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未来甲烷排放增加对平流层水汽和全球臭氧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13:57
热度:

未来甲烷排放增加对平流层水汽和全球臭氧的影响【摘要】:利用一个耦合的大气化学-气候模式(WACCM3)研究了地表甲烷排放增加对平流层水汽和全球臭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地表甲烷

【摘要】:利用一个耦合的大气化学-气候模式(WACCM3)研究了地表甲烷排放增加对平流层水汽和全球臭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地表甲烷的排放量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50%(达到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A1B排放情景中2050年的值),平流层水汽体积分数将平均增加约0.8×10~(-6)。南半球平流层甲烷转化为水汽的效率比北半球高。在北半球平流层中,1 mol甲烷分子可以转化为约1.63 mol的水汽分子,而在南半球1 mol甲烷分子大概可以转化为约1.82 mol的水汽分子。甲烷排放增加50%将使全球中低纬度地区以及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臭氧柱总量增加1%—3%,使南半球高纬度地区臭氧柱总量增加近8%,而秋季(南半球春季)南极地区臭氧柱总量增加幅度可高达20%,南极臭氧的这种显著增加主要是由于甲烷增加造成的化学反馈所致。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甲烷增加引起的臭氧变化主要与甲烷氧化导致的水汽增加有关。研究还表明,未来甲烷排放增加对臭氧的恢复作用其实与溴化物排放的减少一样重要。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
【关键词】甲烷排放 大气化学-气候模式 平流层水汽 平流层臭氧 南极臭氧洞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项目(41225018) 国家973项目(2010CB9504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175042) 博士后基金(2012M510525)
【分类号】:P421.32
【正文快照】: 1引言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对全球气候将产生深远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Austin,etal,1992;Pitari,et al,1992;Rosenfield,et al,2002;Shindell,et al,1998;Wilson,et al,1987)。甲烷作为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除了对大气有显著的辐射强迫以外,还可以通过化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平流层极地臭氧损耗影响对流层气候的研究进展    胡永云;

我国上空平流层中微量气体的垂直分布和变化趋势    陈月娟;施春华;周任君;毕云;

热带平流层水汽的准两年周期振荡    施春华;郑彬;陈月娟;毕云;

中国中层大气研究的近期进展    吕达仁,王英鉴

平流层和中层大气研究的进展    吕达仁,陈洪滨

利用HALOE资料分析中层大气中水汽和甲烷的分布特征    毕云;陈月娟;许利;邓淑梅;周任君;

平流层大气过程研究的前沿与重要性    吕达仁;卞建春;陈洪滨;陈月娟;陈泽宇;胡永云;刘毅;刘煜;任荣彩;田文寿;

全球变化条件下的平流层大气长期变化趋势    胡永云;丁峰;夏炎;

平流层微量气体变化趋势的研究    陈月娟;易明建;毕云;周任君;

青藏高原上空H_2O和CH_4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分析    毕云;陈月娟;周任君;房明惠;许利;

平流层微量气体变化趋势及其化学过程的研究    施春华

平流层水汽与甲烷的分布和变化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    毕云

基于TES数据的亚洲大气水汽中δD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黄一民;章新平;吴华武;申林;

Simulation of the Effect of an Increase in Methane on Air Temperature    毕云;陈月娟;周任君;易明建;邓淑梅;

Simulation of the Effect of Water-vapor Increase on Temperature in the Stratosphere    毕云;陈月娟;周任君;易明建;邓淑梅;

我国中高层大气观测研究的新进展    王英鉴

我国上空平流层中微量气体的垂直分布和变化趋势    陈月娟;施春华;周任君;毕云;

梅雨与北极涛动及平流层环流异常的关联    李崇银;顾薇;潘静;

热带平流层水汽的准两年周期振荡    施春华;郑彬;陈月娟;毕云;

ECMWF和HALOE平流层温度资料对比    陈权亮;任景轩;卞建春;朱克云;

夏季亚洲季风区对流层-平流层不可逆质量交换特征分析    陈斌;徐祥德;卞建春;施晓晖;

夏季青藏高原地区近地层水汽进入平流层的特征分析    陈斌;徐祥德;杨帅;卞建春;

我国中高层大气观测研究的新进展    王英鉴;

平流层臭氧、水汽和甲烷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陈月娟;施春华;周任君;毕云;

临近空间军事应用与探测方法简介    熊超超;

大气化学气候模式模拟的平流层水汽变化分析    胡定珠;田文寿;

全球气候化学模式模拟QBO对平流层环流、温度和水汽的影响    张杰;

中国空间物理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刘振兴;

