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高浓度物料沼气发酵过程传质特性研究及搅拌形式优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6:44:34
热度:

高浓度物料沼气发酵过程传质特性研究及搅拌形式优化【摘要】:作为高浓度物料沼气发酵过程的重要操作单元,混合搅拌能够在可降解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形成良好的接触,并促使厌氧消化过程稳定进行。

【摘要】:作为高浓度物料沼气发酵过程的重要操作单元,混合搅拌能够在可降解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形成良好的接触,并促使厌氧消化过程稳定进行。然而,到目前为止,混合搅拌尤其是机械搅拌对不同几何构型反应器的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搅拌所形成的流动型态研究以及流态和传质之间的关系、不同搅拌形式之间的比较研究等问题尚未全部清楚,这使得在实际沼气工程中,混合搅拌技术的应用缺乏足够的实验结论支撑。针对上述问题,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C4B15)的支持下,本文对高浓度物料沼气发酵过程的传质特性以及搅拌形式优化作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搅拌对于改善厌氧消化过程、促进厌氧消化产沼气有积极作用:搅拌提高了所有构型反应器的池容产气率,且同时提高各个反应器的最大反应速率r_(max),但搅拌并不能使不同构型反应器的主要产沼气部位的分布发生改变。 (2)随着搅拌转速的逐步提高,顶部中心搅拌、斜搅拌、底部侧插搅拌三种搅拌形式的完全混合时间逐渐缩小,斜搅拌在转速70rpm时获得最短完全混合时间215s;顶部中心搅拌、斜搅拌、底部侧插搅拌的Morrill分散指数值为23.38、10.90和30.95,可以认为,顶部中心搅拌条件下完全混合式反应器拥有更高的体积效率。 (3)斜搅拌在较低转速(40rpm)便能获得物料的离底悬浮,顶部中心搅拌的临界搅拌转速要高于斜搅拌,底部侧插搅拌在50rpm~130rpm时基本不能使物料完全离底悬浮。就混合效果而言,顶部中心搅拌和斜搅拌要优于底部侧插搅拌;与此同时,在顶层浮渣破除方面,斜搅拌和顶部中心搅拌显得更为有效。 (4)相对于TS=8.0±0.2%和2.0±0.2%两个浓度而言,4.0±0.2%时物料料液的混合性能较好;且猪粪和牛粪料液的混合效果总体上优于鸡粪。 (5)搅拌能耗的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反应器内不同层面间的物料的混合;斜搅拌和底部侧插搅拌单位体积的物料能耗要优于顶部中心搅拌。 【关键词】:沼气发酵 高浓度 搅拌 优化 传质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20
  • 1.1 导言9-10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0-19
  • 1.2.1 搅拌提升厌氧消化沼气产量10-12
  • 1.2.2 搅拌对厌氧消化过程的作用机理12-14
  • 1.2.3 混合搅拌过程的影响因素14-19
  • 1.3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19-20
  • 1.3.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9
  • 1.3.2 研究内容19-20
  • 第二章 搅拌对不同径高比反应器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20-33
  • 2.1 实验目的概述20
  • 2.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20-22
  • 2.2.1 实验材料20-22
  • 2.2.2 实验方法22
  • 2.3 结果与讨论22-32
  • 2.3.1 不同径高比反应器的厌氧消化实验22-29
  • 2.3.2 残存物料产气潜力29-30
  • 2.3.3 溶解性COD 的降解动力学30-32
  • 2.4 本章小结32-33
  • 第三章 完全混合式反应器内物料流态研究33-44
  • 3.1 实验目的概述33
  • 3.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33-35
  • 3.2.1 实验材料33-34
  • 3.2.2 实验方法34-35
  • 3.3 结果与讨论35-42
  • 3.3.1 不同搅拌形式的完全混合时间35-37
  • 3.3.2 不同搅拌形式的停留时间分布37-42
  • 3.4 本章小结42-44
  • 第四章 高浓度物料搅拌混合效果研究44-66
  • 4.1 实验目的概述44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44-46
  • 4.2.1 实验材料44-45
  • 4.2.2 实验方法45-46
  • 4.3 结果与讨论46-65
  • 4.3.1 不同搅拌形式的物料混合效果46-60
  • 4.3.2 不同浓度物料的混合特性60-65
  • 4.4 本章小结65-66
  • 第五章 不同搅拌形式的能耗分析66-75
  • 5.1 实验概述66
  •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66-67
  • 5.2.1 实验材料66-67
  • 5.2.2 实验方法67
  • 5.3 结果与讨论67-73
  • 5.3.1 搅拌功率的测量结果67-71
  • 5.3.2 搅拌功率和物料浓度标准差71-73
  • 5.3.3 单位体积物料的能耗73
  • 5.4 本章小结73-75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75-77
  • 6.1 结论75-76
  • 6.2 建议76-77
  • 参考文献77-82
  • 附图182-83
  • 附图283-84
  • 附图384-85
  • 附图485-86
  • 附图586-87
  • 致谢87-88
  • 作者简历8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pH值对HBH-Ⅱ强化粪便污泥厌氧消化减量的影响    宋珍霞;王里奥;徐建平;徐大勇;朱臻;

