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闽江口半咸水芦苇潮汐沼泽湿地甲烷动态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6:56:44
热度:

闽江口半咸水芦苇潮汐沼泽湿地甲烷动态【摘要】:利用2008-2010年3年的测定数据研究了闽江口半咸水芦苇潮汐沼泽湿地的甲烷动态特征,其中2008-2009年连续2年采用静态箱—气

【摘要】:利用2008-2010年3年的测定数据研究了闽江口半咸水芦苇潮汐沼泽湿地的甲烷动态特征,其中2008-2009年连续2年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芦苇潮汐沼泽湿地在涨潮前、涨落潮过程和落潮后3个阶段排向大气的甲烷通量;此外,还添加甲烷氧化抑制剂原位测定了芦苇沼泽湿地的甲烷产生与氧化,采用自行设计的悬管装置原位测定了芦苇植株介导的甲烷传输排放速率。芦苇沼泽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高温季节同时也是甲烷排放的高峰期;涨潮前、涨落潮过程和落潮后3个阶段甲烷排放通量分别是0.69~40.95、0.26~9.57和0.74~22.10mgm-2h-1,平均值分别为7.53,2.19和4.93mgm-2h-1;涨落潮过程排向大气的甲烷通量明显低于涨潮前和落潮后;夏季测定日甲烷产生和氧化均高于冬季测定日;冬夏两个测定日芦苇植株髓腔内甲烷浓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夜高昼低及由底部向顶部迅速降低的特点;不同生长阶段的芦苇植株甲烷传输排放速率明显不同,快速生长阶段的芦苇植株甲烷传输排放速率最高,年尺度上单株芦苇植株介导的甲烷传输排放速率平均值为33.67μgculm-1h-1,芦苇植株介导的甲烷传输排放量占芦苇沼泽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的2.3%~28.5%,植株距地面0~20cm部位对整株传输排放甲烷的贡献率在不同季节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均值为43.4%。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
【关键词】甲烷排放 植株甲烷传输 潮汐 髓腔 闽江口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148;40671174)~~
【分类号】:X502
【正文快照】: 1引言天然湿地甲烷(CH4)排放占全球CH4排放总量的21%以上[1]。滨海湿地是天然湿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海岸线长18000km,具有众多的河口与海湾,滨海湿地类型多样[2]。近年来对于河口咸、淡水潮汐沼泽湿地CH4通量,国际上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3-6],但是,目前仍十分缺乏中国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闽江河口芦苇潮汐湿地甲烷通量及主要影响因子    仝川;曾从盛;王维奇;闫宗平;杨红玉;

论我国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    沈焕庭,朱建荣

闽江河口区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郑彩红;曾从盛;陈志强;林茂昌;

芦苇在微咸水河口湿地甲烷排放中的作用    马安娜;陆健健;

沼泽湿地互花米草植物体传输与排放甲烷特征    黄佳芳;仝川;刘泽雄;肖海燕;张林海;

大连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姜玲玲;熊德琪;张新宇;张弘;

闽江河口区湿地资源评价与保护对策研究    万晓飞;钟春棋;胡晓辉;

闽江河口鳝鱼滩芦苇湿地潮水理化特征及其对湿地土壤的影响    陈重安;王维奇;

厦门湾现代沉积环境特征研究    方建勇;陈坚;李云海;柯淑云;

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CO_2、CH_4和N_2O通量特征初步研究    王玲玲;孙志高;牟晓杰;孙万龙;宋红丽;姜欢欢;

景观格局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进展    刘颂;李倩;郭菲菲;

基于3S与模型方法的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研究述评    郭程轩;徐颂军;

面向开发利用的广东省海湾分类及变化分析    刘勇;杨晓梅;张丹丹;张雪武;高雷;

闽江河口感潮湿地入侵种互花米草甲烷通量及影响因子    仝川;闫宗平;王维奇;曾从盛;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景观格局空间演变分析    王永丽;于君宝;董洪芳;栗云召;周迪;付玉芹;韩广轩;毛培利;

大亚湾主要入海河流污染物通量估算研究    任秀文;姜国强;刘爱萍;李开明;

胶州湾流域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    余云军

不同类型河滨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    沙晨燕

长江口潮滩营养动态与稳定同位素指示研究    王伟伟

典型河口区氮循环过程和影响机制研究    林啸

扎龙湿地CO_2和CH_4通量研究    黄璞祎

减缓华中典型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措施的研究    秦晓波

河口地区围涂开发的水环境动力特征研究    郑敬云

崇西湿地的甲烷释放及封碳效应    马安娜

长白山北坡林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研究    王晓东

器测时期以来长江河口泥沙冲淤及其入海通量研究    吴华林

基于RS和GIS的鄱阳湖天然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研究    范娜

长江河口区物质输移动力机制研究    孟凡宇

闽江口互花米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通量研究    鄂焱

互花米草和短叶茳芏植物体甲烷传输研究    黄佳芳

海南东部近海地区磷和硅的研究    李延伟

近50年图们江流域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孙鹏

大黄堡湿地评价与景观修复技术研究    周俊起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植物传输甲烷研究    刘泽雄

