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混杂系统理论在新能源汽车能量系统建模中应用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38:21
热度:

混杂系统理论在新能源汽车能量系统建模中应用研究【摘要】:全球石化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的大幅增加,伴随而来的是环境的污染,全球海平面的上升等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现状。于是人

【摘要】:全球石化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的大幅增加,伴随而来的是环境的污染,全球海平面的上升等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现状。于是人们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青睐也随之而来,因其具备十分环保的特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等优点,正逐步进入我们的生活。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实现对整车智能控制的基础上,对动力电池的能量进行优化管理与控制,同样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所以,研究动力电池能量系统的建模方法是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的工作。 本文以新能源汽车实验用电池包作为能量源,综合分析针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建模方法,根据混杂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新能源动力电池系统进行建模,在分析混杂系统模型的各种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混合逻辑动态(MLD)的方法,对系统能量实现优化分配,从而提高汽车的安全行驶和精确的续驶行程。 本文首先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相应的重温,描述了本文课题所研究的背景以及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给出课题的来源和研究内容等。接着描述了混杂系统理论建模方法,首次把混杂系统理论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能量建模中,指出系统建模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中应用的重要性,概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然后分析了混杂系统理论并对其做出总结。指出目前混杂系统所涉及并应用到的领域,对混杂系统的概念进行阐述;接着给出几种典型的混杂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具体的建模方法。 其次,针对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系统的实际需要,采用混杂系统建模中的混合逻辑动态模型(MLD)对动力电池系统建模,结合逻辑规则和专家经验等知识,运用整数线性不等式建立模型。运用MLD方法对动力电池系统建立模型,综合考虑系统能量源、能耗单元之间的连续动态变化和离散事件变化的关系,同时把广义预测控制算法GPC结合到MLD模型中,对模型进行优化。 再次,设计实验系统及仿真。设计实验系统,展现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把MLD结合GPC算法的模型应用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中,最后把实现的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最后总结全文,并给出本领域以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具体要求以及所需改进的工作。 【关键词】:混合逻辑动态 混杂系统 新能源动力电池系统 建模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U469.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致谢8-13
  • 第一章 绪论13-21
  • 1.1 电动汽车之发展过程13-16
  • 1.2 课题研究背景16-18
  • 1.3 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8-19
  • 1.4 课题的来源与研究内容19-20
  • 1.5 本章小结20-21
  • 第二章 混杂系统模型研究21-28
  • 2.1 混杂系统概念21-22
  • 2.2 混杂系统特性分析22
  • 2.3 混杂系统模型22-27
  • 2.3.1 层次模型23-24
  • 2.3.2 切换系统模型24
  • 2.3.3 混杂自动机模型24-25
  • 2.3.4 混杂Petri网25
  • 2.3.5 混合逻辑动态系统模型(MLD)25-26
  • 2.3.6 多Agent模型26
  • 2.3.7 仿真模型26-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新能源能量系统建模方法研究28-46
  • 3.1 方法概述28
  • 3.2 命题逻辑规则28-36
  • 3.2.1 命题演算的形式描述29-30
  • 3.2.2 公理系统30-31
  • 3.2.3 自然演绎系统31-32
  • 3.2.4 可靠性和完备性32
  • 3.2.5 可靠性证明32-33
  • 3.2.6 完备性证明33-36
  • 3.3 专家经验方法36-39
  • 3.3.1 专家个人预测法36
  • 3.3.2 专家会议预测法36-37
  • 3.3.3 特尔菲法(Delphi)37-39
  • 3.4 MLD方法建模分析39-42
  • 3.4.1 命题逻辑转化成混合线性不等式的方法39-40
  • 3.4.2 MLD建模的一般步骤40-42
  • 3.5 动力电池系统MLD模型42-45
  • 3.5.1 系统建模过程分析42-43
  • 3.5.2 能量系统模型建立43-45
  • 3.6 本章小结45-46
  • 第四章 GPC算法优化系统模型46-52
  • 4.1 GPC算法概述46-49
  • 4.1.1 GPC产生背景及定义46-47
  • 4.1.2 GPC基本方法47-49
  • 4.1.3 GPC算法的稳定性49
  • 4.2 MLD模型与GPC算法49-50
  • 4.3 本章小结50-52
  • 第五章 系统设计与仿真实验52-55
  • 5.1 实验系统设计52-53
  • 5.2 实验与仿真结果53-54
  • 5.2.1 实验系统与仿真对比53-54
  • 5.2.2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54
  • 5.3 本章小结54-55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55-57
  • 6.1 研究总结55
  • 6.2 工作展望55-57
  • 参考文献57-61
  •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1-6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新能源汽车SOC估算的模糊预测算法研究    张利;王为;陈泽坚;刘征宇;

