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重度混合动力汽车油耗和排放综合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6:37:04
热度:

重度混合动力汽车油耗和排放综合控制策略研究【摘要】:混合动力汽车在模式切换过程中发动机频繁起停,造成排气温度和三元催化器蜂窝层温度下降,催化转化效率降低,影响其排放性能。混合动力汽

【摘要】:混合动力汽车在模式切换过程中发动机频繁起停,造成排气温度和三元催化器蜂窝层温度下降,催化转化效率降低,影响其排放性能。混合动力汽车装备有发动机和电动机两个动力源,电动机辅助发动机进行转矩输出或者发电,可以在满足动力性要求的前提下对发动机工作点进行优化,为加快三元催化器起燃、降低发动机冷起动阶段的排放提供了更灵活的控制自由度;利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上的大容量电池和高电压设备为三元催化器提供大功率的外接热源,也可以为解决冷起动阶段的排放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研究混合动力汽车油耗和排放、尤其是冷起动阶段三元催化器出口排放的综合控制,对于进一步提高油耗和排放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某双离合器重度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对象,以提高燃油经济性和改善冷起动阶段排放水平为研究目标,开展了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的优化设计,具体研究工作概括如下: (1)建立了重度混合动力汽车整车动力学模型。以发动机平均值理论为基础,结合热力学定律,建立了计算发动机输出转矩、油耗与排放的发动机动力学模型和计算HC/CO催化转化效率的三元催化器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基于经典车辆纵向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在NEDC工况下AMT以经济性换挡规律进行换挡的整车冷起动排放仿真模型,并且分析了燃油补偿控制对空燃比和三元催化器效率的影响。 (2)建立了重度混合动力汽车油耗和排放多目标全局优化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重度混合动力汽车油耗和排放综合控制数学模型,针对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在运行模式切换时发动机频繁起停的特点,在建立油耗模型时考虑了发动机起停的影响。然后依据Bellman最优性原理,将混合动力汽车在特定工况下的全局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一个单步、多阶段决策问题,采用动态规划算法建立递归方程并进行求解,得到最优控制量。最后将最优控制量在整车动力学模型中正向求解,得到最优状态变量和多目标函数的最优值。 (3)建立了重度混合动力汽车油耗和排放多目标实时控制策略。首先提出以加快三元催化器起燃为目的的能量管理模糊控制策略,通过提高发动机排气温度加快催化器起燃,改善冷起动阶段的排放。然后提出利用重度混合动力汽车的大功率电池对三元催化器进行加热以缩短其起燃时间的电加热控制策略,并计算了电加热型三元催化器EHCS(electrically heated catalyst system)冷起动阶段的蓄电池电量等效油耗,同时分析了EHCS电加热功率和安装位置对催化器温度、起燃时间、HC/CO排放量、等效油耗和整车运行模式的影响;最后依据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分别针对加速三元催化器起燃、降低油耗与三元催化器出口处排放两个不同的优化目标函数,依次应用时间最短控制和燃料最少控制方法,对目标泛函求极值以得到相应的最优控制策略,并且对制动、停机工况下的控制策略进行比较,以分析发动机起停优化控制对整车油耗和排放的影响。 (4)建立了重度混合动力汽车油耗和排放多目标随机最优控制策略。首先在对沿固定线路上采集到的实际车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实际路况等效为一段标准路况与白噪声随机干扰的叠加,从而将实际道路条件下的混合动力汽车油耗和排放的控制问题转化为标准路况条件下的随机白噪声干扰最优控制问题。然后以发动机油耗和三元催化器出口排放为多目标优化函数,建立了包含三元催化器温度状态的重度混合动力汽车二次型状态方程。最后采用随机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对蓄电池SOC(state of charge)、车速、三元催化器温度和出口排放等实际状态进行卡尔曼滤波估计,以对电机功率和发动机功率等输出变量进行最优反馈,从而实现了重度混合动力汽车的油耗与排放优化控制。 (5)完成了重度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台架实验。搭建了重度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硬件在环实验台,基于MATLAB/Simulink/dSPACE仿真平台开发了相应数据采集与控制程序,实现了对被测试对象的数据采集及控制,完成了重度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行车充电等工况下的油耗和排放综合控制台架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的混合动力汽车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也部分验证了所开发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 排放 三元催化器 能量管理 动态规划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U469.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绪论11-27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11-16
