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对玉米碳转运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6:17:41
热度:

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对玉米碳转运的影响【摘要】:试验采用盆栽方式,设置氮肥和秸秆还田2个因素,10次重复,4个施氮水平(N0、N1、N2、N3),施纯氮量分别为0、75、150、30

【摘要】:试验采用盆栽方式,设置氮肥和秸秆还田2个因素,10次重复,4个施氮水平(N0、N1、N2、N3),施纯氮量分别为0、75、150、300 kg hm-2。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的施用量增加,无论有无秸秆添加,玉米光合碳量均呈现升高的趋势;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为300 kg hm-2时,光合碳量最大、产量最高;N0光合碳量对籽粒贡献率最大,JN1光合碳量对籽粒贡献率最小。对于玉米器官碳运转总量来说,JN2处理最大;随着施氮水平的继续提高,碳水化合物的转运相对减少,JN0的器官碳运转总量最小。当施氮量达到N2、N3水平时,无秸秆添加处理的玉米穗重分别为134.3 g、167.5 g,低于秸秆添加处理的154.5 g和176.7 g。玉米百粒重变化与穗重变化呈现出相似趋势。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玉米 秸秆还田 氮肥 碳转运
【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903007) 辽宁省教育厅项目(L2011110)资助
【分类号】:S513
【正文快照】: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不仅直接为人类提供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而且主要通过畜禽养殖业,为人类提供肉、奶、蛋等,同时也是工业原料[1]。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每年可以产生大量秸秆,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秸秆资源居世界前列[2,3]。农作物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常温快速腐熟生物技术的研究    姜佰文,潘俊波,王春宏,崔正忠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霍竹,王璞,邵明安

秸秆直接还田试验应用效果研究    关兴照,李成泰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进展    刘丽香;吴承祯;洪伟;李键;蔡冰玲;林淑伟;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与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蒋向;任洪志;贺德先;

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刘玲;刘长江;

世界玉米生产特点和发展趋势(下)    佟屏亚

我国主要农区秸秆还田试验总结    曾木祥,王蓉芳,彭世琪,张玉洁,崔勇,单秀枝,廖超子,田有国

秸秆碳的田间原位分解和微生物量碳的周转特征    王志明,朱培立,黄东迈,刘海琴

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劳秀荣,孙伟红,王真,郝艳如,张昌爱

几种农药对双季稻区厌氧纤维分解菌活力的影响    刘金胜;廖晓兰;黄璜;

氮磷钾、小麦秸秆还田及播种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宋朝玉;张继余;王振华;李祥云;刘洪明;王圣健;高峻岭;

钾营养水平对番茄氮素代谢的影响    贾慧春;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油菜秸秆速腐剂堆肥及其肥效试验    汪根法;

宣城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    李贤胜;

高产农田土壤有机质特征研究进展    王青贺;董培博;吉凡;王开爽;

麦玉轮作体系中秸秆钾对土壤钾库平衡的影响    董玉良,劳秀荣,孙伟红,张昌爱

秸秆堆腐还田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张虎,常江

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王允青;郭熙盛;

作物秸秆资源的农业综合利用研究    唐东民;伍钧;祝亮;胡华;

秸秆能源利用模式分析及进展    李欢;杨仁斌;陈亮;

山东省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崔荣宗;杨果;魏建林;管力生;丁庆平;

耕作土壤有机态氮内循环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黄东迈;朱培立;王志明;

不同条件下有机物料在黑土中分解规律的研究    迟凤琴;张久明;匡恩俊;宿庆瑞;

种植不同冬绿肥品种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习向银;刘国顺;陈亚;叶协峰;王永;

水旱轮作体系中的钾素循环与平衡    李小坤;鲁剑巍;吴礼树;

可降解编织物覆盖对坡耕地红壤水土流失的控制作用    邢向欣;汤利;郑毅;

稻秆还田配伍不同促腐剂对稻田土壤肥力及其水稻产量的影响    徐培智;解开治;陈建生;杨少海;张发宝;唐拴虎;黄旭;顾文杰;

不同菌种秸秆生物反应堆对日光温室生产的影响    岳玲;卫向东;靳玉荣;郭俊秀;孙薇薇;李春风;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韩春丽

超高产春玉米根冠特性及钾素养分调控效应的研究    张玉芹

超高产春玉米氮磷营养特性及养分调控技术研究    曹国军

城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与微生物量碳研究    张鸽香

长期施氮对小麦光合特性及土壤呼吸的调控机制    邵瑞鑫

播期与氮素对棉(Gossypium hirsutum L.)铃生物量、氮积累分配和棉铃品质的影响    赵新华

超高产夏玉米氮肥运筹效应及其生理基础研究    王宜伦

紫玉米高产栽培生理机制及其花青素特性研究    朱敏

可降解育苗盘及其在半夏组培苗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周滢

控释尿素施用方式对玉米氮素与水分利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苏琳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碳、氮矿化特征研究    张丽娟

