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青藏高原增暖海拔依赖性研究进展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07:54
热度:

青藏高原增暖海拔依赖性研究进展【摘要】: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由于复杂的地形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重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关键区。古气候代用指标、常规气象

【摘要】: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由于复杂的地形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重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关键区。古气候代用指标、常规气象台站以及卫星反演资料表明,青藏高原变暖显著,最低气温升温趋势高于最高气温,冬季增温幅度最大,且存在海拔依赖性,即升温幅度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增大。在此基础上,不同大气环流模式试验以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高原气候变化模拟结果也表现出明显的海拔依赖性。而模式资料分析表明,海拔依赖性的存在可能与高海拔地区冰雪反馈和云量有关。但由于青藏高原5000m以上常规观测台站稀少,难以获得连续的气象观测资料,而当前气候系统模式分辨率仍较低,缺乏对复杂地形描述和模拟,这使得海拔依赖性的研究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当前海拔依赖性研究还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如何获取更高海拔地区的观测和模式资料,运用尽可能多的观测资料来检验海拔依赖性存在与否的问题,如6000m以上站点和格点;第二,如果这种依赖性确实存在,如何从物理机制上解释高原气候变暖的海拔依赖性。 【作者单位】: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高原大气与环境研究中心;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海拔依赖性 冰雪反馈 云量
【基金】:国家公益行业(气象)专项(GYHY2010060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5073) 四川省基础研究计划(2010JY0180)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3ZA0076)
【分类号】:P461.3
【正文快照】: 引言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由于高原地形复杂、多变,不同地区气候变化大,对大气环流、水循环和生态环境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向大自然排放的温室气体浓度明显增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从地表能量平衡各分量特点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工程中的冻土保护措施    陈继;盛煜;程国栋;

1971-2007年青藏高原南部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谭春萍;杨建平;米睿;

青藏高原当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温室效应的响应    刘晓东,张敏锋,惠晓英,康兴成

西藏高原近40年的气温变化    杜军

青藏高原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郑度,林振耀,张雪芹

未来气候变暖情形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初探    程志刚;刘晓东;

藏北高原地区辐射收支和季节变化与卫星遥感的对比分析    马伟强,马耀明,胡泽勇,李茂善,孙方林,谷良雷,王介民,钱泽雨

气溶胶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李新周;刘晓东;

青藏高原气温变化及其异常类型的研究    李林,朱西德,秦宁生,王振宇,汪青春,周陆生

近40年西南地区的气候变化事实    马振锋;彭骏;高文良;田宏;

丽水市2004年以来气象灾害分析    郑建飞;

台州市2008年气候影响评价    周剑能;

内蒙古东北部森林可燃物条件分析    代海燕;那顺;李兴华;娜日苏;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影响的研究进展    杨尚英;

山东省旱涝灾害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孙在斌;谢世友;何冬晓;邓晓军;

商丘市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洪霞;余卫东;

丽水市2006年气候特征及影响评价    郑建飞;

青藏高原降水量·雨日变化趋势的分形研究    冯自立;罗隆诚;

近50年气候变化对塔拉滩草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伊发春;

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郑有飞;牛鲁燕;

中国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偏差    张爱英;任国玉;周江兴;初子莹;任玉玉;唐国利;

信阳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冯庆合;付桂萍;吴世安;康红飙;

气候变暖背景下无锡地区降水的变化    陈潇潇;彭华青;

昆山市50年最高气温变化特征    汪婷;

气候变暖对松江区高温和低温日数的影响分析    荣裕良;马琳;

气温对长三角地区季节变化的影响分析    吴昊旻;王红雷;杨爱琴;

新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防雷类别划分标准的区别    马金福;鲁山鹰;汝洪博;

藏南乌郁盆地晚新生代沉积序列的时代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陈贺海;汉景泰;丁仲礼;孙会国;郭正府;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impacts on the Asian monsoon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近百年来自然和人为因素对亚洲季风降水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研究    周鑫;郭正堂;秦利;

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灾害机制及防灾可持续发展研究    赵洪涛

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    张伯松

南海北部陆坡区沉积矿物学记录及其构造和古环境意义    黄杰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及实例研究    仕玉治

