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沼泽湿地及其不同利用方式下甲烷排放机理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01:20
热度:

沼泽湿地及其不同利用方式下甲烷排放机理研究【摘要】:为了阐明我国沼泽湿地甲烷排放的数量、甲烷排放的时空变化特点及其控制因素、植物在甲烷排放过程中的作用和排干沼泽农业利用对大气甲烷氧

【摘要】: 为了阐明我国沼泽湿地甲烷排放的数量、甲烷排放的时空变化特点及其控制因素、植物在甲烷排放过程中的作用和排干沼泽农业利用对大气甲烷氧化的影响,在野外测定了沼泽湿地甲烷排放通量、沼泽水中甲烷浓度、水溶性有机碳(DOC)和乙酸含量,同时测定了沼泽氧化还原电位、温度、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密度,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沼泽水产甲烷潜能。 三江平原毛果苔草沼泽在植物生长期间甲烷排放通量变化在0.16~54.6 mg CH4 m-2 h-1之间,平均19.6 mg CH4 m-2 h-1。青藏高原若尔盖地区苔草泥炭沼泽甲烷排放通量波动在0.16~10.0 mg CH4 m-2 h-1之间,平均2.96 mg CH4 m-2 h-1。青藏高原高海拔导致的夏季温度较低是引起该地区沼泽甲烷排放量低的主要原因。初步估算我国沼泽湿地甲烷年排放总量为1.76Tg。 毛果苔草对内源甲烷的氧化作用大于对甲烷的产生作用,乌拉苔草对两者的影响大致相当,而小叶章则对甲烷的产生作用大于对甲烷的氧化作用。在淡水腐泥沼泽(freshwater marsh)中,随着沼泽静水层深度的增加,植物种类由禾本科植物变为莎草科植物,植物传输甲烷的能力显著提高,占沼泽甲烷排放总量的比例从31%上升到72%~86%。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甲烷排放呈如下规律:毛果苔草沼泽乌拉苔草沼泽小叶章沼泽。静水层不同不仅引起其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而且也导致被水淹没的植物立枯量不同,使得沼泽中水溶性或易还原性有机碳含量产生差异,进而引起沼泽产生的甲烷数量不同,最终表现在甲烷排放通量的不同。在同种植物生长的沼泽不同采样点之间甲烷排放通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于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植物密度的不同所致。 毛果苔草沼泽甲烷排放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午夜0:00出现最低值,大约在上午9:00达到最大值。小叶章沼泽排放的甲烷不仅数量少而且昼夜变化幅度小。引起沼泽湿地甲烷排放昼夜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并传输到植物根茎和根际的氧气数量不同,使得植物根茎和根际中甲烷氧化和产生的数量在一天的不同时段不同,从而改变了沼泽水和根茎中的甲烷浓度,以及甲烷产生对温度昼夜变化的响应。 毛果苔草沼泽水中甲烷浓度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植物生长前期沼泽水中低的甲烷浓度不是由于乙酸供应限制了甲烷产生,而是由于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限制了甲烷的产生。 沼泽不仅是大气甲烷的源,当沼泽排干后也是大气甲烷的汇。然后当排干沼泽被开垦为农田时,土壤氧化大气甲烷的能力受到强烈的影响。对土壤的耕翻破坏了甲烷氧化菌群落原有的最佳生境(optimal niche),提高表层土壤的容重,增加大气中氧气和甲烷扩散进入土壤的阻力,降低了土壤氧化大气甲烷的能力。氮肥的施用提高了土壤中NH4+的含量,可能激活土壤硝化菌的繁殖,降低甲烷氧化菌的数量和活性。排干沼泽土壤农业耕种初期氧化大气甲烷能力的降低主要起因于耕种行为本身,而氮肥施用则起着缓慢但长久的影响。 【关键词】:沼泽湿地 甲烷排放 空间变化 昼夜变化 甲烷产生 甲烷氧化 农业耕作 沼生植物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X831
