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新型车载电源系统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35:26
热度:

基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新型车载电源系统【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由能源产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节能减排、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社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由能源产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节能减排、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社会的强烈要求。汽车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也是大气污染排放物的主要来源,目前,汽车的能源消耗占到了世界石油销量的一半以上。因此,设计能耗小、排放低的传统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是目前汽车研发的主要方向。 汽车尾气废热温差发电技术的研发在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太阳能发电技术虽然相对比较成熟,但在汽车上的应用也很少。为了降低传统汽车的油耗,本文提出将温差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应用于传统汽车的创新理念,开创性地建立了温差发电机的系统模型,将温差发电机、太阳能发电机以及交流发电机合成,构建新型的车载电源系统,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对蓄电池SOC状态的监测,控制交流发电机的工作状态,最终实现节能的目的。 本文在详细研究半导体热电模块的特性及光伏电池的伏安特性之后,基于温差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基本原理,分析温差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及交流发电机系统的输出特性,构建新型车载电源系统并提出其性能要求。然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各子系统的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对Advisor2002进行简单的二次开发,将新型车载电源系统模型嵌入Advisor2002中传统汽车模块,建立基于整车的新型电源仿真模型。通过在不同电气负载及行驶工况下的整车仿真,考察新型车载电源系统的各部分工作状态,分析系统的能量流以及相对于传统汽车的油耗情况。 行文中的难点也是重点是:基于Fluent软件采取流固耦合的仿真方法,对废气通道箱体表面进行热力学分析,推导出半导体热电模块的热端温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系统及仿真模型,研究其输出特性及效率,填补了国内在此方面研究的空白。此外,利用对Advisor2002软件的二次开发,建立基于整车的新型车载电源系统模型,对车载新型电源系统性能及效率的分析研究意义重大,并且为今后更深入地研究温差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对整车性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温差发电 热电模块 太阳能发电 光伏电池 建模与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U463.6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10
  • 1.2 温差发电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10-11
  • 1.3 太阳能发电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11-12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12-14
  • 第二章 温差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工作原理14-21
  • 2.1 温差发电的基本原理14-17
  • 2.1.1 赛贝克效应14-15
  • 2.1.2 珀尔贴效应15-16
  • 2.1.3 汤姆逊效应16
  • 2.1.4 焦耳效应16-17
  • 2.1.5 傅里叶效应17
  • 2.1.6 开尔文关系式17
  • 2.2 热电转换的优值系数17-18
  • 2.3 温差发电的半导体材料18
  • 2.4 太阳能发电的原理18-19
  • 2.5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方阵19-20
  • 2.6 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的原理20
  • 2.7 本章小结20-21
  • 第三章 新型车载电源系统的结构及性能要求21-33
  • 3.1 温差发电系统21-25
  • 3.1.1 温差发电的系统组成21-22
  • 3.1.2 温差发电器22-23
  • 3.1.3 废气通道箱体的布置位置及结构23-24
  • 3.1.4 半导体热电模块及性能24-25
  • 3.1.5 发动机尾气温差发电实验台25
  • 3.2 太阳能发电系统25-28
  • 3.2.1 车载太阳能发电系统组成25-26
  • 3.2.2 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特性26-28
  • 3.3 交流发电机系统28-31
  • 3.3.1 交流发电机系统组成28-29
  • 3.3.2 硅整流发电机工作原理29-30
  • 3.3.3 交流发电机的工作特性30-31
  • 3.4 新型车载电源系统31-32
  • 3.4.1 新型车载电源的系统模型31
  • 3.4.2 新型车载电源的控制系统31-32
  • 3.4.3 新型车载电源的性能要求32
  • 3.5 本章小结32-33
  • 第四章 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模型的建立33-51
  • 4.1 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数学模型33-39
  • 4.1.1 热电模块温差发电模型33-36
  • 4.1.2 温差发电系统模型36-37
  • 4.1.3 基于热电模块HZ-20的温差发电器模块布置形式37-39
  • 4.2 温差发电系统的仿真模型39-46
  • 4.2.1 仿真软件Fluent的介绍39-40
  • 4.2.2 废气通道箱体模型40-41
  • 4.2.3 废气通道箱体温度分布仿真分析41-44
  • 4.2.4 基于仿真结果的HZ-20型热电模块温差发电系统44-46
  • 4.3 仿真计算及效率分析46-50
  • 4.3.1 系统的发电性能46-48
  • 4.3.2 系统的效率分析48-50
  • 4.5 本章小结50-51
  • 第五章 新型车载电源的子系统模型51-61
  • 5.1 车载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51-54
  • 5.1.1 太阳能电池理论数学模型51-52
  • 5.1.2 简化数学模型52-53
  • 5.1.3 太阳能电池的仿真模型53-54
  • 5.2 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54-55
  • 5.3 交流发电机的数学模型55-57
  • 5.4 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特性57
  • 5.5 温差发电机的输出特性57-58
  • 5.6 蓄电池的数学模型58-59
  • 5.7 新型车载电源系统的输出特性59-60
  • 5.8 本章小结60-61
  • 第六章 新型车载电源系统的建模与仿真61-86
  • 6.1 控制策略及工况分析61-65
  • 6.1.1 系统的控制策略61
  • 6.1.2 车辆行驶工况61-62
  • 6.1.3 电气负载工况62-65
  • 6.2 系统的仿真建模65-71
  • 6.2.1 软件MATLAB/Simulink及Advisor2002的介绍65-66
  • 6.2.2 系统的仿真模型66-71
  • 6.3 系统的能量流仿真71-84
  • 6.3.1 仿真结果分析72-76
  • 6.3.2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76-82
  • 6.3.3 循环EUDC工况分析82-84
  • 6.3.4 油耗分析84
  • 6.4 总体评价84-85
  • 6.5 本章小结85-86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86-88
  • 7.1 全文总结86-87
  • 7.2 展望87-88
  • 参考文献88-92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2-93
  • 致谢9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基于余热与太阳能发电对汽车电源的优化设计    邝家凯;

