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纯电动汽车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5:36:32
热度:

纯电动汽车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研究【摘要】: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的磷酸铁锂电池在纯电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研究是搭建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

【摘要】: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的磷酸铁锂电池在纯电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研究是搭建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必需的基础工作之一,对提高纯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磷酸铁锂电池的基本性能、多应力加速下的循环耐久性以及估算电池荷电状态(State-of-charge, SOC)的主要方法。 电池主要基本性能参数如容量、内阻、开路电压(Open-circuit-voltage, OCV)等随环境与工况的变化呈现高度的非线性。在电池基本性能研究中,首先,通过稳态放电实验研究了电池容量与电流倍率等因素的关系;其次,利用阶跃法研究了电池不同SOC下的充放电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再次,实验得到了电池的开路电压曲线,并探讨了获取稳定开路电压曲线的合理实验方法;最后,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对电池容量、内阻和开路电压等参数的影响。 在电池耐久性研究中,建立了电池寿命预测模型。该模型全面考虑了电池寿命的多个影响因素,如环境温度、放电倍率、放电截止电压、充电倍率和充电截止电压等,通过对照实验,证实了因素间耦合性的存在,得到了耦合强度与应力水平的关系,分析了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耦合性对寿命衰减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了基于耦合强度判断和多因素输入的寿命建模方法,并基于模型的因素敏感性分析了各因素对电池寿命影响的权重。在循环进入稳定衰减期后,这一考虑了因素间耦合性的耐久性模型对电池寿命的预测误差达到15%以内。 在电池SOC估算方法的研究中,分别使用了模型算法和改进的安时积分方法。直接使用模型算法的估算结果波动过大,结合卡尔曼滤波等递归算法一并使用可取得稳定的SOC估算结果。将多因素标定的SOC-OCV曲线簇替代传统的单一曲线用于校准安时积分方法中的SOC初值,可显著提高其校准精度,扩大方法在SOC区间上的适用范围,并提高初值校正的频率,减小误差累积。采用这一SOC-OCV曲线簇方法进行SOC初值校准,在SOC小于40%或大于70%的区间上,其精度在5%以内,而在40%至70%的区间内,精度在15%以内。 论文涉及的实验方法和主要结论对于混合动力汽车及其他类型的锂离子电池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关键词】:电动汽车 磷酸铁锂电池 耐久性 因素耦合 OCV曲线簇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M912;U463.6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引言10-35
  • 1.1 电动汽车的研发与大规模商业化10-19
  • 1.1.1 电动汽车的研发10-11
  • 1.1.2 纯电动汽车的产品化与商业化11-13
  • 1.1.3 纯电动汽车大规模商业化专题问题探讨13-19
  • 1.2 动力电池的研发概况19-25
  • 1.2.1 动力电池分类及其研发内容19-22
  • 1.2.2 磷酸铁锂电池的结构原理与研究现状22-25
  • 1.3 研究目的、对象与内容25-28
  • 1.3.1 研究目的25
  • 1.3.2 研究对象25-26
  • 1.3.3 研究内容26-28
  • 1.4 文献综述28-35
  • 1.4.1 磷酸铁锂电池耐久性模型研究28-33
  • 1.4.2 磷酸铁锂电池 SOC 算法研究33-35
  • 第2章 磷酸铁锂电池基本性能研究35-53
  • 2.1 磷酸铁锂电池的容量特性35-38
  • 2.1.1 电池容量与放电电流的关系36-37
  • 2.1.2 电池容量与充满程度的关系37-38
  • 2.2 磷酸铁锂电池的内阻特性38-41
  • 2.2.1 磷酸铁锂电池内阻实验方法38-40
  • 2.2.2 磷酸铁锂电池的内阻特性40-41
  • 2.3 磷酸铁锂电池的开路电压41-46
  • 2.3.1 插值法获取 SOC-OCV 曲线41-42
  • 2.3.2 静置法获取 SOC-OCV 曲线42-44
  • 2.3.3 开路电压 OCV 与电池 SOC 的关系44-46
  • 2.4 磷酸铁锂电池的温度特性46-51
  • 2.4.1 环境温度对电池容量的影响46-47
  • 2.4.2 环境温度对电池内阻的影响47-49
  • 2.4.3 环境温度对电池开路电压的影响49-51
  • 2.5 本章小结51-53
  • 第3章 磷酸铁锂电池耐久性实验与建模研究53-83
  • 3.1 电池耐久性实验方案设计53-59
  • 3.1.1 加速寿命实验与加速模型53-54
  • 3.1.2 多因素模型及因素间耦合性54-56
  • 3.1.3 电池耐久性总体实验方案56-59
  • 3.2 电池耐久性实验测试59-68
  • 3.2.1 单因素实验59-62
  • 3.2.2 双因素实验62-68
  • 3.3 耐久性实验结果分析68-72
  • 3.3.1 电池的容量与内阻变化规律分析68-70
  • 3.3.2 耦合性验证实验结果分析70-71
  • 3.3.3 耦合强度规律分析71-72
  • 3.4 考虑因素间耦合性的多因素耐久性模型72-79
  • 3.4.1 耐久性建模过程72-76
  • 3.4.2 模型参数辨识与精度验证76-79
  • 3.5 耐久性模型的因素敏感性分析79-81
  • 3.6 本章小结81-83
  • 第4章 磷酸铁锂电池荷电状态估算方法研究83-123
  • 4.1 用于 SOC 估算的两类电池模型及其辨识83-101
  • 4.1.1 电化学机理模型83-95
  • 4.1.2 PNGV 非线性电路模型95-101
  • 4.2 基于电池模型算法的 SOC 估算101-105
  • 4.2.1 使用模型算法直接估算电池的 SOC101-103
  • 4.2.2 模型结合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电池的 SOC 估算103-105
  • 4.3 安时积分方法估算电池 SOC 及其校正方法105-122
  • 4.3.1 满电校正的误差分析106-109
  • 4.3.2 OCV 校正的理论基础分析109-113
  • 4.3.3 SOC-OCV 曲线簇标定及其校正效用分析113-117
  • 4.3.4 电池可用容量校正117-119
  • 4.3.5 安时积分方法校正流程图及初值误差分析119-122
  • 4.4 本章小结122-123
  • 第5章 总结123-126
  • 参考文献126-133
  • 致谢133-135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35-13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电动汽车电池测试系统    王子敬

