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北京蛇鱼川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45:35
热度:

北京蛇鱼川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摘要】:山区是首都北京的天然生态屏障和主要的水源涵养与供给源地。伴随郊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水土流失及点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以流域为单

【摘要】: 山区是首都北京的天然生态屏障和主要的水源涵养与供给源地。伴随郊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水土流失及点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以流域为单元的山区生态环境矛盾凸显。水是流域发展的主要瓶颈,将人类活动控制在水环境可承载的能力范围之内,方能实现环境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当前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背景下,研究小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小流域热点问题,选取北京山区的典型小流域——紧邻北京密云水库的蛇鱼川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将调查、监测和水文模拟技术有机相结合,在全面评价蛇鱼川小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深入揭示小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提出保持小流域的适宜承载度,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蛇鱼川小流域地表径流总体偏少,大部分河道处于断流状态,地下水成为蛇鱼川小流域居民的主要用水来源。以地下水位表征的小流域水量随季节呈规律变化,春季农业灌溉期水位降低,夏季降雨能使水位较快回升,回升量超过春季削减量。 (2)小流域地表水质情况良好,地下水质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显著。以硝酸盐为主要表征指标,以10mg/l为限,地下水质超标率达55.6%,集中于流域中下游农业种植和养殖区。汛期随降雨量增加,硝酸盐浓度变大,污染增强。 (4)流域水量与降水量紧密相关,在平水年条件下人类生产、生活耗水能由降雨充分补给,地下水位正常回升;枯水年份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其所能承载的生产规模缩减。相比降水量,人类对地下水位影响较小:小流域人口数量翻倍、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和取缔养鸡场可使地下水位分别下降0.9m、上升0.2m、上升2.4m。为保证小流域水量的持续供给,可优先考虑取缔养鸡场或控制规模。 (5)流域水质与农业规模、强度紧密相关。当前施肥强度945kg/hm2(氮肥)过高,超出了水质承载力,应至少降低50%。流域中下游养鸡场规模大,污染物浓度高、增幅大,超出了水质承载力。若从政策上暂时不能取缔养鸡场,为保证下游水质,应尽量控制养鸡规模在3000只以内。 本文围绕水环境承载力对小流域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将为小流域生态治理提供可管理的目标和技术依据,也可为北京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可参考的模式。 【关键词】:北京 生态清洁小流域 水环境承载力 水质 水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15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前言9-10
  • 一 国内外研究进展10-15
  • 1.1 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10-11
  • 1.2 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11
  • 1.3 水环境承载力的量化评价方法11-14
  • 1.3.1 水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12
  • 1.3.2 多目标模型和单目标最优化方法12-13
  • 1.3.3 系统动力学方法13-14
  • 1.4 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趋势14-15
  • 二 研究区概况15-20
  • 2.1 自然地理15-17
  • 2.2 水资源17-18
  • 2.3 土地资源18-19
  • 2.4 社会经济现状19-20
  •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20-24
  • 3.1 研究内容20
  • 3.2 技术路线20-21
  • 3.3 研究方法21-24
  • 四 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24-49
  • 4.1 土地利用状况24-28
  • 4.1.1 调查方法24-25
  • 4.1.2 调查结果25-28
  • 4.2 植被调查与评价28-37
  • 4.2.1 调查方法28
  • 4.2.2 调查结果28-37
  • 4.2.2.1 主要植被类型28-35
  • 4.2.2.2 植被分布特征35-36
  • 4.2.2.3 植被演替规律特征36
  • 4.2.2.4 植被现状综合评价36-37
  • 4.3 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37-49
  • 4.3.1 调查方法37-45
  • 4.3.1.1 降雨侵蚀力因子38-40
  • 4.3.1.2 土壤可蚀性因子40-41
  • 4.3.1.3 坡度坡长因子41
  • 4.3.1.4 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41-43
  • 4.3.1.5 水土保持措施P因子43-44
  • 4.3.1.6 砾石覆盖RF因子44-45
  • 4.3.2 调查结果45-49
  • 五 流域污染分布与负荷分析49-55
  • 5.1 水土流失49-50
  • 5.2 农业生产50-51
  • 5.3 畜禽饲养51-53
  • 5.4 村庄生活53
  • 5.5 污染源负荷比较53-55
  • 六 流域水质水量及其变化规律55-89
  • 6.1 水质55-75
  • 6.1.1 监测方法55-56
  • 6.1.2 水质监测结果56-75
  • 6.1.2.1 地表水56-67
  • 6.1.2.2 地下水67-75
  • 6.2 水量75-89
  • 6.2.1 地表水资源75-85
  • 6.2.1.1 地表水监测75-79
  • 6.2.1.2 水文模拟79-84
  • 6.2.1.3 年径流量计算84-85
  • 6.2.2 地下水资源85-89
  • 6.2.2.1 地下水监测85-87
  • 6.2.2.2 地下水资源量估算87-89
  • 七 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分析89-109
  • 7.1 水质承载力89-96
  • 7.1.1 模型建立89-91
  • 7.1.2 模拟结果91-92
  • 7.1.3 模型应用92-95
  • 7.1.4 水质承载力评价95-96
  • 7.2 水量承载力96-109
  • 7.2.1 数学模型法分析水量承载力96-106
  • 7.2.1.1 模型简介96-98
  • 7.2.1.2 模型建立与验证98-102
  • 7.2.1.3 模型应用102-106
  • 7.2.2 公式法分析水量承载力106-108
  • 7.2.2.1 小流域水资源量106-107
  • 7.2.2.2 水量承载力计算107-108
  • 7.2.3 水量承载力评价108-109
  • 八 结论与讨论109-111
  • 8.1 结论109
  • 8.2 本文特色与创新点109-110
  • 8.3 讨论110-111
  • 参考文献111-117
  • 个人简介117-119
  • 导师简介119-121
  • 在读期间主要成果121-123
  • 致谢12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不同空间尺度的氮素平衡研究    李雨芯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主成分分析法及应用——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    邵金花;刘贤赵;

