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对根区土壤酶活性、无机氮及呼吸量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6:33:45
热度:

秸秆对根区土壤酶活性、无机氮及呼吸量的影响【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土壤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秸秆对根区土壤酶活性、无机氮总量和呼吸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的加入,使土壤脲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土壤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秸秆对根区土壤酶活性、无机氮总量和呼吸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的加入,使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秸秆加入量达显著差异,但其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其它酶活性变化规律不同,大豆田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玉米田多酚氧化酶活性。土壤无机氮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大豆田土壤加入秸秆后,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而玉米田土壤差异显著。各处理间土壤呼吸总量与秸秆加入量均达差异显著水平,玉米田土壤高于大豆田土壤。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田土壤4种酶活性与无机氮和呼吸量均呈显著相关,而大豆田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无机氮均呈极显著相关。因此,秸秆的加入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了土壤酶活性、无机氮的含量及呼吸量。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秸秆 根区土壤 酶活性 无机氮 呼吸量
【基金】: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 东北农业大学创新团队基金
【分类号】:S154.2
【正文快照】: 秸秆是农田土壤有机质的一项主要来源,秸秆还田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土壤侵蚀,是国内外都提倡的保护性耕作措施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2]。还田的秸秆是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直接施入土壤会刺激微生物活动而将固持一部分土壤有效氮,可见,土壤氮素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腐植酸复合肥对土壤养分转化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彭正萍,门明新,薛世川,孙旭霞,薛宝民,毕淑芹

外源添加物对秸秆还田土壤中无机氮转化影响    郑立臣;解宏图;李维福;

温度和脲酶抑制剂影响下的土壤脲酶动力学行为    隽英华;陈利军;武志杰;

大豆连作土壤多酚氧化酶研究    贾新民,于泉林,沙永平,郑玉龙,赵萍,高彦彬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玉米间作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王平;马忠明;包兴国;孙景玲;王德权;杜少平;

长期秸秆还田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    劳秀荣,吴子一,高燕春

秸秆还田后碳、氮在土壤中的积累与释放    杨志谦,王维敏

不同培肥措施对藏东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李萍,徐雅梅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周礼恺,张志明

陕西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分析    和文祥,朱铭莪

秸秆还田量的农田生态效应研究    强学彩

玉米秸秆连续多年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吴菲

泰安、威海棕壤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    葛晓轩;孟庆华;李根英;

设施栽培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袁亮;李絮花;李润;路超;赵朋;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通径分析    黄书涛;

有机肥料对土壤可溶性氮素变化的影响及肥效研究    赵明;赵征宇;蔡葵;于秋华;王文娇;

不同水肥条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朱同彬;诸葛玉平;刘少军;娄燕宏;

轮作和休茬对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    吴焕涛;魏珉;杨凤娟;王秀峰;

山东主要土类的解磷细菌及其与供磷特性的相关分析    王健;刘波;陈文;孟庆华;刘继永;

山东潮土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    刘继永;陈文;刘波;王健;孟庆华;

生态养猪模式中发酵床优势细菌的微生物学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张庆宁;胡明;朱荣生;任相全;武英;王怀忠;刘玉庆;王述柏;

啶虫脒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及数量的影响    李慧冬;李瑞菊;杜红霞;王文博;陈子雷;

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的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    叶功富;侯杰;张立华;卢昌义;陈胜;黄荣钦;

广州菜园土壤的微生物生态特征的研究    黎宁;李华兴;赵兰凤;朱凤娇;邝培锐;张育灿;林日强;

西瓜根系和地上部水浸提液对自身及其他蔬菜种子发芽的影响    乜兰春;

水土流失区芒萁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研究    岳辉;李志真;钟炳林;

畜禽粪便快速发酵生产微生物有机肥的研究及其应用    林先贵;王一明;束中立;黄武建;

毒死蜱与乙草胺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及呼吸强度的影响    马爱军;何任红;蒋新宇;林玉锁;

珠穆朗玛峰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土壤酶活性研究初报    孙辉;唐亚;罗英;祝其丽;

荣宝消毒剂对蕉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其呼吸强度的影响    聂盛仙;缑武龙;张丽娟;张志红;李华兴;席荣宾;赵兰凤;俞建刚;

崇明东滩两种典型湿地土壤有机碳汇聚能力的差异性及其成因分析    李艳丽;王磊;张文佺;张士萍;王红丽;付小花;乐毅全;

互花米草控制技术对湿地土壤有机碳保留、汇聚能力的影响    李艳丽;王磊;张文佺;张士萍;王红丽;付小花;乐毅全;

连作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酚酸的累积及其化感效应    王延平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两种典型盐生植物耐盐机理及应用耐盐植物改良盐渍土研究    李瑞利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高效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研究    胡安辉

