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用干酪根生烃动力学方法预测甲烷生成量之一例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13:45
热度:

用干酪根生烃动力学方法预测甲烷生成量之一例【摘要】:美国某地绿河页岩组在油气勘探中提出以下问题 :该地层中的有机质通过热演化达到Ro 为 0 70 %时 ,能否产生高于 80mL

【摘要】:美国某地绿河页岩组在油气勘探中提出以下问题 :该地层中的有机质通过热演化达到Ro 为 0 70 %时 ,能否产生高于 80mL/ g (TOC)的甲烷 ?本文用干酪根生烃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上述问题 .首先根据热解实验数据推导出甲烷及Ro 的动力学参数 ,并利用这些参数结合待研究地层的沉积埋藏史 ,恢复该地层的古地热史 ,最后计算出有机质在Ro=0 6 9%时所产生的甲烷数量为 96mL/ g(TOC) .结果说明 ,仅从干酪根生烃能力的角度来看 ,该地层中的甲烷应主要为干酪根原地热演化产生的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广州510640 美国Chevron石油公司!CA90633 USA
【关键词】甲烷 动力学 热模拟实验 有机地球化学
【分类号】:P618.130.1
【正文快照】: 1 问题的提出  美国某地第三纪绿河页岩组在油气勘探中发现甲烷含量为80mL/g(TOC),有机质镜质组反射率为070%,因有机质的成熟度较低,故关于地层中甲烷的来源及成因引起争议,问题的关键在于:该地层中的有机质通过热演化达到Ro为070%时,能否产生上述数量的甲烷?本文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热成因甲烷碳同位素分布的形成机制    关平,伍天洪

页岩、煤、沥青和原油的生气实验研究    王云鹏,耿安松,刘德汉,熊永强,申家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烃源岩生成甲烷的动力学参数及其应用    李贤庆,肖贤明,米敬奎,TANG Yongchun,肖中尧,刘德汉,申家贵,刘金钟

利用干酪根热解动力学模拟实验研究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古地温    解启来,周中毅

用开放体系的热解方法对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的研究:以东营凹陷某生油岩为例    高喜龙,肖贤明,刘中云,王建宝,郭汝泰,鹿洪友,Tang Yongchun

煤成甲烷碳同位素分馏的动力学模拟    熊永强,耿安松,刘金钟

琼东南盆地崖13-1气田气源区圈定与成藏运聚模式    胡忠良,肖贤明,黄保家

利用生烃动力学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抬升后上古生界源岩生气作用结束时间    米敬奎,李新虎,刘新华,杨孟达,杨荣丰

应用碳同位素动力学方法探讨阿克1气藏天然气的来源    李贤庆,肖贤明,唐永春,肖中尧,米敬奎,田辉,刘德汉,申家贵,刘金钟

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热解动力学研究:全岩和干酪根的对比    耿新华,耿安松,熊永强,刘金钟,张海祖,赵青芳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天然气生成动力学模拟与成藏研究    田辉

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热解动力学研究及其应用    耿新华

热成因天然气生成动力学模拟及其地质应用    张海祖

中国典型含煤盆地镜质组结构特征及生烃、同位素动力学研究    刘大永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的运聚特征    米敬奎

热模拟实验结合GC-IRMS在有效烃源岩研究中的应用    熊永强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的生烃动力学及其分子特征研究    付少英

埕岛油田埕北30潜山储层评价与成藏模式研究    高喜龙

东营凹陷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研究    王建宝

埕岛油田东斜坡区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研究    鹿洪友

江汉平原区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研究    刘彦

开放系统下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实验及应用    付小东

惠民凹陷上古生界煤系源岩的热演化特征与成烃研究    赵青芳

渤海湾盆地奥陶系中统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特征与评价    肖萍

煤及海相页岩的生排烃动力学实验及初步应用    田静

压力对高硫干酪根轻烃产率的影响    邹艳荣,刘金钟,彭平安

用开放体系的热解方法对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的研究:以东营凹陷某生油岩为例    高喜龙,肖贤明,刘中云,王建宝,郭汝泰,鹿洪友,Tang Yongchun