情景基础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理论及应用    徐中民

城市水资源合理利用分析与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以本溪市为例    魏斌,张霞

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    傅湘,纪昌明

基于SD模型的干旱区城市水资源承载力预测研究    王建华,江东,顾定法,齐文虎,唐青蔚

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朱一中,夏军,谈戈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侵蚀产沙过程模型    蔡强国,陆兆熊,王贵平

密云石匣小流域土地利用对土壤粗化的影响    符素华,段淑怀,刘宝元

水环境承载力量化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李清龙,闫新兴

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    李清龙,张焕祯,王路光,马云青

基于水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AHP评价系统探讨    陈广洲,黄明,刘万青

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概述    李扬;

天宝岩天然长苞铁杉林枯落物蓄积量与水文特性研究    郑晓文;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水资源与环境问题上的应用    王美琴

沈阳辉山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芦晓峰;李波;王铁良;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主成分分析法及应用——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    邵金花;刘贤赵;

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演替规律研究    吴铁华;杨伟伟;凌祖国;高峰;

青海省大黄中微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    多杰扎西;

渭河流域陕西段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    李泓辉;

农业需水预测方法研究    刘坤;焦国明;

北京市平谷盆地地下水三维数值模拟及管理应用    徐海珍;李国敏;张寿全;董艳辉;黎明;杨忠山;周东;

河南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体系架构研究    邢永强;

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金倩楠;

水环境容量研究进展    杨桐;杨常亮;毛永杨;

镇江北部滨水区水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殷晓中;张耘;成小峰;陶明清;

强化共生合作理念推动东北亚区域共生发展    孙长雄;杨英杰;吴杨;孙艳梅;

电子商务环境下城市快递业的运营与监控模式研究    段李杰;初叶萍;

基于SD理论的海南旅游系统规划    韦鹏飞;

Ecological Prediction Model of Soil Erosion in Small Watershed based on GIS    

基于RS和GIS的洛宁县土壤侵蚀研究    朱连奇;潘少奇;朱文博;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研究    杨莉

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研究及其在渤海湾的应用    谭映宇

胶州湾流域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    余云军

旅游规划案例研究    罗丹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    周莉荔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    李玉凤

镇江市水环境安全评价及风险控制研究    刘宏

商业地产中地产与零售企业间的协同效应研究    羊卫辉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评价模型研究    胡元林

卷烟生产物流系统的优化设计及管理研究    杨启成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土壤侵蚀规律与坡面侵蚀经验模型的研究    陈晓安

基于单元流域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岔巴沟流域次暴雨产沙经验模型研究    崔普伟

