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还田深度对小麦蔗糖转化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5:32:57
热度:

秸秆还田深度对小麦蔗糖转化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摘要】: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深度下小麦蔗糖含量及其有关酶活性,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条件下,灌浆期间旗叶蔗糖含量及磷酸蔗糖还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深度下小麦蔗糖含量及其有关酶活性,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条件下,灌浆期间旗叶蔗糖含量及磷酸蔗糖还原酶(SPS)活性、籽粒蔗糖含量和酸性转化酶(AI)活性均高于普通耕作处理。在各不同深度秸秆还田处理中,15 cm深度秸秆处理在灌浆前期上述指标均有较高的表现,而花后21天左右则低于还田25 cm处理,灌浆后期下降幅度较大;而穗下节间蔗糖含量还田25 cm处理在花后7天左右超过其他处理,因而蔗糖滞留量较高。在秸秆还田25 cm处理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达到最高,其穗数也最多,而穗粒数与15 cm还田处理差异不显著,千粒质量也较低。 【作者单位】: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山东省旱作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秸秆还田深度 小麦 蔗糖 产量
【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胶东半岛适宜玉米秸秆还田方式研究”(7611120) 山东省旱地作物水分高效利用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资金(62112N5)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旱地高产小麦新品种“青麦7号”示范推广”(2012GB2C620518)
【分类号】:S512.1
【正文快照】: 0引言碳水化合物在作物器官中运输主要是以蔗糖的形式,植株光合作用形成的三碳糖首先要合成蔗糖,才能供给籽粒。在合成过程中,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是蔗糖合成过程的关键酶,它催化UDPG和F6P结合形成磷酸蔗糖。在蔗糖降解过程中,酸性转化酶水解蔗糖生成葡萄糖和果糖,该酶对底物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氮磷钾、小麦秸秆还田及播种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宋朝玉;张继余;王振华;李祥云;刘洪明;王圣健;高峻岭;

玉米秸秆翻压深度、粉碎程度的试验研究    纵海英;

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料施用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效应    路冠军;周得宝;

秸秆还田和土壤耕作深度对直播稻田土壤及产量的影响    朱杰;牛永志;高文玲;卞新民;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刘世平;陈后庆;陈文林;戴其根;霍中洋;许轲;张洪程;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与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蒋向;任洪志;贺德先;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秸秆还田对小麦碳氮转运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张传辉;杨四军;顾克军;顾东祥;石祖梁;张斯梅;常志州;

土壤深度对还田秸秆腐解速度的影响    李新举,张志国,李贻学

植物叶片蔗糖、淀粉积累与其降解酶活性关系研究    熊福生,高煜珠,詹勇昌,李国锋

K~+对水分胁迫下超级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隋娜,李萌,田纪春,孟庆伟,赵世杰

拟南芥PLDα1突变体的繁殖及形态和生理特性分析    郭淼;张廷婷;高建强;崔德才;

转正义基因番茄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对抗旱性的影响    黄霄;杨秀梅;刘训言;孟庆伟;

应用“3414”设计对潮土区小麦氮、磷、钾最佳施用量的研究    孟泽凤;李放;孟霞;刘怀龙;刘晓丽;王毅;

跳龟灵、对硫磷乳剂对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    姜虎生;张思洋;王宏燕;

较长期低温逆境下氮钾肥与播种量对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宋朝玉;高峻岭;宋克光;李振清;宫明波;

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白建芬;裴玉贺;赵秋霞;宋希云;

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糖、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刘士华;吕国胜;

光照强度对魔芋试管芋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钟刚琼;陈永波;李莉;陈大清;滕建勋;

砀山酥梨石细胞研究的几个新结论    刘小阳;高贵珍;

不同枇杷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细胞壁组分的变化    陈宇;黄志明;叶美兰;吴锦程;

不同枇杷品种细胞壁代谢与果肉质地形成的关系    傅明连;林素英;蔡丽琴;黄志明;吴锦程;

盆栽芍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配方筛选    李婷婷;张秀新;吕英民;

农业废弃物作为百子莲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研究    王磊;卓丽环;李瑞发;

一氧化氮对涝渍胁迫下牛膝叶片抗氧化作用及光合的影响    赵会杰;付晓记;张秀月;赵一丹;陈新建;刘华山;孟凡庭;刘卫群;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玉米叶片生理参数的光响应    朱永波;张仁和;卜令铎;韩苗苗;薛吉全;

水稻籽粒发育和胚乳中淀粉结构形成机理    张艳霞;刘正辉;李刚华;王强盛;王绍华;丁艳锋;

硝普钠对PEG胁迫下马铃薯品种底西瑞苗期抗氧化酶的影响    贺学勤;马黛;蒙美莲;

热处理和贮藏温度对轻度加工茭白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周涛;许时婴;

几种不同花色姜花花瓣呈色机制的初步研究    王旭日;范燕萍;张伟;徐婧;余让才;

