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川中丘陵区稻田甲烷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23:23
热度:

川中丘陵区稻田甲烷排放及其影响因素【摘要】: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川中丘陵区冬水田和水旱轮作稻田进行全生长季CH4排放观测。结果表明,水旱轮作稻田和冬水田CH4排放的季节变化峰值

【摘要】: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川中丘陵区冬水田和水旱轮作稻田进行全生长季CH4排放观测。结果表明,水旱轮作稻田和冬水田CH4排放的季节变化峰值都出现在水稻生长中期,且都有1个典型的排放峰。分析讨论了温度、水稻生物量、耕作制度以及水稻栽培方式等因素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发现川中丘陵水稻生长季节5cm深处地温与稻田CH4排放通量呈显著正相关;水稻植株生长对CH4排放有重要作用;水旱轮作稻田CH4排放通量比冬水田低54.1%~65.1%;冬水田水稻采用强化栽培方式既可提高产量又可减少CH4排放。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CH 稻田 影响因素 川中丘陵区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SW-01-01B)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331014)
【分类号】:X16;X511
【正文快照】:   CH4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增温效应约占所有温室气体总效应的15%~20%[1],仅次于CO2。CH4还能引起许多大气化学过程的变化,影响大气的其他成分,从而间接引起气候变化[2]。稻田是大气CH4的主要源之一,约占大气CH4总来源的10%~20%[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我国水稻生产中的立体污染及防治    章力建,周晓震,杨正礼,庞乾林

梯田水稻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孙海艳;李凤博;方福平;徐春春;周锡跃;

基于低碳经济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探讨——以三峡库区为例    张军以;苏维词;

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农田生态系统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张军科;江长胜;郝庆菊;唐其文;程炳红;李辉;陈璐豪;

缓释氮肥对菊芋生长季土壤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王浩成;陈楠楠;周超;张令;刘树伟;邹建文;

三峡库区农业发展现状及农田CH_4和N_2O排放与减排对策    张军以;苏维词;

三峡库区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与减排对策    腾耀华;张军以;苏维词;

稻田秸秆还田:土壤固碳与甲烷增排    逯非;王效科;韩冰;欧阳志云;郑华;

水稻强化栽培农艺性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    赵利梅

黄河流域农业立体污染综合防治模式研究    杨永坤

闽江河口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甲烷排放研究    雷波

不同耕作方式下紫色水稻土农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的研究    唐其文

不同轮作制度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黄太庆

华东稻田CH_4和N_2O排放    郑循华,王明星,王跃思,沈壬兴,上官行健,金继生,李老土

稻田甲烷排放及产生、转化、输送机理    王明星,李晶,郑循华

广州地区稻田甲烷排放及中国稻田甲烷排放的空间变化    沈壬兴,上官行健,王明星,王跃思,张文,卢巨祥,许炳雄,傅桂芬,李铭珊,林子瑜

IPCC第二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的主要科学成果和问题    丁一汇

一台气相色谱仪同时测定陆地生态系统CO_2、CH_4和N_2O排放    王跃思,刘广仁,王迎红,孙扬,薛敏

不同水分管理及耕作制度对广州地区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    卢维盛,张建国,廖宗文,蔡祖聪

水稻品种及栽培措施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曹云英,朱庆森,郎有忠,杨建昌,王志琴,薛大忠

水稻物质生产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黄耀,RonaldL.Sass,FrankM.Fisher

湖北地区稻田甲烷排放量及控制措施的研究    林匡飞,项雅玲,姜达炳,胡球兰,李志红,杜道灯,陶战

耕种制度对西南地区冬水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魏朝富,高明,黄勤,车福才,杨剑虹,谢德体,蔡祖聪,徐华

水稻叶片对甲烷传输速率的影响    曹云英,许锦彪,朱庆森

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曹云英

水稻根系对甲烷传输速率的影响    曹云英,许锦彪,朱庆森

氮肥施用量和节水灌溉对稻田甲烷排放量的影响    石英尧;石扬娟;申广勒;陈多璞;

不同肥料的施用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减排措施    韩鹏飞;郭敏;

北京地区甲烷排放的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    苏芳,邵敏,张敏

建立低碳城市规划工具——城乡生态绿地空间碳汇功能评估模型    叶祖达;

中国东南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杨风亭,刘纪远,庄大方,胡云锋

农业外部性识别、评价及其内部化    吕耀;章予舒;

长春地区稻田甲烷排放量的估算研究    闫敏华,华润葵,王德宣,马学慧

稻鸭复合生态种养对产甲烷菌种群数量的影响    邓晓;李勤奋;

温室气体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何日安;

低温室气体排放水稻品种筛选的初步研究    傅志强;黄璜;朱华武;

我国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技术对策    董红敏;李玉娥;彭小培;李娜;朱志平;

农林害虫对空气污染的响应    陈法军;苏建伟;刘向辉;戈峰;

湿地甲烷生成的主要控制因子研究综述    王维奇;曾从盛;仝川;