汽车发动机尾气余热温差发电装置热电转换技术研究    袁晓红

应用多元车载电源的轻度混合动力系统分析    代宏伟

基于汽车尾气废热温差发电的42V动力系统建模与仿真    凌凯

太阳能温差发电及传热特性研究    黄银盛

汽车尾气余热温差发电装置模态分析    李校杨

汽车发动机废气余热发电系统仿真与研究    陈昌生

基于汽车尾气废热温差发电系统的车载电源能量管理系统研究    申思

温差电元件高温热应力及蠕变-疲劳寿命数值分析    陈琳琳

汽车尾气温差发电冷端温度控制与发动机冷却系统兼容性研究    邢号彬

基于温差发电的汽车低度混合动力系统的研究与仿真    范文

电动汽车DC-DC电源变换器的原理、建模和控制(英文)    张承宁,孙逢春,张旺

变电流下的电池荷电状态定义方法探讨    麻友良,陈全世,朱元

交流励磁发电机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张宇阳,王祥珩

光伏电源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研究    雷元超,陈春根,沈骏,黄跃杰,陈国呈

基于Boost电路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    赵宏,潘俊民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的工作性能优化    屈健,李茂德,乐伟,林泉

交流励磁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李承业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SOC预测技术研究    朱元,韩晓东,田光宇

硅太阳电池数学模型的简化    陈中华;赵敏荣;葛亮;李慧玉;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陈桂兰,孙晓,李然

城市车辆行驶工况的研究    张富兴

汽车电源系统的分析及仿真    徐云云

一种DC-DC开关变换器建模方法研究    曹文思

废热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褚泽

蓄电池太阳能充电系统研究    洪刚

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的研制    姜晓丽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陶晓峰;谢君;

光伏并网发电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    王桂英;史金玲;纪飞;王欢;

热压法制备Bi_2Te_3基热电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卢波辉,赵新兵,倪华良,吉晓华

掺杂Cu的AgSbTe四元合金电学性能    付红;应鹏展;颜艳明;张晓军;高榆岚;

太阳能半导体照明系统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    马磊;刘德明;黄黎蓉;文锋;

Ge单晶抛光片清洗技术研究    杨洪星;李响;刘春香;赵权;

红外光学用Ge双面抛光片抛光工艺条件研究    刘春香;杨洪星;赵权;

通孔结构Si衬底AlGaN/GaN HFET的热特性模拟    文于华;范冰丰;骆思伟;王钢;刘扬;

Ge单晶片的激光标识技术研究    杨洪星;刘晓伟;

