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氧化还原电位对低煤阶煤生物甲烷生成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02:59
热度:

氧化还原电位对低煤阶煤生物甲烷生成的影响【摘要】:氧化还原电位(Eh)是煤层生物甲烷生成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为了解其对煤层生物甲烷产出的影响以及产甲烷的动力学过程,在实验室采用-1

【摘要】:氧化还原电位(Eh)是煤层生物甲烷生成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为了解其对煤层生物甲烷产出的影响以及产甲烷的动力学过程,在实验室采用-102mV、-153mV、-208mV、-284mV、-315mV这5个氧化还原电位值,对河南义马低煤阶煤样品进行了生物甲烷模拟产出实验,采用气相色谱仪对不同反应阶段生成气体的成分及生成量进行检测,同时对菌种源中微生物进行培养计数。结果表明:①不同Eh条件下的实验均有甲烷的生成,氧化还原电位较低时产甲烷菌的繁殖更加快速,在-284mV时生物甲烷的浓度最大,-102mV时最小;②通过平板计数法,分析了产甲烷过程和细菌生长动力学机理——整个产甲烷生成过程也是微生物生长代谢的过程,间接证明了产气量大小变化的原因。结论认为,Eh对于煤层生物甲烷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氧化还原电位 低煤阶 煤层 生物甲烷 生成 影响 微生物 平板计数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层生物甲烷的形成机理研究”(编号:40972109)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二氧化氯对煤储层的表面改性与增透机理研究”(编号:41002047) 河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煤储层温度下快速破胶压裂液体系开发研究”(编号:12A440005)
【分类号】:TD84
【正文快照】: 煤层生物甲烷是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介质条件下对中低煤阶煤作用生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气体。由于氧化还原电位(Eh)对微生物活性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1-4],因而对生物甲烷的生成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5-9]。Hae Sung Jee等发现甲烷菌的最佳生长速率和产甲烷速率在Eh介于-37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1,3-丙二醇发酵中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与控制    刘朋波;徐佳杰;付水林;宫衡;

利用氧化还原电位调控乳酸发酵    郑继岱;徐国谦;储炬;王永红;庄英萍;张嗣良;

不同类型有机质生物产甲烷模拟实验研究    张英;王晓波;李谨;李剑;

生物气模拟试验的进展    李明宅,张洪年,刘华,张辉,邓宇,连莉文,尹小波

甲烷菌的生存条件与生物气    关德师;

煤的厌氧降解产气作用    李明宅,张辉

云南保山盆地生物气生成模拟实验及生物气资源预测    高玲,宋进

评价生物气生成量、生成期的碳同位素平衡法及其应用    卢双舫;徐庆霞;刘绍军;申家年;薛海涛;王民;胡慧婷;

吐哈盆地生物气—低熟气评价的元素平衡法及其应用    卢双舫;黄振凯;刘绍军;刘海英;王民;申家年;薛海涛;

保山盆地上第三系烃源岩地化特征及气源潜力评价    陈义才;沈忠民;罗小平;高玲;蔡勋育;胡东风;陈昭全;

油气藏埋存二氧化碳生物转化甲烷的机理和应用研究进展    魏小芳;罗一菁;刘可禹;帅燕华;

评价生物气生成量、生成期的元素平衡法及其应用    卢双舫;刘绍军;申家年;薛海涛;徐庆霞;胡慧婷;王民;

稳定同位素在石油天然气地质中的应用与进展    李玉梅,陈践发

阜新盆地煤层气成因分析    朱志敏;沈冰;崔洪庆;周家云;

生物气生成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以柴达木盆地为例    王民;卢双舫;胡慧婷;申家年;薛海涛;

高、低煤阶煤层气藏地质特征及控气作用差异性研究    王勃;巢海燕;郑贵强;李景明;郭志斌;王红岩;刘洪林;李贵中;

阳信洼陷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与气藏描述    甘志红;

光滑球拟酵母发酵生产丙酮酸中NADH的生理功能解析    秦义

氧化还原电位调控的高浓度乙醇发酵及其机理研究    刘晨光

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发酵生产木糖醇的关键技术研究    方祥年

宏观和微观代谢分析相结合的系统生物过程研究—维生素B_(12)发酵过程优化    王泽建

松辽盆地滨北烃源条件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    王跃文

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气形成机理及成藏规律    张祥

河套盆地浅层气(生物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    高胜利

浅层生物气特征、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研究    刘若冰

天然气藏多源充注与散失的地质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程付启

氧化还原态失衡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冠脉狭窄的相互关系及纠正氧化还原态失衡的治疗意义    黄彦生

