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风速和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蒸发影响的模拟试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10:16
热度:

风速和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蒸发影响的模拟试验研究【摘要】: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风速(静风、0.5、1.5 m/s)和秸秆覆盖量(0、4 120、8 240 kg/hm2)

【摘要】: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风速(静风、0.5、1.5 m/s)和秸秆覆盖量(0、4 120、8 240 kg/hm2)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蒸发受风速和秸秆覆盖的明显影响,当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的70%、覆盖量一定时(0、4 120 kg/hm2)时,风速0 m/s与1.5 m/s之间的土壤日蒸发量差异均显著;而秸秆覆盖量达到8 240 kg/hm2时,风速对土壤蒸发量没有显著影响。当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的55%、不同风速处理时,土壤累积蒸发量随覆盖量的增大而显著减少。(2)土壤水分累积蒸发量(E)与时间(t)之间呈显著的指数关系(E=atb),而且参数a和b与风速和秸秆覆盖量处理存在明显的关系。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土壤水 蒸发 秸秆覆盖 风速 干旱半干旱区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关键支撑技术研究(2006BAD09B00) 欧盟框架计划项目(FP6,DE-SIRE,03704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留学归国人员科研专项
【分类号】:S152.7
【正文快照】: 水资源高效利用是21世纪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1]。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的无效蒸发是影响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实行夏季休闲的地区,土壤的直接蒸发量约占降雨量的60%,在整个一年生作物的生长期间,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有一半直接来自土壤蒸发[2]。秸秆覆盖在蓄水保墒和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不同覆盖物和蒸发抑制剂对土壤蒸发影响的研究初报    王改玲,郝明德,李仲谨

麦秆覆盖对夏玉米的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孟毅,蔡焕杰,王健,张西平

土壤水分蒸发与吹风的关系    高鹏程,张国云,孙平阳

干旱胁迫下秸秆覆盖增强玉米耐旱性的研究    宋凤斌,戴俊英

半干旱地区播前灌溉和地膜覆盖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王俊,李凤民,贾宇,李世清,宋秋华

半干旱黄土区苜蓿草地轮作农田土壤氮素变化    王俊;刘文兆;李凤民;贾宇;

无定河流域水量平衡变化的模拟    莫兴国,刘苏峡,林忠辉,陈丹,赵卫民

基于过程模型的河北平原冬小麦产量和蒸散量模拟    莫兴国,林忠辉,李宏轩,项月琴

BROOK90模型的结构和应用特点    李金霞,郭连生,田有亮

生态垫对油松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郝亦荣,马履一,刘平

不同覆盖物和蒸发抑制剂对土壤蒸发影响的研究初报    王改玲,郝明德,李仲谨

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及其在森林下垫面中参数的确定    李孝广,毕华兴,刘胜,刘利峰,李笑吟

异质景观年平均蒸发量空间格局模拟    张娜,于贵瑞,于振良

黄土区深层土壤干燥化程度的评价标准    陈洪松,邵明安

液体地膜覆盖保水效应研究    杨青华,韩锦峰,贺德先,刘华山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牧草生产力与生态适应性研究    徐炳成

物理化学调控对土壤水分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潘英华

干旱内陆区作物生长影响的潜水蒸发和农田排水计算研究    马英杰

考虑植被影响的水文过程模拟研究    袁飞

半干旱黄土高原区地膜覆盖春小麦土壤微生物特征与养分转化    宋秋华

两种杨树防护林对河套灌区盐分均衡影响的研究    刘静

乌兰布和沙漠植被与水资源相互影响的研究    何炎红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_0)的初步检验实验及输入因子的响应分析研究    苏春宏

森林蒸散模型与模拟研究    王安志

黄土半干旱区主要树种光合生理与耗水特性研究    张卫强

秸秆覆盖下灌水和施氮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杨君林

河套灌区两种杨树农田防护林防护效应的对比研究    马国飞

饲草料作物非充分灌溉试验和作物水-模型及水管理优化决策研究    佟长福

BROOK90模型在官厅库区妫水河流域的应用    李金霞

生态垫覆盖对沙地土壤及林木生长的影响    郝亦荣

分根区交替灌溉条件下桃树蒸腾过程监测与模拟    龚道枝

基于RS与GIS的长江三角洲蒸散量研究    查书平

基于NDVI遥感数据的华北平原作物蒸散量、产量时空分布研究(1981—2001)    薛玲

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区品种、施氮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冠层特征和产量影响的集成效应    任书杰

精准灌溉条件下种植方式对作物耗水规律的影响    于舜章

秸秆覆盖下的夏玉米蒸散、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系数的变化    张喜英,陈素英,裴冬,刘孟雨