InP单晶的磁光和热电效应    潘静;李晓岚;杨瑞霞;孙聂枫;

纳米材料技术研制微型温差电池    王为;郭鹤桐;

控制爆胎车方向的驾驶方法及其原理    巢凯年;

基于OIF-Elman网络的光伏电源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研究    苏刚;龚威;潘雷;高瑞;王贝贝;

风光互补新能源发电技术研究综述    王育欣;

光伏并网逆变系统MPPT算法仿真与研究    刘鑫;石景波;

某轻型卡车制动稳定性分析    周毅;

某轻卡车型平顺性分析    张曦;周毅;李艳斌;

基于有限元的轮胎六分力预报方法    沈筱亮;危银涛;

电动汽车蓄电池的键合图法建模与仿真    廖连莹;赵兴福;王仲范;

论轮胎的合理使用    李世成;

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    钱军

HEV锂离子电池组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吴铁洲

气动燃油混合动力车混合效能分析及其电控气动发动机的研究    陈平录

金属离子掺杂的ZnO第一性原理计算及透明导电薄膜制备研究    谭红琳

超冶金级硅的制备研究    于站良

Cu/Ag掺杂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制备与高压物性研究    金云霞

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可靠性研究    于蓉蓉

太阳能电动车关键技术研究    李春芳

电动轮汽车制动集成控制策略与复合ABS控制研究    王吉

全地面起重机转向性能仿真和试验研究    张小江

基于SOC估计算法的电动汽车充电器设计    余熠

基于电校准的大口径强激光能量测量技术的研究    唐菱

太阳能光伏发电单相并网逆变器研究    李本元

变压吸附管道流体动力学特性研究    苏超

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杜守增

串联动力蓄电池均衡充电技术的研究    林俊

硅、锗切割片的损伤层研究    张秀芳

Zn_xCd_(1-x)S纳米粉体及薄膜的制备和光致发光研究    智钢

喷杆弥雾机气流辅助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马伟伟

立轴式可变角叶轮流场数值模拟    焦磊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性能的优化分析    陈金灿,严子浚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应对能源危机之道    张宇辉;

汽车发动机排气废热的温差发电    董桂田

SiGe热电材料的发展与展望    姜洪义;王华文;任卫;

新型热电材料的研究动态    徐亚东;徐桂英;葛昌纯;

高优值系数热电材料研究    徐国栋;陈哲;严有为;刘德辉;尹懿;文红民;

热电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    张晖;杨君友;张建生;吴进;陈辉;

低维热电材料研究进展    谢华清;

基于ADVISOR的混联型混合动力汽车研究    刘文杰;舒红;袁景敏;高银平;

汽车用42V电气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    纪新宇;郭海伟;吴海涛;夏刚;

汽车液电馈能式减振器研究    徐琳

汽车尾气热电发电技术研究及应用仿真    靳鹏

Skutterudite系热电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彭江英

LNG冷能利用与低温半导体温差发电研究    贾磊

冷热源微小型热电电源的研究    宋瑞银

纳米方钴矿化合物的化学合成及其热电性能研究    褚颖

车辆排气系统振动建模与动力学特性研究    李松波

掺杂Ca_3Co_4O_(9+δ)材料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    刘洪权

基于热电效应的热回收应用技术研究和设备开发    李涛

蠕变—热疲劳可靠寿命预测的若干问题研究    闫明

汽车排气废热温差发电系统与发动机消声器一体化设计研究    郭珣

应用多元车载电源的轻度混合动力系统分析    代宏伟

基于汽车尾气废热温差发电的42V动力系统建模与仿真    凌凯

乘用车排气系统冷端内流场仿真及消声器再生噪声预测    郭学敏

汽车发动机废气余热热电转换装置结构优化设计    夏凯

面向后驱动复合电源电动汽车仿真的ADVISOR二次开发研究    甄娜

圆筒式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系统研究    张晓丹

中高温余热回收半导体温差发电热系统设计研究    白忠恺

小型热电制冷器及温差发电初步研究    韩天鹤

太阳能光伏电池变换器研究    杨杰

基于太阳能发电的纯电动公交车系统研究    张步晓;张开如;孙鸿;王际斌;李洪福;

基于汽车发动机修理技术的几点思考    冯龙;