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土壤CH_4和CO_2的排放及碳收支估算    李成芳;曹凑贵;汪金平;翟中兵;梅少华;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减排技术对策    邱建军;李虎;王立刚;任天志;

浅论重庆市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    王莉玮;赵中金;曾荣;王正奎;

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对施氮量响应的试验研究    薛正平;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稻田长期垄作免耕下土壤肥力及环境效应的研究    高明

稻鸭共栖免耕减排甲烷机制及综合效益研究    甘德欣

水旱轮作体系中的养分循环特征    石孝均

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因子及其定量模型研究    白红英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土壤N_2O排放和CH_4吸收特征    高志岭

冬小麦植株-土壤氮素循环及产量与品质形成生理基础的研究    赵俊晔

稻鸭鱼生态种养对稻田甲烷减排及水稻栽培环境改善的功能研究    刘小燕

稻麦轮作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研究    邹建文

北京西山地区森林土壤中CO_2、N_2O和CH_4气体的排放通量及动态研究    孙向阳

耕作方式及其转变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CH_4、N_2O排放和固碳能力的影响    田慎重

长期不同施肥对中国东北黑土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与功能的影响    杨芊葆

农田土壤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研究    蒋静艳

河北省施肥现状的评价    张玲敏

稻—鸭生态种养减排甲烷和改善稻田环境的功能研究    王华

稻田土壤对甲烷的吸收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弛

地膜覆盖对冬小麦田土壤中N_2O排放的影响    韩建刚

稻田土壤中氧化亚氮的释放机制及控制    李勇先

稻—鸭复合系统土壤中甲烷细菌数量及其活性研究    邓晓

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及综合效益研究    黄梅

中国粮食生产问题的实证研究    朱龙;

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体系试验研究初报    昂盛福,王学会,谢世秀,熊忠炯,罗成玉,余斌,张士陆

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体系研究    王学会

水稻强化栽培分蘖发生特点及成穗规律研究    杨志根,刘金弟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    任仲杰;顾孟迪;

氮肥施用量和节水灌溉对稻田甲烷排放量的影响    石英尧;石扬娟;申广勒;陈多璞;

水稻强化栽培不同因子对Ⅲ优98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范友胜;卢爱芳;李强;吕和平;袁明中;尹玲;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喻庆国;

黄淮海平原作物灌溉需水与耕地生产潜力的耦合分析    唐华秀;邓祥征;战金艳;马劲松;姜群鸥;

连续稻茬油菜免耕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冯泽蔚;苏跃;胡朝凤;谭春燕;孙兵;钱晓刚;

    章力建 董红敏 蔡典雄 李玉娥

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系统分析及模拟预测    李梅

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江长胜

港城互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张萍

基于系统动力学和神经网络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仿真研究    胡大伟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系统构建研究    陈珏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生态因子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赵建波

宁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杨文

畜禽养殖业的清洁生产与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李建华

改性尿素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荆瑞勇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稻田回归水模拟    张新

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中的应用研究    赵春丽

论科学发展指导下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张晓明

河口岛屿型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张明成

稻田保护性耕作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    谢卓霖

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何云

保护性耕作对麦田土壤微生物特性及理化性状的影响    王芸

福建药用果树产业形成与发展路径研究    薛秋华

低碳高值农业污染链阻控-产业链延展技术耦合模式研究——以韶山灌区及其主体湘乡市和湘潭县为例    李林杰;许振成;罗琳;黄璜;李劲松;赵志彬;陈月华;何清林;方建武;曾北危;

传统稻作技术对生态环境的渐进破坏及防控技术研究    陶龙兴;谈惠娟;符冠富;宋建;

土壤CH_4产生机理及其排放的影响因素    孙树臣;翟胜;王巨媛;贾富;刘力;李成帅;

试论广西发展低碳农业的战略选择    贺贵柏;

城市农业碳排放信息统计及监测体系研究——以保定市为例    王敬敏;刘晓东;

铅胁迫对水稻中铅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童建华;田梅;陈小飞;丁君辉;刘素纯;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研究和发展趋势分析    潘月红;孙国凤;逯锐;

低铅污染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铅的响应    陈志德;仲维功;杨杰;王才林;王军;张永春;周益军;

我国水稻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章家恩;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La(Ⅲ)、Cd(Ⅱ)混合溶液中痕量Cd(Ⅱ)的浓度    张逢源;刘翔宇;胡奇林;

玉溪绿色超级稻的选育设想    普双有;董广;袁丽华;

沟埋还田不同埋草量对冬季稻田CO_2排放的影响    高文玲;卞新民;吴洁;郭伟;孙金福;李胜;杜磊;石建福;

江苏省两种有机物料的稻田土壤固碳有效性评价    张玉华;宋成军;刘东生;张艳丽;徐哲;李想;王延昌;

