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UASB-MBR工艺短程硝化—同时甲烷化反硝化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10:19
热度:

UASB-MBR工艺短程硝化—同时甲烷化反硝化研究【摘要】:在能源紧缺,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节能减碳和高效的污水治理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本研究采用UASB-MBR组合工

【摘要】: 在能源紧缺,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节能减碳和高效的污水治理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本研究采用UASB-MBR组合工艺系统试图在实现同时有机碳与氮去除的前提下,最大化保证厌氧产甲烷的功能,目的在于为新加坡新生水厂提供可靠的进水来源,同时也为低浓度市政污水处理开辟一条高质、高效、产能的新路径。 本研究中,MBR被选为UASB出水的后处理设施,在保障高效稳定的出水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污水中NH_4~+-N的氨氧化-硝化过程;而前置的UASB系统既要实现水体中反硝化的去除氮的功能,又要最大限度的保证UASB产甲烷的优势。鉴于甲烷化与反硝化是由两类相互独立的厌氧微生物完成,并且反硝化的底物以及中间产物对甲烷化有较大的抑制与毒害作用。因此,在组合系统操作前,首先采用批试验的方法研究反硝化对甲烷化的抑制作用和甲烷菌的适应能力。试验结果显示:当底物中的NO_2~--N浓度高于15mg/L时,能对有机碳的降解速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当以NO_3~--N为反硝化底物时,显著的抑制作用发生在底物浓度高于60 mg/L时;NO_2~--N比NO_3~--N对厌氧条件下有机碳的降解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但是以NO_2~--N为底物的反硝化过程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相对抑制作用时间短,且对于环境pH和温度的适应范围更广。 为了进一步验证同时甲烷化/反硝化的长期稳定性与可行性,本试验中以不同浓度的反硝化底物NO_2~--N为代表,进行了长期抑制或适应性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较低的NO_2~--N浓度条件下,厌氧系统能够很好的实现有机碳与氮去除,并且甲烷的产生与回收利用仅受到较小的影响;而在较高NO_2~--N浓度条件下,尽管有机碳与氮的去除效率不变,但是产生的气体中以N_2为主,破坏了厌氧产能的功能。DGGE指纹图谱也证明高NO_2~--N浓度条件下,系统中菌群分布以及优势菌群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要想在厌氧系统中实现反硝化的同时回收利用甲烷,就只能在相对较低的NO_2~--N浓度下进行,换言之,这种脱碳、脱氮、产能的一体化过程只适用于处理低氮负荷的废水。 因此,UASB-MBR组合工艺的操作适用于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不同运行条件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循环比从50%增加到800%的过程中,TN的去除效率从48.1%增加到82.8%;在系统实现较高的有机碳与氮去除的同时,甲烷生成没有因为反硝化的引入而受到显著的影响,这主要是系统中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的结果,在确保较低碳源竞争的同时,缩短了对甲烷菌的抑制时间;但当循环比从400%增加到800%时,TN的去除效率仅轻微增加,较大的上流速率和较高的DO条件却破坏了UASB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建议根据进水中氮含量将循环比控制在200-400%之间能够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同时,研究了MBR中曝气强度对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的影响:在较低的曝气速率条件下,能够维持系统中较高的甲烷产量,但是较低的硝化速率抑制了系统中TN的去除表现;在曝气速率高于2.5 L/min时,系统中TN去除能够达到80%,并且UASB中存在的部分好氧菌,对厌氧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得甲烷的产生量随着DO浓度的升高仅轻微的降低。