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3S”技术的生态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以巫水流域水电梯级开发为例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6:13:16
热度:

基于“3S”技术的生态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以巫水流域水电梯级开发为例【摘要】:采用"3S"(RS,GIS,GPS)技术对巫水流域1990年、2010年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获得2期土

【摘要】:采用"3S"(RS,GIS,GPS)技术对巫水流域1990年、2010年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获得2期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类型图和植被覆盖图,据此对该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分析,为有效生态保护措施的制定、后期水利水电工程的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流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转变,主要植被类型未产生明显变化,植被覆盖度总体分布格局变化不大,水域面积的增加扩大了湿地动物生境,增加了水域的综合功能.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市伊美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S”技术 巫水流域 水电梯级开发 回顾性评价
【分类号】:X820.3
【正文快照】: 回顾性评价又称为环境影响后评估[1],根据《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后评价暂行办法》第九条和《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实施暂行办法》第十条等的有关规定,环境影响后评估就是评价项目对环境质量、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实际产生的影响[2].它是对原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模型和结果正确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流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实践与思考    张虎成;陈国柱;罗友余;

基于3S的豫北内黄县近30年来植被覆被变化研究    李根明;董治宝;孙虎;钱广强;罗万银;王洪涛;逯军峰;

回顾性评价在战略环境评价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黄葳;张珞平;方秦华;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最新进展与建议    蔡文祥;朱剑秋;周树勋;

基于“3S”技术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邓春光;张晓丽;崔文超;

基于3S技术的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王秀梅;曹英楠;常英;

基于土地覆盖分类的植被覆盖率估算亚像元模型与应用    陈晋,陈云浩,何春阳,史培军

湖南高望界自然保护区植被特点    李传霞;乔丽芳;张毅川;

中国野生桂花群落研究现状    雷瑞虎;喻勋林;王莉青;

贵州黔中地区2种生境下1年生光皮树苗的生长情况调查    吴洪娥;陈训;龙秀琴;巫华美;

安昌河流域植被覆盖的遥感动态研究    唐美英;李力;杨娟;

基于RS的区域植被景观格局研究    喻铮铮;吴国玺;刘良云;

1991~2005年环鄱阳湖区植被覆盖变化分析    祝必琴;辜晓青;陈晖;

植被覆盖度模型研究进展    杨宏兵;董霁红;陈建清;王佳洁;鞠军;

岳麓山风景区藤本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夏江林;旷建军;彭珍宝;陈洪存;夏淋淋;

通道县植被类型组成及分布调查研究    谢咏红;旷柏根;谢永军;刘玲;

湖南省亚热带天然林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喻锦秀;张玉荣;

基于模糊掩模方法的遥感图像预处理研究    袁崇谦;

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董伟;舒俭民;

生态服务价值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及方法研究    许田;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退耕还林还草效果监测    丁峰;

环鄱阳湖区1991-2005年植被变化动态分析    祝必琴;辜晓青;

云南省玉溪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权勘查技术初探    蒋志东;

湖南杜鹃属植物种类及引种适应性研究    彭春良;廖菊阳;朱颖芳;刘艳;

我国珙桐的分布、类型及保护策略    贺金生;林洁;陈伟烈;

株洲市城市植物造景研究    侯碧清

基于MODIS反演重构时间序列数据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研究    黎治华

基于RS和GIS的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李锦荣

广西果化石漠化监测区岩溶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评价    沈利娜

基于多源遥感的鄱阳湖水质参数反演与分析    江辉

基于植被结构特征的土壤侵蚀遥感定量反演    林杰

黄土丘陵区流域生态恢复环境响应及其评价    王兵

普及型生态—农业气象自动观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胡萌琦

珍稀濒危植物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苞片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黎云祥

