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甲烷重整热化学储能过程催化反应及传输特性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13:46
热度:

甲烷重整热化学储能过程催化反应及传输特性【摘要】:太阳能是一种清洁、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合理高效利用太阳能能够缓解我国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能源短缺现象,并大幅度减小我国对外能源依

【摘要】:太阳能是一种清洁、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合理高效利用太阳能能够缓解我国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能源短缺现象,并大幅度减小我国对外能源依存程度。由于太阳能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很难满足规模化连续稳定供能的要求,因此必须发展高效储能技术以保证太阳能的高效稳定利用。现有太阳能高温储能主要采用显热和相变储能方法,其储能密度相对较低,且高温热能在常温下无法做到长期储存。热化学储能是太阳能高温储能的新型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CO_2/CH_4重整热化学储能的储能特性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该储能过程能够将低能量密度、间歇性和不稳定的太阳能转化为稳定化学燃烧能,且CO_2/CH_4重整热化学储能反应工况为高温环境,该储能特性有效填补太阳能热利用高温储能蓄热(600oC)的空缺,CO_2/CH_4重整储能有效提高了稳定燃料化学能的焓值,焓值提升幅度为23.6%,根据“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能量利用理念,CO_2/CH_4重整热化学储能有效提高了能的品位,将低品位的能量转换为可以用于直接发电的高品位能,并能实现能的异时空使用,实现了能的主动调控蓄能;同时,CO_2/CH_4重整热化学储能过程在实现对太阳能的收集-存储-再利用的过程中,能充分利用CO_2及CH_4两种温室气体制造氢能,在完成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的同时,实现了稳定燃料化学能的主动调控蓄能,以及节能减排多重作用,因此CO_2/CH_4热化学储能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热化学储能过程是一多相多场共存与转化的复杂热流体系反应动力学过程,而热化学反应储能过程的催化机制则是储能技术实用化之关键。与普通CO_2/CH_4重整反应工况不同,热化学储能过程需要以高效储能效率为前提,这要求CO_2/CH_4重整热化学储能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而反应过程必须需要催化剂进行催化,因此对催化剂要求极高,普通甲烷重整反应催化剂难以适应符合太阳能高温反应条件的苛刻要求,需要研制适合耐高温催化性能良好的催化剂。本文运用化学反应工程的观点和方法,以CO_2/CH_4重整热化学储能反应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CO_2/CH_4重整热化学储能过程的反应原理,着重分析了由太阳能向稳定燃烧化学能转化的过程,通过研究CO_2/CH_4重整热化学储能过程的反应工况,制备重整储能过程催化剂并探讨了影响催化稳定活性的相关因素及机理,并且设计了基于碳酸熔融盐高温传热-蓄热平台为原型的模拟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电站的CO_2/CH_4重整储能的管壳式重整储能反应器的数值模型,解决了影响储能过程效率的反应器结构参数及反应操作条件的变化规律及趋势。此外,本文对管壳式重整反应器的研究进行了部分延伸,设计了有序填充床反应器数值模型,通过探讨反应器内部的热质传递等规律,分析影响反应器管内影响热质传递规律的因素。。 本文首先提出了CO_2/CH_4重整储能反应理论,根据CO_2/CH_4重整储能反应特性进行理论分析,提出满足高效储能效率的反应条件。研究表明:重整反应条件为CO_2/CH_4=1,T=800°C,常压操作时,CO_2/CH_4重整储能具有最佳的储能效率,此时,CO_2/CH_4重整储能体系中主反应的反应程度高于90%,且副反应产生的表面积炭也维持相当低的水平。 为了解决CO_2/CH_4重整储能过程稳定性及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本文设计并制备了高效稳定的催化剂,详细探讨该类催化剂在高温持续稳定的续航能力,以及稳定性机理及预测其使用寿命。研究表明,采用正交实验优化的Pt-Ru/γ-Al_2O_3催化剂,其高温稳定续航能力优秀,可在800°C下持续反应500h后保持与新鲜催化剂不变的催化性能;通过稳定性及催化剂表面积炭研究,得出Pt-Ru/γ-Al_2O_3不仅能提高催化剂抗烧结能力,还能改善活性组分Pt在富CO反应体系的毒化情况和Ru在高温富氧环境的被氧化情况;同时,研究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催化剂表面覆盖的部分毒化C种类会向活性炭种类转化,催化剂表面积炭类型主要是具有一定活性的C种类。因此,通过实验研究,本课题选择的Pt-Ru/γ-Al_2O_3催化剂能够满足高能流密度、高储能温度工况下的CO_2/CH_4热化学储能持续稳定工作的工艺条件,同时还能保持高效的储能效率,达到了实验设定目的。 