因此,在控制适当的循环比和曝气强度的条件下,这种技术在处理生活污水中是可行的,在完成有机碳与氮去除的同时实现了甲烷气的回收利用,并且系统污泥产量较低,后处理费用降低。 经过进一步的实验验证:这种伴随着甲烷产生的高氮去除过程主要是由于系统中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MBR中NO_2~--N的累积现象主要是由于活性污泥混合液在厌氧与好氧环境下的内循环模式,较高的pH值以及较低的C/N比加速了对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抑制和淘洗作用而实现的,从而使UASB-MBR组合工艺在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中实现了高出水质量、高处理效率和较高的甲烷能源回收。 最后,针对本UASB-MBR组合工艺中MBR的膜污染形成过程、膜污染物主要成份以及膜污染控制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结果显示:该运行条件下MBR的膜污染速率较高,几乎呈线性增长趋势,胶体粒子和溶解性有机物,尤其是分子量与膜孔径相当的物质,比大的污泥絮体更容易沉积到膜表面,形成过滤凝胶层,加速膜污染进程;同时注意到当悬浮液中蛋白质为EPS主要成分时,多糖确是膜污染物中EPS的主要成分,尤其是在污染物形成的初期,多糖是构成污染物的主要物质。试验也同时证明了间歇运行模式和气体曝气剪切力模式都是有效的减缓膜污染的方法。间歇运行时,膜污染速率随着闲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尤其是在高通量条件下,间歇运行对膜污染的改善更加明显;但当采用气体曝气模式时,存在最佳曝气强度。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短程硝化反硝化 甲烷化 膜污染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引言13-14
  • 1 绪论14-41
  • 1.1 厌氧生物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应用前景14-18
  • 1.1.1 厌氧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14-15
  • 1.1.2 厌氧生物技术原理15-17
  • 1.1.3 厌氧生物技术的优缺点与发展方向17-18
  • 1.2 同时厌氧甲烷化与反硝化工艺18-21
  • 1.2.1 同时厌氧甲烷化与反硝化技术的研究进展18-19
  • 1.2.2 同时厌氧甲烷化与反硝化的影响因素19-21
  • 1.2.3 同时厌氧甲烷化与反硝化工艺发展前景21
  • 1.3 废水生物脱氮技术21-32
  • 1.3.1 生物脱氮技术的基本原理21-22
  • 1.3.2 传统的生物硝化反硝化两段工艺发展与局限性22-23
  • 1.3.3 生物脱氮技术新工艺与研究进展23-32
  • 1.4 膜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32-38
  • 1.4.1 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与研究概况32
  • 1.4.2 膜生物反应器的组成与特性32-34
  • 1.4.3 膜污染因素以及控制方法34-38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38-41
  • 1.5.1 研究背景38-39
  • 1.5.2 研究目的和意义39-40
  • 1.5.3 研究内容40-41
  • 2 厌氧甲烷混合培养基中同时甲烷化与反硝化可行性研究41-64
  • 2.1 引言41-42
  • 2.2 试验目的42
  • 2.3 试验材料与方法42-48
  • 2.3.1 试验内容与研究技术路线42
  • 2.3.2 批试验反应装置与试验条件42-43
  • 2.3.3 长期抑制试验反应装置与试验条件43
  • 2.3.4 常规试验分析项目与检测方法43-44
  • 2.3.5 生物样品的制备与分析方法44-48
  • 2.4 批试验结果与讨论48-58
  • 2.4.1 初始底物浓度对同时甲烷化/反硝化(全程和短程)的影响48-52
