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还田对夏玉米主要害虫发生程度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5:34:45
热度:

秸秆还田对夏玉米主要害虫发生程度的影响【摘要】:在漯河、浚县2地分别设置浅耕加秸秆还田、深耕加秸秆还田、深耕秸秆不还田、隔1 a深耕加秸秆还田和隔2 a深耕加秸秆还田等5种耕作方式

【摘要】:在漯河、浚县2地分别设置浅耕加秸秆还田、深耕加秸秆还田、深耕秸秆不还田、隔1 a深耕加秸秆还田和隔2 a深耕加秸秆还田等5种耕作方式处理,调查不同处理条件下夏玉米苗期、粒期主要害虫和地下害虫的发生程度.结果表明,苗期食叶害虫为害后的虫害指数以浅耕加秸秆还田的处理最重,隔2 a深耕加秸秆还田的处理最轻.粒期雌穗上玉米螟的数量以深耕秸秆不还田的处理最多;雌穗苞叶、穗位叶、穗上叶和穗下叶上的蚜虫总量在各处理间变化没有规律性.地下害虫的发生数量为隔两年深耕加秸秆还田的处理最少.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关键词】玉米 害虫 秸秆还田 发生程度
【基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HY201203100)
【分类号】:S435.132
【正文快照】: 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1].秸秆还田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还能够增强土壤生物肥力,改善土壤生物性状,增强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缓冲性,在农业生态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全国目前年产各种作物秸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袁建永;

秸秆还田与药剂处理对夏玉米田二点委夜蛾发生数量的影响    李丽莉;赵楠;石洁;王振营;于毅;张思聪;张安盛;门兴元;周仙红;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及生物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    蒙静;曹云娥;姚英;王佳;

浅论秸秆还田    傅雨露

金针虫在郑州市近年上升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技术    胡锐;邢彩云;李元杰;刘子卓;苏聪玲;

中国各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资源量及其时间分布    韦茂贵;王晓玉;谢光辉;

中国各省大田作物加工副产物资源量评估    郭利磊;王晓玉;陶光灿;谢光辉;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胡喜巧;杨文平;陈翠玲;

玉米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    姜明涛;楼松良;

浅谈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    魏云燕;

木薯茎秆粉碎还田对木薯产量影响初探    郑永清;鲍苗青;叶剑秋;

氨化处理对稻草体外瘤胃发酵甲烷、二氧化碳和挥发性脂肪酸产量的影响    赵广永;李兵;

陕西省秸秆资源能源化潜力评价    李逸辰;康文星;何介南;

秸秆还田研究进展    李文革;李倩;贺小香;

药物掺混肥对甘薯和花生产量及虫蛀率的影响    庄秋丽;王生军;黄玉波;姜秀芳;徐丰;王海红;张书中;

油菜种质资源抗小菜蛾的鉴定    胡慧芬;方小平;肖春;

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影响及安徽省秸秆还田现状分析(英文)    程燕;胡宏祥;邸云飞;贡家芳;

秸秆综合利用前景分析    陈宝才;

馆陶县二点委夜蛾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马建英;郝延堂;周霄;陈立涛;张大鹏;张龙;

中国沼气产业对减排CO_2的模拟与预测    杨艳丽;李光全;张培栋;

我国粪肥养分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利用分析    贾伟

木薯茎秆作为生物质能原料的化学特性研究    韦茂贵

中国大田作物茬高—茬重模型的建立及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秸秆能源利用可获得性    杨璐

以华东、中南、西南地区为重点的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时空分布的研究    王晓玉

白菜对小菜蛾抗性的评价方法及抗虫机理研究    王欣

大白菜核心种质的构建与评价    李国强

不结球白菜优异种质对小菜蛾抗性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陆鹏

青贮水稻秸发酵品质及其饲喂肉牛效果的研究    李富国

干青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特性与优化工艺研究    井良霄

玉米自交系对朱砂叶螨的抗性鉴定    熊敏

不同品种小白菜的生物学性状及品质比较研究    吕锡山

还田麦秸腐解动态及其与施氮的关系    路平

秸秆还田及化肥配施对土壤性状及氮磷流失的影响    程燕

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质量和生产力的影响    赵红香

玉米品种浚单20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陈文云;单兴翠;刘惠萍;李文东;

