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稻田秸秆还田:土壤固碳与甲烷增排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6:56:28
热度:

稻田秸秆还田:土壤固碳与甲烷增排【摘要】:基于我国农田土壤有机质长期定位试验和稻田甲烷排放试验成果,将全国稻田划分为单季区和双季区.根据土壤有机质试验数据,分析了秸秆还田在我国两个

【摘要】:基于我国农田土壤有机质长期定位试验和稻田甲烷排放试验成果,将全国稻田划分为单季区和双季区.根据土壤有机质试验数据,分析了秸秆还田在我国两个稻田区的单季稻田、水旱轮作稻田和双季稻田的固碳潜力.同时根据我国稻田甲烷排放试验数据,采用取平均排放系数的方法,估算了我国稻田在无秸秆还田情况下的甲烷排放总量;结合IPCC推荐的方法和参数,估算了我国稻田秸秆还田后甲烷排放总量及增排甲烷的全球增温潜势.结果表明:在中国稻田推广秸秆还田的固碳潜力为10.48TgC.a-1,对减缓全球变暖的贡献为38.43TgCO2-eqv.a-1;但秸秆还田后稻田甲烷排放将从无秸秆还田的5.796Tg.a-1增加到9.114Tg.a-1;秸秆还田引起甲烷增排3.318Tg.a-1,其全球增温潜势达82.95TgCO2-eqv.a-1,为土壤固碳减排潜力的2.158倍.可见,推广秸秆还田后,中国稻田增排甲烷的温室效应会大幅抵消土壤固碳的减排效益,是一项重要的温室气体泄漏.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稻田 秸秆还田 土壤固碳 甲烷 温室气体减排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SW01-17)资助
【分类号】:S141.4
【正文快照】: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不断上升.在21世纪前20~30年这一稳定大气CO2浓度的关键时期内,作为《京都议定书》认可的固碳方法之一,农田土壤固碳在一系列固碳减排措施中将处于重要地位[1].秸秆还田可以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的直接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成都平原稻田甲烷排放的实验研究    任丽新,王庚辰,张仁健,段长麟,M. A. K. Khalil , M. J. Shearer,R. A. Rasmussen , R. W. Dalluge

稻麦两熟地区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施肥技术的增产培肥效果    王振忠,吴敬民,陈留根,朱普平

基于模型和GIS技术的中国稻田甲烷排放估计    黄耀;张稳;郑循华;韩圣慧;于永强;

长期不同施肥类型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速率的影响    李琳;胡立峰;陈阜;肖小平;杨光立;

川中丘陵区稻田甲烷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韩广轩,朱波,江长胜,高美荣,张中杰,马秀梅

稻作制有机肥地下水位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荣湘民,袁正平,胡瑞芝,朱红梅,黄运湘,周清,张杨珠,肖永兰

爽水性稻田甲烷排放特点    曹金留,任立涛,汪国好,徐华,蔡祖聪,沈其荣

不同水旱轮作方式对稻田甲烷排放影响的研究    卢维盛,廖宗文,张建国,岑崇欢

稻草还田对晚稻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陈苇,卢婉芳,段彬伍,Wassmann R,Lantin RS

秸秆直接还田对苏州地区潴育型水稻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孙维纶,王立德,金继生,周春生

纤维分解菌群对水稻秸秆田间腐熟效果的研究    赵明文,史玉英,李玉祥,娄无忌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有机肥料对保护地辣椒品质的影响    王凤文;

长江三角洲水田保护性耕作制度的碳收集效应估算    芮雯奕;周博;张卫建;

“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研究 Ⅶ黑麦草残留物的田间分解及营养元素的释放动态    辛国荣,杨中艺

我国水稻生产中的立体污染及防治    章力建,周晓震,杨正礼,庞乾林

华东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时空格局动态模拟研究    于永强;黄耀;张稳;孙文娟;

评价有机、无机肥料结合对水稻生产力和土壤地力建设的影响    任祖淦,唐福钦,王东海,张逸清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红壤性水稻土生产力和地力培肥的效果研究    李延,庄卫民,饶秀庭,张潮海

施肥和种植制度对水稻产量、土壤肥力的影响    陈琼贤,刘国坚,段炳源

纤维素分解菌剂对水稻秸秆田间降解效果的影响    金海洋;姚政;杨建军;蒋小华;查健生;

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江长胜

稻鸭共栖免耕减排甲烷机制及综合效益研究    甘德欣

水旱轮作体系中的养分循环特征    石孝均

不同覆盖条件下稻麦轮作体系的产量效应与氮肥去向研究    艾应伟

稻鸭鱼生态种养对稻田甲烷减排及水稻栽培环境改善的功能研究    刘小燕

保墒灌溉的节水增产机理及其效应研究    员学锋

亚热带稻田土壤有机碳氮循环    刘守龙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耕作模式与施氮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    江晓东

种植方式、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的研究    徐国伟

榨菜叶在土壤中的分解动态及其对水稻营养效应研究    温明霞

不同菌种对玉米秸秆处理利用的研究    高明军

免耕稻草覆盖栽培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研究    王兰英

农田土壤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研究    蒋静艳

松嫩草原重度盐碱化草地玉米秸秆改良研究    吴泠

稻—鸭生态种养减排甲烷和改善稻田环境的功能研究    王华

旱地紫色土有机无机复合及土壤肥力特征    侯春霞

稻—鸭复合系统土壤中甲烷细菌数量及其活性研究    邓晓

施用处理秸秆对土壤供氮特征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张娟

寒地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技术研究    宋国强

稻草还田对晚稻土有机氮素转化生物指标的影响    蒋廷杰;谭洁;祖智波;

秸杆还田的增磷作用及对植株全磷含量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徐凤花,刘永春,王伟东,孙冬梅,崔占利

