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定位试验对水稻田土壤甲烷氧化活性和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
长期定位试验对水稻田土壤甲烷氧化活性和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摘要】:通过对长期定位施肥的黄松稻田土的甲烷氧化活性和甲烷排放通量的研究表明,长期定位施肥对稻田土壤的好氧甲烷氧化活性和甲
【关键词】: 甲烷氧化活性 甲烷排放通量 长期定位施肥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030) 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177-2-3)资助。
【分类号】:S153
【正文快照】: 甲烷是一种重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温室效应的贡献约20%。由于甲烷产生和消耗之间的不平衡,在过去的300年中,大气中的甲烷浓度已经由0 75μl/L上升到1 71μl/L,并以1%~2%的速度在快速上升[1-2]。湿地水稻田则是大气甲烷的重要生物学来源之一,每年约有(20~100)×1012g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长期不同施肥类型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速率的影响 李琳;胡立峰;陈阜;肖小平;杨光立;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南方典型性水稻土有机碳矿化与CO_2、CH_4产生研究 郑聚锋
碳、氮物质对水稻田土壤甲烷氧化活性影响的研究 闵航,陈中云,吴伟祥,陈美慈
水稻田土壤甲烷氧化活性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的研究 闵航,陈中云,陈美慈
长期免耕与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徐阳春,沈其荣,冉炜
长期施肥对土壤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于淑芳,杨力,张玉兰,刘文妍
不同水稻土甲烷氧化菌和产甲烷菌数量与甲烷排放量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陈中云,闵航,陈美慈,赵宇华
长期免耕水稻田土壤的生物特征研究 张磊,肖剑英,谢德体,魏朝富
不同肥料配合对作物产量与土壤肥力的长期影响 王家玉,王胜佳,陈义,郑纪慈,李超英,计小江
不同离子对水稻田土壤甲烷氧化活性影响的研究 陈中云,闵航,吴伟祥
国内外免耕技术应用概况 王法宏,冯波,王旭清
小麦—土壤氮素循环的研究进展 刁兴才;蔺青;杨荣光;
长春市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及其微生物特性研究 刘乃瑜,马小凡,谢忠雷,郭平
长江口泥螺的种群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 叶属峰,陆健健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苜蓿茬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马效国,樊丽琴,陆妮,沈禹颖
华东地区假俭草种质资源多样性初步研究 Ⅲ染色体倍性和形态 刘学诗,刘建秀,郭海林
松辽平原黑土有机碳含量时空分异规律 刘景双,于君宝,王金达,刘淑霞
天山北坡绿洲土壤有机碳和养分时空变异特征 许文强;罗格平;陈曦;肖鲁湘;
土壤碳蓄积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王绍强,刘纪远
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 周莉,李保国,周广胜
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江长胜
紫色水稻土有机碳固定及碳汇效应 黄雪夏
外源物质对除草剂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及除草剂快速降解的影响 张超兰
冬小麦植株-土壤氮素循环及产量与品质形成生理基础的研究 赵俊晔
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淑平
不同施肥制度对夏玉米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刘淑云
长江三角洲地区菜地系统氮肥利用与土壤质量变异研究 杜连凤
稻田复种免耕条件下土壤特性和水稻生长生理效应研究 冯跃华
旱作农田土壤风蚀防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杨秀春
施氮量和土壤水分对小麦碳氮代谢和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 王小燕
黄土区几种土壤中活性有机碳、氮含量及其与土壤氮素矿化的关系 严德翼
长春市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累积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关系的研究 刘乃瑜
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团聚体抗侵蚀能力的关系研究 宁丽丹
种植苜蓿土壤改良效应评价 杨玉海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及其复合肥的草坪生态效应研究 范海荣
设施栽培土壤氧化亚氮(N_2O)释放和甲烷(CH_4)氧化及其微生物学机理的研究 张光亚
小麦、玉米套种机械化及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 袁燕利
稻—鸭复合系统土壤中甲烷细菌数量及其活性研究 邓晓
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及综合效益研究 黄梅
工厂化有机肥系统的工艺参数及无机养分有机化规律的研究 于会泳
秸杆的利用与深加工 张雪松,朱建良
一台气相色谱仪同时测定陆地生态系统CO_2、CH_4和N_2O排放 王跃思,刘广仁,王迎红,孙扬,薛敏
广州地区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研究 许炳雄,卢巨祥,傅桂芬,李铭珊
西安地区土壤CO_2释放量和释放规律 赵景波,杜娟,袁道先,岳应利,张晓龙
作物生长和氮含量对土壤-作物系统CO_2排放的影响 孙文娟,黄耀,陈书涛,杨兆芳,郑循华
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中铁、锰对甲烷排放的影响 王胜春,刘可星,游植麟,廖宗文
不饱和土壤CH_4的吸收与氧化 李俊,同小娟,于强
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下高寒草地CH_4释放的比较研究 胡启武,吴琴,李东,曹广民
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区土壤CO_2排放 罗辑,杨忠,杨清伟