闽江河口沼泽湿地3种温室气体通量日进程特征    胡智强

闽江口沼泽湿地土壤孔隙水营养盐和甲烷剖面特征    田琳琳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与稻田CH_4排放对比研究    王德宣,吕宪国,丁维新,蔡祖聪,王毅勇

闽江河口感潮湿地入侵种互花米草甲烷通量及影响因子    仝川;闫宗平;王维奇;曾从盛;

近70年长江口海面变化研究及其意义    陈西庆

海南岛和厦门红树林湿地CH_4排放的时空变化    叶勇,卢昌义,林鹏

中国海洋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中国沿岸海平面上升及影响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杨桂山,施雅风

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研究及我们的策略    李凡

我国的海洋通量研究    胡敦欣

闽江河口湿地芦苇和互花米草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    张林海;曾从盛;仝川;

环境因素对芦苇湿地CH_4排放的影响    黄国宏,李玉祥,陈冠雄,杨玉成,赵长伟

闽江口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叶翔;陈坚;暨卫东;李东义;

模拟SO_4~(2-)沉降对河口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    仝川;柳铮铮;曾从盛;钟春棋;黄佳芳;

闽江口放射性示踪沙实验的辐射安全分析和环境污染评价    邹汉阳,程汉良,曾文义,曾宪章

不同农业措施对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    李德波,张纪伍,李维新,岳振陶,俞飞,顾建宁

保护湿地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闽江口岛屿开发的地貌环境    陈友飞

稻田和沼气池甲烷排放通量的测量    王明星,M.A.K.Khalil,R.A.Rasmussen

闽江口湿地的鸟类研究    陈友铃,唐兆和,翁笑艳

遥感技术支持下的闽江口湿地动态变化研究    陈亨霖,兰樟仁,张东水

闽江口溶解态锌的行为    林峰

潮汐式灌溉系统在温室中的应用研究    杨仁全;卓杰强;周增产;卜云龙;张晓文;

潮汐对鱼类游泳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乔云贵;黄洪亮;黄妙芬;陈帅;殷雷明;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评述    张银龙;

若尔盖高原湿地甲烷排放时空变异研究    陈槐;姚守平;吴宁;王艳芬;罗鹏;田建卿;

香港水域的数码潮汐地图集和波浪地图集    李锦生;

武汉上空平均风场和潮汐的MF雷达观测    张绍东;易帆;胡雄;

近年来闽江福州段水域悬浮物时空变化的遥感分析    温小乐;徐涵秋;

潮汐天文周期与全球气候变化    杨学祥;

潮汐、潮流预报方法    修日晨;

渤海航路深度基准面确定研究    王闰成;张永合;

闽江起大桥    

“海上110”显神威    刘文标 黄印河

水上“巨无霸”驶进福州港闽江口内港区    

闽江口湿地还能撑多久?    李良

理念变 闽江清    唐宋朱竞若

闽江·映象    张胜友

闽江口湿地鸟类资源丰富    侯希辰

“北散南集” 闽江口外谋发展    周献恩

还鸟儿一个栖息的家园    本报记者 蔡小伟 赵鹏

疯长互花米草侵占闽江口湿地    冯桦

伴随法在潮汐和海温数值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韩桂军

海洋数值建模中伴随方法的研究    吕咸青

重力波非线性传播及其与背景风场和潮汐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    刘晓

厄尔尼诺事件多因素成因分析    刘伟

海冰在潮汐和波浪作用下的断裂机理研究    李春花

渤黄东海潮波系统的有限元模拟    李磊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    杨冬红

海滩区淤泥路基排水固结变形性状与稳定性研究    向先超

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解剖形态变化与全髋关节置换假体选择相关性研究    徐永胜

日冕物质抛射的对地有效性及近地空间环境的研究    薛向辉

水位变化下三峡水库典型消落区甲烷排放研究    李辉

股骨颈髓腔内药物注射联合口服补益肝肾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    沈润斌

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    郑志凤

闽江口北翼与温州经济一体化的探讨    张怀潮

水深遥感模型及其在闽江口冲淤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周建军

长江口潮滩氮、磷的潮汐循环与反硝化作用研究    胡玲珍

南海潮汐数值预报    梁广建

港口工程施工过程仿真分析    任凯

闽江河口湿地芦苇、短叶茳芏和互花米草三种植物枯落物分解研究    刘白贵

瓯江河口地区含沙量对潮汐和风激励响应规律研究    范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