全生命周期的电动汽车用电池模型研究    胡嘉磊

锂离子电池氧化物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陈敬波,胡国荣,彭忠东,陈艳玲,桂阳海

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前瞻——第14届国际锂电池会议评述    何向明;李建刚;王莉;任建国;

动力型铅酸及LiFePO_4锂离子电池的容量特性    李哲;仝猛;卢兰光;欧阳明高;

电动车用MH-Ni电池温度特性研究    范美强,廖维林,吴伯荣,陈晖,简旭宇

环境温度对VRLA电池性能的影响    唐明跃

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磷酸亚铁锂    甘晖,童庆松,汪冰冰,连锦明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模型及SOC预测方法    邵海岳,钟志华,何莉萍,钟勇,陈宗璋

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交换电流密度的研究    张万红;岳敏;

磷酸铁锂电池SOC估算方法研究    时玮;姜久春;李索宇;贾容达;

寿命型产品定数截尾可靠性鉴定试验方案研究    李根成;

    记者 王志新 通讯员 王欣

    记者 吴成良

基于Kalman滤波的镍氢动力电池SOC估算方法    吴红杰;齐铂金;郑敏信;刘永喆;

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预测方法研究    李司光;张承宁;

VRLA蓄电池容量预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欧阳名三,余世杰

环境温度对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应用的影响    徐甲强;张海林;陈小娜;王平;

