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施用秸秆堆肥对老参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6:42:17
热度:

施用秸秆堆肥对老参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摘要】:研究施用秸秆堆肥对老参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白浆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秸秆堆肥不同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调控作用。施用

【摘要】:研究施用秸秆堆肥对老参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白浆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秸秆堆肥不同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调控作用。施用秸秆堆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5.2%、7.6%和10.1%,土壤代换量、代换性盐基、盐基饱和度与秸秆堆肥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趋势;施用秸秆堆肥后,土壤容重显著降低,二者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趋势,总孔度和含水量显著增加,土壤中0.25mm的水稳性团粒总量明显增加;人参产量极显著增加,趋势表现为S15S10S5。施用秸秆堆肥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供肥性能,增加人参产量。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
【关键词】秸秆 堆肥 老参地 理化性状
【基金】:吉林省科技厅项目(20090712,2011-0750)
【分类号】:S567.51
【正文快照】: 因人参忌连作,多年来我国一直沿用伐林的方式栽培人参,伐林栽参造成森林生态平衡失调等一系列问题。利用老参地栽参可以节省林地,缓解参、林矛盾,对于恢复长白山的生态环境、促进参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30年来,我国参业工作者对老参地生态恢复及再利用模式开展了大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堆腐还田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张虎,常江

长白山区参后地生态恢复与再利用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杨利民,陈长宝,王秀全,张连学,田义新

施用秸秆堆肥对人参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赵英;王秀全;侯玉兵;陈春雨;

施用秸秆堆肥对人参地上部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赵英;王秀全;张明远;崔永柱;王义平;王英来;

长期秸秆还田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    劳秀荣,吴子一,高燕春

老参地(参后地)永续栽参的土壤处理    曹志强,许永华

土壤微生物量作为土壤肥力指标的探讨    张海燕;肖延华;张旭东;李军;席联敏;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作为土壤肥力指标的探讨    薛菁芳;高艳梅;汪景宽;付时丰;祝凤春;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研究综述    朱玉芹,岳玉兰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麦玉轮作体系中秸秆钾对土壤钾库平衡的影响    董玉良,劳秀荣,孙伟红,张昌爱

植物残体在不同利用方式红壤中的腐解及对红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田林双;戴传超;史央;王兴祥;赵庆新;

四川凉山盐中灌区高产稳产农田土壤培肥研究    彭世逞;吉牛拉惹;

留茬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李伟;

有机肥和无机肥与土壤调节剂配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蒋刚;李经勇;周凤云;王培华;唐永群;樊仕勇;李超明;曾宪琪;

海拉尔西山公园樟子松根际微生物季节动态研究    高明华;高天凝;张志琰;

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生物学性状变化的研究进展    刘丽丹;谢应忠;

人参生长年限与海拔高度对栽培人参土壤中大量元素的影响    张可;赵岩;张连学;

秸秆堆腐还田技术及效益分析    孙学亮;

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呼吸强度动态变化的研究    李浩;马万里;吴永胜;吕桂芬;卢萍;

侵蚀环境退耕撂荒地水稳性团聚体演变特征及土壤养分效应    戴全厚;刘国彬;薛萐;翟胜;李小利;

黄淮海平原耕地质量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    李晓林;张宏彦;

不同菌种秸秆生物反应堆对日光温室生产的影响    岳玲;卫向东;靳玉荣;郭俊秀;孙薇薇;李春风;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韩春丽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恢复演替的生态学过程及机理研究    郝文芳

葡萄连作障碍机理及调控途径的研究    李坤

栽培技术对新疆长期连作棉田生产力影响的研究    樊华

城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与微生物量碳研究    张鸽香

覆草旱作条件下稻田土壤肥力性状、碳氮动态及水稻生产力特征研究    王栋

冬小麦对昼夜不同增温的地下生物学响应特征及其机制    张彬

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淑平

临沂烟区绿肥还田配套技术的研究    庞敏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连作条件下有机物料对平邑甜茶根系及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    苏立涛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碳、氮矿化特征研究    张丽娟

连作马铃薯生理指标及根际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    裴国平

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性状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朱法亮

生态有机肥对烤烟南江3号产量质量效应研究    尚军

适应秸秆还田的多功能菌剂对冬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控效果及还田效应    李珊

河北平原作物秸秆主要利用途径的效率与效益的系统研究    王士超

有机肥改土对农田土壤结构及人参质量的影响    薛振东;魏汉莲;庄敬华;

