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有机碳的矿化特征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07:08
热度: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有机碳的矿化特征【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温度(10℃、20℃、30℃)、不同秸秆加入量(秸秆全量和过量)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其环境因子的响应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温度(10℃、20℃、30℃)、不同秸秆加入量(秸秆全量和过量)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其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方法】采用室内恒温控湿好气培养试验,对安徽淮北砂姜黑土在不同温度(10℃、20℃、30℃)条件下,设置50 g土样中加秸秆0.3 g(处理Ⅰ)、1.5 g(处理Ⅱ)、3.0 g(处理Ⅲ)及不加秸秆(CK)的处理,进行240 d的矿化培养。【结果】温度对有机碳矿化影响显著,在对照(CK)和秸秆加入量相同的处理中,有机碳的矿化累积量均随温度(10—30℃)升高而增加;温度较低(20℃)时,CK、Ⅰ、Ⅱ、Ⅲ各处理的有机碳矿化温度系数(Q10)平均值约为1.229、1.251、1.572、1.399,温度较高(20℃)时,CK、Ⅰ、Ⅱ、Ⅲ的Q10平均值约1.006、1.249、1.401、1.374,Q10值在温度较低时大于温度较高时,说明低温条件下,有机碳矿化速率对升温更敏感。同一温度条件下,不同处理秸秆加入量越大,有机碳矿化累积量越高,有机碳矿化的日变化量也越大。本试验中,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了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累积动态。土壤有机碳的潜在矿化量(C0)随温度变化不明显,在同一温度条件下,秸秆加入量越大,C0值越大。【结论】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累积动态。不同温度、不同秸秆还田量及温度和秸秆还田量的交互作用,对玉米秸秆矿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 【作者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砂姜黑土 玉米秸秆 土壤有机碳 矿化动力学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DA6B04,2007BAD89B10)
【分类号】:S141.4
【正文快照】: 0引言【研究意义】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对于研究碳循环也有重要意义。耕地土壤有机质的保持和提高主要依靠施用有机肥料或秸秆、根茬等有机物料还田。在安徽淮北砂姜黑土麦-玉米轮作区,农作物收获每年都产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温度对湿地沉积物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杨钙仁,张文菊,童成立,吴金水

浙江天童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戴慧;王希华;阎恩荣;

温度、水分对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杨继松;刘景双;孙丽娜;

土壤有机质的生物学稳定性及其转化模型    孙波;林心雄;

玉米秸秆还田时间和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颜丽,宋杨,贺靖,陈盈,张昀,鲍艳宇,关连珠

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劳秀荣,孙伟红,王真,郝艳如,张昌爱

环境因子对农业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    黄耀,刘世梁,沈其荣,宗良纲

温度对不同粘粒含量稻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任秀娥;童成立;孙中林;唐国勇;肖和艾;吴金水;

黄淮海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平衡的研究    王维敏,张镜清,王文山,蔡典雄,张美荣

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模型的建立    黄耀,刘世梁,沈其荣,宗良纲

氮磷钾、小麦秸秆还田及播种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宋朝玉;张继余;王振华;李祥云;刘洪明;王圣健;高峻岭;

水肥调控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    王学君;董晓霞;孙泽强;田叶;刘兆辉;

榨菜叶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温明霞;聂振朋;石孝均;

水稻土有机碳区域尺度的演变模拟研究    杨茹玮;徐琪;史学正;黄耀;

麦玉轮作体系中秸秆钾对土壤钾库平衡的影响    董玉良,劳秀荣,孙伟红,张昌爱

土壤有机质分解与转化的驱动因素    关松;窦森;

长期秸秆还田及休闲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周波;刘登民;劳秀荣;聂俊华;孙伟红;

农田碳汇估算模型与应用研究述评    邓祥征;赵永宏;战金艳;韩建智;

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芦思佳;

秸秆机械全量粉碎还田与密肥调控对稻麦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吴延华;黄正来;吴安昌;张长春;吴红星;

川西亚高山不同阶段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初步研究    姜发艳;孙辉;林波;刘庆;

腐植酸配施钾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李迎春;薛世川;彭正萍;甄晓林;邢晓旭;

种植不同冬绿肥品种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习向银;刘国顺;陈亚;叶协峰;王永;

水旱轮作体系中的钾素循环与平衡    李小坤;鲁剑巍;吴礼树;

稻秆还田配伍不同促腐剂对稻田土壤肥力及其水稻产量的影响    徐培智;解开治;陈建生;杨少海;张发宝;唐拴虎;黄旭;顾文杰;

Land use induced changes of organic carbon storage in soils of China    

麦秸强化油—盐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研究及场地中试    张坤

小兴安岭泥炭沼泽植物区系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张阳武

不同经营措施下果园土壤有机碳库特性及固碳潜力研究    王义祥

云南干热河谷膏桐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特征    郭永清

模拟酸雨对不同土壤—作物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朱雪竹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氮磷平衡动态模拟研究    王迎春