  • 1.1.1 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11-12
  • 1.1.2 传统汽车排放控制技术12-14
  • 1.1.3 混合动力技术14-16
  • 1.2 课题的提出16-17
  • 1.3 课题的相关研究现状17-24
  • 1.3.1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17-24
  • 1.3.2 混合动力汽车排放研究现状24
  •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24-27
  • 2 车辆动力系统建模27-48
  • 2.1 引言27
  • 2.2 整车主要结构及性能参数27-29
  • 2.3 发动机模型29-35
  • 2.3.1 进气歧管空气流动模型30-31
  • 2.3.2 燃油吸附及蒸发模型31-32
  • 2.3.3 发动机旋转动力学模型32-33
  • 2.3.4 发动机热力学模型33-35
  • 2.4 三元催化器模型35-40
  • 2.4.1 氧存储模型35-36
  • 2.4.2 三元催化器稳态效率模型36-37
  • 2.4.3 三元催化器热力学模型37-40
  • 2.5 自动变速器换挡规律40-41
  • 2.6 车辆行驶动力学模型41-43
  • 2.7 整车动力学模型及模型验证43-47
  • 2.8 小结47-48
  • 3 重度混合动力汽车油耗和排放多目标全局优化48-64
  • 3.1 引言48
  • 3.2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优化数学模型48-52
  • 3.2.1 目标函数48-51
  • 3.2.2 约束条件51-52
  • 3.3 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52-57
  • 3.3.1 考虑蓄电池 SOC 单状态的动态规划算法53-56
  • 3.3.2 考虑蓄电池 SOC 和三元催化器温度状态的动态规划算法56-57
  • 3.4 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能量管理策略仿真与分析57-63
  • 3.4.1 油耗和发动机出口排放多目标标优化分析57-59
  • 3.4.2 油耗和三元催化器出口排放多目标优化分析59-61
  • 3.4.3 权值系数对油耗和排放影响61-62
  • 3.4.4 发动机起停对油耗的影响62-63
  • 3.5 小结63-64
  • 4 重度混合动力汽车油耗和排放多目标实时控制64-85
  • 4.1 引言64
  • 4.2 加快三元催化器起燃的模糊逻辑控制策略64-67
  • 4.2.1 模糊逻辑控制规则64-65
  • 4.2.2 仿真结果分析65-67
  • 4.3 加快三元催化器起燃的电加热控制策略67-73
  • 4.3.1 电加热型三元催化器动力学模型67-68
  • 4.3.2 三元催化器电加热控制规则68-69
  • 4.3.3 仿真结果分析69-73
  • 4.4 基于最小值原理的混合动力汽车油耗和排放多目标实时最优控制73-83
  • 4.4.1 最小值原理理论基础73-75
  • 4.4.2 加快三元催化器起燃的时间最短控制策略75-77
  • 4.4.3 混合动力汽车油耗和排放多目标控制策略77-83
  • 4.5 小结83-85
  • 5 重度混合动力汽车油耗和排放多目标随机线性最优控制85-98
  • 5.1 引言85
  • 5.2 系统动力学模型85-93
  • 5.2.1 随机路况85-87
  • 5.2.2 系统二次型状态方程87-91
  • 5.2.3 系统稳定性判断91-93
  • 5.2.4 建立目标函数93
  • 5.3 随机线性最优控制器93-95
  • 5.4 仿真结果分析95-97
  • 5.5 小结97-98
  • 6 重度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台架实验98-109
  • 6.1 引言98
  • 6.2 重度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实验台工作原理98-103
  • 6.2.1 重度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实验台结构原理98-101
  • 6.2.2 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101-102
  • 6.2.3 测控软件开发102-103
  • 6.3 重度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控制实验103-108
  • 6.3.1 纯电动实验103-104
  • 6.3.2 行进间起动发动机实验104-105
  • 6.3.3 联合驱动实验105-107
  • 6.3.4 行车充电实验107-108
  • 6.4 小结108-109
  • 7 结论与展望109-112
  • 7.1 主要结论109-110
  • 7.2 论文创新点和后续研究工作展望110-112
  • 7.2.1 论文创新点110-111
  • 7.2.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111-112
  • 致谢112-113
  • 参考文献113-125
  • 附录125-126
  •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125-126
  •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12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混合动力控制策略对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张君鸿;梁海波;