基于CO_2/CH_4重整储能过程的实际应用领域,本文设计了基于碳酸熔融盐高温传热-蓄热平台为原型的模拟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电站的CO_2/CH_4重整储能的管壳式重整储能反应器的数值模型,解决了影响储能过程效率的反应器结构参数及反应操作条件的变化规律及趋势,研究表明,在蓄热反应过程中,蓄热反应器管长越长、直径越短,管内催化剂床层高度越厚,催化剂活化能越小,越有利于提高蓄热储能效率;另外,反应雷诺数越低,操作压力越小,甲烷进口摩尔分率越小,壁温与进口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甲烷转化率的提高,从而提高蓄热储能效率。此外,该数值模型还解决了CO_2/CH_4重整储能体系现有研究阶段微观热质传递机理不清晰的难题。 本文基于管壳式重整储能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模型,设计了几种管内催化剂颗粒有序堆积方式,通过研究反应器内部不同堆积方式的热质传递等规律,探讨了影响反应器管内影响热质传递规律的因素。研究表明,在大多数雷诺数范围内,管内N=2.16堆积方式最有利于提高传热速率。考察了床层堆积方式对局部流场的影响规律,得出床层内的阻力特性主要受催化剂形体阻力控制。耦合CO_2/CH_4吸热重整反应后,研究了堆积方式对催化剂单位面积转化率的影响,得出N=2.16堆积方式转化率最高,管内球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符合反应宏观规律,说明催化剂床层采用N=2.16的有序堆积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管内传热速率,并能增加储能蓄热效率。 本文基于CO_2/CH_4重整热化学储能研究了该储能过程的反应原理,分析了由太阳能向稳定燃烧化学能转化的过程,研究了CO_2/CH_4重整热化学储能过程的反应工况,制备了重整储能过程催化剂并探讨了影响催化稳定活性的相关因素及机理,并且设计了基于碳酸熔融盐高温传热-蓄热平台为原型的模拟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电站的CO_2/CH_4重整储能的管壳式重整储能反应器的数值模型,解决了影响储能过程效率的反应器结构参数及反应操作条件的变化规律及趋势。本文还基于管壳式重整储能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模型,设计了有序填充床反应器数值模型,通过探讨反应器内部的热质传递等规律,分析了影响反应器管内影响热质传递规律的因素。 【关键词】:热化学储能 能的品位 主动调控蓄能 Pt-Ru/γ-Al_2O_3 催化特性 数值模拟 传递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Q203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5
  • 主要符号表15-17
  • 第一章 绪论17-44
  • 1.1 前言17
  • 1.2 热化学储能技术17-25
  • 1.2.1 储能技术17-20
  • 1.2.2 热化学储能体系20-22
  • 1.2.2.1 热化学吸附/吸收储能20-21
  • 1.2.2.2 热化学反应储能21-22
  • 1.2.3 常见热化学反应储能体系22-25
  • 1.3 甲烷重整体系25-30
  • 1.3.1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25-28
  • 1.3.2 甲烷水蒸气重整28-29
  • 1.3.3 甲烷水蒸气/二氧化碳混合重整29-30
  • 1.4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体系30-42
  • 1.4.1 二氧化碳甲烷重整热力学分析30-31
  • 1.4.2 二氧化碳甲烷重整反应器31-32
  • 1.4.3 二氧化碳甲烷重整催化剂32-37
  • 1.4.3.1 催化剂活性组分32-33
  • 1.4.3.2 催化剂载体33-35
  • 1.4.3.3 催化剂表面的积炭和消炭研究35-37
  • 1.4.4 催化重整反应的数值模拟37-42
  • 1.4.4.1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数值模拟38-39
  • 1.4.4.2 甲烷燃烧数值模拟39-41
  • 1.4.4.3 甲烷自热重整数值模拟41
  • 1.4.4.4 甲烷水蒸气重整数值模拟41-42
  •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42-44
  • 第二章 二氧化碳甲烷重整反应理论热力学分析44-57
  • 引言44
  • 2.1 二氧化碳甲烷重整体系涉及反应44-47
  • 2.2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体系热力学计算47-50
  • 2.3 二氧化碳甲烷重整体系独立反应平衡转化率的计算50-53
  • 2.4 压力不同对二氧化碳甲烷重整体系的影响53-55
  • 2.5 CO_2/CH_4摩尔比对重整体系的影响55-56
  • 2.6 本章小结56-57
  • 第三章 铂-钌双金属催化剂制备及稳定性和积炭分析57-86
  • 引言57
  • 3.1 实验部分57-61
  • 3.1.1 催化剂制备57-58
  • 3.1.2 催化剂性能评价58-59
  • 3.1.3 催化剂稳定性测试59-60
  • 3.1.4 催化剂稳定性机理分析方法60-61
  • 3.1.4.1 比表面积的 N2-吸附脱附测定60
