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餐厨垃圾与脱水污泥联合厌氧消化产甲烷实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10:48
热度:

餐厨垃圾与脱水污泥联合厌氧消化产甲烷实验研究【摘要】:餐厨垃圾和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都是城市固体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产生量逐年增加。餐厨垃圾含水率高(75%~95%)、油脂含量

【摘要】:餐厨垃圾和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都是城市固体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产生量逐年增加。餐厨垃圾含水率高(75%~95%)、油脂含量也高(粗脂肪占餐厨垃圾干燥物的21.82%),收集、运输和处理难度大,且易腐烂发臭、滋生病原菌,对周边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造成疾病的传播。餐厨垃圾有机质含量高,含氮、磷、钙等营养元素,资源化回收再利用价值高。城市脱水污泥含水率很高(85%左右),容易腐烂产生臭味,含有大量病原菌和寄生虫卵,另一方面工业废水污泥还含有铬、汞等重金属和一些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如不合理处置,会对地下水和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由此可见,开发经济高效的餐厨垃圾资源化技术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任务。 厌氧消化技术是指在厌氧(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成甲烷、二氧化碳、水、硫化氢和氨等简单化合物的过程,是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的一种处理技术。由于餐厨垃圾有机质含量高且易降解,具有高产甲烷潜能,但由于水解酸化阶段快,容易造成有机酸积累,导致系统pH值下降,抑制产甲烷菌的活性,系统的稳定性能差。而脱水污泥有机质多为难降解性物质,水解酸化阶段是限速阶段,进入产甲烷阶段慢,又因为碳氮比较低,易形成氨抑制作用,所以脱水污泥厌氧消化时甲烷产率较低。两者联合厌氧消化以期望有效提高系统稳定性和产气性能。 本论文选取食堂餐厨垃圾和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为处理对象,接种污泥为污泥处理厂厌氧消化污泥,餐厨垃圾与城市脱水污泥按不同VS比例混合,采用半连续式进料方式进行中温厌氧消化,反应温度为37℃,振动频率为150rpm。将餐厨垃圾与城市脱水污泥按VS混合比例分别为1:0,0:1,3:1,1:1,1:3进行联合厌氧消化。首先系统研究厌氧消化的性能,具体参数包括:产气性能、有机酸浓度、TS/VS、热值等。然后采用TG/DTG和FTIR技术表征厌氧稳定化过程,并考查厌氧消化残渣的热解和燃烧特性。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1)随着混合基质中餐厨垃圾所占比例增大,消化系统的产气速率和甲烷产率随之增大,所产气体中甲烷的含量降低。向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中添加餐厨垃圾可以在保持消化反应器体积不变的前提下,大幅提高有机负荷和单位体积反应器产气量。 (2)有机降解率随混合基质中餐厨垃圾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呈增大趋势,餐厨垃圾与脱水污泥混合比例为1:0、3:1、1:1、1:3和0:1时VS去除率分别为76.47%、58.63%、47.96%、31.25%和19.49%。 (3)消化系统内VFA含量、氨氮浓度都随餐厨垃圾所占比例的增加而下降,VFA积累和氨抑制分别是影响餐厨垃圾和污泥单独厌氧消化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餐厨垃圾与污泥联合厌氧消化降低氨氮的浓度,显著提高系统稳定性。 (4)用FTIR和TG/DTG方法表征厌氧消化稳定化过程,发现向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中添加餐厨垃圾后,能提高消化污泥的稳定程度和热解速率并且减少了燃烧残渣。 【关键词】:餐厨垃圾 城市脱水污泥 联合厌氧消化 混合比例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03;X70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4
  • 1.1 餐厨垃圾概述10-13
  • 1.1.1 餐厨垃圾的来源及特点10-11
  • 1.1.2 餐厨垃圾的主要处理技术11-13
  • 1.2 城市脱水污泥概述13-17
  • 1.2.1 城市脱水污泥的来源和特点13
  • 1.2.2 常规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13-17
  • 1.3 厌氧消化技术概述17-22
  • 1.3.1 厌氧消化的基本原理17-18
  • 1.3.2 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因素18-20
  • 1.3.3 联合厌氧消化技术20-21
  • 1.3.4 国内外联合厌氧消化技术研究现状21-22
  • 1.4 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22-24
  • 1.4.1 研究内容22-23
  •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23-24
  • 2 餐厨垃圾与城市脱水污泥联合厌氧消化研究24-47
  • 2.1 引言24
  • 2.2 实验装置和材料24-26
  • 2.2.1 实验装置24-25
  • 2.2.2 实验材料25-26
  • 2.3 实验方案和分析方法26-31
  • 2.3.1 实验方案26
  • 2.3.2 分析方法26-31
  • 2.4 结果与讨论31-45
  • 2.4.1 原料和接种泥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热值分析31-32
  • 2.4.2 不同基质厌氧消化产气情况分析32-37
  • 2.4.3 反应器中消化液分析37-42
  • 2.4.4 能量平衡计算42-43
  • 2.4.5 系统性能参数综合分析43-45
  • 2.5 本章小结45-47
  • 3 厌氧消化过程中TG/DTG和FTIR的表征分析47-57
  • 3.1 引言47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47-48
  • 3.2.1 实验材料47
  • 3.2.2 分析方法47-48
  • 3.3 结果与讨论48-56
  • 3.3.1 FTIR方法表征厌氧稳定化过程48-50
  • 3.3.2 热重分析(TG/DTG)方法表征厌氧消化稳定化过程50-56
  • 3.4 本章小结56-57
  • 结论57-58
  • 参考文献58-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1-62
  • 致谢62-6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兰州市城市污泥施用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戴亮;任珺;陶玲;宋小三;