少量/微量烃类气体的收集、定量分析及碳同位素分析方法    刘金钟,向同寿

应用生烃动力学方法研究渤海湾盆地埕岛油田成藏地质时期    陈永红,鹿洪友,曾庆辉,肖贤明,TANG Yong-chun

煤中正构烷烃的生成动力学实验研究    刘金钟,唐永春

埕岛油田东斜坡区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研究    鹿洪友

东营凹陷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研究    王建宝

埕岛油田埕北30潜山储层评价与成藏模式研究    高喜龙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中浅层烃源岩的化学动力学研究    王建龙

不同变质程度煤热解甲烷生成特征及反应机制    张妮

油裂解成气实验产率特征及成烃动力学研究    郭春萍

开放系统下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实验及应用    付小东

低中变质程度煤的结构特征及热解过程中甲烷、氢气的生成机理    段春雷

含油气沉积盆地流体包裹体及应用    孙樯,谢鸿森,郭捷,苏根利,丁东业

珠江深水扇系统沉积和周边重要地质事件    庞雄;陈长民;吴梦霜;何敏;吴湘杰;

中国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及幔源捕虏体中的流体组成    张铭杰,王先彬,刘刚,李立武

包裹体类型和成分特征在油气运移研究和油气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以赤水气田为例    杨惠民;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有机包裹体初步研究    周雯雯,郭迺嬿

珠三坳陷油气成藏的地球化学依据    于晓果,席晓应,周雯雯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地层问题讨论及综合柱状剖面图编制    秦国权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前景    刘铁树,何仕斌

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概要(下)    杨甲明,龚再升,吴景富,何大伟,仝志刚,吴冲龙,毛小平,王燮培

中国近海天然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新领域    张功成

珠江口盆地油气运移主通道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张春明

热模拟实验结合GC-IRMS在有效烃源岩研究中的应用    熊永强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的生烃动力学及其分子特征研究    付少英

东营北部复合含油气系统研究    郭汝泰

东营凹陷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研究    王建宝

埕岛油田埕北30潜山储层评价与成藏模式研究    高喜龙

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与地质应用    帅燕华

热成因天然气生成动力学模拟及其地质应用    张海祖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天然气生成动力学模拟与成藏研究    田辉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王国林

煤成烃热模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刘全有

煤的大分子结构研究——煤中惰质组结构及煤中氧的赋存形态    罗陨飞

神山侏罗系褐煤生烃模拟实验研究    贺建桥

开放系统下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实验及应用    付小东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生烃史    高喜龙,肖贤明,赵必强,鹿洪友,唐永春

页岩、煤、沥青和原油的生气实验研究    王云鹏,耿安松,刘德汉,熊永强,申家贵

利用生烃动力学和碳同位素生烃动力学探索油气田气体来源    米敬奎,刘新华,杨孟达,杨荣丰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煤成气甲烷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及其成藏意义    帅燕华,邹艳荣,彭平安

煤成甲烷碳同位素分馏的动力学模拟    熊永强,耿安松,刘金钟

利用生烃动力学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抬升后上古生界源岩生气作用结束时间    米敬奎,李新虎,刘新华,杨孟达,杨荣丰

琼东南盆地崖13-1气田气源区圈定与成藏运聚模式    胡忠良,肖贤明,黄保家

天然矿物低温催化脂肪酸酯生烃反应动力学研究    张在龙,任永宏,闫忠良,张铜耀

应用碳同位素动力学方法探讨阿克1气藏天然气的来源    李贤庆,肖贤明,唐永春,肖中尧,米敬奎,田辉,刘德汉,申家贵,刘金钟

乙烷稳定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及地质应用    帅燕华;邹艳荣;彭平安;张水昌;熊永强;刘金钟;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的生烃动力学及其分子特征研究    付少英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非均质性研究    宋建中

埕岛油田东斜坡区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研究    鹿洪友

东营凹陷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研究    王建宝

埕岛油田埕北30潜山储层评价与成藏模式研究    高喜龙

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与地质应用    帅燕华

临南洼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    刘中云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的运聚特征    米敬奎

热成因天然气生成动力学模拟及其地质应用    张海祖

中国典型含煤盆地镜质组结构特征及生烃、同位素动力学研究    刘大永

库克油页岩和木质煤成气过程中碳同位素分馏的动力学研究    黄光玉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高分辨层序地层及沉积微相研究特征研究    梁积伟