应用Kalman滤波法估计铅酸蓄电池SOC    马文伟;郑建勇;尤鋆;张先飞;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技术研究    干频;

镍氢电池剩余容量检测系统的研究    陈鸿雁;李山;王培容;

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冉振亚;王江平;陈永红;王勇;司向云;

变电流下的电池荷电状态定义方法探讨    麻友良,陈全世,朱元

合成温度对Li_4Ti_5O_(1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高玲,仇卫华,赵海雷

动力电池SOC预估方法研究进展    杜涛;李爱魁;马军;刘飞;

A New Method based on RBFNN in SOC Estimation of HEV Battery    

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    张震;钟松材;

阀控铅酸蓄电池监测技术    鲁基春;邓世建;白传海;

电动汽车剩余行驶里程估计与仿真方法的研究    张生文;刘志远;刘海峰;

铅蓄电池组的智能充电与管理技术研究    夏永峰;付军;苏玉刚;孙跃;

环氧体系在电池中的应用    董永祺;

基于神经网络的电池荷电状态估计方法    赵克刚;罗玉涛;裴锋;

HEV锂离子电池组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吴铁洲

电源管理系统设计及参数估计策略研究    刘新天

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储能行为研究    薛雷刚

电动汽车用镍氢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研究    武国良

石墨烯基高性能电化学储能材料研究    杨晓伟

动力电池组SOC估算及均衡控制方法研究    张金龙

基于可拓学的仿人控制及应用研究    叶玮琼

独立光伏系统中蓄电池管理的研究    欧阳名三

SnO_2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何则强

混合电动汽车的智能控制方法研究    毛六平

基于SOC估计算法的电动汽车充电器设计    余熠

锂离子电池组智能管理系统研究    赵庆川

锂离子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黎继刚

石墨烯的制备及其改性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    万丽娟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量估计算法研究及硬件实现    赵洪辉

电动公交车电池状态与运营匹配关系研究    靳莉

动力锂电池组均衡技术研究    李索宇

小型客船电力传输系统研究    余军

基于DSP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唐斌

超级电容器组巡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余清琴

从EVS17看国际电动车及动力电池发展趋势    杨毅夫

脉冲充电提高铅蓄电池充电效率的研究    王艳茹;李文坡;陈杰;

基于Cuk变换器的光伏脉冲充电系统    王宏刚;姚国兴;

基于多项式回归算法的锂电池SOC估测    曾洁;卜凡涛;

脉冲充电对铅酸蓄电池硫酸盐化的影响    王秋虹,李龙,金莉萍,周曲

锂离子蓄电池相关特性试验研究    丁左武;赵东标;

电动汽车车载光伏电池充电装置硬件设计    谭天诚;刘和平;战祥真;

电动车动力电源的发展现状    曹云平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陈柳钦;

国外电动汽车发展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范玉宏;张维;陈洋;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试验平台的控制研究    杨兴辉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估计算法的研究    夏晴

电动汽车全桥移相式车载充电电源技术的研究    李平

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组的监测与SOC估算研究    李秀亮

电动汽车用磷酸铁锂电池建模及剩余电量估计    刘吉良

基于工况仿真的锂动力电池寿命研究    王雪非

纯电动汽车用磷酸铁锂电池SOC估算的研究    侯幽明

基于DSP的电池充电系统研究    姚爱娣

锂离子电池一致性研究    单毅

锂离子电池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方小斌

Li_4Ti_5O_(1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高玲,仇卫华,赵海雷

锂离子电池最新动态和进展——第九届国际锂电池会议简介    陈立泉

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尹鸽平,王庆,程新群,史鹏飞

掺磷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嵌锂行为    尹鸽平,周德瑞,夏保佳,史鹏飞

掺杂Li_4Ti_5O_(1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华兰,杨晓燕,康石林,华寿南,陈慎豪

