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暖切初雷天气的特征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5:12:23
热度: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暖切初雷天气的特征分析【摘要】:针对近两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两次暖切初雷进行研究,总结预报经验,探讨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两次暖切初雷中,500 h Pa高度

【摘要】:针对近两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两次暖切初雷进行研究,总结预报经验,探讨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两次暖切初雷中,500 h Pa高度层均有浅槽存在,且500 h Pa高度层的正涡度区到达本场附近的时间与雷雨发生时间一致,同时低层有较强的辐合抬升;2)从雷达图像来看,两次雷雨发生时,本场附近均存在明显的速度辐合,雷雨回波为局地生成;3)相当黑体温度(Black Body Temperature,TBB)越低,对流越旺盛,所以TBB等值线图可以用来推断对流的发展趋势;4)在雷雨发生时段,基于风云2号气象卫星的雷暴云指数值介于0~0.5之间,雷暴云指数的变化趋势可以较准确表征雷雨发生的时间。 【作者单位】: 民航华北空管局气象中心;
【关键词】暖切初雷 相当黑体温度 雷暴云指数 双偏振雷达 风云号气象卫星
【分类号】:V321.2
【正文快照】: LIU Guijun,WANG Fei,FU Qiang,SHEN Han,and JI PengfeiBeijing Meteorological Center of 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Beijing 1006211引言雷雨是一种强对流现象(陈洪滨和朱彦良,2012),对民航的正常运行影响较大,当前雷雨的预报已经成为航空气象关注的重点(周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偏振雷达观测强对流雹暴云    张鸿发,郄秀书,王致君,张义军

一次强雷雨过程中对流参数对潜势预测影响的分析    齐琳琳,刘玉玲,赵思雄

雷暴探测研究的进展    陈洪滨;朱彦良;

暖切变型江淮梅雨锋结构及其形成和维持机制    胡伯威,彭广

与低层“湿度锋”耦合的带状CISK和暖切变型梅雨锋的产生    胡伯威

基于通道差异及云指数法的西藏雷暴卫星云图特征分析    朱克云;张杰;任景轩;张琪;孙荣;

长江中游暖切变型暴雨的分析研究    张立生;孙建华;赵思雄;亓翠云;

强雷暴个例云内闪电与上升气流及液水含量关系的三维数值模拟    周志敏;郭学良;

成都双流机场初雷浅析    周继业

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在预报雷暴天气中的应用    沈宏彬

首都机场初雷统计分析    苏丽楠;付强;窦利军;

2008年4月25日河北省大风扬沙天气过程分析    董怡;

地形对对流参数特征影响研究    徐光清;丁霞;郝莹;

2007年7月8日淮河流域特大暴雨分析    王西贵;方翀;沐贤俊;

珠三角地区海陆风的数值模拟及城市化对其影响研究    陆希;寿绍文;

江苏省南京地区1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刘若冰;陈渭民;

一次强雷暴过程中闪电的初步分析    俞玮;陈渭民;钱宗浩;

一次春季冰雹天气的中尺度系统分析    尹东屏;吴海英;张备;孙燕;杨婷娅;刘安宁;

用历史资料揭示夏日降水特征    陈铁;曹乃和;汤建国;张鹏;凌和稳;

近10年黑龙江省道路结冰的发展趋势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许秀红;矫玲玲;王庆余;闫敏慧;胡晓径;

基于对流参数的雷暴潜势预报方法对比分析    柴瑞;王振会;张其林;冯民学;

2011年隆冬北京初雪的成因分析    董林;符娇兰;宗志平;

浙北地区一次深秋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马鹏辉;陈剑;

2011年6月7~8日南阳市高温天气过程分析    李海;李颂华;

东北低涡槽后型河南省强对流天气物理量特征    张一平;牛淑贞;席世平;梁俊平;

周口市一次雷暴天气分析    虎莹;任晓燕;

南阳2011年5月9~10日暴雨过程分析    吴迪;

三门峡市2011年4月2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郭兰;

6月11日安阳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张启绍;陈海成;王爱玲;刘燕;邓世有;

豫西山区两次特大山洪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效文娟;高省莉;

2011年2月28日三门峡市大雪天气过程分析    张琪;

对一次大别山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的水分循环过程和非绝热加热过程的分析研究    汪小康

