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化学腐植酸沼气发酵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45:10
热度:

化学腐植酸沼气发酵研究【摘要】:在农业、工业生产中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量的有机废弃物,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排放和有效的处置,这部分有机废弃物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并危及人类健康及社会

【摘要】:在农业、工业生产中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量的有机废弃物,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排放和有效的处置,这部分有机废弃物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并危及人类健康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如今,有机废弃物是能量载体已是全球学者的共识。如果该部分能量能够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不仅解决了废弃物的处置问题还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基于此,本文提出“腐植酸化学转化法”,旨在将有机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首先以玉米秸秆、黑液为原料验证其是否能合成“化学腐植酸类物质”,再对产生的化学腐植酸进行沼气发酵探究。秸秆部分是将玉米秸秆磨成20目秸秆粉或切成2 cm左右的小段分别浸泡在MgSO4、MgCl2和CaCl2的溶液中,一周后对其进行蒸煮。以腐植酸转化率和含量为指标,以浸泡液浓度、液固比和蒸煮温度为实验因素,设计试验,从而确定“化学腐植酸类物质”制取的最佳浸泡浓度、液固比和蒸煮温度。黑液部分,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以CO2为酸化剂,使造纸(草浆)黑液中的钠盐转变为碳酸钠(碳酸氢钠),其中的有机质则转变为腐植酸沉淀分离出来。然后将制成的腐植酸类化合物进行发酵,查看不同条件下的产气潜力,进一步优化发酵条件,将产气量最大的条件进行放大。主要结论如下:1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化学转化法制取化学腐植酸是可行的。在单因素实验中,获得了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取化学腐植酸的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70~180℃,液固比3.5~3.75:1,浸泡液浓度350~450 g/L,反应时间在3-5 h。2以造纸黑液为原料,通过化学转化法制取化学腐植酸是可行的。对所取黑液进行分析,COD和Na+浓度分别为319594 mg/L、122 g/L,比重为1.33。中段污泥耦合处理方法优于草浆黑液腐植酸转化法,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2.5~3.5 h,CO2需要量为0.35~0.4 mol/L:黑液),液固比介于2:1~2.5:1,所加污泥与秸秆粉的比例介于8:1-10:1。最终COD浓度下降至100000 mg/L以下,有机质沉淀率为70.3%以上,腐植酸含量为10%-20%。3对所制取的腐植酸类物质进行发酵前,要先对腐植酸类物质进行预处理,使之满足发酵条件。在合理控制反应器的发酵条件下,温度为38℃时发酵效果最好;向进水中加入钼、锌、锰、钴、镍、硼盐各0.5 mg/L,铜盐0.3 mg/L,可以明显提高产甲烷菌的活性,进而获得较高的产甲烷率;进水pH值调至7-7.5时所产沼气中甲烷量的值最大约为70%-75%。 【关键词】:玉米秸秆 黑液 化学腐植酸 沼气