污泥干燥及气体释放特性研究    李斌斌;范海宏;杨爱武;朱玮杰;杨康;

城市餐厨垃圾产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攀;任连海;甘筱;

稻秸、餐厨垃圾及人粪尿混合厌氧发酵    许智;叶小梅;常志州;朱瑾;杜静;徐跃定;张建英;

餐厨垃圾规范管理研究    严镝飞;

餐厨垃圾处理工艺及资源化技术进展    谭燕宏;

不同原料配比对厌氧发酵过程中产气量VFA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张洪宾;谷洁;孙薇;高华;王小娟;

餐厨垃圾和牛粪混合厌氧发酵工艺优化    李轶;李磊;张大雷;谷士艳;寇巍;易维明;

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干法中温厌氧消化性能研究    段妮娜;董滨;李江华;戴翎翎;戴晓虎;

稻草与鸡粪配比对混合厌氧消化产气率的影响    李东;叶景清;甄峰;王瑶;孙永明;李连华;袁振宏;

餐厨垃圾国家政策及地方法规研究和思考    李旭;善忠博;陈宏波;陈刚;赵连生;陈宁;

广州市餐厨垃圾规范管理探究    周丹;黄惠莹;

餐厨垃圾处理与资源化技术进展    陈锷;顾向阳;

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初探    孔德峰;张金流;

餐厨垃圾微生物处理工艺实例研究    姚远;熊建林;程潇君;熊鸿斌;

餐厨垃圾资源化技术研究探析    孙媛媛;许鹏;刘丽清;谢海燕;

厌氧发酵沼渣液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马洁琼;朱洪光;范旻;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因素硏究    向红霞;

利用TG-FTIR系统研究氧气浓度对污泥干化焚烧的影响    范海宏;王为民;李斌斌;杨爱武;

蚯蚓对剩余污泥中重金属Cu、Zn的活化实验研究    白向玉;刘汉湖;韩宝平;王晓青;秦峰;崔亮;

北京市檀州污水处理厂污泥固化实验效果的研究    杨珊珊;李依丽;李旭;张书景;尹晶;李利平;

剩余污泥中重金属污染的蚯蚓活化—花卉植物修复机理研究    白向玉

基于强化除磷脱氮及低污泥产量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研究    左宁

厌氧发酵体系内小分子底物调控的研究    王庆峰

两段式厌氧工艺产甲烷发酵特性及微生物生态调控机制研究    赵光

催化剂对炭化反应产物性质的影响    梁丰

蔬菜废弃物厌氧消化产酸特性及回流调控研究    左壮

矿物掺料及生物技术在城市污泥烧结砖制备中的除臭及改性作用研究    孟杰

污泥用作水泥工业替代燃料的工艺性能研究    张威

超声处理与碱性调节的组合强化污泥水解酸化    陈颖

海泡石辅助水泥固化/稳定化污泥的试验研究    武燕杰

稳恒磁场对活性污泥合成聚羟基烷酸酯的影响研究    许振岚

利用太阳能提高猪粪生物质能转化的综合生态工程    董飞青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巧玲

城市污泥农用重金属的去除及稳定化研究    刘辉

超声—磁场耦合预处理对污泥好氧消化的影响研究    武海霞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石灰稳定技术应用研究    白煜

固体废弃物在水泥熟料生产中的资源化利用    黄永珍;

污泥处置国内外进展    唐小辉,赵力

餐厨垃圾处理方式的探讨    张显辉;张波;衣晓红;

浅谈中国城市污泥的处置    刘峰;万新南;陈希伟;

城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和对策    姜虎;李文哲;刘建禹;黄宇;

餐厨垃圾管理和处理方法探析    曾彩明;李娴;陈沛全;邓耀明;

