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双季稻区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02:37
热度:

双季稻区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摘要】:研究冬季不同覆盖作物还田后稻田的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特征,对合理利用冬闲稻田,发展冬季覆盖作物

【摘要】:研究冬季不同覆盖作物还田后稻田的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特征,对合理利用冬闲稻田,发展冬季覆盖作物,以及科学评价不同种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冬季不同覆盖作物处理(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翻耕移栽油菜-双季稻、翻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和冬闲-双季稻)的稻田进行监测,以分析不同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覆盖作物还田后,各处理早、晚稻田CH4排放量均明显高于冬闲-双季稻(对照)。早稻田CH4排放量最高的为翻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和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分别达20.713gm-2和16.068gm-2;晚稻田CH4排放量最高的为翻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和翻耕移栽油菜-双季稻,分别为60.421gm-2和48.666gm-2。各处理早、晚稻田N2O总排放量均显著高于冬闲-双季稻,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翻耕移栽油菜-双季稻和翻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处理的早稻田N2O总排放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65.00%、320.00%、275.00%和65.00%,晚稻田分别比对照增加157.89%、113.16%、134.21%和42.11%。稻田CH4和N2O综合温室效应总和表现为翻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翻耕移栽油菜-双季稻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冬闲-双季稻,冬季覆盖作物还田明显提高稻田CH4和N2O排放。 【作者单位】: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冬季覆盖作物 稻田 双季稻 CH NO
【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D95B02)资助
【分类号】:S511.42
【正文快照】: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大气中两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系统的能量收支和地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1]。CH4和N2O单位分子的增温潜能分别是CO2的25倍和298倍[2],其气体浓度分别以每年约1.0%和0.2%~0.3%的速度增长[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黑麦草鲜草翻压还田对双季稻田肥料氮循环的影响    朱波;易丽霞;胡跃高;曾昭海;唐海明;肖小平;杨光立;

不同种类有机肥施用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综合影响    邹建文,黄耀,宗良纲,王跃思,Ronald L.Sass

稻田CH_4和N_2O排放消长关系及其减排措施    李香兰;徐华;蔡祖聪;

不同施肥处理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特征    秦晓波;李玉娥;刘克樱;万运帆;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湖南红壤晚稻田CH_4的排放    刘金剑;吴萍萍;谢小立;傅心赣;沈其荣;郭世伟;

复合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交换及其综合增温潜势    展茗;曹凑贵;汪金平;蔡明历;袁伟玲;

农田土壤固碳措施的温室气体泄漏和净减排潜力    逯非;王效科;韩冰;欧阳志云;郑华;

农田土壤N_2O排放和减排措施的研究进展    李虎;王立刚;邱建军;

Estimate of CH_4 Emissions from Year-Round Flooded Rice Fields During Rice Growing Season in China    H. TSURUTA,A. MOSIER

土壤质地、温度和Eh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蔡祖聪,沈光裕,颜晓元,鹤田治雄,八木一行,阳捷行

耕种制度对西南地区冬水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魏朝富,高明,黄勤,车福才,杨剑虹,谢德体,蔡祖聪,徐华

不同肥料的施用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减排措施    韩鹏飞;郭敏;

农田N_2O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    高春雨;邱建军;王立刚;

有机物料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李存弟;张皓;严红;

梯田水稻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孙海艳;李凤博;方福平;徐春春;周锡跃;

我国土地利用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    周婷婷;毛春梅;

测定时间对黑土区CO_2和N2_O排放通量的影响    乔云发;韩晓增;赵兰坡;

世界城市建设环境下的耕地土壤低碳化管理对策分析    赵永志;王胜涛;郭宁;

南通市土地利用方式碳排放效应研究    李华;李想;狄佳云;

施氮对稻麦轮作系统综合增温潜势的影响    李小礼;韦灵林;李秀明;王伟;

辣椒地土壤氮素反硝化损失与N_2O排放研究    丁洪;张玉树;王跃思;颜明娟;秦胜金;胡晓霞;

稻田甲烷排放监测技术研究    王秀珍;郑长春;黄敬峰;

低温室气体排放水稻品种筛选的初步研究    傅志强;黄璜;朱华武;