【目录】:
  • 中文摘要10-12
  • 英文摘要12-15
  • 创新点15-16
  • 一、研究内容15
  • 二、研究技术15-16
  • 前言16-2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20-70
  • 第一节 沼泽湿地类型、分布及其甲烷排放20-28
  • 1. 前言20-21
  • 2. 沼泽类型和分布21-23
  • 3. 全球沼泽湿地的甲烷排放量23-28
  • 第二节 沼泽湿地甲烷产生途径及其影响因素28-38
  • 1. 前言28
  • 2. 甲烷产生途径28-29
  • 3. 沼泽产甲烷能力的差异29-30
  • 4. 沼泽产甲烷能力的影响因素30-38
  • 第三节 沼泽湿地甲烷氧化及其影响因素38-56
  • 1. 土壤甲烷氧化过程38-42
  • 2. 影响甲烷氧化的因素42-56
  • 第四节 沼泽湿地甲烷排放的特点和规律56-63
  • 1. 前言56
  • 2. 沼泽甲烷的传输56-58
  • 3. 不同类型沼泽甲烷排放的差异58
  • 4. 沼泽甲烷排放的昼夜变化58-59
  • 5. 沼泽甲烷排放的季节性变化59-63
  • 第五节 沼泽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因素63-70
  • 1. 水位63
  • 2. 植物63-64
  • 3. 温度64
  • 4. 土壤性质64-66
  • 5. 氮素66-70
  • 第二章 中国沼泽湿地甲烷排放70-82
  • 1. 前言70
  • 2. 材料与方法70-73
  • 3. 结果与讨论73-82
  • 3.1 泥炭沼泽和腐泥沼泽甲烷排放通量73-75
  • 3.2 我国沼泽甲烷排放量估算75-82
  • 第三章 植物在沼泽甲烷排放中的作用82-94
  • 1. 前言82-83
  • 2. 材料与方法83-87
  • 3. 结果分析87-90
  • 4. 讨论90-94
  • 第四章 沼泽湿地甲烷排放的空间变化94-107
  • 1. 前言94-95
  • 2. 材料与方法95-96
  • 3. 结果分析96-100
  • 4. 讨论100-107
  • 4.1 静水层对甲烷排放的影响100-102
  • 4.2 同种植物生长的沼泽甲烷排放空间变异102-107
  • 第五章 沼泽湿地甲烷排放的昼夜变化107-118
  • 1. 前言107-108
  • 2. 材料与方法108-109
  • 3. 结果分析109-113
  • 4. 讨论113-118
  • 第六章 毛果苔草沼泽水中甲烷浓度季节性变化118-129
  • 1. 前言118
  • 2. 材料与方法118-120
  • 3. 结果分析120-124
  • 4. 讨论124-129
  • 4.1 沼泽剖面中 DOC 和乙酸的动态变化特征124-125
  • 4.2 甲烷浓度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因素125-129
  • 第七章 耕种、施肥和抛荒对排干沼泽土壤氧化大气甲烷的影响129-145
  • 1. 前言129-130
  • 2. 材料与方法130-132
  • 3. 结果分析132-137
  • 4. 讨论137-141
  • 4.1 用静态箱法测定和用 Fick 方程计算的甲烷氧化率比较137
  • 4.2 甲烷氧化率的剖面分布137-139
  • 4.3 氮肥对土壤氧化大气甲烷的影响139-140
  • 4.4 耕种对土壤氧化大气甲烷的影响140-141
  • 5. 小结141-145
  • 第八章 结论145-148
  • 附件148-152
  • 个人简历148-149
  • 博士学位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149-151
  • 博士学位学习期间参加的国际和国内会议151-152
  • 致谢152-15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闽江河口大小潮日孔隙水甲烷浓度与排放通量关系研究    金玉凤;胡智强;