秸秆覆盖条件下玉米需水量及作物系数的试验研究    陈凤,蔡焕杰,王健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田棵间蒸发和土壤温度的影响    陈素英,张喜英,裴冬,孙宏勇

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侯连涛;焦念元;韩宾;江晓东;李增嘉;

不同麦秆覆盖量对夏玉米耗水量和生理性状的影响    张吉祥;汪有科;员学锋;张立强;于晓蕾;

两种覆盖方式下的土壤溶液盐分含量变化    黄强,殷志刚,田长彦,汪宏年,张建军,陈春英

植物生长抑制物质对小麦抗旱性的影响    罗文新,王韶唐

模拟不同降水类型旱地冬小麦产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史国安,魏良友,陈明灿,付国占,代文戌,李友军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生长过程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陈素英,张喜英,胡春胜,刘孟雨

旱作麦田秸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    巩杰,黄高宝,陈利顶,傅伯杰

压实对土壤水分影响的试验研究    张娟利;韩文霆;师帅兵;刘学;

土壤水资源的特征分析与土壤水资源管理    王朝华;柳华武;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林对土壤水分的适宜性分析    李振峰;莫保儒;蔡国军;柴春山;王子婷;芦娟;

生态公益林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吕磊;文仕知;张新文;张满君;彭尔卿;

管式土壤水分传感器的性能测试    冯磊;王一鸣;杨卫中;石庆兰;

基于微波干涉技术的土壤介电特性测量    马红章;柳钦火;王合顺;肖青;

宁夏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贮水量变化分析    董立国;李生宝;蒋齐;张源润;蔡进军;王月玲;季波;潘占兵;许浩;马璠;

降雨及隔盐层对滨海盐碱地水盐运动的影响    殷小琳;丁国栋;张维城;

中子仪测定土壤水分方法的研究进展    田昌玉;孙文彦;林治安;左余宝;赵秉强;

2010年封冻期土壤水分变化分析    乌云毕力格;孟庆霞;

DZN1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维护与维修    朱保美;周清;

DZN3型土壤水分自动站测墒质量分析    舒素芳;张育慧;王平;

黄土高原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数学模型研究    赵忠;李剑;袁志发;胡小宁;曹扬;王迪海;

基于遥感和区域气候模式的土壤水分预报方法研究    陈怀亮;徐祥德;刘玉洁;厉王昇;邹春辉;翁永辉;

灌区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监测方法研究    胡玲;彭世彰;丁加丽;徐俊增;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黄志霖;陈利顶;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土壤含水率预测    许秀英;甘龙辉;陶冶;黄操军;

河南土壤冻融过程与土壤水分的变化探讨    冶林茂;杨海鹰;许蓬蓬;

河北省冬麦区土壤水分监测预测系统及其应用    姚树然;王西平;李春强;魏瑞江;

农气报表土壤水分记录审核软件    王新;

我国将布设1500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    记者 王建忠

江苏启动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网建设    张芳 仲维健

山西引进新型土壤水分观测仪    班胜林

河南土壤水分监测仪通过验收    通讯员 薛龙琴 师丽魁 陈海波

首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落户石渠    辜良昌

我市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网初步形成    张华 李航 林泽磊

青岛增建自动土壤水分站    通讯员 林泽磊

土壤水分快速测量技术获突破    王一

天公阻挠东北春播后期影响尚难定论    记者 姚宜兵

观“土”测“水”为丰登    本报记者 王建忠 通讯员 徐爱东

基于ERS散射计数据的青藏高原土壤水分估算方法研究    王建明

黄土高原小流域典型坝地土壤水分和泥沙空间分布特征    赵培培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植被恢复的水土环境效应研究    佘冬立

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下土壤水分养分运移规律研究    宰松梅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    胡良军

土壤水分快速测量方法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赵燕东

黄淮海平原集约种植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动态建模及应用    雷宏军

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土壤-人工植被-大气系统水量转化规律及模拟    成向荣

E形传感器机理及浅表地层含水率预测    黄操军

黄土区土壤水分对典型植物有效性的研究    吴元芝

晋西黄土区坡面林地土壤水分承载力研究    孙中峰

基于驻波率原理的土壤水分测量方法的研究    张志勇

关于土壤有机质直接测定系统测量精度改进措施的研究    吴建虎

农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特征及水量平衡分析    高凤莲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水土保持效应及土壤水分研究    柴春山

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累积对土壤水分及矿质氮变化的影响研究    景艳

道路边坡土壤水分与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刘浩

渭北旱原农田水量平衡及其调控技术研究    洪晓强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水分和植被生产力空间分异研究    刘江华

冀西北高原不同植被与不同耕作方式农田的生产生态效应研究    侯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