环南极企鹅海豹的有机生态地球化学研究    黄婧

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殷杰

中国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周丽艳

长白山典型树种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    高露双

雅鲁藏布江流域关键水文要素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张小侠

三峡库区紫色砂岩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王伟

气候变化对中小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研究    刘丽娜

河北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气候评估技术研究    陈秀峰

宁夏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李志军

石家庄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的研究    卞韬

苏州澄湖古湖沼洼地沉积记录揭示的古环境意义    赵钟媛

不同炭质多孔材料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比较    葛明

清洁发展机制的中外经济合作研究    韩啸

云南省临沧市膏桐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    卢振龙

黄淮海双季玉米关键栽培技术及产量性能和资源效率研究    李立娟

大兴安岭中段月亮湖记录的21kaB.P.以来高分辨率古气候变化:来自TOC、TN及δ~(13)C_(org)的证据    李倩

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杜娟;关泽群;

西藏地区40年来气候变化动态分析    谭军;师庆东;

城市化进程中成都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    谢娜;李昕翼;赵静;倪萍;

Homogenized Daily Mean/Maximum/Minimum Temperature Series for China from 1960-2008    

大比例尺多年冻土含冰量图的编制原则    程国栋

青藏高原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绍令,赵秀锋,郭东信,黄以职

气候变暖条件下青藏高原高温冻土热状况变化趋势数值模拟    李述训,程国栋

青藏高原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的特征    康兴成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与成因分析    王根绪,沈永平,程国栋

40a来江河源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王根绪,李琪,程国栋,沈永平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现状与方向    任国玉;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于暖湿化的若干事实    李林;朱西德;王振宇;唐红玉;

青藏高原近47年四季开始日期的变化趋势分析    范思睿;范广洲;赖欣;朱丽华;

青藏高原东部极端气温的趋势与变率    刘晓东;秦宁生;

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    余莲

对夏季南亚高压、西太平洋副高、东北太平洋高压相互关系的研究    常宏

用浑沌理论研究气候变化和EI Ni■o现象的进展    刘式达;

必须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警觉性    张玉坤

气候变化对青海湖水情的影响——Ⅰ.近30年时期的分析    范建华,施雅风

“气候变化与水稻”国际研讨会    郭玉杰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周亚

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分维研究    周春林,袁林旺

气候变化的影响    杨宏

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探讨    殷永元

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研究进展    田广生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唐国平,李秀彬,Guenther Fischer,Sylvia Prieler

河西走廊中部近50a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许爱琴;

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生产的影响    胡菊芳;

廊坊的气候变化与冬小麦播期变化的关系    李茜;张绍恢;陈敏;

中国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夏季南京气候变化的影响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

气候变化的全息统一观    黎清才;杨洪昌;谢考宪;

石河子地区近48年来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    唐湘玲;吕新;

气候变化对河南粮食安全影响及防御策略分析    王淑香;

近五十年来广西近岸及海岛的气候特征与气候变化规律    何如;黄梅丽;李艳兰;黄雪松;

近60年长江三角洲气候变化初步研究    朱超;

新疆气候变化及其河湖水资源效应研究    迪丽努尔·阿吉;艾克巴尔;

地球正接近气候变化的转折点    美国国际政策研究中心前高级研究员 郭久亦

金融危机:减缓气候变化的机遇    本报记者 华凌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歧依旧    记者 刘向 魏建华 马世骏

二〇〇八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闭幕    记者 刘向 马世骏

“风云”太空遨游 关注气候变化    本报记者 王菡娟

气候变化的危局与中国对策    本报记者 吴红梅 整理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提高农业适应能力    本期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林而达 采访人 王丽 单丽静

实质性技术转让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本报记者 冯洁

气候和气候变化业务工作新思路    记者 杨梅菊 通讯员 郭战峰

李佩成:气候变化的哲学思考    本刊记者 刘艳飞 采访 整理 李佩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    宋连春

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王伟男

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    胡良温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    姚凤梅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马丽娟

祁连山东段0.8Ma以来的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    邬光剑

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何云玲

青海湖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及其水文效应    杨萍

共和盆地达连海中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研究    陈英玉

不同天气系统对海南岛降水的贡献及其变化的研究    吴岩峻

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    纪道柱

天水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    马杰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时空特征及综合聚类研究    李爽

渭北旱塬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突变性分析    孟丹丹

气候变化对郑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影响作用研究    涂莹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冯明

克拉玛依人工林景观格局变化与气候因子关系分析    黄聪

重庆气候变化基本特征与极端气候事件的研究    陈欢

青海省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张国胜

气候变化对阿克苏河流域径流量及平原水库的影响研究    孙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