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清洁能源GTL柴油作为柴油机代用燃料的试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5:35:45
热度:

清洁能源GTL柴油作为柴油机代用燃料的试验研究【摘要】:研究了增压直喷柴油机燃用柴油-GTL柴油混合燃料的性能和排放特性。在未对原机作任何调整和改动下,研究了不同混合比柴油-GTL

【摘要】:研究了增压直喷柴油机燃用柴油-GTL柴油混合燃料的性能和排放特性。在未对原机作任何调整和改动下,研究了不同混合比柴油-GTL柴油的混合燃料对功率、油耗、烟度和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柴油机燃用GTL柴油后功率和油耗有所下降,其变化程度与燃料之间的掺比有关,但燃料G50的动力性最好,优于常规柴油,经济性与燃料G100相当。随着GTL柴油掺混比的增加,柴油机烟度和NOx排放呈大幅下降趋势。柴油机燃用GTL柴油时,可适用更高的EGR率。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浙江新柴动力有限公司;
【关键词】内燃机 增压直喷柴油机 GTL柴油 性能 排放 代用燃料
【基金】: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行动计划资助项目(2007KJ038)
【分类号】:TK428.9
【正文快照】: 0概述GTL工艺(gas to liquids,简称GTL)是指将天然气转化为液体燃料的工艺,并最终合成出GTL柴油。气体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技术开发已有70多年历史,近年来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对GTL工艺进行了大量摸索工作并取得具有商业性的进展。从2006年起,美国和欧盟将推出符合欧-Ⅳ排放法规的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GTL/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瞬态工况下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特征    李国良;孙万臣;谭满志;赖春杰;陈士宝;安普尊;

替代燃料理化性质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    谭满志

谨慎对待甲醇、二甲醚作车用燃料加快GTL技术开发    曹湘洪

清洁燃料F-T柴油在柴油机中应用的研究    黄勇成,周龙保,蒋德明

GTL柴油作为柴油机清洁代用燃料可行性分析    杨帅;张振东;应启戛;周毅;李秀元;

GTL燃料在车用柴油机上应用研究动向    杨妙梁

GTL燃料发动机的性能及排放特性    谭丕强;张同;胡志远;楼狄明;

研究和选择含碳能源的最佳利用途径    曹湘洪;

F-T合成技术生产替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白凤华;苏海全;张玉龙;胡瑞生;

煤基合成柴油在汽车发动机上的应用    胡准庆;张欣;

F-T柴油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黄勇成;王尚学;周龙保;

GTL/柴油混合燃料对直喷式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    孙万臣;解方喜;孟德军;刘忠长;

GTL柴油作为柴油机清洁代用燃料可行性分析    杨帅;张振东;应启戛;周毅;李秀元;

燃料特性对柴油机排放微粒粒度分布的影响    孙万臣;谭满志;陈士宝;李国良;

柴油轿车燃用F-T柴油混合燃料时的模态排放特性    楼狄明;任进;谭丕强;胡志远;沈航泉;

煤合成柴油(F-T柴油)在柴油机上的试验研究    胡准庆;张欣;刘建华;

甲醇汽油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的探讨    乔映宾;张永光;

二甲醚—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喷射及发动机燃烧研究    侯军兴

费托反应高选择性合成汽油Co基催化剂制备与性能的研究    周晓峰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催化剂和本征动力学研究    王继元

替代燃料理化性质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    谭满志

二氧化碳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中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及活性研究    别良伟

煤直接液化合成柴油非法规污染物排放特性的研究    巩国宏

天然气合成燃料(GTL)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规律    孟德军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铜锰基催化剂的研究    杨海贤

F-T柴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性能与排放的影响规律    杜宏飞

天然气制油车用发动机排放特性对比研究    严瑾

负载型Co基催化剂上Ru助剂效率的研究    韩倩

基于尺寸分布的生物柴油排气微粒形态研究    王小臣;葛蕴珊;谭建伟;尤可为;何超;

柴油机排气微粒中可溶有机组分的分析    谭丕强,陆家祥,邓康耀,谢蕾

生物柴油发动机非常规排放物及测试方法    黄慧龙;王忠;毛功平;顾士强;许广举;

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燃烧特性    谭满志;李小平;徐振波;窦慧丽;孙万臣;郭英男;张珂;

GTL燃料发动机的性能及排放特性    谭丕强;张同;胡志远;楼狄明;

2009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田春荣;

柴油机排气微粒冷却演变特性的实验研究    刘双喜;宁智;付娟;姜大海;

发动机燃用GTL柴油的排气颗粒数量及粒径分布规律    谭丕强;鲍锡君;胡志远;楼狄明;

共轨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排气颗粒粒径分布及核态纳米颗粒生成机理研究    张旭升;赵晖;胡宗杰;吴志军;李理光;

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排放特性    谭满志;金文华;张淑华;桃春生;孙万臣;郭英男;张珂;