我国特种煤——烛煤溶剂抽提物类型与工艺研究    刘静

十屋断陷埋藏史及深层含油气系统分析    袁波

惠民凹陷上古生界煤系源岩的热演化特征与成烃研究    赵青芳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下二叠统砂岩输导体系研究    管红

江汉平原区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研究    刘彦

天然气生成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作用研究    李吉君

天然气碳同位素分馏作用及其在徐家围子地区的应用    徐立恒

中西部前陆盆地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与动力机制研究    李国永

山西省灵丘县西口头冶镁白云岩矿床地质特征    赵文艳;

原油裂解气与干酪根裂解气差异实验研究    郭利果;肖贤明;田辉;

源岩脱附气和热模拟排出气轻烃对比实验研究    张居和;霍秋立;冯子辉;

原生油藏调整过程的有机地球化学与岩石学证据——由乡3井看哈得逊油田的调整机制    苏劲;张水昌;杨海军;朱光有;米敬奎;肖中尧;

煤、油、气共存富集的地球化学判识模式    姚素平;胡文瑄;焦堃;

开放体系和密闭体系恒速升温实验条件下有机质生烃动力学特征对比及意义    李婷婷;王民;卢双舫;田善思;陈国辉;韩璐;

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应用    刘敏;卢双舫;薛海涛;于召清;王桂华;黄立明;

巢湖地区栖霞组碳酸盐烃源岩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刘峰;蔡进功;吕炳全;徐金鲤;

内蒙古索伦地区辉长岩侵入体对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的影响    赵亮亮;朱占平;王德海;邓骁;王兀升;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地区下二叠统埋汗哈达组砂岩的成岩作用    李金超;李玉宏;陈高潮;魏建设;姜亭;

解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在区分化石阴阳叶中的应用    肖良;孙柏年;杨洪;李相传;

前言    

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发展历史回顾    夏燕青;马素萍;

右江盆地金成矿与油气成藏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顾雪祥;吴程赟;章永梅;程文斌;付绍洪;董树义;李保华;

海带热模拟实验的固体残余物研究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刘文斌;陆现彩;秦建中;施伟军;边立曾;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会议组织委员会名单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会议学术委员会名单    

成煤原始物质泥炭的热模拟实验及其在煤层气研究中的应用    吴保祥;段毅;

对油气二次运移地球化学常用参数变化规律的思考-石油二次运移模拟实验的启示和认识之一    王汇彤;张大江;张水昌;

GC/MS/MS分析方法在生物标记化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宋桂侠;李振广;

弘扬科学精神 传承地学文明    

创新地质科技 传承大师精神    

将分子化石带作为分子地层学分类单位    记者 滕艳

四川盆地二叠系资源潜力研究启动    本报记者 江其勤

生物标志化合物定量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江其勤 张美珍

沥青砂岩生烃潜力巨大    本报记者 江其勤

开辟南方油气资源研究新途径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曹南燕 实习生 童颖

碳酸盐岩烃源岩研究有望获进展    江其勤 王金艳

我国南方地区具备页岩气勘探潜力    江其勤

我国南方地区具备页岩气勘探潜力    江其勤

热模拟实验结合GC-IRMS在有效烃源岩研究中的应用    熊永强

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热解动力学研究及其应用    耿新华

陆相烃源岩的生排烃机理研究    廖玉宏

湘黔地区早寒武世黑色岩系沉积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陈兰

黔北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形成环境与地球化学研究    杨剑

有机质生烃动力学及火山作用的热效应研究与应用    王民

川东北飞仙关组高含硫化氢气藏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胡安平

浙东晚中新世植物解剖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综合分析    肖良

末次冰期以来黄土高原西部地区环境变化的黄土有机地球化学记录研究    钟艳霞

煤层气生成过程中的矿物/金属元素催化作用    吴艳艳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贾存善

北大巴山大型毒重石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谢徽

拉布达林盆地上库力组火山活动间歇期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高红梅

东濮凹陷沙一段烃源岩及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杨曦

羌塘盆地主要中生代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沈斌

黄河北煤田与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煤成气气源岩评价    崔训才

东营凹陷、潍北凹陷孔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及油源意义    汪巍

孙吴—嘉荫盆地太平林场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    樊馥

川西坳陷中段烃源岩及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    陈俊

石炭—二叠系煤成气生成及其与侏罗系煤成气鉴别研究    马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