  • 2.4.2 初始碳氮比对同时甲烷化/反硝化(全程和短程)的影响52-54
  • 2.4.3 初始pH对同时甲烷化/反硝化(全程和短程)的影响54-56
  • 2.4.4 反应温度对同时甲烷化/反硝化(全程和短程)的影响56-58
  • 2.5 长期连续抑制试验结果与讨论58-62
  • 2.5.1 长期抑制试验设计与试验条件58-59
  • 2.5.2 长期抑制试验中有机碳与氮的去除表现59-61
  • 2.5.3 长期抑制试验中微生物变化特性分析61-62
  • 2.6 本章小结62-64
  • 3 MBR中NO_2~--N累积影响因素分析与探讨64-90
  • 3.1 引言64
  • 3.2 试验目的64-65
  • 3.3 试验材料与方法65-72
  • 3.3.1 试验技术与研究路线65
  • 3.3.2 试验装置65-66
  • 3.3.3 试验膜组件及膜材质66-68
  • 3.3.4 试验接种污泥68
  • 3.3.5 试验进水水质68
  • 3.3.6 试验分析项目与方法68-72
  • 3.4 试验结果与讨论72-88
  • 3.4.1 直接驯化厌氧消化出水实现氨氮去除的可能性研究72-73
  • 3.4.2 SRT对含氮化合物转化以及NO_2~--N累积的影响分析73-76
  • 3.4.3 DO浓度对含氮化合物转化以及NO_2~--N累积的影响分析76-78
  • 3.4.4 操作温度,pH值以及FA浓度的影响78
  • 3.4.5 有效C/N比以及C/N对NO_2~--N累积的影响78-79
  • 3.4.6 循环模式的影响分析79-85
  • 3.4.7 短程硝化反硝化在同时甲烷化/反硝化过程中的意义与优越性85-88
  • 3.5 本章小结88-90
  • 4 UASB-MBR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性能研究90-109
  • 4.1 引言90
  • 4.2 试验目的90-91
  • 4.3 试验材料与方法91
  • 4.3.1 试验技术与研究路线91
  • 4.3.2 试验装置91
  • 4.3.3 试验分析方法91
  • 4.4 不同循环比条件下试验结果与讨论91-102
  • 4.4.1 不同循环比条件下系统的操作条件91
  • 4.4.2 不同循环比对污泥分布的影响91-92
  • 4.4.3 不同循环比对UASB以及MBR中DO分布的影响92-94
  • 4.4.4 不同循环比条件下MBR中氨氮的转化路径94-95
  • 4.4.5 不同循环比条件下UASB中同时反硝化/甲烷化过程95-98
  • 4.4.6 不同循环比条件下UASB-MBR组合工艺中TN的去除表现98-101
  • 4.4.7 不同循环比条件下UASB-MBR组合工艺中TOC的降解101-102
  • 4.5 MBR中不同曝气强度对UASB-MBR系统的影响102-107
  • 4.5.1 MBR中不同曝气强度下系统的操作条件102
  • 4.5.2 MBR中不同曝气强度对系统中DO和污泥浓度分布的影响102-104
  • 4.5.3 MBR中不同曝气强度对系统TOC去除的影响104-105
  • 4.5.4 MBR中不同曝气强度对系统氮去除的影响105-106
  • 4.5.5 MBR中不同曝气强度对生物沼气产生与组成的影响106-107
  • 4.6 本章小结107-109
  • 5 膜污染物识别与污染控制方法研究109-124
  • 5.1 引言109
  • 5.2 试验目的109
  • 5.3 试验材料与方法109-112
  • 5.3.1 试验内容与研究技术路线109-110
  • 5.3.2 试验装置110
  • 5.3.3 水质分析方法110
  • 5.3.4 膜污染物的表征方法110-111
  • 5.3.5 膜污染阻力的表征方法111-112
  • 5.4 试验结果与讨论112-122
  • 5.4.1 试验运行条件112
  • 5.4.2 长期膜污染表现112-113
  • 5.4.3 不同污染层的水力学阻力分析113
  • 5.4.4 污染层特性与污染机理研究113-117
  • 5.4.5 膜污染控制方法的对比研究117-122
  • 5.5 本章小结122-124
  • 6 结论、创新点与建议124-128
  • 6.1 结论124-126
  • 6.2 创新点126
  • 6.3 建议126-128
  • 参考文献128-14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140-142
  • 致谢142-14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产甲烷反硝化工艺处理畜禽粪液可行性试验研究    彭绪亚;李治阳;洪俊华;何清明;刘玉浩;