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以及平流层水汽与臭氧的研究    谢飞

平流层微量气体变化趋势及其化学过程的研究    施春华

临近空间大气动力学特性研究    肖存英

平流层极涡异常及其对对流层的影响研究    易明建

平流层水汽与甲烷的分布和变化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    毕云

用于空间大气遥感的临边成像光谱仪研究    薛庆生

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及传输特征的研究    舒建川

青藏高原上空平流层对流层中尺度交换过程的研究    张敏

地球临边环形成像仪性能评价及辐射定标研究    杨小虎

利用MSU/AMSU资料分析中国高空大气温度变化趋势    廖蜜

北京一次强对流引起TST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    胡宁

平流层空间探测技术研究    路也

中国CH_4柱浓度时空分布及排量研究    张国君

北半球平流层大气环流的季节转型特征及其与对流层的关系研究    张灵

深对流对水汽垂直输送的数值模拟    朱士超

近年来北极平流层臭氧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    刘姝媛

利用Odin-OSIRIS数据检测大气行星波    王晓娜

南京上空中层大气瑞利激光雷达探测研究    田力

一次穿透性深对流过程对UT/LS区域湿度影响的数值模拟    雷东洋

平流层极地臭氧损耗影响对流层气候的研究进展    胡永云;

SIMULATION OF THE INTENSITY AND POLARIZATION OF SKYLIGHT DURING TWILIGHT PERIOD    吴北婴,吕达仁

On Lidar Application for Remote Sensing of the Atmosphere    邱金桓,吕达仁

根据Dobson和TOMS资料分析北京和昆明大气臭氧总量变化特征(英文)    卞建春 ,陈洪滨 ,赵延亮 ,吕达仁

热带平流层臭氧准两年周期振荡的特征及数值模拟(英文)    陈月娟 ,郑彬 ,张弘

北半球冬季行星波的传播及其输运作用(英文)    陈文 ,黄荣辉

HCl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in the Stratosphere and a Comparison with Ozone QBO    陈月娟,施春华,郑彬

Study on the Trace Species in the Stratosphere and Their Impact on Climate    陈月娟;周任君;施春华;毕云;

大气臭氧层的垂直分布及其变化的研究    王卫国,郭世昌,杨利群

损耗大气中重力波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理论    易帆,李钧,熊建刚

美国众议院举行平流层臭氧听证会遭科学界嘲笑    

平流层臭氧的温室效应及其气候影响    阎邦华,许丽生,李青

赤道地区平流层水汽准两年周期振荡特征    陈冲;

北半球仲春平流层行星波活动对臭氧总量分布的影响    程华;陈月娟;

平流层臭氧对地表有机氯排放的多耦合响应    施春华;郑彬;陈月娟;

关系气候变动的大气中的臭氧    三崎方郎;刘俊波;

平流层微量气体变化趋势的研究    陈月娟;易明建;毕云;周任君;

利用SAGEⅡ遥感分析我国上空平流层臭氧的分布和变化特征    陈洪滨,许丽生, 王普才

长江口崇明东滩潮间带甲烷(CH_4)排放及其季节变化    杨红霞;王东启;陈振楼;陈华;王军;许世远;杨龙元;

2008年臭氧洞大于2007年    尹仔锋;

平流层臭氧正在接近一场灾变吗?——臭氧对Cl_x和NO_x排放强度的非线性响应    杨培才;G.布拉瑟;

湿地甲烷生成的主要控制因子研究综述    王维奇;曾从盛;仝川;

全球变暖背景下臭氧和紫外辐射的变化    夏炎;胡永云;丁峰;

我国大气臭氧探空仪的研制和应用    王庚辰;孔琴心;宣越键;陈洪滨;马舒庆;

氟里昂替代物的同步辐射光电离研究    孔蕊弘;王思胜;黄超群;杨斌;卫立夏;赵玉杰;单晓斌;盛六四;王振亚;郝立庆;

北极平流层臭氧损失创新高    记者 张永

加科学家发现新甲烷氧化菌    杜华斌

极地平流层云使臭氧减少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今起实施    战雪雷

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    廖要明 杨贤为

大气化学理论与技术有哪些主要研究内容?    

中国发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李立

中国编制完成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    李丹

未来气候给我们的警示    本报记者马兰

解决全球变暖的“终极”手段    本报记者 王小龙

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以及平流层水汽与臭氧的研究    谢飞

强暴雨中尺度系统发展结构和机理的非静力数值模式模拟研究    冯伍虎

平流层臭氧对人类活动的非线性响应机理分析    闫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