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污泥厌氧消化—微生物电解耦合工艺产甲烷效能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24:54
热度:

污泥厌氧消化—微生物电解耦合工艺产甲烷效能分析【摘要】:本课题以提高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厌氧消化产甲烷效能的提高为目标。提出了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引入微生物电解池加快剩余活性污泥厌氧

【摘要】:本课题以提高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厌氧消化产甲烷效能的提高为目标。提出了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引入微生物电解池加快剩余活性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进程,提高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速率思路。建立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与微生物电解耦合产甲烷的体系,构建AD-MEC耦合产甲烷工艺形式,并对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剩余污泥污泥厌氧消化过程可以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剩余污泥产酸发酵反应器利用碱处理后的二沉池污泥,取得了稳定的产酸效能,挥发酸浓度由811mgCOD/L达到了2811mgCOD/L,而且其中乙酸的含量逐渐升高。 以乙酸钠为底物对AD-MEC耦合产甲烷反应器进行启动,和对照组单独AD产甲烷反应器相比较。启动期稳定后耦合产甲烷的反应器利用乙酸钠为底物的产甲烷速率达到0.031m3CH4/m3d,而对照组速率0.016m3CH4/m3/d,微生物电解池辅助系统的加入对单纯AD产甲烷反应器的产甲烷效能有明显提高,约提高90%。以乙酸钠为底物对耦合反应器达到很好的启动效果,在十四周期左右耦合反应器产甲烷效能、对底物的利用均趋于稳定。 待反应器启动成功后,以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作为复杂碳源,考察AD-MEC耦合产甲烷反应器的产甲烷效能。稳定后耦合反应器的产甲烷速率达到0.17m3CH4/m3d,对照组AD产甲烷反应器的产甲烷速率为0.064m3CH4/m3d左右,微生物电解池辅助系统的加入对单纯AD产甲烷反应器的产甲烷效能有明显提高,约提高3倍。剩余污泥中除了可以被产甲烷菌直接利用的乙酸外还有大量的多碳挥发性有机脂肪酸,这些多碳挥发性有机脂肪酸不能被产甲烷菌直接利用,需要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先水解发酵生成乙酸,才能被产甲烷菌利用,因此厌氧消化过程较为复杂,酸类的不及时利用也是产甲烷速率低的原因。微生物电解池可以利用复杂的有机底物,在外电路的作用下使电子迅速传递。因此将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引入到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微生物电解池利用剩余污泥中复杂的有机物,因此微生物电解系统辅助厌氧消化可以加快其产甲烷效能。 根据AD-MEC产甲烷反应的电子平衡的计算,耦合反应器的每日产甲烷量基本等于对照组反应器产甲烷的量与电子传递计算出的理论甲烷产量。这进一步验证了微生物电解池对厌氧消化产甲烷系统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厌氧消化 微生物电解 产甲烷 污泥 耦合工艺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10-11
  • 1.1.1 课题来源10
  • 1.1.2 课题研究背景10
  • 1.1.3 课题研究目的10-11
  • 1.1.4 课题研究意义11
  • 1.2 剩余污泥处理处置方法11-12
  • 1.2.1 国外剩余污泥处理工艺及其应用情况11-12
  • 1.2.2 剩余污泥产酸工艺研究现状12
  • 1.3 MEC 技术研究现状12-15
  • 1.3.1 MEC 基本原理与发展进程12-13
  • 1.3.2 MEC 处理复有机质底物的工艺效能13-14
  • 1.3.3 MEC 技术优势与发展潜能14-15
  • 1.4 厌氧消化工艺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15
  • 1.5 AD-MEC 耦合工艺研究现状15-17
  • 1.5.1 耦合思想的理论基础15-16
  • 1.5.2 耦合工艺研究进展16-17
  •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7-19
  • 1.6.1 主要的研究内容17
  • 1.6.2 技术路线17-19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19-26
  • 2.1 污泥来源与性质19
  • 2.2 试验装置19-21
  • 2.2.1 剩余污泥产酸发酵反应器19-20
  • 2.2.2 AD-MEC 耦合产甲烷反应器20-21
  • 2.3 试验方法21-22
  • 2.3.1 剩余污泥厌氧产酸发酵反应器的运行操作21
  • 2.3.2 AD-MEC 耦合产甲烷反应器的运行操作21-22
  • 2.4 试验分析项目及其测定方法22-26
  • 2.4.1 试验仪器22-23
  • 2.4.2 气体含量的测定方法23
  • 2.4.3 化学需氧量(CODCr)的测定方法23-24
  • 2.4.4 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的测定方法24
  • 2.4.5 试验其他测定指标24
  • 2.4.6 电化学指标测定24-26
  • 第3章 AD-MEC 耦合工艺产甲烷效能分析26-36
  • 3.1 引言26
  • 3.2 AD-MEC 耦合反应器产甲烷效能分析26-29
  • 3.3 AD-MEC 耦合反应器底物转化规律29-32
  • 3.4 AD-MEC 耦合反应器电流变化分析32-33
  • 3.5 耦合工艺电子平衡分析33-34
  • 3.6 本章小结34-36
  • 第4章 AD-MEC 耦合工艺利用剩余污泥发酵液产甲烷效能研究36-53
  • 4.1 引言36
  • 4.2 剩余污泥产酸发酵反应器的运行效能研究36-45
  • 4.2.1 污泥水解及碳源浓度变化规律36-40
  • 4.2.2 挥发酸产量及其组成结构变化规律40-43
  • 4.2.3 氮磷的释放规律43-44
  • 4.2.4 剩余污泥发酵液性质44-45
  • 4.3 发酵液为底物 AD-MEC 耦合产甲烷反应器运行效能分析45-52
  • 4.3.1 产甲烷效能分析45-46
  • 4.3.2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利用效果46-47
  • 4.3.3 短链挥发酸降解利用效果47-49
  • 4.3.4 耦合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利用情况49-50
  • 4.3.5 耦合工艺电流变化分析50-51
  • 4.3.6 电子平衡分析51-52
  • 4.4 本章小结52-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58-60
  • 致谢6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上推流厌氧反应器连续干发酵猪粪产沼气试验研究    陈闯;邓良伟;信欣;郑丹;刘刈;孔垂雪;

