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甲烷与含氮有机杂环化合物吸附作用的DFT研究(英文)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17:46
热度:

甲烷与含氮有机杂环化合物吸附作用的DFT研究(英文)【摘要】:根据煤中氮的存在形式,提炼出11种具有不同杂化方式及含氮量的有机环状化合物.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方法对甲烷在

【摘要】:根据煤中氮的存在形式,提炼出11种具有不同杂化方式及含氮量的有机环状化合物.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方法对甲烷在这11种含氮化合物上的吸附模型进行结构优化,并结合吸附能、电荷分布及静电势能面的分析,从微观角度考察了甲烷与这些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表明:甲烷与含氮化合物的相互作用能在3.81-6.82kJ·mol-1范围内,且通过氢键和静电力相互作用;当化合物中氮的杂化方式为sp2时,其与甲烷的作用能大于sp3杂化方式的;当化合物中的氮含量增加时,可以提供更多的甲烷吸附位点.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关键词】甲烷 吸附 含氮化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模拟方法
【基金】: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973)(2011CB201202)~~
【分类号】:O647.3
【正文快照】: 1IntroductionMethane is the major constituent of coalbed gas.With CO2-enhanced coalbed methane(ECBM)recovery1-5being put for-ward,methane has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as an energysource.However,the presence of methane also threatens thesafety of mi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不同变质程度煤表面与甲烷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学研究    降文萍;崔永君;张群;钟玲文;李育辉;

半焦对富含甲烷气体转化制备合成气的作用 (Ⅳ)理论分析半焦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催化机理    孟华平;赵炜;章日光;王宝俊;

甲醇钠引发的环氧乙烷开环聚合反应过程    张旭;储伟;陈建钧;戴晓雁;

过氧化氢与苯乙烯环氧化的反应机理及溶剂效应    王志强;孙文晶;储伟;余良军;

煤阶对煤吸附能力影响的微观机理研究    降文萍;

煤对甲烷吸附性能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许满贵;马正恒;陈甲;许双泉;

煤表面分子片段模型与瓦斯吸附分子力学模拟    张世杰;李成武;丁翠;张浩;

煤热化学性质的量子化学研究    王宝俊;凌丽霞;章日光;谢克昌;

复杂地质条件煤层气藏群井排采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陈天宇;梁冰;孙维吉;赵芳芳;刘蓟南;

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识别我国的煤阶类型    毛志强;赵毅;孙伟;蔡文渊;罗安银;赵永昌;

煤体瓦斯吸附与放散过程中的应力分析    李建楼;严家平;王来斌;王兴阵;

煤中CO_2的吸附和扩散:实验与建模    简星;关平;张巍;

煤体对瓦斯吸附热的理论研究    刘志祥;冯增朝;

过氧化氢与苯乙烯环氧化的反应机理及溶剂效应    王志强;孙文晶;储伟;余良军;

半焦炭催化甲烷裂解及动力学特性    张国杰;张永发;张猛;赵炜;

富含瓦斯煤岩体采掘失稳非线性力学机理研究    张天军

杂原子类煤结构模型化合物的热解及含硫化合物脱除的量子化学研究    凌丽霞

构造煤结构及其对瓦斯特性的控制机理研究    屈争辉

基于水力压裂的煤矿井下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    郭红玉

声波作用下煤体瓦斯解吸与放散特征研究    李建楼

水—热耦合作用下煤体瓦斯的吸附解吸机理研究    赵东

炭材料催化二氧化碳重整甲烷制合成气    张国杰

CH_4和CO_2合成乙酸中CO_2与·H及·CH_3相互作用的理论计算    章日光;黄伟;王宝俊;

改性VPO催化剂催化温和条件下苯乙烯液相选择性氧化    刘俊华;王芳;刘艳侠;徐贤伦;

煤大分子结构研究的进展    张代钧,鲜学福

用从头计算研究煤表面与甲烷分子相互作用    陈昌国,魏锡文,鲜学福

MCM-41固载Co席夫碱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烯烃环氧化的研究    任通,闫亮,张汉鹏,索继栓

苯乙烯环氧化反应分子筛催化剂研究进展    许俊强,储伟,陈慕华

TS-1催化氯丙烯环氧化反应过程中的溶剂效应    熊勇;张宇;刘易;杜泽学;

过氧化氢为氧源催化烯烃环氧化研究    陈杨英;韩秀文;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开环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张治国;尹红;