采用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研究    宋俊芬

非木材植物碎料/粉末自胶合性能的研究    金淘

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性状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朱法亮

水肥互作对夏玉米生长与养分吸收及根系活性的影响    李秀芳

适应秸秆还田的多功能菌剂对冬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控效果及还田效应    李珊

河北平原作物秸秆主要利用途径的效率与效益的系统研究    王士超

微生物菌剂及耕作方式对小麦/玉米土壤生物化学特性的影响    李小磊

PP/秸秆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工艺研究    肖亚航,傅敏士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及配套机具(综述)    夏萍,江家伍

如何将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    娜日娜;李峰;石剑华;巴达荣贵;

小麦、夏玉米两茬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方式施肥技术研究    刘海忠,王保强,武玉华,徐有,张庆江

有机物料的腐解及土壤有机质的调控    王兆荣;王宏燕;种传立;

秸秆常温快速腐熟生物技术的研究    姜佰文,潘俊波,王春宏,崔正忠

麦秸还田对隔茬冬小麦根系及叶片衰老的影响    高茂盛;廖允成;尹振燕;于稀水;吴清丽;

大力推进有机肥无害化处理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措施    周琼华

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    王荣乐,王洪铭

农作物秸秆栽培香菇研究    赵超;高兆银;何莉莉;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学林;张许;王群;赵亚丽;杨青华;李潮海;

秸秆还田下不同氮肥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麒;曾宪楠;孙羽;卞景阳;冯延江;王萍;

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王宁;曹敏建;于海秋;张永坤;闫洪奎;

不同量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王宁;闫洪奎;王君;李必富;张永坤;曹敏建;

玉米高产栽培的氮肥优化调控技术研究    段宗颜,肖焱波,苏凡,张福锁,金航,陈新平,孔令明,雷宝坤

防止玉米秃顶    夏英三;

提高玉米氮肥利用效率的遗传改良    章履孝

玉米免耕秸秆还田栽培技术——记广西桂平市蒙圩镇官桥村免耕秸秆还田示范基地    

江苏保护性耕作技术初探    陶雷;尹明超;郑巍;魏国俊;

秸秆还田覆盖抗旱节水技术试验报告    赵凯;

玉米秸秆安全还田方法的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罗洋;邱贵春;蔡红岩;

优质高产玉米雅玉12栽培技术    胡学爱;

玉米高密度SSR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    张志明;赵茂俊;潘光堂;

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郝兰春;谭秀山;毕建杰;

利用核不育配制玉米杂交种的新方法——黄绿苗标记法    周洪生;邓迎海;孙荣锦;蒋宛茹;李竞雄;

渗透胁迫下玉米木质部汁液pH变化    刘子会;郭秀林;马春红;李广敏;

幼苗期喷尿囊素对玉米后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许鸿源;周凤珏;周文亮;何冰;白坤栋;黄春燕;

外源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MnSOD)在玉米中的过量表达及其对提高抗逆性的作用    李晚忱;杜娟;

转betA基因培育玉米耐盐杂交种    杨爱芳;张可炜;尹小燕;段晓光;张举仁;

离体玉米茎尖直接产生雌雄花序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李学红;李冬玲;程贯召;尹小燕;张举仁;

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李科江

秸秆还田不用烧 撒播种子不犁地    孟民 高振达

秸秆还田的麦田管理注意啥?    王玉堂

秸秆还田稻田严防硫化氢危害    水清

明年秸秆还田200万亩    记者 周晗

秸秆还田麦田怎样管    李淑旺

按需施肥 小麦丰收    本报记者 王雅萍

秸秆还田麦田莫因降雪不浇水    山东省宁津县农业局 刘忠强

夏季追肥四问四答    齐放

山西农科院育成抗旱玉米新品    王永霞

玉米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杨俊品

夏玉米氮肥高效利用机制研究及周年氮素分析    王启现

玉米几个重要基因的克隆和改良直链淀粉的转基因研究    陈荣军

玉米S组CMS胞质育性相关基因的克隆与结构分析    张方东

利用分子标记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定位农艺性状QTL    滕文涛

根系形态在玉米高效获取氮素中的作用及其生理调节机制    田秋英

非编码基因zm401对玉米小孢子发育的影响    马金霞

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转化技术的改进及转betA基因玉米抗逆性分析    权瑞党

玉米强优势组合重要性状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    兰进好

特用玉米抗丝黑穗病遗传分析及其病菌致病性的遗传多样性    高洁

不同养分配比对玉米新品种陕单8806产量及品质的效应    李凤艳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子臣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青海省带田玉米引种与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车永和

基因枪介导的玉米自交系齐319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韩颖颖

流化床干燥玉米的理论研究    杨小静

玉米不同品种对玉农乐(Nicosulfuron)的耐性及温湿效应的研究    丁广洲

抗冻蛋白基因对玉米遗传转化的研究    肖莉杰

不同基因型玉米光合生产效率差异及其遗传生理学基础    张永江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效应研究    苏新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