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于高速公路照明系统的可行性    刘方伟;杨向东;金建华;

风能利用 给力农业和农村低碳化建设    王祖明;王文蔚;

以太阳能为热源的冷热电联合循环研究综述    万勍;苏亚欣;

生物质气化制氢研究现状    郑安桥;张先中;苏亚欣;

关于新能源界定的探讨    刘叶志;

在素质教育能源类教材中补充能效标准与标识内容的建议    卢苇;

电力电子技术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郭芙琴;陈景翠;

潮汐能发电的发展状况与前景    韩超;

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    余文英;

国内外光伏发电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王旭平;

生物质能利用与发展    张鑫;王梅;张晓娟;

秸秆类生物质流态化燃烧特性研究    秦建光

淀粉/纤维素类生物质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的机理研究    谢斌飞

纤维素快速热解机理的分子模拟研究    黄金保

沼气高效厌氧发酵的条件及产气效应研究    楚莉莉

生物质粗甘油混合高效制氢实验研究    赵丽霞

生物质能—太阳能联合制冷的适配性研究    周恒涛

丁炔二醇加氢制1,4-丁二醇催化剂的失活机理与改性研究    李海涛

倾斜下降管反应器中颗粒运动规律的研究    杨延强

畜禽粪便热解机理和气化研究    涂德浴

非食用植物油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    金付强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生物质油的实验研究    胡兴涛

清洁能源产业的技术路线图研究    刁磊

促进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若干法律制度研究    李斌

城市生活垃圾典型组分热解和流化床气化特性试验研究    王现顺

以铜渣为催化剂的松木屑气化特性实验研究    岳旭飞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    熊璐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对策    王娣