4-硝基酚的污泥减量化作用及对污泥性质的影响    唐琼;林松;成英;韩耀霞;

IC+BCO+氧化塘工艺处理养猪废水的工程应用研究    陈菁

混凝沉淀—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水性油墨生产废水的研究与应用    余保财

厌氧反应器处理酱油废水过程中颗粒污泥的特性研究    苏忠萍

CSTR同时产甲烷反硝化-SBR短程硝化耦合工艺处理畜禽粪水试验研究    洪俊华

溶解氧及活性污泥浓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吕锡武,李丛娜,稻森悠平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    袁林江,彭党聪,王志盈

亚硝酸型硝化的控制途径    孙英杰,张隽超,胡跃城

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反应器的运行和评价    吴永华,王劲,崔力明

半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新工艺    汪慧贞,吴俊奇,高志明

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    周少奇,周吉林

短程硝化的实现、维持与过程控制的研究现状    刘秀红,王淑莹,高大文,杨庆,吴凡松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评述    高廷耀,夏四清,周增炎

氨氮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好氧反硝化研究    吕锡武,李峰,稻森悠平,水落元之

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及发展    刘健;李哲;

氨氮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张大超;曾宪营;张菊花;

黄绿木霉T1010对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邱登林;阴卫军;陈建爱;王未名;杜方岭;

亚硝酸氮积累的影响因素    陈清艳,胡群义

应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    方玲玲;周元祥;

噻黄隆生产废水处理实验研究    周学明;

ANAMMOX滤池的启动及运行研究    韩晓晶;郑俊;孟海玲;陈慧娣;

UASB处理蛋白废水的实验研究    俞珊珊;刘锋;马三剑;王秋云;

UASB工艺处理秸秆乙醇废水的厌氧研究    乔华军;蒋文化;姜涛;马三剑;

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进展    杨少武;王晓青;杨顺生;

加压厌氧反应系统的实验运行研究    於胜洪;华喜萍;姜涛;蒋京东;

四种填料对模拟原位修复太湖水的生化效果研究    王红专;俞晟;林健;史乐;陈艳艳;刘景明;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研究进展    林琳;曹宏斌;李玉平;

EGSB工艺在啤酒废水处理改造中的应用    边伟伟;王国懿;王晶日;张华;

低C/N城市污水全程自养生物脱氮    张树军;孟春霖;念东;陈刚新;杨岸明;周军;常江;甘一萍;

地下水N0_3~-污染微生物原位修复碳源的实验研究    汪家权;王晓丽;潘哲;胡明明;

SBR短程硝化影响因素研究    韩晋英;傅金祥;许岩岩;齐建华;

SBR工艺短程硝化新途径及影响因素研究    秦亚敏;

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及其生理特性研究    阿丽娜;王黎;严巧凤;张皓;关婷;

EGSB反应器中毒后快速恢复活性    黄益平;夏伟;邹鑫;刘毅;徐景富;刘爽;

畜禽废水的处理方法及畜禽养殖的清洁生产    傅学起;谭海周;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污水生化处理的智能建模与优化控制策略应用研究    杨红

人工用材林经济利用优化分析方法的研究    张莉莉

高效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研究    胡安辉

常温下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    袁志宇

氨氧化细菌强化倒置反硝化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城市污水中试研究    蒋波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预处理后剩余污泥中温两相厌氧消化效能研究    李广

铵态氮在包气带介质中的吸附机制及转化去除研究    陈坚

处理焦化废水微氧EGSB反应器启动和运行特性研究    耿炤宇

不同结构氧化锰矿物氧化硫化物动力学特点及影响因素    李倩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生产性IC反应器的启动及“酸化”研究    沈小华

旋流内循环厌氧反应器(EIC)处理酒精废水的试验研究    丁玉

混凝气浮-A/O工艺处理毛皮废水的研究    史明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一种新型厌氧化反应器的研制与启动试验研究    孙延格

磷酸铵镁结晶法去除和回收猪场废水中氮磷    孙国平

A~2/O、倒置A~2/O和前置缺氧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侯亚辉

UCT工艺脱氮除磷运行优化试验与研究    郭姣

水解酸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    肖文胜,徐文国,杨桔才

曝气生物滤池(BAF)的发展与现状    张薇,史开武,孔惠

环保型水性油墨的应用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金振华,秦明南

两相厌氧发酵中不同酸化温度处理牛粪的试验研究    刘海庆;黄英超;张波;

国内外规模化猪场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新进展    雷英春,张克强,季民,李炎保,姚传忠

新型厌氧处理工艺──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沈耀良

陶瓷负载型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对水性油墨废水的应用研究    廖绍华;呼世斌;闫改平;

两相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屠宰废水的工程应用    张学洪,王敦球,喻泽斌,陈宏

能量解偶联代谢对剩余污泥的减量化研究    叶芬霞,陈英旭

水性油墨废水的活性炭吸附特性研究    周丹;张涛;呼世斌;