锂离子电池氧化物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陈敬波,胡国荣,彭忠东,陈艳玲,桂阳海

正交实验法提高MH/Ni电池的高温性能    刘建华,王丹,刘圣迁,冯雪冰

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现状与进展    庞静,刘伯文,卢世刚

合成温度对Li_4Ti_5O_(1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高玲,仇卫华,赵海雷

电动汽车SOC估计方法原理与应用    林成涛,王军平,陈全世

镁掺杂对锂钛复合氧化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高玲;赵海雷;仇卫华;尹朝丽;

电动汽车智能电池系统的研究    张金灵

“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及其中试生产技术”通过鉴定    

耐住寂寞 金马腾飞——专访金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汉杰    丁玲;

斯特兰携手风投 加大力量发展动力锂电池    

磷酸铁锂材料在动力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杨凯;刘兴江;

磷酸铁锂电池低温性能的研究    谢晓华;张建;李佳;刘浩涵;夏保佳;

动力电池用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研究进展    侯贤华;胡社军;彭薇;

新型全自动氮气推板炉在磷酸铁锂烧结中的应用    黄晨;李柳芽;

扣式Li-LiFePO_4蓄电池的研制    刘金成,周震涛

金属氧化物掺杂改善LiFePO_4电化学性能    唐致远;焦延峰;陈玉红;刘元刚;李昌盛;阳晓霞;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钟胜奎;王健;肖新和;李伟;

电动车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    陈其安;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钒掺杂改性研究    张俊喜;许明玉;颜立成;杨希;周同;顾志浩;

绿色环保电池的心脏——磷酸铁锂电池专利世界申请状况及分析    李淑芝;曾心茁;刘可迅;王峰;

动力磷酸铁锂电池组充电管理电路的设计研究    郭志俊;

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的节能减排应用    李志华;唐志雄;

磷酸铁锂电池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康彩云;张乐;张方建;张瑜;

柠檬酸螯合法制备磷酸铁锂    文嘉杰;郭孝东;钟本和;

磷酸铁锂/聚苯胺复合正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    龚春丽;邓立;周兴平;解孝林;廖永贵;

纳米磷酸铁锂的赝电容行为和嵌锂行为    王永刚;夏永姚;

Rare Earth Element Aliovalent Doping Substitu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Fe_(1-x)Nd_xPO_4    张丽;

磷酸铁锂电池及其专利之争    美国专利律师 蔡茫茫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 供稿

磷酸铁锂电池将逐步进入通信行业    CNE记者 赵坤

天津力神磷酸铁锂电池首次实现批量出口    记者刘其丕

首套磷酸铁锂无舟皿带式合成炉长沙下线    

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等待电动汽车    本报记者 贾晓涛

中国锂动力希望之火在四川点燃    本报记者 张维刚

河北力通磷酸铁锂新能源材料迁安投产    陈儒、吴海民、杨铁良

邹城与香港洪桥公司磷酸铁锂电池项目签约    

美国诺莱特将与台湾立凯开展合作    李瞧

深圳高科技种子在宜发芽    记者 淡燕子

纯电动汽车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研究    李哲

磷酸铁锂纳米颗粒电化学机理及数学模型研究    白鹏

纳米结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掺杂和表面改性    马俊

磷酸铁法合成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及其改性研究    刘静

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关键技术基础及其安全性研究    郭永兴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阮艳莉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高飞

磷酸钒锂和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    陈权启

碳源及金属离子掺杂等对磷酸铁锂性能的影响    白咏梅

电动汽车用C-LiFePO_4动力电池制备与性能研究    李文成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与改性    刘锐

沉淀法制备磷酸铁锂的研究    张建利

机械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    吴斌

纳米片磷酸铁和磷酸铁锂的制备与表征    叶焕英

二甲亚砜辅助液相法制备纳米级磷酸铁锂    刘瑶

超临界法连续制备磷酸铁锂纳米正极材料及其碳包覆研究    宋续明

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张学广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改性研究    肖玲

动力磷酸铁锂电池充电电源的设计与开发    孙鹏飞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合成与改性研究    何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