水旱轮作土壤-小麦系统CO_2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韩广轩,朱波,张中杰,高美荣,江长胜,郑循华
土壤性质和冬季水分对水稻生长期CH_4排放的影响及机理 徐华
沼泽湿地及其不同利用方式下甲烷排放机理研究 丁维新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吕修涛
水稻基蘖肥不同施氮量对氮素吸收、土壤供氮和产量形成关系的影响 沙爱红
不同施氮处理对水稻植株生长、颖果发育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梁国斌
水稻群体物质生产和叶面积动态结构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 张林青
免耕抛秧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秦华东
不同生态条件下稻米品质对施氮反应的差异 刘阳
氮肥运筹对免耕高桩抛秧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伍菊仙
免耕抛秧水稻的生长与氮素利用及其栽培调控 唐茂艳
直播稻田土壤耕作深度和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研究 朱杰
秸秆还田养分释放规律及稻草化感作用研究 李逢雨
紫外辐射增强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胡正华
成都平原旱作土壤N_2O和CO_2排放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 荆光军
我国不同地区稻田甲烷排放量及控制措施研究
不同水稻土甲烷氧化菌和产甲烷菌数量与甲烷排放量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陈中云,闵航,陈美慈,赵宇华
多熟制稻田土壤腐殖质特性的研究 王家玉,计小江
有机肥料配施化肥对土壤有机质组分及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 关连珠,张伯泉,颜丽,唐耀先,洪时,陈新之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滨海盐土土壤生物量态氮及土壤供氮特征的影响 沈其荣,余玲,刘兆普,茆泽圣
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在养分循环和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意义 何振立
两株能利用甲烷的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的分离和鉴定 陈中云,吴伟祥,闵航,陈美慈,赵宇华
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种群数量及其与甲烷氧化活性的关系 陈中云,闵航,吴伟祥,陈美慈
多熟制条件下稻田土壤肥力演变及其管理 王家玉
土壤微生物体氮测定方法的研究 李世清,李生秀
水稻品种以及施肥措施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邵可声,环境模拟和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环境分室,李震
亚热带丘岗区稻田甲烷排放特征及减排技术的研究 谢小立,王卫东,谭云峰,谢克和, 上官行健,王明星,沈王兴,王若思
温度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于心科,李宁,李春园,邵波,王卫东,谢小立
稻田甲烷排放模型研究——模型的验证 张稳,黄耀,郑循华,李晶,于永强
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中铁、锰对甲烷排放的影响 王胜春,刘可星,游植麟,廖宗文
控制稻田甲烷排放的农业管理措施研究 陈宗良,邵可声,李德波,王步军
水田中水稻、稗草和异型莎草甲烷排放的生物学特性 闵航,陈美慈,钱泽澍
水稻田烤田期间甲烷排放规律研究 曹金留,任立涛,陈国庆,徐华,蔡祖聪
华中稻田甲烷排放的施肥效应及施肥策略 王明星,上官行健,沈壬兴,王跃思,谢小立,王卫东
湿地稻-鸭复合系统的CH_4排放规律 黄璜,杨志辉,王华,胡泽友,陈仕贵,陈灿
规模化猪场甲烷排放通量测量与分析 高新星;赵立欣;
稻鸭复合生态种养对产甲烷菌种群数量的影响 邓晓;李勤奋;
越高产越环保 记者 张小军
施肥不当也会加速温室效应 特约通讯员 胡必强
耕作方式对土壤生态环境将有重要影响 记者 范建
农田急需“碳滋养” 本报记者 许琦敏
专家:合理施肥也可节能减排 必强桂冕
施肥不当会加剧温室效应 记者 赵凤华通讯员 胡必强
土壤生物:一群被忽视的“地下工作者” 本报记者 符王润
肉牛甲烷排放与粪便肥料成分含量快速预测方法和模型的研究 樊霞
稻鸭共栖免耕减排甲烷机制及综合效益研究 甘德欣
稻—鸭生态种养减排甲烷和改善稻田环境的功能研究 王华
稻金鱼复合生态系统甲烷排放规律及土壤理化因子的研究 戴振炎
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及综合效益研究 黄梅
茶园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 戴桂金
-
稻田土壤氧化态有机碳组分变化及其与甲烷排放的关联性2024-08-18
-
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种群数量及其与甲烷氧化活性的关系2024-08-18
-
湿地亚硝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和厌氧甲烷氧化微生物生态学研究2024-08-18
-
甲烷氧化菌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2024-08-18
-
不同栽培措施对水稻田甲烷释放甲烷产生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影响2024-08-18
-
甲烷排放与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探析2024-08-18
-
水稻田土壤甲烷厌氧氧化在整个甲烷氧化中的贡献率2024-08-18
-
保护性耕作下双季稻农田甲烷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2024-08-18
-
中国稻田甲烷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2024-08-18
-
牛甲烷排放量的估测2024-08-18
-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甲烷排放因子研究2024-08-18
-
微生物厌氧甲烷氧化反硝化研究进展2024-08-18
-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测定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2024-08-18
-
新一代高通量测序与稳定性同位素示踪DNA/RNA技术研究稻田红壤甲烷氧化的微生物过程2024-08-18
-
异丁酸对西门塔尔牛增重、日粮养分消化和甲烷排放的影响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