综述棉籽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    郑晓吉;周金玲;罗鹏;

黄淮地区二点委夜蛾的发生及防治    喻健;李武业;

棉花抗虫性鉴定技术的研究    杨可胜,产焰坤,陈军,郑曙峰,朱加保,关文健,刘方志,胡积送,江本利,路曦结,唐胜

优质高产新品种徐稻3号特征特性及无公害生产技术    丁成伟,刘超,王健康,郭荣良,吴玉玲,徐家安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    任仲杰;顾孟迪;

两系杂交籼稻丰两优1号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邓接楼;王爱斌;涂晓虹;

北京市秸秆资源潜力及利用状况分析    张东菊;刘俊伟;田秉晖;

冬植甘蔗萌芽出苗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谢金兰;罗亚伟;梁阗;朱秋珍;王维赞;刘晓燕;

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量及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安载学;穆楠;李万良;

固液废弃物资源化功能微生物制剂研发及外源固氮菌与土壤特性关系研究    朱日清

秸秆还田量的农田生态效应研究    强学彩

三种麦蚜发生规律及穗期发生程度预测研究    王宪聚;

列联表法两地同步预测麦蚜发生程度    刘俊臣;

用逐步回归方法预测喀左县三代粘虫发生程度的初步研究    孙立德;张献清;

稻瘿蚊主害代发生程度预测研究    李自军

1995年第二代棉铃虫发生程度中期预测    文绍贵

岑溪县早造稻飞虱的发生及主害代发生程度预测    黄彩潮

小麦禾谷缢管蚜峰期蚜量发生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贺兵,曾伟,曾永亮

晚季稻飞虱发生程度的中期预测    冯建设,黄茂进

应用ARMA模型超长期预测棉铃虫发生程度    黄荣华,叶正襄,汤建国

水稻细条病发生程度与损失率关系    詹学锋

孝感市小麦白粉病严重度分级方法与发生程度划分标准初探    刘华林;刘梦泽;

蝗虫发生量数据的主分量分析    孔海江;陆维松;王蕊;王小丹;

江苏省2006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    

三代棉铃虫发生程度与气象条件关系的贝叶斯判别    史奎桥;胡永军;张德来;张丽华;

鲁西南棉铃虫发生程度气象条件分析及预报    张翠英;王玮;李彤;樊景豪;

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中长期预测研究    沈龙元;陈水南;赵静方;

阜阳市棉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于小平;许殿武;云慧;

2004年湖北省农作物病虫灾害分析报告    罗汉钢;徐荣钦;

荆州市棉铃虫发生程度减轻的原因探讨    齐立;李大勇;邓俊俊;

棉花棉铃虫发生程度与气象因素的分析及预测    刘敏;于建伟;朱冬安;高岭;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1)    省植保站供稿

2006年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    省植保站 徐荣钦 王利兵 周国珍

赶快预防水稻病虫害    记者 罗芸 实习生 申妮

2006年下半年全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    徐荣钦 周国珍

2006年我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上)    江苏省农林厅植保站供稿

2007年全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下)    省植保站 供稿

水稻病虫害防治适用药(5)    杨荣明

今年农区蝗虫总体发生程度重于去年    龙新

今年我市中、晚稻病虫中等偏重发生    记者 严冬莲

今年病虫害可能多发 防治很关键    首席记者 刘作明

基于SVM和GIS的梨小食心虫预测系统的研究    陈梅香

褐飞虱发生系统的混沌特性及其预测研究    马飞

小麦品种单种和混种产量及条锈病发生程度的比较研究    陈企村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落地后的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研究    闫香慧

长江三角洲地区褐飞虱中小尺度虫源地及暴发规律研究    芦芳

降雨对棉铃虫化蛹和羽化的影响机制及对发生程度的抑制作用研究    杨燕涛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褐飞虱发生程度预测模型    潘恩霖

河北省东亚飞蝗气象监测预测技术应用研究    王欣璞

日本龟蜡蚧种群时空动态及其群落学机制    梁隐泉

环境气象因子对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影响的初步研究    孔海江

人工神经网络在小麦吸浆虫预测中的应用    张映梅

宝珠梨黑星病田间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太一梅

冬小麦晚霜冻害遥感监测技术与方法研究    张雪芬

无公害套袋酥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    周天仓

川黄柏锈病的初步研究    郎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