一种基于MAS的入侵检测方法    彭滨;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组SOC的神经网络估计    邱纲;陈勇;

混杂系统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前景    赵洪山,米增强,田建设,杨奇逊

运载火箭总体设计仿真及评估平台方案研究    吴魁;张巍;路长刚;

基于混合逻辑动态的混杂系统研究及应用    曾锋;高东杰;

世界电动汽车的发展与种类    晨光

广义预测控制系统的闭环分析    席裕庚,厉隽怿

论广义预测控制    徐立鸿;冯纯伯;

混杂系统的研究进展    郑刚,谭民,宋永华

电力系统动态诊断研究    王文平

混杂系统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    张悦

基于CVT的四轮驱动混合动力汽车传动控制策略研究    黄伟

混合动态系统的最优控制理论与应用    于瑞林

纯电动汽车整车性能建模与仿真    姚海峰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及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朱华

切换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朱茹

纯电动汽车用磷酸亚铁锂电池管理系统    张杨

电—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建模与仿真    郝东辉

基于着色Petri网的混杂监控系统建模分析    于洪辉;严振华;王明哲;

基于混杂系统理论的单交叉口信号灯控制    赵晓华,陈阳舟

电动汽车:走进汽车新时代    施萝菲;

超级电容器在电动汽车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许检红;王然;陈经坤;王勇;

供暖系统的混杂自动机建模与模糊控制    梁艳,陈文楷,焦洪峰,祁鸿科

预测控制算法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谢克明,张建伟

GPC-PID串级控制及其在DCS中的应用    胡耀华,徐素武

大型电网运行可靠性理论及其应用综述    李再华;白晓民;

用于直流电机驱动的控制算法设计    吕浩;吕世公;钱焕裕;徐翔;

基于多特征相似性融合的隶属度函数研究    毕翔;韩江洪;刘征宇;

动力电池SOC预估方法研究进展    杜涛;李爱魁;马军;刘飞;

基于FLS的非线性预测控制    王光彩;俞辉;袁震东;

柔化因子α对广义预测控制稳定性的影响    杨雪;刘晓华;刘雪芹;邹媛媛;唐美芹;高荣;

SMB色谱分离过程的混杂系统建模与分析    厉苏州;徐玲;刘飞;

GPC鲁棒性的参数调节规律    章春利;车海平;袁著祉;

广义预测控制的鲁棒性机理分析    孙明玮;陈增强;袁著祉;

大型电网运行可靠性理论及其应用综述    李再华;白晓民;

切换系统动态区间软划分的研究    高军伟;原明亭;张彬;

基于混合系统理论的混合动力客车控制策略和参数优化研究    尹安东

HEV锂离子电池组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吴铁洲

电网多数据源在线诊断方法研究    周子冠

液压挖掘机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林潇

温室环境控制混合系统建模与分析    林东亮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网络协同编制优化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    夏明

抄纸过程智能控制策略研究    肖中俊

基于视觉传感的机器人铝合金脉冲TIG焊接过程MLD建模方法研究    马宏波

电势敏感隔膜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李素丽

三相电机驱动系统中逆变器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策略研究    安群涛

AUV水下回收预测与协调控制技术研究    李建民

基于LMI的PLC功能块图和顺序功能图的相互转换技术    许文靓

基于静态安全域的大型互联电网在线安全监视方法研究    李晓珺

混杂模型框架下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优化控制研究    霍永强

一类混杂系统的最优控制及其稳定性分析    张婷

四容水箱神经网络预测控制    何迪

电动汽车的专利分析研究    巴金

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上部回转机构动能回收研究    李晶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城市公交新能源客车发展研究    吴杰臣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多方博弈分析    张菁菁

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研究    刘灵芝;

动力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    刘正耀;其鲁;戴嘉昆;李扬;

