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一株嗜盐产甲烷菌的分离、生物学特性、系统发育分析及产甲烷活性污泥利用CO的初步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15:54
热度:

一株嗜盐产甲烷菌的分离、生物学特性、系统发育分析及产甲烷活性污泥利用CO的初步研究【摘要】:从沼气所提供的鸭湖(咸水湖)沉积物中进行产甲烷菌分离。对得到的一株产甲烷菌MQ-4进行了

【摘要】:从沼气所提供的鸭湖(咸水湖)沉积物中进行产甲烷菌分离。对得到的一株产甲烷菌MQ-4进行了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析。 MQ-4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不运动、球状、直径约1μm。菌落圆形湿润,从无色透明到黄色。该菌能利用甲酸钠及H_2/CO_2产甲烷,不利用甲醇、三甲胺。最适生长温度35℃,最适pH7.0,最适盐浓度4%。 用PCR技术扩增了MQ-4菌株的16S rDNA序列,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和测序。该16S rDNA序列在NCBI进行BLAST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同源序列为产甲烷菌16SrDNA序列,其中相似性最高的为甲烷带状菌属的菌株,其中MQ-4与Methanoculleus marisnigri,Methanoculleus submarinus,Methanoculleus chikugoensis的同源性最高,均为98%。在此基础上以Methanogenium cariaci DSM 1497的16S rDNA序列作为外群种,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Clustalx(1.8)进行同源性排列,再运用Phylip算出其NJ树,并用Bootstrap进行检验(替代率为1000)发育树。MQ-4菌株与Methanoculleus marisnigri,Methanoculleus submarinus,Methanoculleus chikugoensis都聚在同一个分支里,与三种菌的亲缘关系都很近,从进化树上还无法判断MQ-4菌株属于哪个种。种水平上鉴定 【关键词】:甲烷袋状菌属 生物学特性 16S rDNA 系统发育分析 CO 生物转化 CH_4 Co~(2+)、Ni~(2+)、Fe~(3+) 产甲烷活性污泥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X17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引言8-10
  • 第一章 一株嗜盐产甲烷菌的分离、生物学特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的研究10-32
  • 1 材料与方法10-23
  • 1.1 实验材料10-13
  • 1.1.1 菌株与质粒10-11
  • 1.1.2 主要药品与试剂11
  • 1.1.3 培养基和溶液11-13
  • 1.2 实验方法13-23
  • 1.2.1 产甲烷菌的富集培养14
  • 1.2.2 产甲烷菌的分离,纯化14-15
  • 1.2.3 菌株的分类15-23
  • 1.2.3.1 形态特征15-16
  • 1.2.3.2 底物范围16
  • 1.2.3.3 生长条件测定16-17
  • 1.2.3.4 16S rDNA分子鉴定实验17-23
  • 2 结果23-29
  • 2.1 形态特征23-24
  • 2.2 生理学特性结果24-26
  • 2.2.1 底物利用特征24
  • 2.2.2 生长条件24-26
  • 2.3 菌株16S RDNA结果26-29
  • 2.3.1 DNA提取、16S rDNA PCR扩增26-27
  • 2.3.2 重组质粒的构建和鉴定27
  • 2.3.3 MQ-4菌株16S rDNA测序结果及系统发育的分析27-29
  • 3 讨论29-30
  • 3.1 氧化还原电位对产甲烷菌生长的影响29
  • 3.2 MQ-4菌株的生长特点29
  • 3.3 MQ-4的分类29-30
  • 参考文献:30-32
  • 第二章 产甲烷活性污泥利用CO的初步研究32-38
  • 1 材料和方法32-33
  • 1.1 材料32
  • 1.2 方法32-33
  • 1.2.1 产甲烷活性污泥的培养32
  • 1.2.2 实验设置32-33
  • 1.2.3 分析与测定33
  • 1.2.4 显微镜镜检33
  • 2 结果33-36
  • 2.1 产甲烷活性污泥对CO的转化33-34
  • 2.2 CO~(2+),NI~(2+),FE~(3+)对产甲烷活性污泥CO转化的影响34-36
  • 2.4 镜检结果36
  • 3 讨论36-37
  • 3.1 产甲烷活性污泥对CO的转化36
  • 3.2 CO~(2+),NI~(2+),FE~(3+)对CO产甲烷的影响36-37
  • 参考文献37-38
  • 文献综述38-57
  • 致谢57-58
  • 论文发表情况58-5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区域性外来恶性杂草裸柱菊的入侵扩散特征及防治对策    徐正浩;朱丽青;袁侠凡;陈为民;林云彪;谢国雄;