点火提前角对混合动力发动机起动工况HC排放的影响    周光伟;蔡忆昔;张彤;朱磊;李小华;

汽车发动机起动过程的动力学仿真    李红朋,秦大同,杨阳,徐佳曙

ISG混合动力再生制动系统硬件在环仿真    秦大同;杨阳;詹迅;胡建军;杨亚联;

ISG混合动力再生制动系统压力协调控制策略    杨阳;杨文辉;杨亚联;秦大同;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单元的研究与开发    张欣,李国岫,宋建锋,王大兴

中度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经济性预测控制研究    舒红;高银平;杨为;蒋勇;

基于工况识别的HEV自适应能量管理算法    周楠;王庆年;曾小华;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动态协调控制方法硬件在环仿真    罗禹贡;杨殿阁;李孟海;李克强;连小珉;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控制策略优化    张昕;宋建峰;田毅;张欣;

汽油机多区燃烧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李岳林

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动态协调控制问题的研究    童毅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何海

CVT轻度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胡明辉

柴油机ISG混合动力系统瞬态过程优化控制研究    田硕

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能量优化管理策略研究    熊伟威

汽油机油膜动态效应及瞬态空燃比控制的研究    舒咏强

小角度随机往复振动条件下陀螺姿态测量研究    宋海峰;邓浩;张蓉;游安清;王磊;赵平;叶长春;余丽霞;

瓦斯流动对电磁辐射频谱的影响    聂百胜,何学秋,孙继平,王恩元,刘贞堂

超高强度合金钢铣削中切削力特征的非线性析因研究    龙震海,王西彬,王好臣

差分格式对柴油机进气流动模拟计算结果的影响    杜巍;刘福水;李向荣;

履带式混合动力车辆控制策略硬件在环仿真    张承宁;吴静波;邹渊;李军求;

轻型车低温下冷起动后排放规律的试验探讨    孙国斌;

并联式混和动力汽车转矩管理策略的设计与仿真    孙文凯;严运兵;

双燃料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王立杰;汪春梅;张超;左承基;

包装材料振动传递特性试验数据采集及处理    刘乘

包装件压力试验机计算机测控系统    刘乘,刘晓波

轿车用直喷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CFD分析    王宝林;邓帮林;李军成;许胜利;冯仁华;

并联混合动力轻型客车控制策略改进设计    何海波;郑燕萍;蒋元广;

HEV混合制动系统制动能量分配的最优控制    巫尚荣;何仁;

JS-803全自动智能控制加药装置在中央空调循环水处理中的应用    魏能姜;

自动测试系统的软件平台设计    柳爱利;吴华丽;

汽油/CNG两用燃料发动机ECU在环仿真    吴伟斌;李礼夫;洪添胜;

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串联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    谢鑫;

LPG转子发动机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    陈瑞;潘剑锋;范宝伟;邬迪;

基于平板碰撞的燃油超近距撞壁喷雾数值模拟研究    生南南;孙彦华;杜宝国;

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串联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    谢鑫;

基于混合系统理论的混合动力客车控制策略和参数优化研究    尹安东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控制系统和控制策略研究    杨新桦

混合动力汽车双机械端口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究    庞珽

气动燃油混合动力车混合效能分析及其电控气动发动机的研究    陈平录

液压挖掘机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林潇

电动汽车运行状态识别及HEV控制策略研究    田毅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控制品质评价与优化    张建国

面向产品工程化的混合动力客车设计方法研究    杨钫

半挂汽车列车动态特性分析与鲁棒控制    常胜

YC6T柴油机进排气系统性能仿真及优化研究    崔洪江

缸内流场结构对天然气发动机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    张波

某16V型柴油机相继增压性能分析    李琦

多功能燃烧弹的研究    田文凯

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性能模拟研究    尹佳

汽油机瞬态工况空燃比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李薛

基于CFD的柴油机喷雾过程模拟计算研究    刘劲松

用于ECU硬件在环仿真测试的发动机起动过程仿真技术的研究    郭强

汽车发动机动态综合试验系统的研究    吕胤鼎

基于MATLAB/Simulink的高压共轨柴油机仿真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雷晶

基于实训模拟器互联的汽车柴油发动机实训模拟系统    王文

电控汽油机初始MAP图的仿真计算    沙超群,张付军,黄英,葛蕴珊

电动汽车传动系参数设计及动力性仿真    姬芬竹;高峰;吴志新;