地下水位和土壤含水量对若尔盖木里苔草沼泽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    李丽;雷光春;高俊琴;吕偲;周延;贾亦飞;杨萌;索郎夺尔基;

中国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比较    吕铭志;盛连喜;张立;

基于土地利用的盐城滨海碳排放研究    张威;陈燕;

湿地生态系统碳汇与碳源过程的控制因子和临界条件    孟伟庆;吴绽蕾;王中良;

三江平原旱田土壤甲烷氧化的初步研究    刘志祥;郝庆菊;祝滔;宋长春;

不同类型河滨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    沙晨燕

长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及其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白炜

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观测方法研究、应用及结果比对分析    王迎红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泥炭沼泽地—气间净碳通量交换    苗雨青

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甲烷产生、氧化、传输与排放研究    黄佳芳

闽江河口咸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排放及主要环境因子分析    姚顺

互花米草和短叶茳芏植物体甲烷传输研究    黄佳芳

若尔盖自然湿地CH_4排放及不同利用方式下温室气体通量估算    李丽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甲烷排放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王维奇

鄱阳湖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研究    林茂

施加铁炉渣对稻田氧化亚氮通量的影响    林德华

铁炉渣对控制水稻田甲烷排放的关键过程分析    李鹏飞

闽江河口不同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速率的比较及机制分析    金玉凤

闽江口不同盐度短叶茳芏潮汐沼泽土壤理化特征及模拟盐水入侵对甲烷产生速率的影响    张子川

三江平原大面积开荒对自然环境影响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刘兴土,马学慧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与稻田CH_4排放对比研究    王德宣,吕宪国,丁维新,蔡祖聪,王毅勇

三江平原沼泽地CH_4排放规律及估算    崔保山

中国CH_4排放量的估算    王明星,戴爱国,黄俊,任丽新,沈壬兴,H. Schutz,H. Renneuberg,W. Seiler,R. A. Rasmussen,M.A.K. Khalil

海南岛和厦门红树林湿地CH_4排放的时空变化    叶勇,卢昌义,林鹏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CH_4排放研究    王德宣,吕宪国,丁维新,蔡祖聪,高景福,杨福明

广州地区稻田甲烷排放及中国稻田甲烷排放的空间变化    沈壬兴,上官行健,王明星,王跃思,张文,卢巨祥,许炳雄,傅桂芬,李铭珊,林子瑜

环境因素对芦苇湿地CH_4排放的影响    黄国宏,李玉祥,陈冠雄,杨玉成,赵长伟

青藏高原湿地CH_4排放评估    金会军,吴杰,程国栋,中野智子,孙广友

内蒙古典型草地CO_2,N_2O,CH_4通量的同时观测及其日变化    董云社,章申,齐玉春,陈佐忠,耿远波

水稻叶片对甲烷传输速率的影响    曹云英,许锦彪,朱庆森

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曹云英

水稻根系对甲烷传输速率的影响    曹云英,许锦彪,朱庆森

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芦思佳;

东北地区农田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凤娟;刘吉平;

中国高原湿地退化与恢复研究进展    李珂;杨永兴;杨杨;韩大勇;杨宇明;田昆;张昌兵;

人工湿地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理研究综述    顾晨;李海翔;黄晓武;洪念;

测定时间对黑土区CO_2和N2_O排放通量的影响    乔云发;韩晓增;赵兰坡;

芦苇湿地的碳汇功能研究    张兵;王洋;

盘锦湿地保护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    沈红;王洋;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mid-upper tropospheric methane over China from satellite observations    

利用畜禽废水中氨氮驯化矿化垃圾填料氧化填埋场CH_4的研究    贾博;张后虎;张毅;王伟;吴睿;张维佳;

稻田甲烷排放监测技术研究    王秀珍;郑长春;黄敬峰;

东北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土壤碳通量研究    朱教君;闫巧玲;范阿南;

亚热带地区阔叶林与杉木林土壤有机质的比较研究    王清奎;汪思龙;于小军;

稻鸭复合生态种养对产甲烷菌种群数量的影响    邓晓;李勤奋;

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胡初枝;黄贤金;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机理研究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初探    刘纪远;于贵瑞;王绍强;岳天祥;高志强;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    宋博;马建华;

湿地甲烷生成的主要控制因子研究综述    王维奇;曾从盛;仝川;

不同类型河滨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    沙晨燕

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姜宏瑶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免耕方式对燕麦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性状的影响    张志栋

吉林西部水田土壤碳库时空模拟及水稻生产的碳足迹研究    徐小明

大气CO_2、CH_4和CO浓度资料再分析及源汇研究    张芳

南极苔原温室气体通量时空变化规律与产生机理研究    刘雅淑

人工湿地减排温室气体估算研究    潘涛

长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及其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白炜

黄土高原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呼吸与有机碳贮量的影响    陈先江

耕作方式及其转变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CH_4、N_2O排放和固碳能力的影响    田慎重

黄河口及黄、渤海溶存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分布与释放通量    李佩佩

垃圾生物覆盖土对填埋场甲烷减排的机理研究    王静

闽江河口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影响因子    陈重安

低碳经济下云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顾正兴

闽江口互花米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通量研究    鄂焱

闽江河口咸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排放及主要环境因子分析    姚顺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分析    廖稷

