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山西东南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霜冻特征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10:44
热度:

山西东南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霜冻特征分析【摘要】:应用山西省东南部11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春秋季及年平均气温、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期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对比法,分析了该地初终

【摘要】:应用山西省东南部11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春秋季及年平均气温、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期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对比法,分析了该地初终霜冻的时域分布特征及成因,气候变暖背景下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温年际变化在1971—1996年属震荡缓慢升温期,1997年开始趋于明显增暖期,气候变暖速率为0.3℃·10a-1;初终霜冻日期的时域分布与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关系密切;在秋季气候变暖前提下,初霜冻出现日期的推后速率为2 d·10a-1,其年际变化趋势表现为正负震荡推后期、偏早期和平稳推后期三个阶段;春季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为0.25℃·10a-1,对应终霜冻出现日期呈现为提前趋势,提前速率为4 d·10a-1,年际演变特征可分为偏晚期、偏早期、正负震荡期、偏早期四个阶段;无霜期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年际变化特征可分为延长期、缩短期和平稳延长期三个时期,无霜期的线性变化延长速率为7 d·10a-1。 【作者单位】: 山西省长治市气象局;
【关键词】气候变暖 初终霜冻日期 无霜期 特征分析
【基金】:山西省气象局重点项目“初终霜冻气候特征及预报研究”(晋气验字2010第13号)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基于GIS的极端气象灾害预警与评估集成系统”(20090311083)
【分类号】:S425
【正文快照】: 山西省东南部位于东经111°55'~113°44',北纬35°48'~37°08'之间,总面积13 896 km2,处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部分山区相当于温带季风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而言,由于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在遇严重的终霜结束晚和初霜来的早的年份都会给农业生产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北方地区霜冻日的变化与区域增暖相互关系    马柱国

甘肃春季一场罕见强霜冻、冻害天气的分析    王锡稳;孙兰东;张新荣;张铁军;王朝英;

江苏初霜冻期发生时空变化特征    张旭晖;谢小萍;霍金兰;孔志平;

近40年我国气候趋势    林学椿,于淑秋

近50年来海南岛西部气候变化初步研究    林培松,李森,李保生

2009年临汾市初霜冻成因分析    李国强;狄小英;贾海燕;代淑媚;孙悦;

莱芜市1971-200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卜庆雷;亓月;王琪珍;

昌乐县近49a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马英洁;秦涛;张爱玲;张贵明;于江;

广东省遂溪县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    张琼雄;邓辉;温亚丽;

聊城市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张鹏;张新华;杨士恩;

聊城市气候变化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新华;杨士恩;

南京市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增温的影响分析    赵海江;景元书;

气温变化对晋城市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    程海霞;宋军芳;帅克杰;王建民;徐建文;

近57年营口市农耕期界限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曲岩;金巍;郝宏伟;吕一杰;

1960~2008年辽宁东部产粮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李岚;唐亚平;才奎志;魏南;王艳丽;赵淼;

七台河地区近48年气温降水变化情况的研究    王建华;

2010年春季河南一次晚霜冻的成因分析    鲁坦;张永涛;朱玉周;魏璐;

棉花生理抗旱与农艺节水技术耦合对产量的影响    杜健;冯浩;吴普特;张月丽;黄文敏;陈军;高朝;王炳荣;朱守勇;曹超;

贵州夏季气温分区变化特征    陈静;

近49年普定县气温的变化与异常特征分析    吴龙;

齐齐哈尔市近50a来气温突变的诊断分析    娄德君;刘智;高金辉;李治民;

诸城市近40年气温变化与冷空气活动的关系    吴建梅;

榆林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刘子林;李强;

全国及西北地区近49年冬季气温时空分布特征    孙军鹏;

齐齐哈尔近50年来气温突变的诊断分析    娄德君;刘智;李治民;

山西省气候变化的多尺度诊断研究    赵桂香;赵彩萍;李新生;

东北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对林业相关气候指标的影响    刘滨辉

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影响的经济分析及其适应策略    朱红根

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何云玲

岷江上游植被蒸散时空格局及其模拟研究    刘京涛

中国夏季降水的气候变率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王遵娅

黑龙江省土地覆盖景观格局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    刘丹

晋中盆地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王应刚

基于气候的采暖空调耗能及室外计算参数研究    万蓉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农田耕作生态优化研究    靳英华