餐厨垃圾单相厌氧消化系统酸化预警指标    彭绪亚;贾传兴;潘坚;刘国涛;袁荣焕;

垃圾渗滤液与厨余垃圾混合厌氧消化研究    王涛;张文阳;

ABR处理高浓度畜禽养殖废水的工艺研究    方圣琼;张宏旺;

户用沼气池对奶牛粪便中致病菌无害化效果的调查研究    王燕燕;杜萍;昝启斌;

SBR反应器结构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态的影响及其动力学分析    王惠卿;徐颖;岳瑞校;

低温煤焦油产率和性质影响因素的研究    樊义龙;王宁波;徐红东;门长贵;

活性污泥产酸发酵研究进展    陶颖;陈晓晔;朱建良;

分段组合式厌氧反应器预警性能    季军远;郑平;张吉强;陆慧锋;

沼气伴热研究进展    李磊磊;郭勇;秦娜娜;黄卫星;

φ4650mm大型反应器的制造    李艳;金燕;

从深井曝气到双威工艺的技术发展    冯生华;蒋惠敏;

直流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烟气脱硫反应器结构的研究    王文明;刘卫平;童永湘;

糖蜜酒精废液的BMP分析和厌氧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韦旭;冼萍;叶凡;陈冠;黄丹;

光合细菌连续制氢试验系统设计    李刚;张全国;杨群发;岳建芝;

循环流化床煤气化反应器的数值模拟Ⅰ:反应器模型与模拟    吕静;郁亮;张香平;张锁江;

大面积功能薄膜的浮法在线制备技术及新型节能镀膜玻璃研究    韩高荣;汪建勋;刘起英;

针-板式流光放电结合脉冲电源降解甲苯    李锻;刘江江;吴彦;李国锋;王宁会;

环状液-固光催化反应器内流场模拟    于洪锋;李鑫钢;罗进飞;高国华;李洪;

金属氢化物空调模拟样机设计与性能    李刚;刘华军;李来风;

反应设备需紧跟石化设计制造步伐    徐涛

反应设备:设计制造须跟上工艺更新    王廷俊

把主打产品做成国内一流    叶迎春 黄静

创新发明高效好氧生物流化反应器    李杰

海绵钛重大科技专项通过验收    本报记者 张益

贵州首个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通过验收    记者 李琦琨

遏制炼化厂污染源碱渣废水处理技术获推广    庞亚斌

名牌之花何以盛开    本报记者 姚耀富通讯员 张强

碱渣废水处理自主技术获推    郑伟

企业应采用先进技术脱硫    丁何

高磷铁矿生物降磷反应器的制作及性能研究    皮科武

有机污染物电化学氧化反应器的流体动力学和传质性能研究    苏静

氢自养反应器去除饮用水中高浓度硝酸盐的研究    陆彩霞

煤直接液化强制循环淤浆床反应器工程化研究    任相坤

氮化镓MOCVD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于海群

化工合成制药废水的高效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周莉莉

脱硝反应器流场与反应物混合模拟优化    陈莲芳

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流向变换催化燃烧反应技术研究    陈耿

内循环气升式反应器流动行为与传质特性研究    罗利佳

厌氧氨氧化过程性能和微生物特性研究    倪寿清

高浓度物料沼气发酵过程传质特性研究及搅拌形式优化    杨浩

厌氧序批与连续流反应器中生物储存和氢利用的研究    刘佩

土霉素、铜对牛粪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机理    牛琳琳

异波折板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张志鹏

浆态床费托合成反应器的数学模拟    纪仕飞

麦秸厌氧消化过程的优化与调控    尉月丽

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微生物种群变化与处理效能研究    丁维

高能燃料燃烧流场的数值模拟与结构设计    张哲衡

浆态床费托合成反应器二维分布模型    卢佳

含生化反应的固定化细胞光生物制氢反应器内的多相传输模型    刘大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