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    李书敏

三峡库区森林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分异研究    魏合义

孝妇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问题研究    丛忻

弘宇公司库存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贾慧文

哈大齐工业走廊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动态模拟研究    李文亮

基于3S技术和USLE模型的土壤侵蚀研究    马永力

泰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王春霞

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及评价研究    徐磊

三峡库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特征分析    魏星;彭绪亚;贾传兴;刘斌;张鹏;袁荣焕;

土地利用方式对流域氮输入输出关系的影响——以加州San Joaquin流域为例    韩震;罗燏辀;王中根;Randy A.Dahlgren;

长江流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输送无机氮的影响——1968~1997年的时间变化分析    晏维金,章申,王嘉慧

土壤与养分流失综合监测方法在密云水库流域的应用    夏立忠;卜兆宏;张祖兴;杨林章;杨晓勇;姜小三;

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    张颖;刘学军;张福锁;巨晓棠;邹国元;胡克林;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N平衡现状    郗金标;张福锁;有祥亮;

基于降水和径流的长江源头氮素收支研究    肖桐;齐永青;王军邦;

长江流域农业区氮平衡研究    马广文

情景基础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理论及应用    徐中民

承载力概念的演变及西北水资源承载力的应用框架    程国栋

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生态经济研究    苏志勇,徐中民,张志强,陈东景,龙爱华,张勃

晋西南黄土区刺槐油松林地耗水规律的研究    魏天兴,朱金兆,张学培,贺康宁,高宗杰

林分蒸散耗水量测定方法述评    魏天兴,朱金兆,张学培

FEFLOW在地下水流模拟方面的应用    贺国平,邵景力,崔亚莉,张德强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探讨    崔凤军,茹江,徐云麟

密云水库潮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    王晓燕,郭芳,蔡新广,胡秋菊

城市水资源合理利用分析与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以本溪市为例    魏斌,张霞

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    傅湘,纪昌明

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长春市为例    刘艳玲

遗传算法在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赵志刚

对于户包小流域治理出现的必然性、优越性和可行性的几点粗浅认识    张洪才;

关于户包小流域治理的调查报告    

小流域治理成效大    赵俊;

中美小流域治理和农业的对比研究    李玉山,刘国彬,刘宝元,孙俊杰

小流域治理是尚义县发展山区经济的金色道路    卢千林;

小流域治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林积泉,王伯铎,马俊杰,唐晓兰,程金香,张振文

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办法(草案)    

欧洲林业委员会小流域治理工作会议概况    王礼先;

马建小流域治理成果    毕廷和,董进武

以科技为先导 以效益为中心 坚持不懈地推进小流域治理和开发    郭裕怀;

京津水源区生态输水型小流域治理模式与关键技术    谢永生;张怀;江青龙;

山西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瑞金市以小流域治理推进新农村建设    杨斌;

谈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钟明星;黄正建;

龙飞山小流域综合治理机制与成效    连光学;张万清;朱海成;朱秋孟;

综合治理龙泉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闫淑娟;

浅谈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设想    刘真道;刘婵;

蓟县五百户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王会清;方天纵;李翠文;

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快小流域治理步伐    李文银;王志坚;

实施生态道德教育 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李松梧;田宝珍;苗德志;王培合;牛振中;

小流域治理惠泽丹凤十四万群众    刘春荣

为建设秀美山川做贡献    周宝元 记者 陈涛

永年县小流域治理 促农民增收    本报通讯员 高利强 成华良

峨边小流域治理初见成效    王永春 何兴忠

开展生态道德教育 巩固小流域治理成果    李松梧(山东省沂水县水土保持局)

小流域治理工程启动    特约记者 梁耀国

今明两年整治50条小流域    本报记者 王眉灵

吉安小流域治理产业结构初现    特约通讯员 邱云

金溪小流域治理引来“三提高”    严文辉

水畅其流的背后    李祖旺 李忠有

北京蛇鱼川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吴敬东

三峡库区小流域治理模式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李瑞雪

川藏两地生态建设若干实例及生态建设管理体系的探讨    宗浩

参与式小流域土地利用格局调控研究    王学雄

基于RS和GIS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    曹波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优化生态—生产范式    孔正红

陕北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及其效益评价    王军强

基于1:5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小流域自动提取算法研究    刘冰

山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李文训

山西浑源京津风沙源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    李岩

南京市水土保持地理信息系统研制及其应用    施开分

观坐岭小流域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郜文军

持续高效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苗晓靖

扬州市丘陵山区小流域生态治理模式研究    胡大伟

基于RS和GIS的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张波

小流域坡面治理规划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胡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