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水电开发对河岸带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
澜沧江水电开发对河岸带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摘要】:以澜沧江中下游河岸带为案例研究区,针对4种河段生态系统类型,对比研究了水电开发对河岸带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电开发是
【关键词】: 水电开发 土壤养分综合质量 空间分布 河岸带 澜沧江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C09B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9007)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2039)
【分类号】:S158
【正文快照】: 土壤养分是土地生产力的主要表征和生态系统物质生产的重要基础,是评价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1]。目前关于土壤养分的研究多集中在农业生产区和陆地森林[2-3]。河岸带是河流水域与陆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渡带,具有多项重要的生态功能。当前国内外对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江苏沿江地区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及其区域对比研究 沈德福,史学正,吕成文,于东升
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及西南跨境生态安全研究 何大明,吴绍洪,彭华,杨志峰,欧晓昆,崔保山
高寒草甸不同类型草地土壤机械组成及肥力比较 王长庭;王根绪;刘伟;马力;胡雷;
海南省西部地区橡胶园土壤生物学特征与土壤类型关系初探 林飞龙;何鹏;吴炳孙;张焱华;佘贵连;
桉树取代马尾松后土壤肥力变化研究 何秋香;邹杰;黄芳英;丁晖;徐海根;
长江三角洲水田保护性耕作制度的碳收集效应估算 芮雯奕;周博;张卫建;
怒江流域森林资源的本土利用调查与分析 杨文忠;李媛媛;杨斌;罗圆;张进峰;张劲峰;
电站建设对澜沧江—湄公河泥沙年内分配的影响 傅开道;何大明;陈武;叶长青;李运刚;
云南红河流域径流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 李运刚;何大明;叶长青;
纵向岭谷区北回归线一带年降水区域分异特征 胡金明;何大明;吴绍洪;李运刚;曹杰;
我国横断山区1960-2008年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李宗省;何元庆;辛惠娟;王春凤;贾文雄;张蔚;刘婧;
纵向岭谷区地表格局的生态效应及其区域分异 潘韬;吴绍洪;何大明;戴尔阜;刘玉洁;
怒江流域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樊辉;何大明;
云南纵向岭谷区河流输沙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黑惠江、龙川江、盘龙河流域为例 周跃;丁文荣;曾和平;周晓路;
澜沧江中下游水电开发对河岸带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 魏国良;
基于GIS技术的西南纵向岭谷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定量估算 张鲁;周跃;
澜沧江下游水生生态环境特征分析 张修玉;许振成;黄生志;张强;曾凡棠;张恒军;房怀阳;汪中洋;
云南纵向岭谷区河流输沙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黑惠江、龙川江、盘龙河流域为例 周跃;丁文荣;曾和平;周晓路;
西南聚落形态的文化学诠释 李建华
纵向岭谷北部三江并流区河谷地貌发育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明庆忠
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何云玲
云南丽江生态地质环境演化过程与趋势研究 范弢
纵向岭谷区山地气候时空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刘洋
三江并流区地质环境问题研究 骆银辉
纵向岭谷区水电工程胁迫对河流生态完整性影响的研究 翟红娟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优化途径研究 丁恩俊
三峡库区重庆东段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吴晓
西南纵向岭谷区生态安全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 许田
高黎贡山南北段西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对比研究 陈娟娟
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研究 牛雪霞
山地高梯度效应及其应用初步研究 邓亚静
纵向岭谷区地—气—水—生耦合效应研究 刘波
宜宾市土壤钾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黄文忠
滇南降水的多尺度时空分异 马彬斌
补远江流域水沙变化及预测研究 钟荣华
热带县域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苏文地
湄公河中游鱼类区系和(鱼芒)属洄游路径 钟金鑫
贡嘎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林冠截留特征研究 谢春华,关文彬,吴建安,程根伟,罗辑
林冠截留降雨模型转化和参数规律的初步研究 王彦辉,于澎涛,徐德应,赵茂盛
不同放牧梯度下高寒小嵩草草甸植被根系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 王长庭;王启兰;景增春;冯秉福;杜岩功;龙瑞军;曹广民;
GIS支持的土壤贫瘠化区域分异研究——以福建为例 钱乐祥,许叔明,秦奋,李斌,朱鹤健
河北省遵化平原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变异函数与Kriging插值分析 郭旭东,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李俊然
全球变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陈宜瑜
坡耕旱地土壤养分分布规律初探 吕军杰,姚宇卿,王育红,李云德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张春霞,郝明德,王旭刚,魏孝荣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王军,傅伯杰,邱扬,陈利顶,余莉
干旱区土地利用方式对沙漠化土地恢复能力的评价 王葆芳,贾宝全,杨晓晖,刘星晨,王君厚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演化机制及土壤质量评价研究 高亚军
因地巧施化肥
速测土壤养分新技术——树脂膜插 薛志成
种植方式和裸岩率对喀斯特洼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特征的影响 张伟;陈洪松;王克林;张继光;侯娅;