北京高层住宅节能设计和技术措施探讨    黄欢

重庆市生物质能沼气化有效利用技术研究    管军伟

新世纪中美能源合作探析    薛新坡

改进型升流式固体反应器处理猪粪污新工艺研究    汪国刚;赵明梅;郎咸明;包震宇;周仁来;

厌氧干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朱圣权;张衍林;张文倩;张俊峰;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产甲烷规律的模拟研究    吴泽;王海燕;程水源;

产甲烷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祖波;祖建;周富春;汪林;

天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刘德燕;丁维新;

一种产甲烷优势菌群的筛选方法    张云茹;刘逸轩;沈庆涛;王永忠;

一株耐冷产甲烷菌的分离及其生长特性初步研究    李军;张雅南;邓娴;张文文;杨宏宇;

一株低温产甲烷菌的分离和鉴定    李会;马骏;崔薇薇;肇莹;王金艳;张淼;杨涛;

产甲烷菌选择性连续富集的研究——青霉素对富集和分离的影响    赵一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产甲烷古菌研究中的应用    王刘阳;尹小波;胡国全;

钴及其配合物对产甲烷关键酶的影响    赵阳;李秀芬;堵国成;陈坚;

产甲烷菌的生态多样性及工业应用    傅霖;辛明秀;

低温产甲烷菌的研究现状    宋素琴;张志东;顾美英;房世杰;

蔗糖发酵产氢与产甲烷能源转换效率的研究    李秋敏;杨斌;张无敌;马煜;李建昌;刘士清;徐锐;尹芳;陈玉保;

不同pH缓冲液对乙酸降解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    麻婷婷;郑珍珍;代莉蓉;承磊;张辉;

稻鸭复合生态种养对产甲烷菌种群数量的影响    邓晓;李勤奋;

硫酸盐对中温厌氧乙酸产甲烷的影响    杨森林;周琦颖;苟敏;汤岳琴;木田建次;江霞;

高压胁迫对原油降解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黎霞;承磊;张辉;

糖蜜废水产氢-产甲烷耦合工艺启动特性研究    刘晓刚;丁杰;王豹;刘先树;

厌氧真菌活力及传代频率对真菌与产甲烷菌共培养液代谢与菌群的影响    成艳芬;毛胜勇;MK Theodorou;朱伟云;

有机负荷对厨余垃圾常温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    郭燕锋;孔晓英;刘婉玉;李东;王德汉;袁振宏;孙永明;

日本期待收获巨量天然气    况叶

农业资源快速再生模式    李新明 李瑛

铵影响厌氧反应器污泥丙酸和丁酸互营氧化产甲烷过程的机理    张琛

烷烃厌氧降解产甲烷体系菌群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王立影

基于代谢网络的产甲烷菌的耐热性研究    陈璟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乙酸累积的微生态机理研究    许科伟

水和乳化液对煤层产甲烷菌群活性影响研究    肖栋

厌氧真菌与产甲烷菌共培养系统的建立及其代谢与菌群变化的研究    成艳芬

晋南牛和山羊瘤胃产甲烷菌多样性研究    裴彩霞

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    孙兴福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应用技术及微生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朱葛夫

甲烷胞菌对低氢和互营生长在转录水平的响应    刘鹏飞

产甲烷条件下高效烃降解菌群的人工构建    刘海昌

不同生境产甲烷古菌分离鉴定及初步应用研究    仇天雷

温度降低对产甲烷效能的影响及培养条件优化    张冰

低温产甲烷条件下微生物的群落特征    刘全全

低温对沼气菌群产气能力的影响以及产甲烷菌的分离    杨光

电化学辅助微生物厌氧系统产甲烷性能研究    解明利

低温石油烃降解产甲烷富集物的培养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丁晨

耐冷产甲烷菌的筛选及其低温下促进秸秆发酵的试验研究    张雅南

缺氧—厌氧反硝化/产甲烷工艺实验研究与动力学分析    宋佳萍

烃类化合物厌氧降解产甲烷中间代谢产物初探    何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