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和开发研究    王保忠

基于3S技术和USLE模型的土壤侵蚀研究    马永力

基于RS和IDL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监测分析研究    纪洋

基于RS的阜新地区自然生态修复监测研究    韩月娇

基于RS和GIS的植被覆盖度估算及动态变化分析    吴云

石台县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余芬

基于HJ-1B星的云检测及土地覆盖模式与地表温度研究    韩春峰

湖南省桂花品种资源初步调查及分类研究    王莉青

湖南永顺楠木林群落研究    杨文

湘西野生桂花群落研究    雷瑞虎

湖南打鼓坪林场植被与植物群落研究    牟村

陕北榆林地区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李忠峰;蔡运龙;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    朱会义,李秀彬,何书金,张明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    李秀彬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    蔡运龙

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刘彦随,陈百明

草地植被盖度的多尺度遥感与实地测量方法综述    张云霞,李晓兵,陈云浩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分形分析——以郑汴间沙岗地为例    宋博,马建华,秦艳培

北京山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张本昀;喻铮铮;刘良云;张震宇;孙婷婷;

中国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动态及其优化策略探析    刘彦随;翟荣新;

层次分析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朱晓华,杨秀春

内蒙古阿拉善盟生态环境“3S”技术定量动态分析    王承安,安春梅,杜斌,昝成功

基于“3S”技术的环境质量评价及其研究展望    王伟武,王人潮,朱利中

“3S”技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张晋峰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土壤调查    张辉;

澜沧江-湄公河水电梯级开发的生态影响    陈丽晖,何大明

我国首次采用“3S”技术对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进行调查    郭远明 ,严桃林

石家庄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研究    苏朝鹏;徐全洪;张义文;赵艳霞;汤占中;任兴烨;

3S技术在古日格斯台自然保护区研究中的应用    李丹;于轶;银小瑞;裴浩;梁存柱;

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信息系统建设构想    唐军利;庄剑;侯淑涛;

“3S”技术在矿山环境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孙立新,白喜庆

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EIA中的应用研究    刘发欣;高怀友;

水电梯级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以坝王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    姚军;

应用3S技术监测湖泊水质及富营养化程度    刘亮;程文;贾如宾;

“3S”技术在森林公园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余勇;李梅;胡庭兴;王景燕;

“3S”技术在土地生态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赵爱华;杨凤海;雷国平;刘晓光;

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    邓庆伟;

黄河上游已建梯级电站的水环境累积效应    寇晓梅;牛天祥;黄玉胜;潘文光;杨忠敏;

黄河上游已建梯级电站的水环境累积效应    寇晓梅;牛天祥;黄玉胜;潘文光;杨忠敏;

遥感技术在三峡工程库底清理中的动态监测应用——以巴东县、巫山县和云阳县二期移民库底清理为例    罗元华;张志峰;李志忠;杨日红;

水电开发不能“先斩后奏”    本报记者 刘蔚

环保部叫停部分环境违法项目    记者 刘垠

“天眼”纵横映黄河    本报通讯员 孙太旻 喻权刚 马国力

水电开发要注意生态保护    邵晋江

长江进入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变革期    本报记者 邓全伦

绿色GDP核算体系诞生    记者 李大庆

维护健康长江的“千里眼”    本报记者 周长征

流域水电开发必须进行规划环评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教授 博导 所长 欧晓昆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院长高季章:流域规划环评利于加快有序开发水电    本报记者 于洪海

黄河生态修复的重点领域    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常务副主席 董哲仁

“3S”技术支持下的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评价    吴柏清

水电规划陆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梁轶

基于RS/GIS的水电梯级开发对汉江上游陆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王海杰

基于3S技术的滇西北香格里拉湿地利用与保护研究    陈华芳

赤不苏流域梯级电站开发的生态环境需水研究    肖杰

基于“3S”技术乌梁素海湿地生态工程数据库的研究    殷晓飞

水电梯级开发陆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宋蕾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梁喜波

四川天全白沙河小流域生态需水及用水分配研究    慕琳

内蒙古西部湿地遥感动态监测与分析    孟庆伟

基于RS、GIS技术对土地利用及植被类型的动态监测与分析    邹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