  • 3.1.4.2 形貌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60
  • 3.1.4.3 组成和价态的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60
  • 3.1.4.4 积炭的热重(TG)分析60
  • 3.1.4.5 积炭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60-61
  • 3.2 催化剂制备方法优化61-66
  • 3.2.1 活性组分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61-62
  • 3.2.1.1 活性组分总负载率对催化性能的影响61
  • 3.2.1.2 各活性组分比例对催化性能的影响61-62
  • 3.2.2 制备方法优化的正交实验设计及分析62-66
  • 3.2.2.1 正交实验设计62-63
  • 3.2.2.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63-66
  • 3.3 催化剂的性能和稳定性66-70
  • 3.3.1 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66-67
  • 3.3.2 催化剂的短期稳定性67-69
  • 3.3.3 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69-70
  • 3.4 催化剂稳定性的机理分析70-85
  • 3.4.1 催化剂稳定性的现代物理技术分析71-77
  • 3.4.1.1 比表面积变化的 N2-吸附脱附分析71-72
  • 3.4.1.2 形貌变化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72-74
  • 3.4.1.3 催化剂活性组分变化的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74-77
  • 3.4.2 表面积炭的理论分析77-79
  • 3.4.3 表面积炭实验分析79-85
  • 3.4.3.1 表面积炭的热重(TG)分析79-83
  • 3.4.3.2 表面积炭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83-85
  • 3.5 本章小结85-86
  • 第四章 管壳式催化重整反应器的数值模拟86-109
  • 引言86
  • 4.1 数理模型及数值方法86-92
  • 4.1.1 物理模型86-89
  • 4.1.2 控制方程89-91
  • 4.1.3 边界条件与数值方法91-92
  • 4.2 化学动力学模型92-96
  • 4.2.1 动力学实验测定93
  • 4.2.1.1 催化剂粒径与甲烷转化率的关系—内扩散效应实验93
  • 4.2.1.2 反应物流速与甲烷转化率的关系—外扩散效应实验93
  • 4.2.1.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伦尼乌斯公式93
  • 4.2.2 动力学结果与讨论93-96
  • 4.2.2.1 催化剂粒径与甲烷转化率的关系93-94
  • 4.2.2.2 反应物流速与甲烷转化率的关系94-95
  • 4.2.2.3 温度与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Arrhenius 经验式推导95-96
  • 4.3 模型验证96-100
  • 4.3.1 反应转化率对比96-97
  • 4.3.2 热质传递与反应的分布规律97-100
  • 4.4 反应器结构对 CO_2/CH_4催化重整反应的影响100-104
  • 4.4.1 管长对催化重整反应的影响100-102
  • 4.4.2 管直径对催化重整反应的影响102-103
  • 4.4.3 催化床层高度对催化重整反应的影响103-104
  • 4.5 重整反应条件对 CO_2/CH_4催化重整反应的影响104-108
  • 4.5.1 流动速度对催化重整反应的影响104-106
  • 4.5.2 压力对催化重整反应的影响106
  • 4.5.3 温度对催化重整反应的影响106-107
  • 4.5.4 原料摩尔分率对催化重整反应的影响107
  • 4.5.5 活化能对催化重整反应的影响107-108
  • 4.6 本章小结108-109
  • 第五章 管内有序堆积填充床重整反应的数值模拟109-124
  • 引言109-110
  • 5.1 数理模型及数值方法110-114
  • 5.1.1 物理模型110
  • 5.1.2 控制方程110-111
  • 5.1.3 网格划分111-112
  • 5.1.4 边界条件与数值方法112-113
  • 5.1.5 模拟数据处理113-114
  • 5.2 模型验证114-118
  • 5.2.1 传热系数对比114-116
  • 5.2.2 流动与传热性能分布116-118
  • 5.3 模拟结果与讨论118-123
  • 5.3.1 壁面边界条件对平均传热与流动特性的影响118
  • 5.3.2 无反应时堆积方式对平均传热与流动特性的影响118-120
  • 5.3.3 耦合反应时堆积方式对 CO_2/CH_4反应的影响120-123
  • 5.4 本章小结123-124
  • 结论124-127
  • 参考文献127-14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45-146
  • 致谢146-147
  • 附件14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用不同前驱体制备的Co/SiO_2催化剂的结构及其CO_2/CH_4重整反应性能    黄传敬,郑小明,费金华