城市污水厂污泥的处理处置与综合利用    王雅婷;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国内外比较研究    王君;宾晓蓓;彭华涛;

半连续式厨余和牛粪混合厌氧消化    李荣平;李秀金;

我国森林与园林绿地污泥的利用及其展望    李贵宝,尹澄清,单保庆

果蔬与餐厨垃圾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    吕琛;袁海荣;王奎升;朱保宁;刘研萍;李秀金;

污泥干燥处理中典型恶臭的释放特点    刘瓒

不同原料及其配比厌氧发酵产气效果研究    楚莉莉

城市污泥资源化制备建材技术研究    杨斌

利用污泥制备生态水泥的初步研究    宝志强

污泥干化基础特性及工艺研究    王瑞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建材利用工艺研究    汪齐

印染污泥干燥特性和干燥工艺的研究    刘欣

上海星火农场大型牛场粪便厌氧消化工程简介    彭武厚,曾邦龙,陆鑫

有机废水高活性厌氧消化污泥驯化及微生物学研究    

厌氧消化玉米酒精废醪前处理技术经济分析    王侠,马振忠,何志强

固体有机垃圾厌氧消化处理的研究进展    陈庆今,刘焕彬,胡勇有

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技术进展    余昆朋

厌氧消化工艺处理水果蔬菜废弃物的研究进展    付胜涛,于水利

北京市餐厨垃圾产生状况及厌氧发酵产气潜力分析    刘晓英;李秀金;董仁杰;肖勇;马欣欣;刘广青;

厌氧消化中污泥浓度对毒物毒性大小的影响    赵剑强;

厌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胞外多聚物作用的研究    刘双江;胡纪萃;顾夏声;

镍对厌氧消化过程的抑制作用研究    王菊思,赵丽辉,贾智萍,王正兰,郭玥

欧洲生物质厌氧消化工艺研究进展    党锋;李秀金;

林可霉素菌渣厌氧消化工况优化及抑制因素分析    吴铎;管冬兴;吕凡;邵立明;何品晶;

生物质废物中温联合厌氧消化的动力学研究    王典;孙轶斐;王伟;朱天乐;

畜禽粪便与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气特性    罗娟;董保成;陈羚;高新星;万小春;赵立欣;

预处理方式对多年生王草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李连华;孙永明;丁翠花;孔晓英;杨富裕;李东;袁振宏;甑峰;

生活垃圾与人粪尿混合厌氧消化的试验研究    韩艳霄;林聪;黄莹;程东林;

秸秆厌氧消化系统pH调控措施初探    段娜;林聪;苏珊;

果蔬与餐厨垃圾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    吕琛;袁海荣;王奎升;朱保宁;刘研萍;李秀金;

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反应动力学分析    卢旭珍;邱凌;张波;

NaOH和H_2O_2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厌氧消化的影响    刘研萍;方刚;党锋;朱保宁;周祺;夏瑜;李秀金;

沼气产业:给2.8亿吨秸秆找出路    黄朝武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国家技术政策纲要(摘录)    

没有最好 只有最适宜    吴文伟 马婧一

生物质能利用之路该怎样走    本报记者 董乐平 牛泽刚

上海选择发展能环工程    上海市农村能源办公室 金尧

超声波处理废水污泥产生甲烷可发电    何兆

“土”气解决大问题    李丽

浅谈制浆造纸的废水处理    汪焕心

我市筹建餐厨垃圾处理厂    记者 陈钧

混凝气浮法处理乳化液废水    

基于提高麦秸厌氧消化性能的碱预处理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    庞云芝

水解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    李建昌

抗生素与重金属对猪场废水厌氧消化的抑制效应及其调控对策    孙建平

剩余污泥温度分级—生物分相厌氧消化系统研究    蔚静雯

蔬菜废弃物厌氧消化产酸特性及回流调控研究    左壮

厌氧发酵体系内小分子底物调控的研究    王庆峰

污泥预处理—厌氧消化工艺性能及预处理过程中有机物变化    胡凯

利用两种大型海藻制备生物能源的探索研究    冯大伟

城市化粪池粪便污泥微生物减量技术及机理研究    宋珍霞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影响因素及动力学研究    吴云

蔬菜废物中温单相厌氧消化性能研究    毛菁菁

城市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研究    乔玮

动植物生产废弃物厌氧消化工艺研究    卢旭珍

油脂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抑制效应的试验研究    李小风

厌氧消化技术处理粪便污水的实验研究    徐庆贤

家庭粪便和厨余垃圾现场处理技术研究    熊尚凌

玉米秸秆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高志坚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脱水、厌氧消化及厌氧堆肥    施跃锦

常温条件下UASB反应器处理淀粉废水运行特性研究    王瑞

生物制气实验与模型研究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