协调我国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氮素管理问题    朱兆良;

区域碳源汇测算分析与模型拟合——以江西省为例    吴萍;李爱新;吴克宁;帅佳良;李芳颢;

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胡初枝;黄贤金;

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土壤CH_4和CO_2的排放及碳收支估算    李成芳;曹凑贵;汪金平;翟中兵;梅少华;

农田土壤N_2O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翟胜;高宝玉;王巨媛;戴全厚;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减排技术对策    邱建军;李虎;王立刚;任天志;

北京设施黄瓜地土壤N_2O通量的日变化研究    张仲新;李玉娥;华珞;万运帆;姜宁宁;

氮、磷肥用量增减对双季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石生伟;李玉娥;万运帆;彭华;秦晓波;纪雄辉;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吉林西部水田土壤碳库时空模拟及水稻生产的碳足迹研究    徐小明

黄土高原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呼吸与有机碳贮量的影响    陈先江

减缓华中典型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措施的研究    秦晓波

县域农田N_2O排放量估算及其减排碳贸易案例研究    高春雨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系统氮素气态损失及平衡研究    张惠

华北春玉米土壤N_2O减排措施研究    刘运通

优化施氮下稻麦轮作农田氮素循环特征    夏文建

秸秆循环利用模式、物流能流分析及功能评价    高雪松

黑龙江省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平衡及低碳农业对策研究    温和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乐丽鑫

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研究    刘桂

耕作方式及其转变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CH_4、N_2O排放和固碳能力的影响    田慎重

冬闲田禾本科牧草饲草产量及对稻田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    史文娟

冬闲田豆科牧草饲草产量及对稻田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    连亚楠

闽江河口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影响因子    陈重安

闽江河口咸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排放及主要环境因子分析    姚顺

中亚热带土地利用变化对山地土壤甲烷氧化的影响研究    钟小剑

不同水肥措施对设施菜地土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    姜宁宁

稻田冬种黑麦草对后作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    杨中艺,岳朝阳,辛国荣,简曙光,杨卓睿

“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的研究Ⅴ.稻田冬种黑麦草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辛国荣,杨中艺,徐亚幸,陈三有,郭仁东

基于稻草还田的稻田生态系统N素吸收特性研究    佘冬立;谢小立;王凯荣;陈敏;

黑麦草鲜草翻压还田对双季稻CH_4与N_2O排放的影响    朱波;易丽霞;胡跃高;曾昭海;唐海明;肖小平;杨光立;

豆科绿肥和化肥氮对双季稻稻田氧化亚氮排放贡献的研究    熊正琴,邢光熹,鹤田治雄,施书莲,沈光裕,杜丽娟

中国土壤氮素研究    朱兆良;

施用预处理秸秆对土壤供氮特征及菠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娟,沈其荣,冉炜,徐勇,徐阳春

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商跃凤

不同冬季覆盖作物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唐海明;汤文光;帅细强;杨光立;汤海涛;肖小平;

有机无机复配肥氮肥利用率的~(15)N生物示踪研究    姜丽娜,符建荣,马军伟,叶静,林成远

农业土壤固碳对缓解全球变暖的意义    杨学明,张晓平,方华军

土壤氧化亚氮产生、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齐玉春,董云社

中国CH_4排放量的估算    王明星,戴爱国,黄俊,任丽新,沈壬兴,H. Schutz,H. Renneuberg,W. Seiler,R. A. Rasmussen,M.A.K. Khalil

我国华中地区稻田甲烷排放特征    上官行健,王明星,沈壬兴,王跃思,R.Wassmann,H.Rennenberg,W.Seiler,谢小立,王卫东,谢克和

成都平原稻田甲烷排放的实验研究    任丽新,王庚辰,张仁健,段长麟,M. A. K. Khalil , M. J. Shearer,R. A. Rasmussen , R. W. Dalluge

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李晶,王明星,王跃思,黄耀,郑循华,徐新

华东稻田CH_4和N_2O排放    郑循华,王明星,王跃思,沈壬兴,上官行健,金继生,李老土

稻田甲烷排放及产生、转化、输送机理    王明星,李晶,郑循华

中国农田的温室气体排放    李长生,肖向明,S.Frolking,B.MooreⅢ,W.Salas,邱建军,张宇,庄亚辉,王效科,戴昭华,刘纪远,秦小光,廖柏寒,R.Sass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    黄耀;

