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控制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6:43:56
热度:

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控制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上升,环境及能源问题不断加剧,研发新型能源汽车成为了各大汽车厂商研究的热点,于是带有能量回收系统的混合动力

【摘要】: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上升,环境及能源问题不断加剧,研发新型能源汽车成为了各大汽车厂商研究的热点,于是带有能量回收系统的混合动力汽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能量回收系统是混合动力汽车中的关键部分,可以将制动时车辆的动能通过电机转化为电能储存在储能装置中,待驱动或者加速时通过电机释放出来为汽车提供全部或者部分驱动力,在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同时又降低了环境的污染。目前大多数混合动力汽车的制动力是由电机和机械制动联合提供的,制动过程中如何控制电机制动力和前后轮机械制动力在理想分配比例下工作,使能量回收达到最大化,是目前能量回收系统研发工作的核心。本文围绕上述制动力分配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 首先,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背景及研究意义,概述了能量回收系统的结构组成,同时对制动状态下的汽车进行了受力分析,并绘制了前后轮理想的制动力分配曲线图,之后研究了能量回收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具体的回收过程。 其次,基于对最大能量回收和定比例两种典型制动力分配策略的分析,给出了能量回收系统的控制逻辑和制动力分配策略的设计方案,并在遵守ECE制动法规的基础上,将制动强度从小到大分为四个等级,设计了具体的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的数学模型,之后搭建了整车的能量回收系统模型。 为了控制电机的实际制动力矩和理想制动力矩的偏差,保证车辆的平稳制动,本文搭建了电机制动力矩PID控制器,并分别在初始速度为30km/h、60km/h和100km/h三种典型工况下进行了仿真验证,得出模型的能量回收率在14%-25%之间,达到了本文制动力控制策略的初步设计目标。 最后,文章搭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PID控制器模型,该模型利用BP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调整权系数,实现了对PID控制参数的优化。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带有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制动力分配模型比带有常规PID控制器的模型的能量回收率平均提高了约4个百分点,前轮滑移率更加平稳,且解决了常规PID控制器模型制动开始时电机力矩的波动问题,达到了理想效果。 本文的研究成果验证了所设计的制动力分配策略的实用性及可行性,为今后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完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能量回收 制动力分配 神经网络PID 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69.7;U463.5;TP27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0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10-11
  • 1.2 混合动力汽车概述11-15
  • 1.2.1 能量回收系统简介11-13
  • 1.2.2 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13
  • 1.2.3 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13-14
  • 1.2.4 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14-15
  • 1.3 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现状15-18
  • 1.3.1 国内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现状15-17
  • 1.3.2 国外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现状17-18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8-20
  • 第2章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理论分析20-30
  • 2.1 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结构20-22
  • 2.1.1 混合动力汽车总体结构20-21
  • 2.1.2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结构21-22
  • 2.2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学分析22-25
  • 2.2.1 传统汽车制动力分配22-24
  • 2.2.2 车轮滑移率和路面附着系数24-25
  • 2.3 制动能量回收原理与过程25-29
  • 2.3.1 制动能量回收原理25-26
  • 2.3.2 制动能量回收过程26-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第3章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30-48
  • 3.1 典型的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30-32
  • 3.1.1 最大能量回收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30-31
  • 3.1.2 定比例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31-32
  • 3.2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控制逻辑和方案设计32-33
  • 3.2.1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控制逻辑32-33
  • 3.2.2 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方案设计33
  • 3.3 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模型设计33-38
  • 3.3.1 ECE 制动法规34-35
  • 3.3.2 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模型35-38
  • 3.4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回收系统建模38-46
  • 3.5 本章小结46-48
  • 第4章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仿真与分析48-70
  • 4.1 仿真工况选择和评价标准48-49
  • 4.2 常规 PID 控制器仿真与分析49-58
  • 4.2.1 常规 PID 控制器原理50-53
  • 4.2.2 30km/h 初始速度下的仿真分析53-55
  • 4.2.3 60km/h 初始速度下的仿真分析55-56
  • 4.2.4 100km/h 初始速度下的仿真分析56-58
  • 4.3 BP 神经网络 PID 控制器的仿真及对比分析58-67
  • 4.3.1 BP 神经网络 PID 控制器原理58-65
  • 4.3.2 30km/h 初始速度下仿真分析65-66
  • 4.3.3 60km/h 初始速度下仿真分析66
  • 4.3.4 100km/h 初始速度下仿真分析66-67
  • 4.4 本章小结67-70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70-72
  • 5.1 全文总结70
  • 5.2 研究展望70-72
  • 参考文献72-76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76-78
  • 致谢7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美日电动汽车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    杨方;张义斌;葛旭波;

电力系统数字仿真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汤涌

电动汽车能源供给设施建设现状与发展探讨    陈良亮;张浩;倪峰;朱金大;

我国未来汽车保有量情景预测研究    马艳丽;高月娥;

基于DSP的火箭炮神经网络PID位置控制器的设计    翟小晶;马大为;乐贵高;孙德;

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史自力

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秦朝举;袁丽娟;

道路车辆实际行驶工况解析方法研究    李孟良,李洧,方茂东,刘向民,杜传进,詹兴泉

电动汽车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蒋瑞斌;谭理刚;

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中蓄能器各主要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董晗;刘昕晖;王昕;郑博元;梁卫权;王佳怡;