加压厌氧反应系统的实验室模拟运行研究    於胜洪

高产L-乳酸菌株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秦浩

生物气生成量、生成期评价方法探讨及其在松辽盆地应用    王民

云南保山盆地生物气资源量评价    张庆峰

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条件优化及相关策略研究    胡秋龙

原油菌解气生成的定量研究    刘磊

廊固凹陷柳泉—曹家务构造带天然气成藏作用研究    曹倩

惠民北部地区沉积充填演化与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甘志红

在Klebsiella oxytoca中构建不依赖辅酶B_(12)的1,3-丙二醇合成途径    郑学瑞

代谢调控因子对厌氧体系产沼气的影响    许樱

有机沉积区中由微生物导致的物质与能量转化    王大珍

生物气CO_2还原途径中碳同位素分馏作用研究及应用    李谨;胡国艺;张英;杨贵芳;崔会英;曹宏明;胡须龙;

控制氮源浓度提高1,3-丙二醇的发酵水平    陶春平;刘朋波;夏敏;付水林;宫衡;

两阶段控制甘油浓度提高1,3-丙二醇发酵水平    杨树斌;宫衡;付水林;

乳酸的生产与应用    汪多仁

高碘酸氧化-滴定碘法测定甘油含量的研究    彭晋平,杨继红,彭新立,黄笔武

ORP的测量及数显ORP标定的原理    洪妍;郭秋梅;董铁有;韩建国;

中国生物气-低熟气藏形成条件与潜力分析    张英,李剑,胡朝元

L-乳酸研究综述    曹本昌,徐建林

生物气模拟生成实验及地层中生物气生成量之估算    陆伟文,海秀珍

新型螺旋钻具试验与螺旋钻进工艺探讨    李强;胡振阳;

钻井过程中煤层井壁失稳数值模拟研究    翟晓鹏;楼一珊;文忠选;马志亮;张齐凯;史连超;

煤层中瑞利型导波的能量分布    杨小慧;李德春;于鹏飞;

我国发现高压高渗煤层气    

煤层孔隙特征对抽放煤层气影响    朱兴珊

一种通过围岩开采煤层气的方案    陈斌

吴堡地区煤层气开采评价    宋文宁

豫西石炭-二叠系煤层气资源前景研究    苏复义,宁正伟,郭友

美国犹他州沃什煤层气项目    T.贝恩斯,孙欣

用水力压裂法开采煤层甲烷气    刘渝,金龙林

煤层用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适应性评价    管保山;郭丽梅;梁利;刘萍;王丽伟;

煤层是徐深1井天然气的主力生、排气源岩    刘伟;李景坤;宋兰斌;李振广;

深盆气藏的发现再次证明天然气不可能来自石油和煤层    杜乐天;

水分析在煤层气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张继东;

黔西青山向斜煤层含气量层位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雷波;秦勇;高弟;傅雪海;申建;

准南低煤阶煤层气研究进展及认识    吴见;王赞惟;

过干燥和氧化作用对低煤阶煤岩含气性及吸附能力的影响    邓泽;孙粉锦;李贵中;陈振宏;庚勐;杨泳;曾良君;刘萍;

高煤阶与低煤阶煤岩气藏气体传质行为研究    李相臣;康毅力;

利用测井曲线解释煤层中微量元素含量初探    马延荣;付浩;李研宁;贾坤鹏;

CO_2的地质埋存与资源化利用进展    许志刚;陈代钊;曾荣树;

煤层钻探技术实现新突破    陈建国

煤层气试井测试,最合适方法的选择    张蔚语

让“千里眼”穿越煤海    通讯员 满爱民

首条跨省煤层气输送管道项目批准建设    记者 宋时飞

我国首条煤层气输送管道施工进展顺利    伍志祥 尹辉庆 高志帮

靠品牌开拓市场 用真情感动业主    撰文 伍志祥 闵正会 张强 尹辉庆 张云彩

二氧化碳注油藏,驱油存气一举两得    潘锋

煤制气降低成本空间巨大    本报特约记者 陈伟立

敢打善拼的年轻人    王延奎

煤炭气化开采:石油钻探企业新探索    吴月先

辽西八道壕煤盆地层序地层和火山岩层位及找煤远景研究    蔡厚安

不同煤阶煤的吸附、扩散及渗流特征实验和模拟研究    郑贵强

宝浪油田异常破裂压力预测及降低破裂压力技术研究    曾庆坤

低渗透煤层气开采与注气增产流固耦合理论及其应用    孙可明

山西省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地质研究    杨遂发

废弃矿井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韩保山

新疆准东煤田中部矿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层序地层分析及聚煤规律研究    李鑫

煤层气井用高效低伤害压裂液研究    丛连铸

煤孔径结构以及表面特性对煤吸附甲烷性能影响的研究    谢建林

煤地下气化的动态数值模拟    张乾坤

煤层气开发井网优化数值仿真    陈天宇

影响煤层气富集成藏的构造条件研究    王红岩

沁水盆地煤型气生成过程及成藏期次研究    和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