基于Gibbs自由能最小原理分析CO_2重整CH_4    李延兵;肖睿;金保升;邓中乙;

甲烷在逆流换热微燃烧器内催化燃烧的数值模拟    钟北京,伍亨

中低温太阳热能与甲醇重整互补制氢实验研究    刘启斌;洪慧;袁建丽;金红光;蔡睿贤;

高温混凝土储热材料及其热性能研究    朱教群;周卫兵;白风武;

MgO陶瓷基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张兴雪;王华;王胜林;

自由堆积多孔介质内预混燃烧火焰传播    凌忠钱;周昊;钱欣平;李国能;岑可法;

太阳能发电用高温混凝土储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朱教群;童雨舟;周卫兵;谢冰凉;叶良恒;

一种新型高温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    张兴雪;王华;王胜林;张翅远;

无机盐/微结构陶瓷基复合储能材料的制备工艺和热物理性能    张仁元;黄金;

熔融盐高温斜温层混合蓄热的热过程特性    左远志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负载钴催化剂的研究    黄传敬

CH_4/CO_2重整反应中Rh基催化剂上CeO_2的助剂作用研究    王锐

生物质成型燃料在回转窑内燃烧的数值模拟    杨威

物理化学概念教学的探讨    宋皖英;

连退机组生产冷轧硅钢表面氧化控制研究    马云龙;

聚丙烯膜表面光接枝MBA的合成及研究    吴珊珊;程晓敏;汪乐春;唐根;

Origin软件在溶液表面张力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吴世彪;

胺苯磺隆在环境水体中的光化学降解    王健;钱晓钟;花日茂;唐俊;

TiO_2-ZnO光催化性能及其降解苯酚废水动力学研究    易志刚;熊雄;

总熵判据的使用条件    郭畅;张德生;

熵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及其应用    卢新生;张海玲;

以非电解质溶液为水相的微乳液研究    翁建新,黄婷婷

加压条件下稀硝酸吸收氮氧化物的实验研究    景香顺;李玉平;冒翠娥;郑楠;迟正平;孟庆海;姜鑫;田景彩;张玉桂;苏元元;

铁基体化学沉积镍铜合金工艺    易君明;

PDMAEMA/PSF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的截留性能与预涂膜中聚电解质分子的构象    李国东;杜启云;王薇;任连娟;刁波;