基于遥感和GIS的观测气温订正及对LUCC响应研究    刘剋

重庆市高温伏旱气候特征及其预报方案研究    韩世刚

石家庄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的研究    卞韬

2008年新疆北疆地区终霜冻对酿酒葡萄的影响    陈武

五十年来秦巴山地气候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研究    高翔

全球变暖环境下陕北、关中、陕南气候变化对比研究    王德丽

渭河下游径流量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    刘晓玲

不同海域异常模对中国地区冬季气温异常影响的诊断研究    吴燕珠

改进奇异值分解方法及其应用    谢瑶瑶

利用气象观测数据解释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的气候意义    徐丽娜

黑龙江省黑土区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玄明君

中国北方地区霜冻日的变化与区域增暖相互关系    马柱国

大气活动中心长期变化的阶段性    张庆云,杨鉴初,林学椿

南亚高压季节性变化与甘肃省春季和初夏降水关系初探    张新荣,张铁军,刘治国

甘肃省常规天气要素客观分县预报系统    孙兰东,张铁军

中国1951—1997年气候变化趋势的季节特征    陈文海,柳艳香,马柱国

探空记录中的隐性错情及其审核处理方法    张峻

江苏气温长期变化趋势及年代际变化空间差异分析    周晓兰;高庆九;邓自旺;陈海山;

近50a中国霜期的变化特征分析    许艳;王国复;王盘兴;

中国近四十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    翟盘茂,任福民

华南沿海近42年来的气候变化    任崇

霜冻灾害后的麦田管理    徐鹏飞;

霜冻灾后的反思──广西崇左县1999年末严重霜冻灾害的调查    李德敏

山西省霜冻灾害现状及其防御对策分析    李艳丽;王迎春;孙忠富;

浅析赤峰地区2006年罕见的霜冻灾害    王倩;包宗坤;

霜冻灾害后甘蔗处理及管护技术    何隆瑾!自治区糖业公司530022

树立人定胜天思想 努力战胜霜冻灾害    

近44a宁夏霜冻特征    桑建人;舒志亮;邱旺;

近50年林芝霜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傅平顺;左慧林;李春艳;

我国冬小麦霜冻灾害致灾因子危险度评价——基于作物生育阶段气象指标    林晓梅;岳耀杰;苏筠;

云南楚雄州霜冻天气分析    王金萍;徐顺琼;李宏波;杨若华;

基于混合模糊神经元网络模型的小麦霜冻灾害脆弱性分析    周瑶;岳耀杰;沈鸿;王静爱;

黑龙江省水稻初霜冻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    朱红蕊;刘赫男;

丘陵茶园霜冻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王敏;王新忠;杨建全;

我国玉米霜冻灾害致灾因子危险度评价——基于作物生育阶段气象指标    林晓梅;钟景鼐;沈鸿;

2009年“3.14”大理地区晚霜冻灾害前后的PBL特征分析    徐安伦;杨艳军;孙绩华;刘劲松;李万虎;

如皋市桑树晚霜冻害的气象条件分析    周昌云;佘柳涛;陈爱玉;刘娟;陈新育;

江苏初霜冻发生时空变化特征    张旭晖;谢小萍;霍金兰;

浅谈新疆农六师102团终霜期的预测预防和棉花播种    秦榕;刘洛春;何亚平;肖金梅;候玲红;

内蒙古气象灾害预警及灾情评估研究    宫春宁;付丽娟;

突发气象灾害的分类与应用    唐云辉;何泽能;左雄;

我市抢前部署紧急行动抗击霜冻灾害    王大刚

揭开霜冻的神秘面纱    川西

红塔区采取措施应对霜冻灾害    政府办

霜冻灾害使甘肃损失10个亿    孙艳霞

我市全力以赴抗击霜冻灾害    记者 赵春光

霜冻突袭近15万亩农作物受冻    本报记者 赖金朗 特约通讯员 陈伟年 通讯员 李勇强

罕见强霜损毁晋宁14万亩作物    通讯员 杨艳琼

漳平加强“霜冻后”蔬菜田间管理    通讯员 林松金 陈大河

多项措施抗霜冻保春耕    记者 龙舟 刘薇薇 张天春 蒋贵有

采取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卓素君

浙江省大佛龙井产区春季茶叶霜冻灾害研究    娄伟平

风云卫星地表温度反演及其在霜冻监测中的应用    刘晨晨

逆温霜冻条件下植物冠层数值模拟分析    龙志云

茶园防霜用安全电加热法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张子东

龙岩市烟叶气象灾害风险评价及其气象指数保险设计    谈丰

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冬小麦晚霜冻害早期诊断研究    魏辰阳

2008年新疆北疆地区终霜冻对酿酒葡萄的影响    陈武

山西霜冻发生规律及其区域特征研究    李芬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研究    赵黎

内蒙古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研究    杨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