长期定点施肥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曾玲玲;刘德福;洪音;张之一;张兴梅;
扁穗牛鞭草生长状况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胡宗达;叶充;胡庭兴;
黄淮地区基施型复混肥料的设计 闻章辉;
阜蒙县乡镇域土壤N、P、K的空间变异性分析 李广;王振营;刘作新;曲威;
褐土区乡镇级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研究 于婧文;周怀平;张建杰;解文艳;关春林;
江西吉安退化湿地松群落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状况研究 周会萍;蔡祖国;牛德奎;
不同年限日光温室土壤盐分及养分变化研究 王艳萍;李松龄;秦艳;吕家珑;
土壤养分信息系统在平衡施肥中的应用(摘要) 邢竹;李春杰;郭建华;王贵政;
安徽省土壤养分和肥料信息系统研究 马友华;胡勤远;贾盛宁;梁红霞;黄界颍;张自立;
川中丘陵区部分土种的土壤养分的Fuzzy评判探讨 张春;邓良基;张世熔;郑小佳;何鹏;邓旭艳;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子 邱扬;傅伯杰;王军;陈利顶;
几种紫花苜蓿品质分析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杨起简;路平;刘玉芬;李海强;
长三角平原地区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史利江;郑丽波;柳云龙;
间种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树体生长的影响 王玉娟;陈永忠;何小三;
基于ArcIMS的土壤养分信息发布系统研制 杨联安;
橡胶园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池富旺;张培松;茶正早;罗微;
江苏省太湖稻作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研究 刘蕾蕾;徐茂;王绪奎;刘小军;汤亮;曹卫星;朱艳;
土壤养分的分析方法 赵强
扶风农民时兴为耕地“体检”配“套餐” 通讯员 唐志强 记者 武盾
宅基地废墟变“沃土” 记者 陈忠权
培肥高产旱土 夏海鳌
惠及9.1万丹江口农民 通讯员 晨曦梁秀福
测土配方成为后旗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通讯员 孙莉
红壤改良有新方 记者 胡宇芬 刘爱民
测土配方施肥有哪些步骤 海南农垦科技创新中心
测土配方施肥在北镇 李影 张福才 本报记者 高靖峰 本报主任记者 冯保良
我市荣获全国维护农民消费权益特别贡献奖 记者 焦亮实习生 张文文
土壤养分预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徐丽华
不同土类土壤养分时空变异与水稻精确施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高辉
不同经营体制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及管理技术的研究 姜城
田间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时空变异及其相关性研究 许红卫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刘志鹏
离子交换树脂膜提取土壤养分技术研究 程明芳
基于GIS小尺度下豫中烟田管理分区与推荐施肥研究 江厚龙
褐煤腐殖酸肥料的养分缓释机理及其肥效研究 刘方春
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不同尺度水稻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及其机理研究 刘杏梅
三江平原白浆土养分演变规律及其有效性的长期定位研究 田秀平
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地力评价研究 张铁婵
豫中烟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其管理分区 张明
采煤塌陷区土壤养分循环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苏敏
天等县龙马屯岩溶洼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郑洲
四川盆地丘陵区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研究 张锡洲
梨园间作芳香植物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胡竞辉
基于GIS的崇明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肥力综合评价研究 徐敬敬
紫色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朱益玲
甘肃省宁县耕地地力评价及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研究 杨云卉
系统测土推荐施肥技术在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区的应用研究 车家春
上一篇:清洁生产在医药企业推行初探
-
冬暖棚黄瓜水肥一体化水分及养分利用技术研究2024-08-18
-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及高油玉米产量的影响2024-08-18
-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2024-08-18
-
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2024-08-18
-
考虑维护土壤功能的玉米秸秆能源开发潜力模拟2024-08-18
-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旱地土壤水肥和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2024-08-18
-
炭化秸秆对苹果根系一氧化氮生成及根区土壤硝酸盐代谢的影响2024-08-18
-
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长年蓄热土壤热平衡分析2024-08-18
-
石灰与秸秆配施对冷浸田水稻产量与土壤特性的影响2024-08-18
-
太阳能—土壤源复合热泵系统的构建分析2024-08-18
-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复合系统的研究现状2024-08-18
-
不同管理方式对贵州典型暖性草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2024-08-18
-
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探讨2024-08-18
-
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2024-08-18
-
不同机耕作业方式对不同土壤类型田块秸秆全量还田机直播水稻的影响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