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夏季风变异及其对中国西南气候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5:11:20
热度:

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夏季风变异及其对中国西南气候的影响【摘要】:利用1951—2012年逐月NECP/NCAR-Ⅰ再分析资料和1960—2012年逐月中国西南地区116站常规气象要素

【摘要】:利用1951—2012年逐月NECP/NCAR-Ⅰ再分析资料和1960—2012年逐月中国西南地区116站常规气象要素资料,基于青藏高原地区夏季600 hPa涡度场特征,定义了新的青藏高原夏季风强度和位置指数,讨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季风变化对中国西南地区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季风强度整体增强,在20世纪90年代末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弱,与北半球气温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位置变化相对独立。夏季青藏高原季风强度和中心经度位置对中国西南地区气候有显著影响。当青藏高原季风偏强时,西南地区水汽异常辐合,以阴天为主,日照偏短,蒸发减弱,气温日较差明显减小,降水偏多;上升运动在川渝地区发展深厚,云贵地区仅限于600 hPa以下,川渝地区气象要素变化更显著。当青藏高原季风位置偏东时,西南全区受异常下沉运动控制,气温偏高,四川中、西部和贵州、广西等地出现较强的水汽异常辐散,气温显著偏高,相对湿度偏低,降水偏少。进入21世纪以来,青藏高原季风强度和中心经度的反位相叠加,加剧了西南地区的干旱化。新的青藏高原季风指数不仅能反映青藏高原地区的季风环流特征,而且对中国西南气候变化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可为中国汛期气候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青藏高原夏季风 强度指数 位置指数 中国西南气候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3CB430202)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2013CB956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337109;41305080)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气象开放基金课题(LPM2013003)
【分类号】:P461
【正文快照】: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2.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6100721.Collat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n Forecast and evalua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高原季风的平均气候特征    汤懋苍,沈志宝,陈有虞

近50年西南地区极端干旱气候变化特征    贺晋云;张明军;王鹏;王圣杰;王兴梅;

西伯利亚高压的长期变化及全球变暖可能影响的研究    龚道溢,王绍武

Effects of the Qinghai-Xizang (Tibetan) Plateau on the Circulation Features over the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丁一汇

青藏高原大气热量源汇年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英文)    赵平,陈隆勋

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夏季风变化趋势及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    华维;范广洲;王炳赟;

高原季风研究主要进展及其科学意义    齐冬梅;李跃清;

高原季风年际变化的初步分析    汤懋苍,梁娟,邵明镜,石岗

高原季风研究的若干进展    汤懋苍

夏季青藏高原低压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与我国降水的关系    谢清霞;范广洲;周定文;朱丽华;王轶;张永莉;

南亚高压气候异常研究    彭丽霞

近111年来东亚夏季风的变异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杨浩;智协飞;高洁;

甘肃省玛曲县人工增雨气象条件分析    李宝梓;陈乾;苏艳芳;

青藏高原和邻近地区的辐射及其与高原冻土的关系    寇有观,曾群柱,谢维荣,萧鉥

祁连山区北坡降水的时空分布及近期变化    朱守森,王强

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6523m辐射平衡观测结果分析    蒋友严;任贾文;秦翔;谢爱红;王叶堂;

2005年青藏高原唐古拉地区地表能量收支状况分析    姚济敏;赵林;丁永建;谷良雷;乔永平;

亚洲中部干旱区在20世纪两次暖期的表现    王劲松;陈发虎;靳立亚;魏锋;

珠峰地区夏季大气边界层结构初步分析    王树舟;马耀明;

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地表反照率特征分析    肖瑶;赵林;李韧;姚济敏;孙琳婵;乔永平;焦克勤;

ECMWF和NCEP再分析资料在青藏高原高度场变化中的对比分析    荀学义;胡泽勇;孙俊;崔桂凤;徐丽娇;谷良雷;

低纬高原地形对强降水过程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董海萍;赵思雄;曾庆存;

常州地区梅雨季节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大气热源的关系    刘银峰;董芹;雷正翠;马天骄;霍焱;

Weakening Trend in the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Recent Decades.PartⅡ:Connection with Climate Warming    

青藏高原地表反射率变化对高原邻近及北半球气候的影响——两组数值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刘晓东;韦志刚;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Temperature Flugtuation in Qinghai-Xizang(Tibetan)Plateau in Recent Four Centuires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羊草草甸草原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杨殿林;李长林;李刚;刘红梅;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及上空环流场与东侧旱涝预测的关系    李跃清;

地表感热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邻近海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张艳;钱永甫;

东亚夏季风对山东夏季降水的影响    王庆;孙即霖;龚佃利;

西藏高原地形扰动对其降水分布影响之研究    舒守娟;王元;

北极海冰变化及其气候效应研究    魏立新

雅鲁藏布江流域关键水文要素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张小侠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结构特征及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钟珊珊

