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青藏高原东坡两次暖区强降水的对比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5:13:06
热度:

青藏高原东坡两次暖区强降水的对比分析【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2010年8月12~13日(简称"8·12"过程)和20

【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2010年8月12~13日(简称"8·12"过程)和2012年8月16~17日(简称"8·16"过程)青藏高原东坡发生的两次暖区强降水过程,探讨两次暖区强降水发生发展的天气学异同条件。结果表明:两次暖区强降水发生前及过程中均受副高的影响,地面有热低压发展和维持,利于能量的积累、不稳定层结和非绝热加热形成,进而引起上升运动;过程期间低层均有垂直于青藏高原东坡的偏东南气流的建立与增强,地形强迫上升运动和低层暖平流引起的上升运动增大和维持。主要差异在于,"8·16"过程中台风"启德"外围的偏东南风持续时间更长,影响区域更偏北,其降水持续时间更长,累计雨量更大。两次暖区强降水过程显示,低层垂直于青藏高原东坡地形的偏东南气流的建立、增强、持续及减弱在此类暖区强降水发生、发展及消亡过程起中着关键性作用。 【作者单位】: 四川省气象台;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坡 暖区强降水 触发机制 地形强迫抬升
【基金】:四川省气象局课题(川气课题2014-开发-02)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项目(CMAYBY2015-064)
【分类号】:P458.121.1
【正文快照】: 引言滑坡、泥石流、城市内涝等灾害每年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强降水是诱发上述次生灾害主要原因,因此强降水及其天气系统是气象预报和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重点[1~3],尤其是发生在暖区的强降水,由于其对流性和局地性强预报难度更大。通常暖区暴雨分为两种:产生于锋面低槽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一类华南锋前暖区暴雨β中尺度系统环境特征的分析研究    夏茹娣;赵思雄;孙建华;

青藏高原东侧一次低涡暴雨过程地形影响的数值试验    何光碧;屠妮妮;张利红;陈功;

两次台风远距离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武麦凤;肖湘卉;曹玲玲;马耀荣;张丽娟;

峡谷地形对两次大暴雨过程的增幅作用对比分析    吴翠红;张萍萍;龙利民;王海燕;王珊珊;周金莲;

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观测事实分析    郁淑华;高文良;

气旋冷暖区暴雨对比分析    孙兴池;王业宏;迟竹萍;

2005—2008年5、6月华南暖区暴雨与高、低空急流和南亚高压关系的统计分析    丁治英;刘彩虹;沈新勇;

副高断裂前后四川盆地一次暴雨过程的比较分析    师锐;陈永仁;王春国;

“7.3”成都短时强降水可预报性和地面中尺度特征分析    周长春;王春国;

川西高原东坡地形对流暴雨的研究    赵玉春;许小峰;崔春光;

北部湾海风锋暴雨过程及合成分析    卢伟萍;梁维亮;李江南;林振敏;林墨;李菁;

基于卫星观测的两例青藏高原低涡结构的初步分析    黄楚惠;李国平;

夏季青藏高原低涡结构的动力学研究    李国平;刘晓冉;黄楚惠;陈功;宋雯雯;

近50年我国持续性暴雨的统计分析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    鲍名;

2005年6月广东一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研究    王婷;吴池胜;冯瑞权;

低纬高原地区一次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雨团数值模拟研究    董海萍;赵思雄;曾庆存;

2005年6月广东锋前暖区暴雨β中尺度系统特征的诊断与模拟研究    夏茹娣;赵思雄;

2007年入梅期由横槽与低涡切变引发淮河流域强降水的诊断研究    李博;赵思雄;

一类低涡切变型华南前汛期致洪暴雨的分析研究    傅慎明;赵思雄;孙建华;李万莉;

青藏高原及其下游地区降水厚度季、日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胡亮;杨松;李耀东;

低纬高原地区一次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雨团数值模拟研究    董海萍;赵思雄;曾庆存;

冷空气对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影响    郁淑华;肖玉华;高文良;

青藏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大尺度条件    郁淑华;高文良;

“07.6”一次MCC引发的广西柳州极端暴雨过程分析    杨春;谌芸;方之芳;李泽椿;

2000-2007年青藏高原夏季低涡切变线观测事实分析    何光碧;高文良;

青藏高原东部与成都平原近地层微气象学特征对比分析    李英;李跃清;赵兴炳;

南支气流对高原低涡移出青藏高原影响的诊断分析    郁淑华;高文良;肖玉华;

华南前汛期一次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曹文博;夏冠聪;姜丽萍;