施氮和花后灌溉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姚凤娟

B型烟粉虱诱导的烟草防御信号途径及B型烟粉虱和烟蚜对烟草防御反应的生理适应性差异    毕明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镧对UV-B辐射胁迫下大豆幼苗内源激素与类黄酮代谢影响    彭祺

盐生和中生植物对盐害的响应及其抗性结构机制研究    盖玉红

翅荚木种源遗传多样性及其抗低温胁迫能力研究    何小勇

湖南假俭草遗传多样性、生理学特性及护坡性能研究    刘卫东

外源茉莉酸影响马铃薯对晚疫病抗性的初步研究    杨艳丽

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主要盐分对辣椒幼苗胁迫的研究    姜伟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紫云英养分积累规律和还田腐解特性及其效应研究    刘威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高淀粉玉米自交系淀粉合成生理基础及杂种优势研究    杨利

控释尿素施用方式对玉米氮素与水分利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苏琳

普通小麦—西藏半野生小麦RIL群体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王新宁

采前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青花菜贮藏品质的影响    李秀杰

不同小麦雄性不育类型AGPase活性及杂种光合特性的分析    吴世文

土壤水分和灌溉水配置对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慧

不同小麦品种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生理基础的研究    高春华

玉米秸秆还田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锋;李鹏;张凤云;李新华;孙明柱;高国强;

秸秆还田免耕撒播小麦技术研究    白瑞贤,杜文建,梅碧蓉

氮肥对小麦籽粒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强,戴其根,许轲,张洪程,霍中洋,王曙光,黄严帅

平衡施肥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黄光荣;

小麦、夏玉米两茬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方式施肥技术研究    刘海忠,王保强,武玉华,徐有,张庆江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物理质量的影响    张仁陟;罗珠珠;蔡立群;黄高宝;李玲玲;谢军红;

秸秆常温快速腐熟生物技术的研究    姜佰文,潘俊波,王春宏,崔正忠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大豆主要生理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赵宏伟;李秋祝;魏永霞;

春小麦不同发育阶段抗氧化系统对田间缓慢干旱的响应    陈坤明,宫海军,陈国仓,王锁民,张承烈

水分和氮素运筹对冬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郭天财,冯伟,赵会杰,朱云集,王晨阳,阎耀礼,罗毅

抛秧稻生长发育特征及产量形成规律的探讨    戴其根,张洪程,霍中洋,许轲,邱枫

密肥条件对沿江稻田小麦生长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    刘建,徐少安,周根友

中优752的产量形成规律研究    潘晓华;田智慧;石庆华;

密度与施肥对黔麦17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王伟;何庆才;陈天青;

03优66推广种植表现与产量形成分析    邬磊;邬文昌;熊尧;

施氮量对苏玉10号产量形成的作用    胡加如;薛林;陆虎华;陈国清;石明亮;黄小兰;程玉静;孙权星;彭长俊;陈小晖;

氮、磷、钾、有机肥配施对杂交稻特优73产量形成与氮吸收的影响    饶鸣钿;

氮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刘春光;杨洪亮;赵丽影;邱菊;李文;张磊;罗丙海;岳玉兰;

不同水稻品种器官形态和产量形成差异研究(英文)    严定春;王勋;L.T.Wilson;

淮麦11号小麦千斤产量形成的生理特点    俞仲林,江华山

水稻遥感估产的机理性模式研究    李卫国;

小麦产量因素对产量形成贡献大小研究    闫福春;陈青;徐秀珍;

超声波处理对水稻发芽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聂俊;严卓晟;肖立中;潘圣刚;Kargbo Maurice;刘才生;唐湘如;

超声波处理对水稻发芽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聂俊;严卓晟;肖立中;潘圣刚;Kargbo Maurice;刘才生;唐湘如;

不同栽培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曾勇军;潘晓华;石庆华;胡启锋;尹冬;

氮磷化肥对胡麻产量形成的影响    索全义;郝虎林;索凤兰;高炳德;

播种期对胡麻物质代谢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高炳德;索全义;白进玲;王凤琴;

影响大白菜产量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分析    刘明池;

小麦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时期    冯华

玉米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 六项管理措施保丰产    山东省农业厅专家顾问团玉米分团

小麦产量形成进入关键期    马德明

当前抓住秋作物产量形成关键期    本报记者 宁钦广

今年我省水稻生产特点分析    云南省农业气象中心 邹丽云

连豆将继续下探    胡欣

近期干旱对天水市农作物生长不利    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 蒲金涌

农业部大力推进小麦高产创建活动    李力亢舒

强麦 现实利空与远期利多的博弈    李庆艳

我市三秋进入高潮    记者 韩勋

杂交稻不同机插模式下生长与产量形成及秧苗调控研究    刘晓娜

不同水氮处理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刘小进

氮肥施用量对免耕移载稻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赵田径

秸秆全量还田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胡星

栽培生态条件对龙须草生长性能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喻夜兰

不同栽培模式下双季稻产量形成特点与温室气体排放差异的初步研究    熊超

水氮相互调节对旱稻产量形成的不同影响    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