电动车辆设计中的匹配理论研究    何洪文,余晓江,孙逢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    叶玲,杨志伟,李昆

交流电机数学模型的研究    李含善,李志民

轿车用自动变速箱的发展动态    刘钊,黄宗益,李庆

汽油机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    李岳林,袁翔,曾昭茂,徐小林

湍流参数对燃烧循环变动影响的模拟分析    李岳林,罗云飞,秦志斌,郭晓汾

电涡流测功机的正确选型与合理使用    黄明强

分形在汽油机燃烧模拟中的应用    臧成,蒋炎坤,马元镐,陈国华

效率补偿后的金属带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匹配控制策略    廖建

驱动工况的ISG型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    胡洪祥

混合动力客车最优工作曲线控制策略研究    孙树韬

并联混合动力客车模糊控制策略的研究    刘胜铁

四缸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设计及其仿真系统研究    包生重

电喷汽油机过渡工况空燃比控制方法研究    宫唤春

基于神经网络的汽油机电控标定技术研究    刘鑫

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野心不小”    

国外新型专用车展示    宁文祥;

锦上添花 2011款现代索纳塔混合动力版与涡轮增压版    

混合动力环保廂式概念货车问世    吴融华

串联式混合电动汽车发动机转速控制研究    耿东,郝利君

混合动力无踏步大客车——“AERO NOSTEP HEV”    杨妙梁

福特推出Escape混合动力SUV    刘娟

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阳鹏 ,余卓平 ,张立军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经济性研究    吴森,赵世科

IEDbeON混合动力概念车与Aaab乙醇燃料概念车    吴建;

混合动力系统工作原理简述及系统技术特点    宋百朝;杨森林;宋东虹;冯朝昀;杨新琴;

东风EQ7200HEV混合动力轿车成本分析和市场探索    徐平兴;朱禹;

ISG型混合动力系统结构分析及设计应用    叶先军;张炳力;王希珍;

节能减排 大力发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张冰战;赵韩;江昊;

混合动力电动公交车的技术问题研究    王大兴;岑艳;梁龙;张欣;

GZ6110H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开发    郑方明;邹少华;林济余;

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匹配评价指标的探讨    何仁;王若平;王宪英;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客车SHEB6110的系统设计和仿真分析    孙立清;李闽;萧玉玮;李玉芳;于蕾艳;

串联式混合动力城市客车APU控制策略研究    熊华胜;卢兰光;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馈系统分析    殷承良;彭栋;

汽油混合动力技术改变汽油机发展前景    哈尔滨东安动力发动机有限公司 刘大华

上海汽车将实现混合动力轿车商品化    王进

春兰动力镍氢电池摘取奥运绿色公交入场券    张萍

春兰动力镍氢电池在京中标    记者 贲腾 通讯员 张萍

南车时代新能源产业效果凸显    矫阳

一汽红旗混合动力轿车解放混合动力客车研制成功    尹永生

混合动力 日本走在了前面    本报记者 刘坚

首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国家标准发布    记者 马文生

50辆环保大巴亮相高交会    佘慧萍

郑州宇通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批量上市    记者 李建伟

重度混合动力汽车油耗和排放综合控制策略研究    隗寒冰

混合动力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开发及排放控制研究    王存磊

静液传动混合动力轮边驱动车辆节能与控制特性研究    王昕

前后双离合器式并联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控制策略研究    黄援军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参数匹配方法与控制策略的研究    郑维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参数匹配方法与控制策略的研究    郑维

插电式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大客车关键技术研究    刘玺斌

混合动力拖拉机动力特性的研究    邓晓亭

混合动力电动代步车关键技术的研究    李正明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无刷直流电机动态性能及控制策略的研究    姜卫东

混合动力电控自动调速系统试验台开发    黄小枫

ISG型混合动力长安汽车关键技术研究    杨雪梅

基于dSPACE的混合动力控制器原型研究与开发    段薇

混合动力SUV总成参数匹配与优化    陈祥丰

基于42V电源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研究    张娟萍

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多能源控制策略研究    张杰

混合动力轻客动力参数匹配及控制策略研究    何海波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系统设计与仿真    方丹

混合动力轿车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和研究    郭璐璐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的研究    刘家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