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新疆阿勒泰地区近50a暖季浅层地温变化特征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5:20:59
热度:

新疆阿勒泰地区近50a暖季浅层地温变化特征分析【摘要】:利用阿勒泰地区1961—2010年7个观测站暖季(5—9月)5~20 cm土层的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

【摘要】:利用阿勒泰地区1961—2010年7个观测站暖季(5—9月)5~20 cm土层的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近50 a阿勒泰暖季浅层平均地温、各月平均地温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阿勒泰地区暖季浅层地温呈上升趋势,富蕴升温幅度最大,为0.88℃/10 a(P0.01)。暖季浅层各月平均地温均呈上升趋势,升幅最大值为1.02~1.07℃/10 a(P0.01),均以富蕴或青河升温幅度最大,7月增幅最大,9月增幅最小,各层自1981年以来增温尤为明显。1961—2010年暖季大部站点平均浅层地温在1972年发生了突变,而各月平均浅层地温大部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发生了突变。暖季5、10、15、20 cm 4个土层温度与同期气温和地表温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二者的显著升高正是导致浅层地温呈明显升高趋势的原因。 【作者单位】: 哈巴河县气象局;阿勒泰地区气象局;
【关键词】阿勒泰 浅层地温 气候特征 气候突变
【分类号】:P468.021
【正文快照】: 地温是衡量地表土壤热能的物理量,其变化比气温变化更具有保守性和滞后性,对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1]。近年来,人们在关注气温变化[2-3]的同时,也在关注地温的变化[4]。地温、地温场是地热的重要参数之一[5],是土壤表面吸收太阳辐射后转变为土壤热能并传送到较深层的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近50a乌鲁木齐市的深层地温特征    贾效禄;杨青;赵勇;霍文;

近30年南京市浅层地温场变化规律研究    王宝军;施斌;姜洪涛;赵理政;

季平均3.2m地温距平场在汛期预报中的应用    汤懋苍,张建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现今地温特征及其与天然气生成关系研究    周庆华;冯子辉;门广田;

中国近50 a地温的变化特征    陆晓波;徐海明;孙丞虎;何金海;

近54年中国地面气温变化    任国玉;徐铭志;初子莹;郭军;李庆祥;刘小宁;王颖;

东北地区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比分析    孙凤华;杨修群;路爽;杨素英;

中国近100年来4个年代际的气候变化特征    施能,陈家其,屠其璞

土壤湿度和地表反射率变化对中国北方气候影响的数值研究    朱乾根,兰红平,沈桐立

喀什市1961—2007年浅层地温的变化    阿布都克日木·阿巴司;

城市化对城区气温变化影响的分析——以近40年上海市为例    杨峰;査良松;

对云状记录简单化模式化的诊断与对策    解卫民;魏敏;李会群;赵永军;

宿迁市宿城区园林土壤养分状况初析    夏永久;刘好霞;

各种因素影响下气温和露天温度对比与预报分析    王润清;张凤洲;

不同施锌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胡占丽;

春季多雨对种植业的影响与对策    徐泽涛,周福红

卡庆斯基制与美国制间土粒分析结果的转换    胡宏祥,马友华

加密自动站市级中心站实时数据质量控制分析    陈柏堃;郜庆林;

辽西日光温室大棚内小气候的变化规律    马成芝;孙立德;梁志兵;王天仲;

龙眼越冬期间冠层温度与大气温度关系的初步分析    蒙文交;谭宗琨;刘春峰;

近30年我国高空风速变化趋势分析    张爱英;任国玉;郭军;王颖;

中国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偏差    张爱英;任国玉;周江兴;初子莹;任玉玉;唐国利;

河南省气候业务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张方;于庆学;

单站地温自动绘图监控系统设计研究    刘晓君;童海滨;王其英;李跃华;郭艳玲;

郑州市近60年夏季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赵海青;李社宗;赵艳梅;冯慧敏;

郑州市近6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李社宗;赵海青;邢辰飞;张楠;

1951-2004年我国北方干旱化的基本事实    马柱国;符淙斌;

浅谈自动气象站数据及传输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分析    易秋丽;杨丽娟;

浅谈自动气象站月报表数据文件的审核规则库设计    李睿;罗焕梅;朱彩凤;胡桃花;李亚军;

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省级质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武捷;屈志勇;朱喜林;任慧龙;

