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好氧甲烷氧化菌生态学研究进展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6:55:59
热度:

好氧甲烷氧化菌生态学研究进展【摘要】:好氧甲烷氧化菌是以甲烷为碳源和能源的细菌。好氧甲烷氧化菌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人类已从土壤、淡水和海洋沉积物、泥炭沼泽、热泉、海水和南极环境分

【摘要】:好氧甲烷氧化菌是以甲烷为碳源和能源的细菌。好氧甲烷氧化菌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人类已从土壤、淡水和海洋沉积物、泥炭沼泽、热泉、海水和南极环境分离到甲烷氧化菌的纯培养。好氧甲烷氧化菌可分为14个属,包括研究较为深入的隶属于变形菌门Alpha和Gamma纲的细菌,以及属于疣微菌门的极端嗜热嗜酸甲烷氧化菌。最近,好氧甲烷氧化菌还被发现存在于苔藓类植物(尤其是泥炭苔藓)共生体中,兼性营养好氧甲烷氧化菌也被发现。通过对好氧甲烷氧化菌的分类、生理生化特征、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以及微生物生态学中的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分析,以及对甲烷氧化菌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好氧甲烷氧化菌及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好氧甲烷氧化菌 微生物生态 分类学地位 多样性 碳循环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1277/D010504)
【分类号】:X172
【正文快照】: 甲烷是大气中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号温室气体。虽然大气中的甲烷的含量仅为二氧化碳的1/27,但甲烷引起的温室效应是同等质量二氧化碳的20—30倍[1]。造成甲烷浓度升高的主要成因有人为和自然两种因素[2]。人为活动造成的甲烷排放约占总排放量的70%左右(图1),包括水稻种植、垃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甲烷氧化菌及甲烷单加氧酶的研究进展    韩冰;苏涛;李信;邢新会;

甲烷氧化与氨氧化微生物及其耦合功能    赵吉;李靖宇;周玉;白玉涛;于景丽;

土壤CH_4氧化与土壤甲烷营养菌及主要研究方法    王科;

土壤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研究方法进展    黄梦青;张金凤;杨玉盛;杨智杰;

中国土壤微生物学研究10年回顾    宋长青;吴金水;陆雅海;沈其荣;贺纪正;黄巧云;贾仲君;冷疏影;朱永官;

DAMO过程中甲烷传质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何崭飞;蔡琛;沈李东;徐向阳;郑平;胡宝兰;

Methanotrophic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ged refuse and its capability for methane bio-oxidation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in leachate of semi-aerobic and anaerobic landfills    

Diversity of methanotrophs in a simulated modified biocover reactor    

填埋垃圾和渗滤液中CH_4氧化菌的丰度研究    岳波;张维;王琪;黄泽春;黄启飞;林晔;

甲烷胁迫下不同填埋场覆盖土的氧化活性及其菌群结构    何若;姜晨竞;王静;高青军;沈东升;

甲烷对DAMO微生物富集培养的影响研究    何崭飞;蔡琛;沈李东;徐向阳;郑平;胡宝兰;

准好氧填埋场CH_4减排和加速稳定化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    张维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动态随水稻品种和生育期的变化及其农田温室气体释放意义    Qaiser Hussain

碳源对水稻土中铁还原特征和铁还原菌多样性的影响    易维洁

利用微生物技术治理煤矿瓦斯的研究    余海霞

典型种植制度下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裴雪霞

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的富集培养及其治理瓦斯工艺研究    江皓

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温室气体产生相关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活性变化    刘永卓

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对稻作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刘树伟