纳米固体超强酸SO_4~(2-)/TiO_2催化合成尼泊金异丁酯    贺小刚;杨喜平;夏萍;张玉军;

化学危险品事故泄漏模型研究    郭同兵;

腐植酸对Pb~(2+)、Ni~(2+)、Cr~(6+)的吸附性能研究    张彩凤;王金玲;

微孔注射成型制件泡孔长大问题研究    李义;舒玉光;梁继才;孙国恩;李明;

三元稳态二氧化氯固体制剂在水中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乔海东;黄志明;李新杰;

啶虫脒在UV/H_2O_2体系中的光解    谢国红;吕建晓;崔英;刘国光;

纳米固体超强酸TiO_2/SO_4~(2-)催化合成尼泊金异丁酯的研究    杨喜平;夏萍;贺小刚;张玉军;向国强;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物理化学中的内容    岳可芬;王小芳;

铝柱撑蒙脱石的制备、结构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王桂芳

碳纳米管的悬浮及其对抗生素类药物的吸附机理研究    于晓冬

四种环境激素类物质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李泉

中国东海和黄海中一氧化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任春艳

污泥热解制取富氢燃气实验及机理研究    熊思江

电场作用下液体乙醇微细尺度层流扩散燃烧的实验与数值模拟    徐涛

功能化碳纳米管材料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莫光权

熔融盐高温斜温层混合蓄热的热过程特性    左远志

基于FCC汽油硫化物烷基化硫转移反应精馏脱硫的清洁汽油研究    徐亚荣

臭氧在烟气中氧化降解多种污染物的机理研究    温正城

农业废弃物热解特性的研究    唐京禧

蓄热电池一体化结构设计技术研究    徐鑫

氢氟酸介质中锌缓蚀剂的研制    兰天丽

土酸介质中锌缓蚀剂的研制    任晓英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重油复合体系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    郑翠英

菲和亚甲基蓝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    郑轩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DDT复合体系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    韩化雨

定形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杨文洁

广州市工业锅炉能耗分析与节能技术研究    赵军明

纳米氢氧化铝镁的制备及其溶胶对重金属阳离子吸附性的研究    钟婵娟

改善RH浸渍管浇注料性能的研究    卢艳霞

高温熔盐的制备及实验研究    吴玉庭;朱建坤;张丽娜;马重芳;

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    张宏博;秦国彤;纪任山;王乃继;

加压下甲烷部分氧化反应中催化剂上积碳形态的研究    刘晰,陶家林,于作龙

制备高效稳定CO_2重整甲烷Ni/ZrO_2催化剂的新方法    李艳,叶青,魏俊梅,徐柏庆

担载型钴金属催化剂上甲烷与二氧化碳转化制合成气    路勇,邓存,丁雪加,沈师孔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的镍基催化剂性能 Ⅱ.碱性助剂的作用    许峥,李玉敏,张继炎,张鎏,何菲

利用积炭法研究稀土对催化剂镍表面活性的影响    关毅,秦永宁,张鎏,梁珍成,齐晓周

甲烷与二氧化碳转化制合成气的研究 Ⅰ.负载型钴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王鹏飞,吴念慈,郑小明

工业炉用Na_2SO_4/SiO_2复合蓄热材料的研究    李爱菊,张仁元,柯秀芳

    记者 周小苑 吴月辉

多孔介质内往复流动下超绝热燃烧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邓洋波

稀薄预混气体在多孔介质中超绝热燃烧的研究    杜礼明

融盐自发浸渗过程与微米级多孔陶瓷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研究    黄金

多孔介质中预混气体超绝热燃烧机理及其火焰特性的研究    史俊瑞

高温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王胜林

金属基相变复合蓄热材料的实验研究    祁先进

太阳能相变蓄热槽的数值模拟研究    熊辉东

生物质气体湍流燃烧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颜蓓蓓

相变蓄热技术的数值模拟研究    陈俊

太阳能高温熔盐优选及腐蚀特性实验研究    孙李平

生物质流化床气化实验研究与模拟    赵向富

回转窑多通道燃烧器冷态模化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郝勇

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数值模拟    王丹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集成及性能优化    宿建峰