汽车发动机尾气余热温差发电装置热电转换技术研究    袁晓红

平板型CPC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的实验研究    吴红霞

汽车尾气废热温差发电系统与三元催化器兼容性研究    许玉曼

多场耦合条件下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系统研究    鄢小平

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热应力分析及优化    陈后涛

基于汽车尾气废热温差发电系统的车载电源能量管理系统研究    申思

基于CFD的车用尾气余热温差发电装置流场分析及优化    孙强

温差发电芯片在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实验研究    张鸿声

与发动机性能相匹配的温差发电系统    王能欢

回热型微燃烧温差发电系统的研究    张硕果

汽车尾气废热温差发电系统能量流研究    詹卫炜

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趋势探讨    赵玉文;

太阳能光伏发电    崔容强;喜文华;魏一康;张兰英;

烟气扩散的CFD数值模拟    金颖,周伟国,阮应君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性能的优化分析    陈金灿,严子浚

基于ADVISOR的并联式混合动力越野汽车的研究    王凤麒,崔胜民

汽车发动机排气废热的温差发电    董桂田

基于ADVISOR的混合动力越野汽车的研究    王凤麒,崔胜民

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质量分析及标准的制订与研究    伊晓波

光伏发电系统中影响蓄电池寿命因素分析    王菊芬,李宣富,杨海平,易良廷

新型贮能元件超级电容器    桂长清

独立光伏系统中蓄电池管理的研究    欧阳名三

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制热系统的实验研究    金刚善

基于脉宽调制器SG3525的一种新型车载电源设计    李国彬;

新型单相正弦车载电源    黄毛毛;黄玉水;

车载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宋清山;

基于FPGA的电动汽车漏电保护装置的设计    毕路;魏学哲;孙泽昌;

四通游侠(Uxia)产品简介    

高速公路急救绿色通道GPS卫星通讯系统及车载医用电源研究    朱弋;阮兴云;徐志荣;王振洲;

基于LT3782的大电流升压电路设计    汪剑;杨健;

炬力ATJ-2063方案车载MP3播放器的电路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一)    吴明;

车载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宋清山,王永顺

高速磁悬浮列车车载电源系统    李健鸣;

医用救护车车载急救设备电源的改进设计    高关心;彭树良;李庚;夏慧琳;

Pt/Pc/CNTs催化甲醇氧化性能研究    王喜章;钱敏杰;蒋湘芬;胡征;

双向DCDC变换器在汽车双电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王丰;炒敏;李晶;卓放;陆建荣;倪松;周磊;杨李响;

汽车车载数据记录设备设计要点    顾兵华;许亿祺;

双向DC/DC变换器电路拓扑的现状    郎垄;林维明;徐玉珍;

用于工程机械驾驶室振动隔离的一种新型磁流变悬置    王代华;付航;严松林;

浅述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李晓勤;鲁植雄;逄小凤;

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趋势    潘牧;

在电动汽车产业化过程中实现技术创新    唐浩;

基于CDMA的车辆监控系统的车载终端硬件设计    刘征宇;张文亮;张利;

内含车载电源的汽车吸尘器在广东面世    

移动DVD跌破2000元    窦红梅

为硬盘播放器、摄像机打造长续航供电系统    重庆 粟道进

长春向新能源汽车城市再进一步    记者 杨宝迪

让笔记本更好用的玩意儿(一)    婆须蜜多

湖北电信人奋战在四川灾区    秦立夏通讯员 余新义

小冰箱打开一扇门    杨华

市政协领导对我市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记者 卢琼 实习生 李迎

4大方便功能照片打印进入随意时代    《i周刊记者》王健

航行十年风雨兼程 嘉誉遍播再创辉煌    陈凯聪

车载复合电源设计理论与控制策略研究    于远彬

应用多元车载电源的轻度混合动力系统分析    代宏伟

军用电源监测系统设计    王玮玮

车载电源控制系统研究    罗同生

车载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系统的研究    赵刚

大功率车载电源系统的研究    高瑞娟

一种车载电源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    吴金桥

混合动力车用复合电源控制策略的研究    刘博

混合动力车用复合电源模型参数辨识及试验验证    张倩

基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新型车载电源系统    范韬

基于汽车尾气废热温差发电系统的车载电源能量管理系统研究    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