互花米草和短叶茳芏植物体甲烷传输研究    黄佳芳

营养元素的添加对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过程的影响    徐淑新

青藏高原冷湿地生态系统CH_4排放量估算(英文)    金会军,吴杰,程国栋,孙广友

试论沼泽与冻土的共生机理——以中国大小兴安岭地区为例    孙广友

青藏高原冻土及水热过程与寒区生态环境的关系    吴青柏,沈永平,施斌

青藏铁路沿线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对人为干扰梯度的响应——以风火山高山嵩草草甸为例    周国英;陈桂琛;陈志国;马世震;韩友吉;

大小兴安岭多年冻土退化及其趋势初步评估    金会军;于少鹏;吕兰芝;郭东信;李英武;

青藏高原北麓河附近不同地表覆被下活动层的水热差异研究    陆子建;吴青柏;盛煜;张鲁新;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典型高寒草地生物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根绪;胡宏昌;王一博;陈琳;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植被盖度变化对活动层水热过程的影响    刘光生;王根绪;胡宏昌;李太兵;王俊峰;任东兴;黄雅娟;

包膜肥料抑制稻田甲烷排放与增产粮食    徐和昌,韩者芬,包晓红,武冠英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通量观测的footprint及源区分布    赵晓松,关德新,吴家兵,金昌杰,韩士杰

三江平原沼泽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    郝庆菊

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江长胜

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碳蓄积与碳循环模拟    张文菊

三江平原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长期观测研究    宋涛

城市草坪温室气体通量研究    梅雪英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生态因子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赵建波

小兴安岭沼泽甲烷排放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研究    孙晓新

闽江河口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影响因子    陈重安

闽江河口咸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排放及主要环境因子分析    姚顺

互花米草和短叶茳芏植物体甲烷传输研究    黄佳芳

闽江口沼泽湿地土壤孔隙水营养盐和甲烷剖面特征    田琳琳

基于静态明、暗箱观测估算稻田生态系统—大气CO_2净交换    刘春岩

太湖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李香华

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及机制研究    汪青

咸草植物形态解剖及生理生态特性初步探讨    黄敏参

闽江河口咸草与光滩湿地CH_4排放通量对比研究    林璐莹

闽江河口湿地入侵种互花米草甲烷排放特征    闫宗平

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资源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陈立国;孟好军;刘建泉;

黄河口潮滩湿地土壤CH_4氧化潜力及其对有机物输入的响应    孙万龙;孙志高;孙文广;翁虹;吕迎春;姜欢欢;王玲玲;

秋季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系统CH_4通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姜欢欢;孙志高;王玲玲;牟晓杰;孙万龙;宋红丽;孙文广;

土壤温室气体通量测定方法的比较和评价    林茂;

1974~2007年若尔盖县湿地变化研究    蒋锦刚;李爱农;边金虎;于之锋;雷光斌;

气象因素对长三角背景地区甲烷浓度的影响分析    浦静姣;徐宏辉;顾骏强;马千里;方双喜;周凌晞;

中国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比较    吕铭志;盛连喜;张立;

闽东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格局    廖小娟;何东进;王韧;蔡金标;苏少川;张中瑞;肖石红;陈志文;黄鹏;

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许芹;吴海明;陈建;王仁卿;刘建;

世界泥炭分布规律    王铭;刘子刚;马学慧;王国栋;

崇西湿地的甲烷释放及封碳效应    马安娜

控制灌溉稻田甲烷排放规律及其影响机理研究    李道西

白洋淀湿地生态水文过程耦合作用机制及综合调控研究    赵志轩

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甲烷产生、氧化、传输与排放研究    黄佳芳

闽江河口咸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排放及主要环境因子分析    姚顺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分析    廖稷

耕作和施肥对稻田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及碳收支影响的研究    寇志奎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植物传输甲烷研究    刘泽雄

闽江河口沼泽湿地3种温室气体通量日进程特征    胡智强

闽江河口芦苇地上不同构件枯落物分解及主要影响因子研究    张文娟

大气中SF_6的分析方法及其实际应用研究    张俊刚

西双版纳地区水稻田CH_4、CO_2和N_2O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杨光明

闽江河口芦苇和咸草湿地CH_4排放通量研究    万晓飞

酸沉降对闽江河口湿地CH_4产生排放和碳输出的影响    柳铮铮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简述    马学慧,刘兴土,吕宪国,李君泉