有机废弃物CO_2施肥发酵过程中基质理化性状变化及残渣培肥土壤的作用    李玲玲

生态高值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李林杰

利用模型对黑土条件下玉米生长和土壤碳氮循环的模拟研究    杨靖民

辽宁省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及固碳潜力估算    刘慧屿

丛枝菌根在水稻清洁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张淑娟

哈尔滨市经济—水环境污染关系研究    王建龙

苄嘧磺隆与镉复合污染对水稻的毒害机理研究    吴庆钰

Cd胁迫对杂交水稻及其亲本生理特性和Cd含量的影响    郭燕梅

铅胁迫对水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童建华

土地利用变化对闽江口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    钟春棋

城市湖泊的甲烷排放时空变化及其与水文水质关系    艾永平

基于分形—小波模型的水稻铅污染胁迫遥感弱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吴伶

硫化氢调控胁迫条件下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信号机制    焦浩

黄浦江上游稻田生态排水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张毅

我国杭州地区秋季稻田的甲烷排放    戴爱国,王明星,沈壬兴,H.Schütz,W.Seiler,H.Rennenberg,吴海宝

中国CH_4排放量的估算    王明星,戴爱国,黄俊,任丽新,沈壬兴,H. Schutz,H. Renneuberg,W. Seiler,R. A. Rasmussen,M.A.K. Khalil

我国华中地区稻田甲烷排放特征    上官行健,王明星,沈壬兴,王跃思,R.Wassmann,H.Rennenberg,W.Seiler,谢小立,王卫东,谢克和

华东稻田CH_4和N_2O排放    郑循华,王明星,王跃思,沈壬兴,上官行健,金继生,李老土

稻田甲烷排放及产生、转化、输送机理    王明星,李晶,郑循华

稻田CH_4的排放规律    上官行健,王明星,沈壬兴

稻田CH_4排放和土壤、大气条件的关系    陈德章,王明星

我国西南地区的稻田CH_4排放    陈德章,王明星,上官行健,黄俊,R.A.Rasmussen,M.K.A.Khalil

稻田CH_4排放的控制措施    上官行健,王明星

气相色谱法检测大气中N_2O浓度    王跃思,郑循华,王明星,龚晏邦,白建辉

建瓯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甘淑琴;张明光;

    

    

    

    

    

    

    

    

    

冬水田休闲期甲烷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李侃;朱波;王艳强;李登煜;

黄土高原宽谷丘陵区生态环境分析与防治对策    郑新民;

稻油轮作稻田甲烷排放及其总量估算    韩广轩;朱波;

宁南宽谷丘陵区土壤肥力质量对生态恢复的响应    安韶山;黄懿梅;李壁成;

闽东南沿海丘陵区小流域生态修复效果    郭志民;黄传伟;

不同尺度下丘陵区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特征研究    黄丽琴;张世熔;孙波;李婷;

深翻扩穴对丘陵区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庄志香;

山区、丘陵区水利水电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重现期(年)]    

燕山丘陵区天然次生林改造技术及效果分析    白玉茹;单志涛;乌志颜;丁明秀;

东南红黄壤丘陵区避旱减灾农作制发展战略与对策    肖小平;汤文光;汪柯;唐海明;杨光立;

利用冬水田畜养商品鱼    杨保国

副省长张大卫到我市考察火龙岗丘陵区水利设施和抗旱浇麦工作    记者 李建周

重彩会东水田    邓中元

加快丘陵区域经济 建成综合实力强区    本刊记者 邓大宏

我省冬水田两季田这样抛秧    熊洪 徐富贤

川南丘陵区冬水田杂交中稻亩产突破800公斤    张颙

旱情露头,泸州农民新春备战田边    刘廷远

竹节堰灌出8000亩如镜水田    本报记者 邹渠郭燕

我国首部地灾防治规划发布    记者 赵凡

搞好耕地 储粮于地    刘永红 刘定辉 杨勤

丘陵区多尺度土地质量评价研究    张贞

小流域侵蚀速率与产沙关系的~(137)Cs、~(210)Pb_(ex)示踪研究    李勉

SPAC理论及其在川中丘陵区节水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门宝辉

局地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研究    王成

雅砻江流域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胡振宇

河北传统堡寨聚落演进机制研究    谭立峰

不同地貌区及不同尺度的耕地质量评价与衔接研究    袁秀杰

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植被退化机制与生态修复模式    刘刚

农用地质量评价与粮食安全研究    朱明仓

不同种类植物篱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农田生态的影响机制    林超文

川中丘陵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非点源氮污染研究    陈克亮

紫色土丘陵区种植模式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唐家良

重庆市近郊丘陵区农用地分等定级指标体系研究    邵景安

重庆丘陵区梯田规划与工程设计分析    范玉芳

稻田土壤微生物量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    李侃

川中丘陵区旱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观测研究    张中杰

丘陵区马尾松毛虫灾害控制的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刘敏

川中丘陵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林正雨

湘北丘陵区苎麻栽培技术研究    王栋

环溪河流域土壤钾素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吴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