生物质在流化床中燃烧特性研究    孙博

激光喇曼光谱原位法研究硫化态催化剂 Ⅱ.硫化态W/γ-A1_2O_3催化剂的活性组分的化学形态及其表面光谱特性    杨先春;

提高国产中变催化剂内表面利用率的途径    高崇;罗忠禹;王树清;魏奇业;

催化剂的异地预硫化处理    龙晓达

催化氧化净化黄磷尾气中PH_3    徐浩东;宁平;王学谦;

VOCs催化燃烧技术及其应用    赵永才;郑重;

费托合成铁基催化剂助剂的研究概述    王润平;毛树红;池永庆;段秀琴;刘军;

甲醇裂解催化剂失活与再生    朱想明;向建敏;

羰基硫脱除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王红妍;易红宏;唐晓龙;于丽丽;

X光电子能谱(XPS)的某些应用    黄赛棠

NZP—1型催化剂应用于催化燃烧法处理有机废气    张家明;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抗CO催化剂PtRu/C的研究    许韵华;晋丽叶;陈敏;王永生;朱红;

硅胶键合有机磺酸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盖帅;徐永强;刘晨光;

污染物治理技术进展    蒋树斌;

渣油催化裂化催化剂技术最新进展    庞新梅;钱锦华;高雄厚;

Mo_2C催化剂的吸附量热研究    李林;王晓东;王爱琴;张万生;张涛;

有机酸改性的CoMo/HZSM-5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    靳凤英;王祥生;袁景利;龙化云;杨晓宇;陈立东;郭新闻;

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投入工业生产    安立敦;

加氢脱硫催化剂及其新进展    周晓奇;

无机载体疏水催化剂研制    杨勇;杜阳;王和义;

摩擦催化反应中机械摩擦作用对催化剂的影响    欧阳平;姚金华;陈国需;李华峰;

李灿:“催化”人生    赵亚辉

李灿院士获今年何梁何利进步奖    记者应庆

低碳建筑国际研讨会在甬召开    记者 王岚

二氧化碳变塑料    苛卫

表面化学:我们身边的科学    本报记者 张佳星

书写“水变氢”的传奇    记者 吴苡婷

他的研究“深入浅出”,至少能帮人理解“铁为什么会生锈”    潘治

科学家变废为宝二氧化碳制成塑料    

勇攀科学高峰的人    刘文

国Ⅱ车喝欧Ⅲ油得不偿失?    本报记者 张震

甲烷重整热化学储能过程催化反应及传输特性    杜娟

纳米碳纤维生长速率及形态调控    卢文新

微波辐射下耐硫型Pd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在一步法合成二甲醚中的应用    褚睿智

脂肪酸甲酯加氢制脂肪醇Cu/Zn催化剂的失活机理研究    黄辉

Ni催化剂催化乙醇重整制氢的研究    王文举

乙醇重整制氢Ir-La催化剂设计及微反性能优化    陈鸿庆

钛基SCR催化剂及其钾、铅中毒机理研究    姜烨

Ni基催化剂上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的研究    张安杰

新型载体SiO_2-TiO_2-ZrO_2载负MoP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加氢精制性能    丁保宏

硫化后还原法制备磷化物催化剂及其加氢脱硫反应性能    滕阳

橡胶防老剂4020合成工艺的研究    李正启

Ni/TiO_2-SiO_2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顺酐加氢性能研究    杨燕萍

烟气脱硝SCR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彭神风

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Cu-Si-Ti基催化剂的研究    刘树森

柴油车尾气净化蜂窝状Fe-Mo/ZSM-5催化剂的试验研究    庄永涛

纳米金催化剂室温氧化CO及其再生研究    刘艳霞

改性蒙脱土负载Co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反应行为    王光伟

焦炉煤气钌甲烷化催化剂的制备及研究    王莉萍

化学镀制备Co基催化剂及其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研究    张晓伟

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及其性能表征    杨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