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还田下施氮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5:31:07
热度:

秸秆还田下施氮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摘要】:为给秸秆还田下山西南部一年两熟区冬小麦种植筛选适宜施氮方式,通过大田试验,以不施氮为对照,在施氮225.0kg·hm-

【摘要】:为给秸秆还田下山西南部一年两熟区冬小麦种植筛选适宜施氮方式,通过大田试验,以不施氮为对照,在施氮225.0kg·hm-2条件下设置10∶0、7∶3、5∶5和3∶7(底施∶拔节期追施比例)四种施氮模式,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下施氮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干物质运转、肥料当季利用率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和施氮225.0kg·hm-2下,提高底施氮肥比例可增加冬小麦越冬前和拔节期单株茎蘖数和总茎数,并使旗叶SPAD值在灌浆前中期保持较高水平,且延缓其灌浆后期下降,促进灌浆期干物质向穗部转运和积累,增加成穗数和穗粒数,进而实现增产。施氮模式中底追比例7∶3的增产效果最好,籽粒产量达5 773.8kg·hm-2,较其他施氮模式增产1.58%~10.17%。增加底施氮肥比例可提高土壤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酶活性,促进冬小麦对养分的吸收及其向籽粒的转运,提高肥料当季表观利用率。底追比例7∶3的氮磷肥利用效果最好,其中氮肥当季利用率较其他模式提高1.46%~3.06%,磷肥当季利用率提高0.76%~3.34%;钾肥利用效果以氮肥全部底施最好,较其他施氮模式提高4.54%~14.53%。因此,山西省南部一年两熟种植区在玉米秸秆还田下冬小麦的合理施氮模式为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 【作者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 冬小麦 施氮模式 生长发育 产量 肥料利用率
【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3-2-7)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重点项目(2012YZD12)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20311001-6)
【分类号】:S512.11
【正文快照】: 近年来,黄淮海麦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区的玉米秸秆还田面积逐年增加[1]。秸秆还田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优化农田生态环境[2],促进小麦生育后期光合作用,有利于产量形成[3]。冬小麦是对氮素反应特别强烈的禾谷类作物[4],其中生育期所需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少免耕对灌溉农田冬小麦/夏玉米作物水、肥利用的影响    江晓东,李增嘉,侯连涛,王芸,王雪,颜红

少免耕与秸秆还田对极端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吕美蓉;李增嘉;张涛;宁堂原;赵建波;李洪杰;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赵俊晔;于振文;

不同供氮水平对玉米秸秆降解初期碳素矿化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丁雪丽;何红波;李小波;白震;解宏图;张旭东;

秸秆还田下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汪军;王德建;张刚;

玉米秸秆还田对接茬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刘阳;李吾强;温晓霞;廖允成;

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田慎重;宁堂原;王瑜;李洪杰;仲惟磊;李增嘉;

秸秆还田与施氮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    闫翠萍;裴雪霞;王姣爱;杨峰;曹勇;张晶;党建友;

滴灌施肥条件下玉米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    孙文涛;孙占祥;王聪翔;宫亮;张玉龙;

12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的光合能力    张其德,蒋高明,朱新广,王强,卢从明,白克智,匡廷云,魏其克,李振声

灌水量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姜东燕;于振文;张玉芳;

灌水量和灌水时期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褚鹏飞;于振文;张玉芳;

灌水量对济麦20籽粒和蛋白质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王德梅;于振文;

滴灌施肥对温室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贾彩建;周海燕;刘新渠;李民典;

不同耕作方式与施氮量对麦玉两熟产量的影响    李洪杰;宁堂原;邵国庆;王瑜;田慎重;李增嘉;曲学勇;

保护性耕作下秋播期地下害虫的群落分布特点初步研究    韩惠芳;宁堂原;田慎重;王瑜;王丙文;仲惟磊;李增嘉;

灌水处理对强筋小麦济麦20籽粒淀粉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孟维伟;张微;于振文;

氮肥调控对川农麦1号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罗付香;杨世民;袁继超;喻晓坪;雍远成;谢力;

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的研究    徐德聪;吕芳德;刘小阳;钱玉梅;袁维风;

氮肥运筹对土壤—小麦系统氮素行为及氮素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向楠;吴洁;

外源甜菜碱对盐胁迫下枸杞光合功能的改善    惠红霞,许兴,李前荣

土壤碳储量减少:中国农业之隐患──中美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比研究    李长生

耕作措施对陕西耕作土壤碳储量的影响模拟    张凡;李长生;王政;

国际地球科学发展态势    孙成权,曲建升

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研究:全球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    潘根兴,赵其国

温室滴灌条件下氮素转化、运移规律研究进展    侯红雨,庞鸿宾,齐学斌

试论水环境中的氮污染行为    冯绍元,黄冠华

土壤供氮能力测试方法的研究——Ⅰ.各项生物指标在反映土壤供氮能力上的效果    胡田田,李生秀

土壤供氮能力测试方法的研究——Ⅱ.几种测氮方法的测定值与作物吸氮量的关系    胡田田,李生秀

土壤供氮能力测试方法的研究——Ⅲ.0-100cm土层可矿化氮对作物吸氮量的意义    胡田田,李生秀

河南重点地区玉米秸秆还田进展顺利    孔庆捷

玉米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常树堂

浅谈玉米秸秆还田    管锁荣

安阳市实施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情况分析    王庆法,郭青松

玉米秸秆还田作肥料    张富良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与示范    刘武仁,刘凤成,冯艳春,郑金玉,邱贵春,罗洋,蔡洪岩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负效应浅析    王瑞彩

北方地区玉米秸秆还田的效益分析及经济学思考    江永红;郭善竹;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注意事项与对策    李志强;

采用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后应注意的问题    杨玉栋;徐浩;

推广玉米秸秆还田,确保粮食稳产高产    韩慧兰;尚德勇;

旱地玉米秸秆还田及N肥去向研究    王小彬;蔡典雄;张镜清;高绪科;

旱地玉米秸秆还田及氮肥去向研究    王小彬;蔡典雄;张镜清;高绪科;

玉米秸秆还田循环利用机械化技术研究    高晶柱;孙红闯;王洪利;

旱地玉米秸秆还田秋施肥与土壤氨挥发    周怀平;关春林;李红梅;杨治平;

我市今年玉米秸秆还田325.35万亩    赵丰民 张宝程

应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刘永安

东营区5万亩玉米秸秆还田    刘洪兵徐淑霞 于晓堂

玉米秸秆还田注意啥    张丽梅

玉米秸秆还田种小麦    聂永强

玉米秸秆还田注意啥    贾友江

玉米秸秆还田要点    张满良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正定县农牧局 白俊香

玉米秸秆还田勿入三大误区    张明来

文安:今秋48万亩玉米秸秆还田    通讯员 高志丹 王猛 记者 解丽达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与小麦根系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蒋向

玉米秸秆还田和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影响的生理生态效应    王小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