北极海冰变化及其气候效应研究    魏立新

粘性土工程性质的温度效应试验研究    邵玉娴

金沙江支流龙川江流域河流输沙特征及其对气候和地表覆被变化的响应    曾和平

湘中南红壤地区土壤质量特征与退化红壤的肥力调控技术研究    刘杰

苹果bHLH转录因子MdTTL1对低温诱导花青苷合成和果实着色的多途径调控    谢兴斌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属性量化表征及其储渗单元刻画    吴颜雄

中国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周丽艳

缙云山水源涵养林结构对生态功能调控机制研究    赵洋毅

南京冬季雾宏微观物理结构的观测研究    刘端阳

广东区域气象水文环境下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研究    范伶俐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域差异研究    聂斌斌

遥感图像分块分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刘涛

基于GPRS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的设计与实现    刘兴丽

江淮地区塑料大棚结构性能研究及优化设计    李仁杰

青岛近海夏季海雾年际变化的低空气象水文条件分析    白慧

省级气象探测资料集成系统设计    华连生

新疆大风时空变化特征及环流背景研究    高婧

导线覆冰自动化观测设备研发    王春雷

自动气象站故障诊断与质量控制系统设计    肖波

乐山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分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王明天

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温场变化规律    潘卫东,余绍水,贾海锋,刘登科

新疆近50a来的气温和蒸发变化    苏宏超,魏文寿,韩萍

人类活动引起的我国西北地区21世纪温度和降水变化情景分析    徐影,丁一汇,赵宗慈

新疆40a来气温、降水和沙尘天气变化    何清,杨青,李红军

西藏浅层地温气候特征分析及与降水的关系    向毓意,杜军

松辽盆地地幔热流的演化特征    李志安

全球变暖对中国东北植被的影响及对策    徐文锋,邹春静,卜军

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分析研究    孙力,安刚,丁立

20世纪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葛全胜,赵名茶,郑景云

西藏高原近40年的气温变化    杜军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    郝爱兵;

国内首台车载浅层地温能响应试验台交付使用    

全国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全面展开    

南京调查评价浅层地温能    

“浅层地温(热)能资源特性及评价方法对地源热泵工程意义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赵继昌;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秋季浅层地温特征分析    曹兴;魏文寿;陈荣毅;季枫;杨举芳;徐根生;

《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出版    

国内嘹望    本刊编辑部;

国土部启动浅层地温能调查    

北京今年浅层地温能潜力达400万平方米    

北京市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王立发;董殿伟;江剑;张红梅;孟杉;杨帆;

浅层地温资源的基本内涵与勘查评价的基本理念    王贵玲;蔺文静;

石家庄浅层地温变化特征    张翠华;张文煜;侯晓玮;韩军彩;

山东省浅层地温能开发与应用实例    朱友强;刘桂仪;佟光玉;常久春;

浅层地温能评价方法    韩再生;

北京市浅层地温(热)资源利用情况与相关规定介绍    陈建平;贾宏刚;

浅层地温能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    邓高;

浅层地温异常与强震关系初探    张治洮;

浅层地温资源普查的初步构想    尹雪峰;洪艳华;宋健厚;

长春地区气温变化对浅层地温测量产生的影响    陈晓冬;金旭;管彦武;石卓;

浅层地温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本报记者 孙宇浩 段金平

浅层地温能:新型清洁能源    本报记者 段金平

北京浅层地温能开发亟待规划和评价    记者 高慧丽 段金平

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北京市地勘局局长 魏连伟

本市逾千万平方米建筑用上浅层地温能    记者 刘扬通讯员 段金平

浅层地温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    

把浅层地温能送进千万家    本报记者 段金平

让浅层地温能造福于民    段金平

专家热议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    记者 张金萍 陈蓉

湖北:打开浅层地温能利用之门    本报记者 晏丽

北京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示范研究    徐光辉

呼和浩特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研究    闫福贵

调查流动地下水脉的浅层地温测量法正反演问题研究    陈晓冬

北京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参数研究    于湲

重庆地区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及资源量评价研究    冀洪丹

长春市区浅层地温(热)能资源适宜性分区研究    马金涛

河北省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效益分析    马乐乐

西安市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研究    刘彩波

重庆地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研究    龙娇

重庆市浅层地温能资源量调查评价研究    张华民

便携式原位浅层地温导热系数测试仪的研制及试验研究    殷仁朝

基于GIS的义乌市浅层地温能评价模型研究    王衍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