【学位授予单位】:齐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920.6;S216.4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1章 绪论11-25
  • 1.1 秸秆11-14
  • 1.1.1 秸秆的主要成分11
  • 1.1.2 秸秆的利用途径11-14
  • 1.1.3 我国秸秆利用现状14
  • 1.2 黑液14-18
  • 1.2.1 黑液的组成14-15
  • 1.2.2 黑液的性质15
  • 1.2.3 黑液处理技术15-18
  • 1.2.4 黑液热处理18
  • 1.3 沼气发酵18-21
  • 1.3.1 厌氧发酵理论18-19
  • 1.3.2 沼气发酵原料的产气特性19
  • 1.3.3 沼气发酵原料预处理19-20
  • 1.3.4 发酵影响因素20-21
  • 1.4 热处理技术21-23
  • 1.4.1 热处理原理21
  • 1.4.2 中温热处理21-22
  • 1.4.3 高温热处理22
  • 1.4.4 热化学处理22-23
  • 1.4.5 热化学处理+厌氧消化23
  • 1.5 课题的目的与内容23-25
  • 1.5.1 课题的目的23-24
  • 1.5.2 研究内容24-25
  • 第2章 秸秆制取化学腐植酸的研究25-39
  • 2.1 实验目的25
  • 2.2 材料和装置25-27
  • 2.2.1 实验材料25
  • 2.2.2 主要仪器25-26
  • 2.2.3 主要试剂26
  • 2.2.4 实验装置26-27
  • 2.3 MgSO_4制备腐植酸27-34
  • 2.3.1 单因素条件的选择27-29
  • 2.3.2 分析方法29-30
  • 2.3.3 结果与讨论30-34
  • 2.4 MgCl_2制备腐植酸34-35
  • 2.4.1 MgCl_2制备腐植酸34
  • 2.4.2 实验结果34-35
  • 2.5 CaCl2制备腐植酸35-37
  • 2.5.1 CaCl_2制备腐植酸35-36
  • 2.5.2 实验结果36-37
  • 2.6 本章小结37-39
  • 第3章 草浆黑液腐植酸转化法实验研究39-47
  • 3.1 实验目的39
  • 3.2 材料和装置39-40
  • 3.2.1 实验材料39
  • 3.2.2 实验仪器39-40
  • 3.2.3 主要试剂40
  • 3.2.4 实验装置40
  • 3.3 草浆黑液腐植酸转化法实验40-43
  • 3.3.1 实验方法40-41
  • 3.3.2 分析方法41-42
  • 3.3.3 实验结果分析42-43
  • 3.4 草浆黑液与中段污泥耦合处理实验研究43-45
  • 3.4.1 实验材料与方法43-44
  • 3.4.2 分析方法44
  • 3.4.3 实验结果分析44-45
  • 3.5 本章小结45-47
  • 第4章 化学腐植酸发酵产沼气的研究47-57
  • 4.1 材料和装置47-49
  • 4.1.1 实验材料47
  • 4.1.2 检测设备与检测指标47-48
  • 4.1.3 实验装置48-49
  • 4.1.4 发酵液的配置49
  • 4.2 实验内容49-50
  • 4.2.1 反应温度对实验的影响49
  • 4.2.2 微量元素对实验的影响49-50
  • 4.2.3 进水pH对实验的影响50
  •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50-54
  • 4.3.1 反应温度对实验的影响50-51
  • 4.3.2 微量元素对所产沼气中甲烷量的影响51-53
  • 4.3.3 进水pH对所产沼气中甲烷量的影响53-54
  • 4.4 本章小结54-57
  • 第5章 全文总结57-59
  • 5.1 全文总结57
  • 5.2 论文创新处57-58
  • 5.3 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58-59
  • 参考文献59-63
  • 致谢63-65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65-66
  • 发表学术论文65-66
  • 附件6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探索研究    王应;袁建国;