山东茶区与南方茶区不同茶树品种特性试验比较    郑海涛;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杨霄;齐懿鸣;王峰;

火鸡及其制品    王盼盼;

慢生根瘤菌DG的分离、鉴定及其与降香黄檀的共生关系    陆俊锟;徐大平;杨曾奖;张宁南;

农作物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推介    殷向东;

一株具有泄漏石油吸附能力真菌的鉴定及其吸附特性研究    孙浩;施蕊;缪福俊;熊智;李彪;

纳米硒的界面化学作用    白燕;罗海英;郑文杰;

发光细菌PB-P3.9的鉴定与gyrB、lux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周明霞;陈勇喆;王辉;陈智;邓乐;

我国毛叶山桐子开发利用回顾和展望    吴全珍;

金福菇生物学特性与栽培特性的研究    李志生;郭建铭;陈躬国;林原;王正荣;陈秀娟;林彗星;关志德;

泡桐叶甲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王桂荣;

紫外光诱导苎麻疫霉抗甲霜灵突变及对苎麻疫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吴向辉;高智谋;潘月敏;陈方新;陆保君;

北京油鸡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宫雪莲;白春雨;王磊;李方华;关伟军;马月辉;

不同来源H_(22)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刘军须;刘福英;蔡月花;王秀芳;吕占军;

舞毒蛾的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防治    徐有志;

鸡白细胞介素15的研究进展    独军政;陈怀涛;刘胜旺;孔宪刚;

RAB5A反义RNA对人肺腺癌细胞系L18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高凌寒;刘芳莉;傅松滨;李璞;李钰;

爬行动物隐孢子虫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王荣军;茹宝瑞;张龙现;宁长申;韩立;菅复春;赵金凤;

上海地区重阳木帆锦斑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夏雄勤;陈碧莲;孙兴全;夏彩云;李慧萍;

獭兔的生物学特性    

桃树的生物学特性    姚克俭

植物学、生物学特性    

把握三点 半夏高产    灵寿县中药材种植研究所 张合云

轮叶黑藻生物学特性    

猪的生物学特性及猪的品种(2)    

鸡的生物学特性与合理用药    郝德权

水牛的生物学特性    赵开典

敖汉旗光梗蒺藜草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国内领先    记者 冯启良 刘忠友

小肝癌疗效缘何徘徊不前    王雪飞

对光肩星天牛幼虫高致病力绿僵菌菌株筛选及其致病机理研究    王达

狄斯瓦螨的生物学特性及在我国的自然分布    周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黄定强

甜菜夜蛾NPV在昆虫细胞的增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吴福泉

元宝枫繁育技术与应用研究    李艳菊

木材变色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王志娟

应用生物芯片技术对脑膜瘤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陶英群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生物学特性和交配行为的研究    杨洪

肠球菌性羔羊脑炎的发现及其病原特性和诊断方法研究    周霞

复制型HBV转基因小鼠的建立、生物学特性、应用及无免疫耐受研究    刘光泽

猪链球菌病原分离株生物学特性和DNA指纹分析研究    耿艳红

菏泽柿品种生物学特性及配套技术研究    李秀伟

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来源的DCs的体外诱导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王网珍

饲草玉米生物学特性及饲用营养价值研究    任勇

长角血蜱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免疫原基因的筛选    李知新

重组增效蛋白的广谱增效活性及其若干生物学特性    胡松奇

产维生素B_(12)乳酸菌的筛选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李俊芳

枸杞瘿螨姬小蜂Enderus sp.生物学特性及寄生行为的研究    王玲玲

荧光假单胞菌噬菌体KS461-2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王子微

花斑皮蠹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王云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