电动汽车充电站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孟强;

轻型汽车实际行驶工况的排放研究    马冬;丁焰;刘志华;葛蕴珊;

二甲醚部分氧化重整制氢热力学分析及实验    宋凌珺;李兴虎;

我国汽车产业过度进入与产业重组    陆海平

混合动力军车系统选型的加权法研究    李晶晶;邓亚东;

基于ADVISOR的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的建模与仿真    江勋;黄妙华;

复合制动系统制动力分配算法研究    肖琨;

几种变压器励磁涌流抑制方法的性能分析    陈丽;姜国涛;

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靖苏铜;石则强;叶松;于志祥;

论中国车文化的形成标志    任林洁;

电动汽车大规模充电控制技术研究    王科;张乐平;吴俊阳;张明明;雷金勇;

电动汽车充电和运营模式研究与分析    张乐平;吴俊阳;张明明;雷金勇;王科;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及遗传算法优化研究    刘涵;高俊涛;

基于智能微网的电动汽车自适应充放电技术    崔玉峰;张林山;杨晴;王骏;

基于智能微网的电动汽车自适应充放电技术    崔玉峰;张林山;杨晴;王骏;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铁耗分析    徐福增;沈启平;韩雪岩;唐任远;

基于图形界面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设计与研究    张志斌;李世作;文绘;

基础油和润滑油黏度对润滑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汪利平;李桂云;

北京市柴油公交车辆尾气颗粒物和氮氧化合物排放研究    许建昌;李孟良;秦孔建;张远军;

MATLAB/SIMUlink在电力系统暂态分析中的应用    王晶;徐爱亲;

基于混合系统理论的混合动力客车控制策略和参数优化研究    尹安东

太阳能电动车关键技术研究    李春芳

电动轮汽车制动集成控制策略与复合ABS控制研究    王吉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张冰战

基于液压式能量回收的挖掘机动臂节能研究    张树忠

基于域、分岔以及递归投影方法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范孟华

超轻度混合动力汽车优化匹配与仿真研究    尹燕莉

液压混合动力车辆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王玮

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势能回收系统的基础研究    林添良

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功率变换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    胡国珍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武文斌

船舶电力仿真系统建模及拓扑分析    徐滨海

纯电动车电池组管理系统的研究    庄益诗

奇瑞汽车自主创新战略研究    姜萍

微型汽车中国农村市场营销竞争力实证研究    刘建伟

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赵海龙

电动车动力电池仿真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戴贤青

基于EMTDC的高压直流控制保护模型的研究和开发    穆清

混合动力公交客车驱动系统仿真研究    倪定洲

基于ADVISOR的多能量源HEV仿真软件二次开发及应用研究    李宁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窦汝振;李磊;宋建锋;

加入WTO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万君康 ,尹术飞

火箭炮位置伺服系统的复合PID控制    孙德;乐贵高;庄文许;

关于发展煤制油及电动汽车在能效等方面的初步对比分析    蒋莉萍;

以智能电网解决21世纪电力供应面临的挑战    宋永华;杨霞;

追踪与借鉴:探究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与途径    李立理;张义斌;靳晓凌;孙强;

日本新能源推进机制建设的最新动向及启示    王峰峰;

坚强智能电网——服务国家碳减排目标    吴鹏;单葆国;葛旭波;顾宇桂;赵静;

电动汽车研究综述    夏德建;

以技术动力学视角看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    张树伟;

混合动力汽车复式制动系统的设计与性能仿真    王鹏宇

汽车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结构与原理    李巍

轿车改型后制动力分配合理性分析与改进措施    刘景辉;张建武;鲁统利;江明;

对转向过程中理想制动力分配形式的理论研究    周英杰;

汽车电子制动力分配的分级控制与仿真研究    李锐;王蓉;赵双;谢颖;袁威;

制动力分配优化设计研究    张耀举;龚洪;范鹏;

基于实际载重的汽车前后轴制动力分配系统设计    张吉康;

制动力分配理论及其各种调整装置的特性    

制动力分配理论及调整装置    杨俊孟;

制动力在车轴上的分配    林重博;李浩;

制动力分配优化计算    谢卫国;

桥梁制动力液压传递装置试验研究    许克宾;李宏年;安瑞生;霍铭煊;李根成;戴爱华;张金英;

感载比例阀静特性的优化设计——变制动力固定分配为可变比例式    朱美璋;

理想制动力分配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    崔胜民;张京明;宋宝玉;孙刚;

客车前后轴对制动器的要求    吴劲松;李家银;

混合动力汽车机电复合制动制动力分配与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    张建龙

轻型越野汽车牵引力/制动力控制系统研究    赵健

商用车牵引力与制动力集成控制算法研究    孙万峰

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与稳定性集成控制算法研究    尚明利

用于汽车制动力分配的数字电液比例系统    张斌

混合动力客车制动力协调控制算法研究    张体环

客车电子制动系统制动力分配控制算法    李伟

汽车轴间制动力分配优化设计与制动性能计算机仿真研究    孟树兴

线控制动系统制动力分配策略研究    黄源

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控制研究    芦冰

轿车制动系建模与仿真及ABS控制策略    刘景辉

汽车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的仿真研究    邓龙军

SX4257NR324型重型卡车制动系统性能优化    王红星

JS6608型客车车轴间制动力分配优化设计    张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