我国造纸工业碱回收概况    林文耀;

芦苇浆造纸黑液资源化处理新工艺    杨卫春;尤翔宇;王云燕;赵静;柴立元;舒余德;

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    刘建胜

乳酸介质中麦草浆纤维素的降解及其结构的变化    窦圆圆;李小保;叶菊娣;高勤卫;朱丽琰;洪建国;

酸法水解提取西瓜皮中果胶工艺研究    冯婉;高斌;李梦月;尹建香;郭彩娇;

辽西风沙地区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效途径    董敬超;

成武县提升土壤有机质有效技术模式和方法研究    张瑞生;陈金文;谢林;王守海;

I-69杨应拉木生长应力及纤维形态特征的研究    刘亚梅;王传文;方长华;刘盛全;

抑制杨木APMP纸浆返黄技术的研究(Ⅲ)——助剂用量及抑制杨木APMP纸浆返黄机理的研究    蒲俊文,赵玉林,房桂干

参考文献作为标题不可行    吴彤;

HDPE基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吴远楠;武军;

NMMO工艺纤维素膜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吴翠玲,李新平,秦胜利,陈立红

发泡剂对聚乙烯/废纸复合发泡材料的影响    白一;平清伟;张彦波;

转Bt基因对水稻根际及残茬降解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研究    吕豪豪

杨树品系低温生理响应及相关差异蛋白分析    李春明

水稻秸秆降解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机理研究    徐杰

CaO伴随生物质热裂解制油在线脱氧的实验研究    林郁郁

超微化秸秆粉体物性微观结构及光合生物产氢实验研究    岳建芝

高密度植物纤维功能材料制备、性能和机理的研究    韩文佳

玉米秸秆主要组分的气流分离及模压成型流变特性研究    杨中平

河北省农田土壤磷素转化、平衡与产量效应    廖文华

新型多孔炭材料——木陶瓷的研究    李淑君

玉米芯酶法制备低聚木糖的研究    石波

泰安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绩效与长效机制研究    安峰

秸秆-膨润土-PAM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的调控效应    李佳佳

揉碎玉米秸秆开式压缩蠕变试验研究    李伟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路文涛

大豆青秸秆蛋白质、木质素含量的遗传与QTL定位研究    杨惠欣

模拟瘤胃条件下苜蓿对粗饲料产气特性和发酵特性的研究    茹彩霞

探讨粗饲料品质对犊牛消化道组织形态及内脏器官发育的影响    王斯琴塔娜

不同质量粗饲料对荷斯坦公犊牛营养物质消化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于彦

汽爆玉米秸秆高温固态阶梯厌氧消化的研究    宋永民

揉碎玉米秸秆机械特性的试验研究    范林

秸秆养牛过腹还田 稳定农业生态环境    王作洲

复合化学处理提高作物秸秆营养价值的研究    毛华明,朱仁俊,冯仰廉

中国草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王堃,韩建国,周禾

中国造纸工业2009年度报告    

我国畜禽粪便中氮素养分资源及其分布状况    刘晓利,许俊香,王方浩,张福锁,马文奇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吴树栋

秸秆饲料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董卫民,张少敏,李凤兰,张志强,何岩

氨化饲料在本地黄牛短期育肥中的饲养价值研究    韩世元,郭爽,陈义才

提高秸秆饲料利用率和营养价值的研究进展    郭旭生,崔慰贤

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的经济损失研究    王丽;李雪铭;许妍;

木质素生物降解机理及其在清洁高效制浆过程中的作用    韩善明

《腐植酸》2002年第1~4期总目次    

腐植酸类农药及其发展前景    许恩光,曾宪成

《腐植酸》——我的良师益友    王为民

《腐植酸》杂志2004年第1~6期总目次    

腐植酸及其盐类对农药的作用    张建立

《腐植酸》杂志2005年第1~6期总目次    

《腐植酸应用技术系列丛书》编写计划正式启动    秦秀芝

腐植酸与农业环境    

腐植酸的原料来源    

腐植酸文摘    

2005—2007年刊登在中国科技期刊上的有关腐植酸类肥料的文献统计分析    曾宪成;金灵娜;

腐植酸类肥料新产品的成功研发    冯元琦;

腐植酸类物质研究与开发的几点思考    王怀亮;

国外腐植酸近期研究进展    晋建勇;

腐植酸功能性肥料对国民食品安全的技术报告    张志明;

腐植酸绿色产业与大农业的安全发展    石兆年;宋丽霞;石历勤;

腐植酸在工业上的利用    

环保型腐植酸类农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吴海云;邹德乙;

腐植酸类农药:回顾与思考    许恩光;

腐植酸药物研究新进展    周霞萍;

腐植酸:突破产业瓶颈靠产品创新    本报记者 李宏乾

神东天隆50万吨腐植酸项目完成一期土建    通讯员 殷春

腐植酸肥功能异 营养丰富能培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教授 侯彦林

腐植酸:产业关怀的绿色天使    曾宪成

腐植酸肥将成为市场新宠    王海明

腐植酸类农药发展步伐亟待推进    本报记者 张四代

腐植酸类作饲料添加剂好    汪志铮

十春九旱 春耕抗旱施肥有四法    朱春华

生物腐植酸对新疆甘草种植区产地环境综合作用效果评价    于江

水环境因子对腐植酸与蒽之间作用的影响    郑昕

腐植酸的改性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张娅

化学腐植酸沼气发酵研究    刘芮铭

腐植酸对钾的吸附特性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赵日明

褐煤中腐植酸的提取及毒理试验研究    王玉峰

生物腐植酸对小白菜生长和农田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    王森

腐植酸保水缓释肥对矿区土壤理化性状及牧草生长的影响    李譞

豫西风化煤制备腐植酸盐及纳米腐植酸的研究    郭巍巍

几种腐植酸对玉米、萝卜和芥菜生理及食用价值的影响    陈坤然

不同金属盐与腐植酸的混凝及共聚络合特性研究    万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