daeguensis的筛选及其在中温条件下的好氧反砂硝化性能研究    张苗

建筑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节能控制研究与工程设计    王铮

空调冷热源选择简析    陶绪银,张宇,吴乐颂

海水热泵系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蒋爽,李震,端木琳,王文桐

地源热泵—供热空调特性及技术经济分析    许淑惠,邢云绯

北京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李世君;刘文臣;辛宝东;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特点及应用分析    郭明,张志刚

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    吴碧君

地下水源热泵应用调研与分析    胡江溢;贾俊国;林弘宇;

新一代能源动力系统的研究方向与进展    林汝谋,金红光,蔡睿贤

水源热泵系统探讨与应用    蒋慧颖;张铭;闫明;

游梁式双驴头双井抽油机多目标优化设计    甘德华,陈宝忠

城市能源规划中建筑冷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王振江

我国能源出现相对过剩格局    

原指标“过时”中国2005能源生产目标上调20%    

我国能源与环境的对立状况及化解策略    陈甲斌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状况    

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探讨    路锦程;黄峥;

广东能源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田中华;陈卫理;

能源发展要解决四大关键问题    邓郁松;

能源转型发展必须先转变思想    李文义;

能源卫星核算体系研究    吴开尧;朱启贵;

中欧能源合作前景广阔    刘铁男;

福建省能源生产、消费及问题分析    杨洪春;

我国能源、经济、环境、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王谦;

能源“十五”发展重点规划    

21世纪中国能源    范维唐;

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考    

201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贵州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吴君隆;谷晓江;程进;金明亮;马燕;

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方华灿;

中国能源持续战略探讨    胡小平;

全球能源与环境现状及前景    曾少军;

切实做好今冬明春能源生产和供应    记者 谭江琦

中国报业蓝海战略研讨会暨《中国能源报》创刊周年庆典发言摘登    

国家能源局来京调研能源工作    记者 汤一原

资源局限性改变能源生产方式    BP集团首席科学家 魏艾伦(Ellen D.Williams) 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 顾虹

我市能源生产产品实现稳步增长    郭阳

中印联手催生泛亚能源合作新格局    陆志明

“多层综合替代”解能源之急    清大

把优化能源结构作为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    记者 陆彩荣

走出能源“困局”的路径创新    胡跃龙

研究部署今明两年能源工作    

西部地区3E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韩雪梅

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外部性问题研究    才炜

中国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发展的研究与政策选择    王俊峰

中国的中亚能源策略    张新花

能源与国际政治    王亚栋

中国和韩国的中亚能源合作与外交比较研究    金胤静(Kim Yoon Jung)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    关华

低碳经济时代中美气候与能源合作研究    石红莲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    芮雪琴

基于环境约束的江苏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    张涛

试论中国与印尼的能源合作    崔巧

某高新区清洁能源应用规划研究    马晋

技术创新与能源回弹效应之探讨    夏婷

个体为本的综合能源系统建模及仿真    谭玉华

基于技术进步的我国行业能源回弹效应研究    姚巧玉

中国分行业、分区域能源回弹效应实证研究    乐无穹

我国进口石油资源流动特征研究    汪玲玲

乌克兰危机与中俄能源合作问题研究    侯强

深化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研究    龙海亮

东北亚能源合作中的美国因素探析    徐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