有机物料的腐解及土壤有机质的调控    王兆荣;王宏燕;种传立;

作物秸秆对黑垆土的培肥效果    蒋维新,周广业

有机物料对提高土壤肥力的效应分析    曾广骥;付尚志;金平;

玉米秸秆和根茬还田对黑土有机质数量和品质的影响    迟凤琴;王鹤桥;宿庆瑞;王英;

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及其配套技术    胡铁庄;李雪琴;徐全印;雷晓天;

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定位监测研究 第二报 黑土玉米秸秆还田效果的研究    孙宏德;李军;尚惠贤;朱平;刘淑环;安卫红;宋雅茹;吴广礼;

老参地改良后微生物生态类群的变化    张梦昌,金裕姬,马晶,王洪楷

老参地栽参的研究进展    安秀敏,王秀全,刘兆娟,初丽娟

施用化肥对人参产量性状的影响    赵英,王秀全,郑毅男,任跃英,刘桂艳

施用秸秆堆肥对人参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赵英;王秀全;侯玉兵;陈春雨;

老参地再利用势在必行    黄瑞贤,孙春华,黄淑敏

对老参地土壤消毒技术的几点看法    黄瑞贤,黄淑敏

老参地利用初探    娄子恒;车连凯;

老参地栽参问题的综述    王荣生;

EM处理老参地对土壤养分转化影响的研究    李刚,赵义涛,姜晓莉,李咏梅

EM处理老参地对西洋参根内源激素系统的影响    李刚,董学会,姜晓莉,车熙哲

老参地栽参的初步调查    王韵秋;

老参地重复栽参技术    李明;

利用老参地栽培天麻初报    姜丛;李永第;

添加秸秆对于菌根三叶草适应铅锌尾矿逆境的机理研究    杨秀梅;王冬梅;陈宝冬;朱永官;

水稻秸秆品质与稻米品质同步遗传改良的研究    郑金贵;王逸群;许明;刘峰;蒋家焕;陈福禄;林世强;

发展中的成都平原生态蔬菜业    屈小江;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我市设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刘淑萍;

保护性耕作小麦免耕播种农艺适应农机的研究    刘博;曹连生;古润生;

鲜食玉米—青贮玉米复种模式研究    杜桂娟;曹敏建;马凤江;刘可杰;杨姝;

玉米秸秆安全还田方法的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罗洋;邱贵春;蔡红岩;

秸秆提取类腐植酸物质及其在水稻苗上的应用    吕品;于志民;周琳;

甜高梁种植及综合开发利用    马文健;王树森;王元强;杨广营;

有机肥的不同配置对植烟土壤氮素供应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杨宇虹;杨丽萍;赵正雄;

用秸秆换酒糟喂牛比种玉米收入还高    本报记者 钟燕平

秸秆变成宝 种地不耕田    何松 张韬 本报记者 魏星奎

牧草秸秆“联姻” 优势互补青贮    司马长风 王金贵 刘巧凤

秸秆返田可增产 专家为你传经验    记者 丁振

油葵秆变成牲畜“面包”    通讯员 马保忠 刘新海

老参地再栽参研究有新进展    黄瑞贤

谷秆两用稻选育及其秸秆高效利用技术    唐伟

烤烟用肥有哪些    老贵

“秸秆不烧”又有新办法    记者 左中甫 通讯员 储健 留青

加强麦田管理 确保适时足墒出苗    记者  张啸伟

氮素施用技术和不同保墒耕作施肥对土壤水肥因子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徐福利

一年两熟地区全程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与效应研究    刘立晶

东北垄作蓄水保墒耕作技术及其配套的联合少耕机具研究    贾洪雷

棉秆压缩成型特性的试验研究    徐新惠

化肥配施秸秆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土壤的培肥效应研究    周瑞华

不同处理条件下转Bt基因大豆秸秆中毒蛋白降解的研究    郜李彬

实芯植物秸秆的力学模型及受压缩状态应力分析研究    崔英

秸秆微生物堆肥配方优化及对盐碱地改良初探    周晓飞

微生物制剂EM对老参地栽西洋参效应的研究    姜晓莉

施用不同菌肥对人参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周淑香

不同堆肥原料有机无机复混肥对辣椒和油菜生长及土壤供氮特性的影响    蒋小芳

人参根系分泌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参后地植物修复    王韶娟

猪粪蝇蛆堆肥对杭白菊土壤肥力性质提升及生化性质响应    周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