东北冷涡结构特征及其强降水形成机理研究    钟水新

梅雨锋低涡暴雨位涡动力学研究    潘维玉

区域大气边界层内气溶胶粒子的单颗粒法解析    牛红亚

南大洋风应力和淡水通量在全球海—气耦合系统中的作用    马浩

梅雨锋暴雨β中尺度涡旋结构与机理研究    汤杰

河北省春秋季层状降水云系宏微观结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    居丽玲

京津冀地区强对流天气特征和预报技术研究    闵晶晶

梅雨暴雨云团的卫星观测及其形成和发展机理研究    覃丹宇

中尺度地形对陕南暴雨的影响研究    毕宝贵

30°N两侧中国近海海平面年际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    刘雪源

北太平洋热带辐合带区上升运动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    隋晓霞

中国典型天气系统影响下沙尘传输特征分析    申莉莉

青岛近海夏季海雾年际变化的低空气象水文条件分析    白慧

数量关联规则挖掘的研究及应用    朱建章

揭阳市气象局实时监测、预警及决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郑继玲

基于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的异常天气挖掘    郑忠平

MJO与南海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    祝丽娟

北京初冬两场典型暴雪过程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及物理成因研究    叶晨

内核及外围尺度对热带气旋强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吴联要

云闪放电对云内电荷和电位分布影响的数值模拟    谭涌波;陶善昌;祝宝友;马明;吕伟涛;

华北夏季暖切变暴雨个例的初步分析    郭肖容

气象卫星资料在我国天气分析和预报上的应用    陶诗言,方宗义,李玉兰,肖稳安

用地球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分析我国几类强雷暴天气    肖稳安

风场在预报暴雨发生中的作用——1975年8月上旬特大暴雨的数值实验    赵思雄,周晓平

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方法的研究    王笑芳,丁一汇

“987”突发大暴雨及中尺度低涡结构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程麟生,冯伍虎

三维冰雹分档强对流云数值模式研究Ⅰ.模式建立及冰雹的循环增长机制    郭学良,黄美元,洪延超,肖辉,周玲

三维冰雹分档强对流云数值模式研究 Ⅱ.冰雹粒子的分布特征    郭学良,黄美元,洪延超,肖辉,周玲

梅雨锋上的三类暴雨    张小玲,陶诗言,张顺利

雷暴云不同空间电荷结构数值模拟研究    郭凤霞,张义军,郄秀书,言穆弘

青藏高原雷暴云降水与地面电场的观测和数值模拟    郭凤霞;张义军;言穆弘;赵阳;

雷暴云内电场探测仪及初步实验结果    赵中阔;郄秀书;张广庶;张廷龙;张彤;郭凤霞;窦志强;

一种三维雷暴云起电—放电模式的建立    杨夯;康桂红;冯桂力;杨帆;车晓骏;

雷暴云起电机制及其数值模拟的回顾与进展    郭凤霞;孙京;

播撒金属丝对雷暴云电结构影响模拟研究    孙安平,言穆弘,张鸿发,张义军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雷暴云电荷结构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郭凤霞;张义军;言穆弘;

三维雷暴云电耦合数值模式中空间电位的求解    郭凤霞;张义军;言穆弘;

一次单体雷暴云的穿云电场探测及云内电荷结构    赵中阔;郄秀书;张廷龙;张彤;张鸿发;王勇;佘勇;孙宝来;王怀斌;

平凉一次雷暴云内的降水粒子分布及其电学特征的探讨    张廷龙;杨静;楚荣忠;赵果;张彤;

雷暴云起电机制及其数值模拟的回顾与进展    孙京;

气溶胶与雷暴云电荷结构相关关系的数值模拟    王宁宁;谭涌波;师正;郭秀峰;

发生于山东沿海雷暴云上方的红色精灵    杨静;郄秀书;张广庶;赵阳;张彤;

雷暴云电荷结构对地闪击地点影响的数值模拟    师正;谭涌波;王宁宁;郭秀峰;

耦合气溶胶模块的雷暴云起电模式    王宁宁;谭涌波;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Red sprites观测研究    郄秀书;杨静;张广庶;张彤;

雷暴云内放电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王昊亮;郭凤霞;孙京;

雷暴云底部正电荷对闪电类别影响的数值模拟    师正;谭涌波;王宁宁;郭秀峰;

雷暴云底部正电荷区对闪电类型影响的数值模拟    梁忠武;谭涌波;师正;朱俊儒;郭秀峰;

基于FY2D静止气象卫星云图中雷暴云团的识别    胡渝宁;李森;

人工引雷:擒得银蛇下九天    本报记者 周清春

湖南:一“雷击村”25年被雷击死11人伤亡143人    陈琼 曾振华

航空飞行与电击现象    李春生

雷暴云地面电场特征和基于多源观测资料的雷电预警研究    曾庆锋

闪电放电与雷暴云电荷、电位分布相互关系的数值模似    谭涌波

三维雷暴云模式起电放电的改进和对比研究    程斌

气溶胶对雷暴云电荷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王宁宁

吉林地区雷暴云特征的数值模拟分析    王芳

雷暴云起电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赵鹏国

雷暴云电荷结构对闪电放电影响的数值模拟    师正

重庆地区一次雷暴云电过程及其对初始云滴浓度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汪亚

基于多站大气电场的雷暴云等效电荷反演算法研究    黄钰

雷暴云电结构和气象参数及卫星雷达资料与闪电关系初探    罗霞

雷暴云起电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侯团结

雷暴云的空间电荷分布特征对闪电放电影响的数值模拟    梁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