2008年6月广西锋前暖区暴雨过程分析    赵金彪;罗建英;高安宁;曾小团;

一次华南西部低涡切变特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黄明策;李江南;农孟松;黄嘉宏;

热带扰动引发华南前汛期暴雨的机理研究    赵玉春

南方暴雨的气候特征以及触发、维持机制    常越

陕西关中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    慕建利

高原低涡的特征、环流形势及水汽轨迹研究    李江萍

华南和江淮地区夏季风期间降水和对流的一些统计特征和个例研究    汪会

中国东南部地区西南低空急流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关系    王东阡

LAPS系统对多种探测资料的融合及在GRAPES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刘春文

2000-2009年5、6月华南暖区暴雨形成系统统计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陈翔翔

长江中下游持续性降水及其与大气低频活动的关系    杨慧娟

华南地区暖季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特征分析    李佳颖

华南前汛期暴雨机制研究    陈春

0506华南致灾暴雨的多尺度分析和数值模拟    梁科

低纬高原地区暴雨M_βCSs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朱莉

一次西南地区暴雨的不稳定性诊断分析    吴哲红

青藏高原低涡发生发展机制的动力学研究    刘晓冉

东北暴雨天气气候特征及东北低涡结构研究    乔枫雪

安徽省副高控制下对流云特征分析    黄勇;胡雯;何永健;

地形对对流天气和暴雨的作用    刘引鸽

地表热通量对陕南强降水的影响    毕宝贵,刘月巍,李泽椿

A Diagnostic Study of the Impact of El Nion on the Precipitation in China    张人禾

关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垂直环流结构和年际变动特征及其机制研究(英文)    何金海,周兵,温敏,李峰

台风涡旋螺旋波及其波列传播动力学特征:诊断分析    徐祥德,张胜军,陈联寿,魏凤英

数值模式中地形滤波处理及水平扩散对降雨预报的影响    王光辉;陈峰峰;沈学顺;胡江林;

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发生条件的比较分析    丁一汇,章名立,李鸿洲,蔡则怡,李吉顺

风场在预报暴雨发生中的作用——1975年8月上旬特大暴雨的数值实验    赵思雄,周晓平

青藏高原的不同地形方案对天气系统影响的数值试验    刘还珠

广西锋面、暖区及高压后部暴雨个例对比研究    林确略;寿绍文;

T_(213)预报产品在阿勒泰地区暖区大降雪过程中的解释检验分析    庄晓翠,赵俊荣,刘大锋

哈尔滨机场2007年6月27日暖区雷暴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分析    钟伟;赵凯;

贵州初夏两次暖区暴雨的对比分析    周明飞;杜小玲;熊伟;

江西暖区飑线的天气雷达回波气候特征分析    应冬梅,郭艳

广西前汛期锋前暖区暴雨过程的模拟与分析    罗建英;廖胜石;黄归兰;何冬燕;赵金彪;

2009年冬季阿勒泰地区两次罕见暖区大降水诊断分析    张林梅;胡磊;李海花;庄晓翠;

贵州西南部一次暖区暴雨不稳定性分析    吴哲红;王兴菊;陈贞宏;杨忠明;

一次暖区强降水的热力动力条件    夏丽花;吴启树;黄美金;陈德花;石顺吉;

高原暖区一次强降水特征及预报偏差分析    何彩青;魏国才;韩有财;

暖区强雷暴和暖区非强雷暴的对比分析    时霞丽;田妮;

长江中下游地区暖区暴雨过程特征分析    陈玥;

新疆阿勒泰地区暖区大降雪的中分析    晋绿生;赵俊荣;杨景辉;

新疆阿勒泰地区暖区大降雪过程云图特征分析    赵俊荣;晋绿生;刘大锋;庄晓翠;

阳江市暖区暴雨的天气学分型    郭圳勉;黄先伦;麦宗天;

新疆阿勒泰地区暖区大降雪成因分析    王存亮;赵俊荣;晋绿生;刘大风;庄晓翠;

2014年前汛期暖区暴雨成因及数值产品特征分析    王艳兰;唐桥义;

2009年冬季阿勒泰地区两次罕见暖区大降水诊断分析    张林梅;胡磊;李海花;庄晓翠;

新疆阿勒泰暖区大降雪预报业务系统    晋绿生;赵俊荣;刘大锋;汲坤玲;杨景辉;庄晓翠;

新疆阿勒泰地区暖区大降雪专家预报系统    赵俊荣;晋绿生;刘大锋;庄晓翠;

不同类型华南暖区暴雨形成机制分析    王爽

2010年5月6-7日华南暖区暴雨中一次飑线过程的分析研究    郭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