油茶林健康经营关键技术研究    刘君昂

影响土壤中Cr(Ⅵ)吸持与Cr(Ⅲ)氧化的主要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闫峰

渭北旱作苹果园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水分养分效应研究    高茂盛

土壤中铁铝氧化物对Bt毒素吸附的影响    邓雅丽

施用工程菌和草木灰对污染土壤Cd形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朱小娇

鄂北岗地不同品种冬小麦氮效率差异性的研究    柴彦君

鄂南棕红壤区施用石灰对桃园土壤和树体营养的效应研究    蔡东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除草剂阿特拉津和氯磺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的影响    江雪飞

空心莲子草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酶活的影响    王志勇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乐丽鑫

改良剂调控对海州香薷修复铜镉复合污染红壤的影响    刘燕红

转基因番茄对土壤生物学性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郭文文

秸秆还田免耕撒播小麦技术研究    白瑞贤,杜文建,梅碧蓉

肥料定位试验中处理与年份互作效应分析    姜文武,陈式谷

杨槐混交林生长及土壤酶与肥力的相互关系    赵林森,王九龄

覆盖免耕——现代农业田间技术新改革    李宪章

秸秆配施不同氮量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刘善江

夏玉米免耕播种不同机械施肥方式的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    王秀,赵四申,高清海,马大敏

TDR法、中子法、重量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比较研究    王贵彦,史秀捧,张建恒,梁卫理

秸秆还田添加氮素调节碳氮比的研究    刘臧珍,王淑敏,杨丽琳

大棚黄瓜连作对根系活力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吴凤芝,栾非时,王东凯,王伟,刘元英

试论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    胡祥英,顾绍军,孙皓,刘群松,方鸿国

连续施用棉籽饼和棉秆还田及化肥配施的培肥效应    姜益娟;郑德明;吕双庆;万素梅;李立平;

施肥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王娟

秸秆还田条件下提高发酵效率的技术研究    陈春宏,汪寅虎,柯福源,张明芝,顾永明

制定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规程的研究    

凤冈油菜秸秆还田的效果分析    刘富春

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赵继献,朱文秀

秸秆还田地块耕作管理“三要”    薛玉华

浅析作物秸秆还田应用技术    马金芝;刘悦上;陆卓;

应用生态系统原理发挥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    余彦波,刘棣良

古县村秸秆还田经验    杨胜利

浅谈秸秆还田与土壤改良的关系    舒小琴

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朱自学;刘天学;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作物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    何建新;王志进;朱建桦;张晓建;严玉娟;

推行绿色技术 发展低碳农业    任小平;孙达义;

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李金磊;曹东京;

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邹城市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孟宪平;张存强;袁伟;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性能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焦志华;黄占斌;李勇;王文萍;颜丙磊;彭丽成;

苄嘧磺隆胁迫下河岸带植物根际微生物生态效应与降解作用    杨长明;陈海雁;李建华;

有机肥中养分潜量及其再用的意义研究——以白银市兴电灌区北滩乡为例    杨思存;霍琳;王建成;芦满济;

科凯生物工程秸秆还田技术应用    马建宏;许春香;陈德星;杨步银;袁瑜;

四川盆地秸秆还田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    陈尚洪;刘定辉;朱钟麟;舒丽;王昌全;

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安徽凤阳县 田益全

秸秆还田及绿肥利用技术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兴仁

秸秆还田技术措施    毛国强

秸秆还田的好处    冯国明

秸秆还田新技术有望推广    丁玲娜

秸秆还田PK“狼烟四起”    王震波

秸秆还田方式的选择必须因地制宜    冯国明

秸秆还田的技术要领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曹一平 教授

冬季秸秆还田的几种方式    彭杰

陕西 建设20万亩示范田 秸秆还田不再难    记者 王洪伟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棉铃虫个体发育过程中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杨晓梅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以连续秸秆还田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为例    李贵桐

酶活性及微生物在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过程变化的研究    谷洁

不同农业措施影响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演化规律研究    范丙全

苹果园土壤微生物类群与栽培环境关系的研究    陈伟

水旱轮作条件下根区与非根区土壤钾素变化及固定释放特性研究    李小坤

黄淮海平原土壤节肢动物对耕作和施肥的响应    朱强根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和土壤的影响    苗峰

秸秆—根茬粉碎还田联合作业机的研究    李春胜

一二代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生物活性的对比研究    蔡琼

还田秸秆配施外源酶效应研究    韩玮

关中平原田块尺度上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肥力及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南雄雄

秸秆还田农户意愿与机械作业收益实证研究    李建政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路文涛

高产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秸秆还田效应的研究    夏炎

适应秸秆还田的多功能菌剂对冬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控效果及还田效应    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