基于混杂系统理论的单交叉口信号灯控制    赵晓华,陈阳舟

一类切换离散系统的最优控制    陈冬,陈阳舟

神经网络与模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结合的应用研究    史天运,王信义,张之敬,朱小燕

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研究    肖攀;陈广伟;邓楚南;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客车动力系统设计与控制策略    席力克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能源清单    朱华,胡斌祥

电动车用铅酸蓄电池的现状及发展    王景川,王泽力

基于试验的铅酸电池充放电特性模型的建立    王宏亮,崔胜民

非线性边界控制系统的能控性问题    于瑞林;周鸿兴;

行车指挥系统的Petri网建模与列车运行调整的遗传优化的研究    刘皓玮

基于扩展颜色Petri网的Web服务组合建模研究    李景霞

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    石庆升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建模与仿真    汪新云

纯电动汽车整车能量建模与仿真分析    刘清虎

基于Petri网和Stateflow的柔性制造系统仿真    谢莹

电动汽车蓄电池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赵兴福

汽车传动系参数优化及软件开发    马庆龙

电动汽车动力性的仿真    张铁臣

镍氢电池管理系统及其SOC预测方法研究    刘倩

并联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和软件设计的研究    朱明方

AMT换档特性仿真系统的研究    毕乾坤

燃料电池/蓄电池双能源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匹配的研究    曹文明

一类混杂系统Petri网控制器的设计    张成现

含有微分代数子系统的混杂系统稳定性研究    颜钢锋,仝庆贻,赵光宙

一类混杂系统建模的原则    吴兆春,王梅生,徐心和

混杂系统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仝庆贻,颜钢锋

具有多个平衡点的不确定混杂系统的鲁棒镇定    张霓,吴铁军

基于动态规划原理的混杂系统二次型最优控制    陈阳舟,林林,崔平远

基于MATLAB/STATEFLOW的AMT控制策略仿真系统    文凌波,王玉海,李兴坤,薛春宇

具有变时滞摄动混杂系统稳定性的研究    仝庆贻,刘妹琴,颜钢锋,赵光宙

混杂系统的双测度稳定性及应用    王诗云;赵宇;单锋;王莉;王利岩;

基于混杂Petri网的混杂系统建模方法    何贤会,高春华,王慧

带钢-辊子-柔性支承混杂系统动力学建模    朱红发;王文军;徐培民;

关于模糊混杂系统    贾利民;

基于反逻辑的MLD模型以及故障诊断应用    李宏;李娜;王兰兰;

混杂系统验证中商迁移系统迁移关系的简化算法    方敏;李辉;罗来豹;张雅顺;

一类混杂系统的能控性    孙振东;郑大钟;

无限维混杂系统及其稳定性    姚晨;俞靓;

一类存在混沌现象的混杂系统    刘念;程杰;王庆利;

一类混杂系统的鲁棒控制    王泽宁;费树岷;冯纯伯;

一类开关混杂系统的稳定性准则和优化控制设计    王泽宁;费树岷;冯纯伯;

污水泵站混杂系统的Petri网建模与仿真    曹锐;李宏光;李昊阳;

一类非线性酶催化混杂系统的建模与优化    王娟

具有量化信号的混杂系统分析与综合    叶倩

几类随机混杂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其控制    杨莹

混杂系统优化控制理论研究    尹增山

连续发酵非线性混杂系统的鲁棒性分析与并行优化    张誉铎

混杂系统稳定性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仝庆贻

混杂动态系统的分析与控制    李卫东

智能混杂系统建模、分析理论及应用的研究    叶阳东

混杂系统分析与控制设计研究    翟海峰

参数不确定线性混杂系统的鲁棒控制及应用    张霓

混杂系统渐近行为及工程应用的分析    王中科

基于梯度的混杂系统优化控制数值求解及应用    计琴

混杂系统优化控制数值求解及其在非线性系统控制中的应用    王林涛

分段非线性混杂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研究    刘尧

四容水箱混杂系统的建模与预测控制研究    张玲

基于混杂系统的非线性广义最小方差控制    李维亮

混杂系统主动容错架构在列控车载系统的应用研究    鲁秋子

基于混杂系统的多通道运动控制功能研究    韩旭

双容水箱参数跃变混杂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研究    王丽英

一类混杂系统的最优控制及其稳定性分析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