甲烷在金属氧化物上催化脱氢的从头计算    孟辉,周泰锦,林梦海,赖伍江,万惠霖

离散—连续组合溶剂化模型的应用研究    曹志霁

煤层气成为俄罗斯发展能源工业的新方向    孙永祥;

水合物储存气体促进技术实验研究    孙志高;刘成刚;周波;

酸性添加物对含氮模型化合物体系催化裂化的影响    门秀杰;石斌;于道永;阙国和;

活性炭催化分解甲烷制氢研究进展    杨德敏;

北部污水处理厂对沼气柜水封阀置换探讨    苏虹;赵喆;

饱和CO_2盐水溶液中咪唑啉缓蚀剂在碳钢表面上的吸附行为    艾俊哲;梅平;郭兴蓬;

NiO-ZrO_2-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李凝;陈俭省;蒋锡福;刘金聚;

高含硫化氢气井井喷后天然气扩散数值模拟    欧阳传湘;吕露;马成;

甲烷液相氧化酯化合成醋酸甲酯醋酸混合溶液的红外光谱酸度测定    师博辉;雷鹏;刘志林;陈立宇;

以(Cu–Ce–Zr–O)–ScSZ为阳极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制备及性能    苏蕙;吴也凡;罗凌虹;程亮;石纪军;

电场作用下煤吸附甲烷的势模型    辜敏;鲜学福;杜云贵;

介质阻挡放电条件下甲烷部分氧化制甲醇的研究    张安杰;朱爱民;李小松;石川;

复合储气材料对氢、甲烷混和气体的储放气研究    孙艳;周亚平;周理;

甲烷芳构化反应中Mo/MCM-22和Mo/ZSM-5催化剂的比较    白杰;刘盛林;谢素娟;徐龙伢;林励吾;

超临界干燥对La_(0.8)Sr_(0.2)FeMn_(1.5)Al_(9.5)O_(19-δ)六铝酸盐性能的影响    张涯远;蒋政;张世超;朱庆山;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Co/MgO/HZSM-5催化剂的研究    张诺伟;黄传敬;高晓晓;翁维正;万惠霖;

Ca调变的Co/Al_2O_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    高晓晓;黄传敬;张诺伟;翁维正;万惠霖;

Ni-Co-La-O催化剂上CH_4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    陈龙;王健康;解启慧;王晓来;

Ni/ZrO_2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研究    宋月芹;贺德华;

两相UASB反应器处理木薯淀粉废水的启动运行特性研究    冼萍;潘正现;钟莉莹;

从水合甲烷看新世纪    张志承

碘催化氧化甲烷制甲醇催化剂    石关

北极释放甲烷速度加快    李欣 译

黑海深处发现水化甲烷    记者 刘钢

稻田—产生甲烷影响气候    赵希友

火星大气何来甲烷    久亮

土卫六:稠密“面纱”由氮和甲烷构成    记者 刘向

日本看好海底冰状甲烷    本报驻东京记者 吴仲国

甲烷在其上的角色如同地球上的水    毛文波 毛黎

甲烷发电前景广阔    本报记者 刘蔚

Ni、NiH~+、NiO和MgO等活化甲烷的理论研究    杨华清

组合多相催化技术及其在甲烷与小分子化合物耦合反应中的应用    王华

甲烷低温燃烧反应分子筛负载Pd催化剂    史春开

焦炉煤气中氢气和甲烷的吸附分离    刘艳娜

担载型分子筛催化剂上CH_4选择还原NO反应的研究    任丽丽

甲烷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基础研究    张惠

甲烷在常压和高压下溶解度的测定与计算    夏淑倩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麦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    徐仲均

微波技术在甲烷转化过程中的应用    徐云鹏

流化床甲烷临氧CO_2重整制合成气镍系催化剂研究    井强山

CH_4-CO_2低温转化合成含氧有机物的研究    王晓红

甲烷在甲醇和烃类混合溶剂中高压溶解度的研究    郭玉高

改性尿素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荆瑞勇

纳米铜锡氧化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的表征    贾超

天然气(CH_4)催化燃烧催化剂的研究    闫智慧

金属负载的HZSM-5上甲烷和丙烷无氧芳构化反应研究    宣东

折流板反应器厌氧处理住宅小区生活污水试验性研究    黎展毅

甲烷泄漏检测及扩散研究    师春元

甲烷制燃料电池氢源催化剂的设计改进    尹潇

冷等离子体裂解甲烷制C_2烃的实验研究及动力学模拟    何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