    孙志勇

高效厌氧反应器开发与应用研究    管锡珺

廊道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酱油废水的实验研究    赵晓

O_2/NO_2条件下的氨氧化动力学    张萍

IC+CASS处理乳酸废水的生产性启动研究    刘琼

UASB和ABR在常温下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刘书燕

水性油墨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廖绍华

UASB工艺处理养殖废水的厌氧氨化及产气率实验研究    房景燕

常温下IC厌氧反应器处理废纸造纸废水的厌氧颗粒污泥性能研究    曾国敏

聚合物在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中的助凝作用    李雪峰;张翼;楚伟华;杨羽庆;

净化湖泊水体氮污染的固定化硝化-反硝化菌研究    李正魁,濮培民

改性沸石处理含氨氮废水    魏彩春;张学洪;张兵;王洪涛;

单级生物脱氮技术的进展    曹国民,赵庆祥,张彤

生物脱氮新工艺及其技术原理    王建龙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    袁林江,彭党聪,王志盈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硝化过程的选择特性研究    王志盈,袁林江,彭党聪,刘超翔

以DO、ORP、pH控制SBR法的脱氮过程    高景峰,彭永臻,王淑莹,曾薇,隋铭皓

SBR法短程硝化及过程控制研究    王淑莹,曾薇,董文艺,杜红,陈韬

SBR工艺中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过程控制    高大文,彭永臻,郑庆柱

不同曝气条件对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脱氮性能的影响    石晓庆;王锦;张倩;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泥组分对膜污染的影响    吴志超,王志伟,顾国维,俞国平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的研究进展    牛涛涛;汪建根;李振玉;闫晓;

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苗利峰;马亚钦;姚亮;杨振秀;

三种一体式MBR的膜污染趋势比较    付婉霞,张璐璐,吕柏超

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特性    朱振中;周艳;李秀芬;陈坚;

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及展望    王军;

膜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    何静;万新南;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郭忠赟;

MBR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杨开基;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业废水研究    邢林;张辉;王淦;

人工神经网络在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预测中的应用前景    石宝强;张捍民;杨凤林;孟凡刚;张兴文;

计算流体力学在膜技术及膜生物反应器研究中的应用    于艳;樊耀波;徐国良;王琦;杨文静;

污泥膨胀对膜生物反应器脱氮效果的影响    刘士丰;金红月;刘红梅;

膜特性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影响    方绪亮;何义亮;徐培;

MBR膜污染机理及其防治方法    陈宇;李勇;吴若愚;

16S rRNA技术用于硝化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初探    李红岩;刘新春;杨清香;杨敏;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屠宰废水    李志东;李娜;李长波;邱峰;张洪林;酒井裕司;中尾真一;

采用MPE延缓MBR工艺中膜污染的研究    刘志阳;赵英;顾平;

热致相分离膜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    万思青;张秀岳;温建志;

水处理首选技术:膜生物反应器    郭有智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高效环保    蔡忠仁

汉姆沃斯为两艘豪华游船配套薄膜生物反应器    积轩

备受关注的膜生物反应器    中国膜工业协会 张保成

膜生物反应器引起关注    张保成

新型超滤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世博园污水    祝君翔

膜生物反应器环保标准征求意见    记者 刘全昌

低温甲烷化煤制天然气显优势    楼韧

污水处理新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推出    张乐

法采用甲烷化处理城市垃圾    杨骏

UASB-MBR工艺短程硝化—同时甲烷化反硝化研究    安莹玉

自动呼吸—滴定测量系统开发及其在监测短程硝化反硝化中的应用    张欣

非织造布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孟志国

膜生物反应器中延缓膜污染技术的研究    张颖

金属膜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技术    张寿通

聚乙烯醇改性无纺布复合膜的制备与耐污染性能研究    仉春华

MBR的膜污染机制与可持续操作原理    张劲松

一体式A/O膜生物反应器脱氮性能及在船舶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李剑锋

膜生物反应器去除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研究    杨宗政

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行为的识别与表征    孟凡刚

UASB-MBR联合工艺处理亚麻沤制废水的研究    康海笑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控制的研究    陈红枫

膜组合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汪进辉

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油田炼油污水试验研究    马超

固定化和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处理海水冲厕污水初步研究    崔正国

膜生物反应器在城市污水回用中的试验研究    熊丽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高浓度氨氮的硝化特性研究    陈建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及其运行的研究    王文浪

电场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的特性研究及膜污染的控制    欧志阳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小区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