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13:06
热度:

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摘要】: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能源和环境等问题,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在2010年全国投入产出延长表的基础上,将"汽车制造业

【摘要】: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能源和环境等问题,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在2010年全国投入产出延长表的基础上,将"汽车制造业"分离为"混合动力汽车制造业"和"传统汽车制造业",在投入产出表中定量考察混合动力汽车制造业与锻压等行业的产业关联效应。结果表明,混合动力汽车制造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性最强,且影响其发展的关键部门都需要锻压行业的支持。因此在主动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制造业及其直接相关产业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与其间接相关的锻压行业对其的支撑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 锻压行业 投入产出表 产业关联效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712032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ZH057)
【分类号】:F426.471;U469.7
【正文快照】: 1我国混合动力汽车与锻压行业发展现状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国内汽车年均增长率超过22%[1],2012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1%和2.9%[2]。从2000年到2011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平均每年以17.3%的速度增长,11年间增长了4.8倍。2010年我国汽车工业总产值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汽车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投入产出分析    马明;唐乐;

锻压工业进行“绿色制造”势在必行    赵升吨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研究    吴军瑶;罗捷;

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江西林业产业关联特性分析    陶黎;曹建华;朱惟豪;

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分析——基于《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    房俊峰;赵建强;

江西林业产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测度    胡明形;康清恋;

基于模糊PID的伺服压力机位置控制系统    霍中良;王兴松;

基于因果关系检测的商丘市旅游业发展研究    蒋丽君;

机械压力机闭合高度改造    陈世军;孙剑波;曹国栋;管刚;

机械工业中的绿色技术    陈士玮,李柱国,周守西

机械压力机节能型气压式制动方式设计理论    赵升吨;王军;何予鹏;权重民;

基于灰色理论的林业产业结构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翟印礼;王林琳;

绿色制造——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制造模式    敖三妹

中国畜牧业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分析    郝永红;钱贵霞;

浅析石材行业的绿色制造及绿色度评价    黄波,张进生,李剑峰,王志,高常青

我国汽车产业的产业关联及效率演进研究    马明

三明市林业产业发展评价及政策绩效研究    杨莉菲

旅游产业化水平测度研究    黄璨

吉林省旅游业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分析    张晓瑾

江西省林业产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的评价研究    康清恋

京津冀地区房地产业关联效应比较研究    任洪浩

福建省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伍清亮

热塑性精成形氮基气氛少无氧化系统的研究    马品奎

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关联波及效应研究    高昂

江西省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    赵松霞

广西装备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李芸

基于投入产出的山西省旅游业关联性分析    安邦

江省林业产业结构分与优化究    张帆

汽车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蒋丽;

中国汽车产业对经济增长效应的考证    李显君;庞丽;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之分析    潘建亮;

汽车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郭克莎

锻压机械的噪声及其控制    赵升吨,于德弘,高民,李军,姜明

低碳经济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任志新;何秋雨;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崔剑峰;李斯萌;

绿色制造的体系结构及其实施中的几个战略问题探讨    张华,刘飞,梁洁

对我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的分析    李铁,马宇

论新时期林业产业的概念与范围    蒋敏元;刘家顺;

我国邮电业的投入产出分析—从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角度    袁正

汽车零部件有了“东北王”    赵国清

增城50亿建汽车产业基地    记者 杨进通讯员 邱远祥

汽车工业迎来与信息化融合的新时代    本报实习记者 芦丽琴

再制造:似夕阳,是朝阳    吴学安

中国汽车整车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刘梅芳

中印汽车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问题探讨    孔令岩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对汽车产业获利与创新影响研究    张晨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