长春地区稻田甲烷排放量的估算研究    闫敏华,华润葵,王德宣,马学慧

三江平原沼泽地CH_4排放规律及估算    崔保山

我国杭州地区秋季稻田的甲烷排放    戴爱国,王明星,沈壬兴,H.Schütz,W.Seiler,H.Rennenberg,吴海宝

中国CH_4排放量的估算    王明星,戴爱国,黄俊,任丽新,沈壬兴,H. Schutz,H. Renneuberg,W. Seiler,R. A. Rasmussen,M.A.K. Khalil

我国华中地区稻田甲烷排放特征    上官行健,王明星,沈壬兴,王跃思,R.Wassmann,H.Rennenberg,W.Seiler,谢小立,王卫东,谢克和

稻田土壤中的CH_4产生    上官行健,王明星,陈德章,沈壬兴

稻田CH_4的传输    上官行健,王明星,陈德章,沈壬兴

稻田CH_4的排放规律    上官行健,王明星,沈壬兴

我国西南地区的稻田CH_4排放    陈德章,王明星,上官行健,黄俊,R.A.Rasmussen,M.K.A.Khalil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    郝庆菊,王跃思,江长胜,王长科,王明星

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措施    邵凤君;金家志;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董红敏,杨其长

控制稻田甲烷排放的农业技术选择    周毅,陶战,杜道灯

印度对稻田排放甲烷的新看法    胡季平

亚热带红壤性稻田的甲烷排放    谢小立,王卫东,上官行健,王明星

中国稻田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韩广轩,朱波,高美荣,张中杰

湿地稻田甲烷排放估算模型及减排模式研究进展    傅志强;黄璜;

堆积肉牛粪便甲烷排放影响因子试验    游玉波;董红敏;朱志平;陶秀萍;陈永杏;

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    曾从盛;王维奇;张林海;林璐莹;艾金泉;章文龙;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评述    张银龙;

长期施肥对湖南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秦晓波;李玉娥;刘克樱;

我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现状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高艳霞;李秋凤;曹玉凤;李春华;李建国;

稻油轮作稻田甲烷排放及其总量估算    韩广轩;朱波;

营养因素对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影响的研究现状    娜仁花;董红敏;

微生物生物技术在控制畜牧业甲烷排放中的应用    马青山;余占桥;张日俊;

稻田甲烷排放监测技术研究    王秀珍;郑长春;黄敬峰;

我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现状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高艳霞;李秋凤;曹玉凤;李春华;李建国;

湖南稻田甲烷排放及其对不同管理措施的响应    秦晓波;李玉娥;万运帆;廖育林;

大蒜素抑制牦牛瘤胃甲烷排放的研究    秦旭旭;郝力壮;冯宇哲;王万邦;王迅;柴沙驼;崔占鸿;赵月平;张晓卫;刘书杰;

北极释放甲烷速度加快    李欣 译

稻田甲烷排放不增加温室效应    林万涛

澳大利亚减排新招 不让羊打嗝放屁    马毅达

美公布甲烷排放削减计划    本报记者 何英

改变种稻习惯可为地球“降温”    首席记者 任荃

十九国联手推进甲烷市场化    张小青

越高产越环保    记者 张小军

水稻田并非甲烷排放重要源头    记者 沈建华 刘文彬

农田急需“碳滋养”    本报记者 许琦敏

世界各国致力甲烷市场化    陈重宇

肉牛甲烷排放测定与估算模型的研究    游玉波

沼泽湿地及其不同利用方式下甲烷排放机理研究    丁维新

基于模型和GIS技术估算1955-2005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    王平

免耕和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甲烷排放及甲烷产生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变化特征    李大明

稻鸭共栖免耕减排甲烷机制及综合效益研究    甘德欣

小兴安岭沼泽甲烷排放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研究    孙晓新

水稻植株和土壤对CH_4排放的影响及定量模型研究    傅志强

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甲烷产生、氧化、传输与排放研究    黄佳芳

艾比湖地区生长季典型生态系统土壤甲烷排放通量分析    孙景鑫

若尔盖高原花湖湖滨湿地甲烷排放研究    姚守平

有氧条件下中亚热带植物甲烷排放研究    高玉春

淡水螺类对湿地微生物介导的甲烷排放的影响    徐晓

超级稻甲烷排放特征及其与植株生长特性的关系    闫晓君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甲烷排放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王维奇

稻田甲烷排放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活性初步研究    许静

河滨修复湿地甲烷排放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吴筱

水稻栽培方式与植株特征对CH4排放影响研究    沈村正

稻—鸭生态种养减排甲烷和改善稻田环境的功能研究    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