稻田轮耕土壤氮素矿化及土壤供氮量的研究    刘世平,陆建飞,单玉华,黄丽芬,庄恒扬

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彭耀林,朱俊英,唐建军,张美良

杨树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变异研究    孙翠玲,郭玉文,佟超然,徐兰成,王珍

施N模式与稻草还田对土壤供N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佘冬立;王凯荣;谢小立;尹春梅;

前茬季节稻草还田时间对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    徐华,蔡祖聪,贾仲君,鹤田治雄

稻草还田量对晚稻土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动态影响    谭周进;李倩;李建国;屠乃美;肖启明;周清明;陈萱;

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其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王清奎,汪思龙,冯宗炜,黄宇

麦秸还田及水稻氮肥配施技术研究    王国忠,杨佩珍

三江平原沼泽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    郝庆菊

水旱轮作农田系统氮素循环与水环境效应    陆敏

半干旱山区植被恢复中的土壤质量演变    刘梦云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王晶

玉米秸秆连续多年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吴菲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N_2O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孙艳丽

川中丘陵区旱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观测研究    张中杰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长期施肥条件下黑土有机碳库和氮库变化研究    彭畅

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铵的固定和吸附特性研究    侯宁宁

吉林玉米带典型区域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李立娜

广州地区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研究    许炳雄,卢巨祥,傅桂芬,李铭珊

湿地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研究    王华,黄璜,杨志辉,廖晓兰

不同施肥处理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特征    秦晓波;李玉娥;刘克樱;万运帆;

湿地稻-鸭复合系统的CH_4排放规律    黄璜,杨志辉,王华,胡泽友,陈仕贵,陈灿

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产甲烷细菌数量    邓晓,廖晓兰,黄璜

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稻田土壤质量研究    杨志辉,黄璜,王华

稻田CH_4和N_2O排放关系及其微生物学机理和一些影响因子    侯爱新,陈冠雄,吴杰,王正平,OswaldVanCleemput

稻鸭共育复合系统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禹盛苗,欧阳由男,张秋英,彭钢,许德海,金千瑜

稻田生态系统多个物种共存对病虫草害的控制    王寒;唐建军;谢坚;陈欣;

稻鸭共生对稻田水生生物群落的影响    汪金平;曹凑贵;金晖;王昌付;刘丰颢;

近20年来水稻土有机碳变化——县级和村级尺度的研究    张琪

五种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比较试验    覃杏芬;梁红;张永龙;覃春艳;

苏南地区稻麦(油)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丁文斌;朱中华;陶吉平;芮文其;蒋建华;

稻田秸秆还田腐熟剂品种比较试验    陈璋;

沟埋还田方式下不同埋草量对冬季稻田CO_2排放的影响    高文玲;卞新民;吴洁;郭伟;李胜;杜磊;石建福;

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贺京;李涵茂;方丽;胡啸;孔维才;

玉米秸秆还田对东北黑土土壤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秦子;刘子琪;曾庆亚;张爽;

“三一”牌有机物料腐熟剂在寒地稻草还田中应用研究初报    单提波;杨绍华;慕永红;隋阳辉;王安东;孔宇;

揭东县稻田土壤肥力与配方施肥研究    林健;郑有平;魏鸿鸣;卢培昌;林丹虹;高云;

稻田土壤有机碳固定研究及其展望    张鸿祥;肖群;李小军;王少先;

玉米机收后秸秆粉碎还田方法及效果研究    李大伟;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作物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    何建新;王志进;朱建桦;张晓建;严玉娟;

推行绿色技术 发展低碳农业    任小平;孙达义;

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李金磊;曹东京;

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邹城市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孟宪平;张存强;袁伟;

有机肥中养分潜量及其再用的意义研究——以白银市兴电灌区北滩乡为例    杨思存;霍琳;王建成;芦满济;

科凯生物工程秸秆还田技术应用    马建宏;许春香;陈德星;杨步银;袁瑜;

四川盆地秸秆还田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    陈尚洪;刘定辉;朱钟麟;舒丽;王昌全;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炉渣施用对稻田土壤pH、Eh和盐度影响的有效性分析    赵娜;

要求做好秸秆还田工作    首席记者 魏贵富

秸秆还田的不利影响咋消除    晁豪

十二团秸秆还田面积达4万多亩    通讯员 徐风武 李国成

大路镇村民试验创新田沟腐烂秸秆还田法    赵月霞 余宽平

广西92万亩秸秆还田助力钱粮双增    记者 唐广生 通讯员 谢倩云

“微生物催腐剂”破解秸秆还田难题    记者 白锋哲

牙克石农场10万亩作物实现秸秆还田    车兴华

全市秋季秸秆还田面积已达六成    记者 程颖 通讯员 杨朝晖

七十六团90%农田秸秆还田    通讯员 王军 欧阳雪慧

青浦加大秸秆还田扶持力度    通讯员 吴军 颜震杰

南方典型稻田土壤有机碳固定机制研究    周萍

基于碳组分分析的稻田土壤固碳优势及其保持途经研究    黄山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裂缝条件下稻田土壤中N_2O的释放和氮溶质运移的机理研究    黄树辉

长期施肥对亚热带稻田土壤有机碳氮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郝晓晖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秸秆—根茬粉碎还田联合作业机的研究    李春胜

还田秸秆配施外源酶效应研究    韩玮

秸秆还田农户意愿与机械作业收益实证研究    李建政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路文涛

关中平原田块尺度上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肥力及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南雄雄

秸秆还田对黑土土壤酶及细菌多样性影响研究    刘佳斌

秸秆还田对黑土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状影响的研究    李传宝

关中平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研究    孙汉印

高产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秸秆还田效应的研究    夏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