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甲烷产生、氧化、传输与排放研究    黄佳芳

我国亚热带土壤碳氮转化微生物及其功能研究    韩成

垃圾生物覆盖土对填埋场甲烷减排的机理研究    王静

若尔盖自然湿地CH_4排放及不同利用方式下温室气体通量估算    李丽

长期不同施肥对中国东北黑土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与功能的影响    杨芊葆

甲烷作为反硝化碳源初步试验研究    赵志军

铜绿假单胞菌NY3烷氧化酶的诱导与识别    贾聪霞

甲烷氧化菌的高密度培养    梁洪野

重金属离子对甲烷氧化菌生长特性的影响    李昀地

多环芳烃(PAHs)胁迫下水稻根际微域地杆菌科铁还原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研究    徐民民

甲烷利用菌的研究及荧光法表征    高杜娟

甲烷氧化菌素检测、生物合成及结构表征    闫超泽

天然气制甲醇合成气工艺及进展    刘一静;刘瑾;

甲烷氧化菌研究进展    梁战备,史奕,岳进

含有甲烷氧化菌的混合菌群特性研究    罗明芳;吴昊;王磊;邢新会;

长柄山蚂蝗属分类学地位的研究    李鑫;张渝文;

用指示菌监测环境污染的研究现状    张宗礼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微生物多样性及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卢莉琼,徐亚同,梁俊

漫谈微生物的共生问题    梁施友;

核酸杂交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上的应用    黄立南,聂湘平,蓝崇钰

附红细胞体分类学研究进展    张富梅;赵彦岭;张煜;韩福生;薛瑞辰;

不同起源格氏栲林分下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的初步研究    李家和,李金锋

污染微生物生态学方法的研究    刘期松;

扬州平山五泉矿泉水的微生物学评价    曹幼琴;林玉琴;郑金荣;陶勇;李梅;

微生物生态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刘璐,孙晓玲

深海现代和古代微生物生态与多金属结核生成的关系    阎葆瑞;

微生物生态学实验方法进展    张洪勋;王晓谊;齐鸿雁;

生态基因组学与复杂微生物群落的结构解析    赵立平;

酸性矿山废水环境中微生物生态及铁氧化系统研究    肖升木;谢学辉;柳建设;

昆虫微孢子虫的分类学研究进展    郝娟;何雪梅;

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生态群落分析技术进展    杨清香;张昱;杨敏;

念珠菌和马拉色菌之比较    刘维达;

运用PCR-DGGE技术研究活性污泥驯化过程中的群落多样性    刘艳锋;周作明;方柏山;

基于18S rDNA序列的南极冰藻分子系统学研究    刘晨临;黄晓航;李光友;

海膜科红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米伟男;王宏伟;

美学者揭开大花草的秘密    方海编译

重金属污染下红壤微生物生态特征及生物学指标研究    滕应

中华杆菌科和中华单胞菌属多相分类学研究    周育

中国海矶沙蚕科和欧努菲虫科的分类学和地理分布研究    吴旭文

我国亚热带土壤碳氮转化微生物及其功能研究    韩成

分子生态学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群落与功能基因中的应用研究    肖升木

西北太平洋深海沉积物微生物多态性分析    穆春华

毛茛科花形态发生和花变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常鸿莉

中国海底栖桡足类的分类学研究    马林

地黄属分类学与系统学研究    李宏庆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狼牙刺耐Pb机制的研究    徐舟影

高原湖泊光合细菌生态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    郭秒

十五种凤仙花属(Impatiens L.)植物的解剖学及种子的微形态学研究    陈薇

星云湖中紫色非硫光合细菌的生态分布特征及初步应用    周佳

陕西盐渍土微生物生态及放线菌资源的研究    乔正良

宁夏盐渍土微生物生态及放线菌资源研究    盛敏

节旋藻分类学地位及生产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    黄晖

接种根瘤菌HN01及其突变株GXHN100对大豆根系结瘤及微生物生态的影响    梁善范

乌鲁木齐10号泉水体微生物对地震的响应    薛娟

海洋厌氧活性菌株系统分类学地位研究及发酵条件优化    赵友宝

长白山温泉嗜热菌的分离培养及多相分类学研究    王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