长三角农田土壤固碳技术的固碳潜力及激励机制研究    芮雯奕

太湖地区水稻土有机碳演变模拟的尺度效应研究    张黎明

中天山北坡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徐华君

安徽省“自然—经济”复合系统碳收支估算及其特征研究    孙秀丽

施肥对西北半干旱地区土壤养分、胡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高小丽

侵蚀区不同植物凋落物及土壤碳、氮含量与特性研究    王祥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碳、氮矿化特征研究    张丽娟

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卢茜

县域尺度农田养分空间变异与肥力综合评价    刘东海

臭氧浓度升高对土壤—作物系统呼吸速率和N_2O排放的影响    李岑子

秸秆粉碎与化肥混施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    董勤各

典型红壤区农田养分平衡估算及环境影响    阿拉腾希胡日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对土壤中氮素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张金涛

三江平原沼泽地碳循环初探    马学慧,吕宪国,杨青,阎敏华

干旱下植物气孔运动的调控    张岁岐,李金虎,山仑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剖面有机碳分布特征与积累现状    张文菊,吴金水,肖和艾,童成立

试论我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最适水平及其调节途径(下)    曹文藻;

太湖地区3种水稻土不同温度培养中有机碳库变化及其对升温的响应    周运超,潘根兴,李恋卿,张旭辉,张平究

稻田CO_2、CH_4和N_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邹建文,黄耀,宗良纲,郑循华,王跃思

稻麦两熟地区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施肥技术的增产培肥效果    王振忠,吴敬民,陈留根,朱普平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CO_2和CH_4通量及影响因子    宋长春,阎百兴,王跃思,王毅勇,娄彦景,赵志春

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的研究    郑郁善,黄宝龙

长期秸秆还田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    劳秀荣,吴子一,高燕春

玉米秸秆还田注意什么    刘丽莹;

秸秆还田麦 冬前巧管理    崔学亭;王慧;

秸秆还田对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郑立臣;解宏图;何红波;陈盈;白震;张旭东;

玉米秸秆还田应注意的六个问题    田海;

JHM-2型玉米秸秆还田灭茬机    

玉米秸秆还田的难点及对策    于士杰,朱思杰

滕州市玉米秸秆还田机械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及对策    刘进洪;

砂姜黑土的改良利用    何静安;毛合琢;张鸿程;

秸杆还田改良砂姜黑土的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詹其厚,张效朴,袁朝良

小麦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    郭呈芬

添加~(14)C标记的有机物质对喀斯特典型土壤有机碳积累与转化的影响    胡乐宁;苏以荣;何寻阳;李扬;王嫒华;吴金水;

不同种植年限对紫花苜蓿草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    常书娟;张英俊;

南方红壤稻作系统与旱作系统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特征差异    黄山;彭现宪;黄欠如;张卫建;

土壤中钙、铁/铝结合的有机碳变异规律性的初步研究    李世朋;

中国沙地土壤有机碳及其对气候影响    冯起;刘蔚;

氮钾配施对冬甘蓝产量和砂姜黑土肥力的影响    李录久;张祥明;郭熙盛;张琳;

中国东北样带土壤有机碳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研究    周莉;周广胜;

砂姜黑土小麦锌氮配施效应的研究    李录久;李文高;殷雄;陈勇;何义斌;李国;

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邱海源;黄志伟;王宪;

安徽省土壤有机碳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许信旺;潘根兴;

玉米秸秆还田“三防”    张继臣 董庆利

玉米秸秆还田莫生负效应    苏中良

玉米秸秆还田注意啥    澄城县农技中心 常正民 澄城县种子公司 吴军荣

舞钢10万亩玉米秸秆还田增效千万元    任彦国 刘海军

玉米秸秆还田好 注意事项也不少    迁安市科学技术协会 阚云

玉米秸秆还田注意啥    张丽梅

玉米秸秆还田注意啥    贾友江

玉米秸秆还田应注意啥    山东省鄄城县农业局 贾友江

玉米秸秆还田存在问题与技术要点    农垦科学院专家办 李艳杰

鄄城玉米秸秆还田率达到95%    通讯员 傅成银

中天山北坡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徐华君

中天山北坡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徐华君

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淑平

不同经营措施下果园土壤有机碳库特性及固碳潜力研究    王义祥

黄土区侵蚀与干旱环境中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与迁移    王百群

我国典型低温区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土壤呼吸特征    廖艳

土壤紧实胁迫对玉米根土系统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群

中国北方主要农业生态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及其经济学解释    徐艳

西南山地景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及管理实践对土壤水、养分和有机碳动态的影响    邵景安

半干旱黄土高原不同植被恢复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养分和水分的动态变化    刘讯

乌鲁木齐河流域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研究    谢光洪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孙文义

围垦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长江口滩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周学峰

不同施肥模式对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王峰

不同施肥模式对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王峰

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李萍

TM影像估测火烧迹地表层土壤有机碳    张亚男

TM影像估测火烧迹地表层土壤有机碳    张亚男

基于DEM的乌鲁木齐河上游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熊超

燕山北部山地典型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贮量及其分布特征    张兴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