燃用天然气合成油发动机燃烧特性与可靠性研究    武涛

燃料特性对柴油机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    陈士宝

高压共轨柴油机超细微粒排放特性分析    赖春杰

高压共轨柴油机超细微粒排放特性分析    赖春杰

EGR结合机外净化技术降低柴油机排放的研究    杨帅,姚喜贵,应启戛,张振东,李秀元,胡大志

增压直喷柴油机EGR系统开发及试验分析    杨帅,姚喜贵,李秀元,张振东,应启戛,程道来

谨慎对待甲醇、二甲醚作车用燃料加快GTL技术开发    曹湘洪

煤基浆态床合成油品的工业化    孙予罕,李永旺

清洁燃料F-T柴油在柴油机中应用的研究    黄勇成,周龙保,蒋德明

煤直接液化燃油在1E150C型柴油机上的试验研究    许锋,段树林

GTL燃料在车用柴油机上应用研究动向    杨妙梁

21世纪的天然气合成液体烃技术和市场前景    姚国欣

GTL工艺技术评述    陈赓良

利用石油替代资源生产清洁燃料    陈祖庇

清洁能源GTL柴油作为柴油机代用燃料的试验研究    杨帅;周毅;杜海明;万晓;刘继跃;

金属-陶瓷梯度功能材料在内燃机上的应用研究    邢世凯,李聚霞,吴立勋,卜荣凯

内燃机整机性能综合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陆明,王耀华,唐文彪,王新晴

润滑油在使用中性能衰变的原因分析    梁丽华,贺建军

润滑油性质对汽油机排放的影响及汽油机润滑油的发展趋势    姚勇,邸敏艳,姚玮洁

基于节能环保的内燃机冷却系统的设计    兰琳;陈钊;

润滑油性质对汽油机排放标准的影响    吴立勋;姚勇;邸敏艳;姚玮洁;

E10乙醇汽油在通用小型汽油机中的应用研究    马其华;任洪娟;郑霞君;

十六烷值对欧-Ⅳ柴油机燃烧与排放性能的影响    陈文淼;吴复甲;王建昕;帅石金;

共轨柴油机燃用不同配比生物柴油的性能与排放特性    楼狄明;石健;赵杰;赵泳生;李博;胡志远;

排放法规和内燃机油发展的最新趋势    范亦工;胡华;

柴油品质对发动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    张淑华;

内燃机缸套-活塞环系统的摩擦学设计    李娜;赵国伟;

内燃机配气机构的创新设计    石波庆;蓝兆辉;

中国内燃机电机电器行业发展分析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内燃机故障诊断方法    成曙;易军;魏旭刚;

基于尺度-小波能量谱、粗糙集和神经网络集成的内燃机故障诊断方法    陈保家;李力;赵新泽;

内燃机技术与节能减排(汽车内燃机及动力技术新进展学习体会)    王传顺;

热浸镀铝锌合金板的镀层结构及其性能    李建英;齐长发;梅淑文;姚连胜;刘春雨;李文田;

一种新型PdNiAgCrMo高温钎料    柏文超;李明利;许平;

高效·节能·环保    

内燃机公共技术平台已现雏形    本报记者 胡启林

内燃机行业寻求可持续发展    记者 王薇薇

内燃机行业可持续发展关键靠什么?    本报记者 徐东怡

内燃机工业进入创新发展新阶段    本报记者 王薇薇

整合企业 发展高新技术产品    本报记者 赵三明

第六届中国国际内燃机展关注环保节能     魏安立

我国内燃机市场前景看好    依通

机床工具 内燃机:共同驶入快车道    本报记者 臧亚伟

中国成为内燃机制造大国    记者 张毅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双重交联式新型复合堵水剂研究    罗宪波

四脚状氧化锌晶须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周建萍

纤维素醚稳定的聚丙烯酸酯类乳液合成及其性能与应用研究    秦少雄

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蔡基伟

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王稷良

超声—电沉积镍基TiN纳米复合镀层的研究    夏法锋

PPR管材料结构与性能及其高温耐蠕变机理的研究    丁健

聚合物/介孔分子筛新型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    闰明涛

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性能及土壤植物营养效应    刘秀梅

镁合金半固态流变压铸成形技术的研究    肖泽辉

汽油/LPG双燃料发动机谐振进气系统研究    贾丽冬

混合动力公交中巴动力源的建模和控制策略研究    孙平

旋转机械强度校核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张文俊

基于电液驱动的内燃机无凸轮配气机构的设计与控制研究    李志锐

基于有限元法的内燃机机体振动分析与噪声预测研究    马万福

低维苯膦酸盐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性质表征    宋术岩

硅橡胶冷收缩管的综合性能表征    原粉林

多孔陶瓷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宋超

植物油基泡沫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韩静

Sialon结合SiC摩擦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