双季稻区冬种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朱波;胡跃高;曾昭海;肖小平;杨光立;黄凤球;

双季稻区稻田田菁的栽培利用技术    凌绍淦;

耕作措施对双季稻田土壤碳及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何莹莹;张海林;孙国锋;汤文光;李永;陈阜;

轮耕对双季稻田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唐海明;孙国峰;肖小平;汤文光;陈阜;张海林;杨光立;

冬季覆盖作物对南方稻田水稻生物学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唐海明;汤文光;肖小平;汤海涛;杨光立;

D优49    

双季稻区再生制种技术初探    徐承定,廖成喜

浙江省双季稻区稻水象甲二代虫源的构成    翟保平;商晗武;程家安;郑雪浩;

红壤双季稻区油菜-玉米-晚稻种植模式    肖国滨,陈盾,付高平,韩仁道,汪卫锋,邹桂花

施钾对湖南主要双季稻区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的影响    廖育林;郑圣先;黄建余;聂军;谢坚;向艳文;

耕作制度对稻田根际土壤有机碳与颗粒有机碳的影响    符卓旺;

5%锐劲特SC对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影响的研究    欧高财;李一平;李新文;周尚乾;

广西稻田和旱地的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磷钾养分平衡研究    谭宏伟;周柳强;谢如林;黄美福;

氮、磷肥用量增减对双季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石生伟;李玉娥;万运帆;彭华;秦晓波;纪雄辉;

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的稻田氮素转化与利用    徐明岗;邹长明;秦道珠;八木一行;宝川靖和;

1961年河南省信阳地区稻田主要害虫初步观察    曹景贤;楊廷德;張秀芸;

稻田中蓝细菌群落的多态性    宋铁英;Lotta Martensson;包晓东;郑伟文;Ulla Rasmussen;

小池塘与稻田结合养鱼应大力推广    蔡友芳;

山区单季稻田捕食性天敌发生情况及保护利用技术措施初探    杜一新;

氮肥运筹对红壤稻田移栽油菜氮磷钾养分累积特性的影响    郑伟;叶川;肖国滨;刘小三;黄天宝;张昆;

余坪镇:农民稻田种菇忙    李红燕 特约记者 葛仲洪

稻田鸭当“长工”吃虫除草又“出肉”    王连 王春

稻田化学除草三注意    薛玉华

稻田高效养龟六措施    施盛 于成

3000亩稻田栽秧不用愁了    张国盛赵小林

稻田螟害防治莫放松    天津市宝坻区黄庄苑洪桥村 朱禹

稻田涝后补救措施    刘子龙

米泉:秦贵全引领乡亲发展生态稻田    王宏昌、马勇

彝家收割队 秋收场上显身手    吴启美龙鲁者 本报记者 吴启昌

稻田种养“盘山模式”在河南宁夏落户    陈卫新 首席记者 王森

减缓华中典型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措施的研究    秦晓波

长江中游地区气候变化特点及双季稻适应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艾治勇

多作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    姚凤銮

稻田系统主要矿质元素生物有效性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研究    郭嘉

海南省稻田土壤硒的化学特征及水稻吸收累积硒的基因型差异与机理    耿建梅

稻田蜘蛛群落生态学研究    李剑泉

施肥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李志胜

稻田长期垄作免耕下土壤肥力及环境效应的研究    高明

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释放研究    张晋华

主要生物因子与稻田氮、磷转化及流失的关系    李华

双季稻连作体系氮素循环特征    王淳

养猪场处理污水稻田利用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刘芳

两型社会背景下湖南双季稻区划研究    欧阳臻

稻田氮素流失特征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闻轶

施肥对稻田土壤脲酶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    苏苗苗

栽培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区域适应性研究    李宙炜

双季稻不同栽培模式氨挥发与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时亚文

长期不同施肥下江西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比较分析    王鑫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    周子杨

长沙市郊稻田土壤肥力调查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研究    邹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