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波包传播特征及其影响研究    肖天贵

西南地区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张新主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发展战略研究    陈少林

长江口沉积物记录的全新世沉积环境和东亚夏季风演变研究    张瑞虎

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    余莲

全球半干旱地区冬季快速增温的观测研究    管晓丹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研究    谌芸

热带季风、海陆热力差异在东亚副热带季风中的作用    靳莉君

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对中国春季气候的影响    邵太华

甘肃省1959-2006年气候及主要河流径流特征分析    胡清静

IPCC AR4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模拟的评估及其重建、预估    张宏芳

影响东亚夏季风的春季海陆热力关键区的年代际变化    郑旭程

深对流对水汽垂直输送的数值模拟    朱士超

夏季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大气热源的分布和低频振荡特征    彭玉萍

青藏高原夏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对亚洲地区降水和环流的影响    李菲

冬季北半球极涡一组环流指数在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姜忠宝

华北地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与海陆气压指数关系的分析    项连东

中国东部“冷槽”和“热脊”形成机制分析    周秉根,万荣荣,刘万青

2009-2010年冬春季节我国西南地区持续干旱的成因分析    周秉根;陈建业;何俊杰;张静;张蕾;刘向阳;潘金宝;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

西北地区空中水汽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俞亚勋,王劲松,李青燕

ENSO事件对长江上游1470—2003年旱涝灾害影响分析    张强,姜彤,吴宜进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与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    周浩;唐红玉;程炳岩;

夏季副热带波谱能量分析及南亚高压的维持    林海,徐裕华,田纬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的研究    岑思弦;巩远发;陈玉英;

西南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班军梅;缪启龙;李雄;

重庆主城区百年雨日及强度变化特征    张天宇;李永华;程炳岩;唐红玉;

干旱指标研究进展及国家级干旱监测业务介绍    王有民;张强;邹旭恺;

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研究    韩晋平

中国极端气温和降水趋势变化研究    张宁

重庆近46a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异常特征分析    叶香

近48年来湘江流域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时空特征分析    肖艳

南亚夏季风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王可丽,江灏,吴虹

青藏高原云—辐射—加热效应和南亚夏季风——1985年与1987年对比分析    王可丽,吴国雄,江灏,刘平

1998年我国东部大陆夏季风特征研究    徐国强,朱乾根

1998年南海及其附近地区夏季风的爆发特征及其机制分析    徐国强,朱乾根,冉玉芳

降水变差度与南亚夏季风建立的关系    朱敏,张东凌,张铭

南亚夏季风爆发的统计动力分析    张东凌,何卷雄

南亚夏季风爆发前后流场的演变特征    朱敏;张铭;

亚澳季风各子系统气候学特征的异同研究 I.夏季风流场结构    陈际龙;黄荣辉;

青藏高原冬季植被变化与南亚夏季风关系分析    黄先伦;范广洲;华维;周定文;王永立;张永恒;

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的年代际变化分析(英文)    张海辉;

近60a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北边缘位置的地域特征    邵鹏程;李栋梁;

用大气热源表征的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的研究    陈中钰;巩远发;赵蕾;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北边缘带的结构特征    李栋梁;邵鹏程;

冬、夏季风及其对福建后汛期旱涝趋势的影响关系分析    许金镜;杨林;温珍治;

华南夏季风活动(1991~2000年)的区域气候模拟    刘一鸣;陈仲良;周剑超;丁一汇;

南亚夏季风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王可丽;江灏;吴虹;杨喻峰;

夏季风变异对春季海陆表面气温年代际非均匀变化的响应    徐祥德;施晓晖;谢立安;

亚洲热带夏季风暴发特征与物理机制的研究    张祖强;陈仲良;丁一汇;

潜热反馈对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可能影响    金琼;杨修群;孙旭光;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研究    琚建华;钱诚;曹杰;

冬日里吹拂着《夏季风》    朱金晨

全球变暖将致南亚夏季风来迟    李欣编译

全球气候变暖 冬夏季风失衡    张家诚

让心灵在时间之外伸延    洪治纲

夏日换季各不同    林之光

冬春连旱成常态?    本报记者 刘钊

解说灾害性天气    谢在永

三个需要讨论的关键问题    丁仲礼

火烧寮:见云就落雨    刘钊

旅游市场吹起“夏季风”    本报记者 黄珍珍

亚洲夏季风建立的季节进程及机理研究    何春

东南亚夏季风的爆发与演变及其对我国西南地区天气气候影响的研究    陈艳

青藏高原热动力强迫对南亚夏季风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和机理分析    何编

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的遥相关及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刘芸芸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建立与撤退的气候学特征及年际变化    池艳珍

孟加拉湾夏季风爆发过程的海气相互作用研究    蒋兴文

华南和江淮地区夏季风期间降水和对流的一些统计特征和个例研究    汪会

北半球平流层最后增温过程及其与南亚夏季风爆发的联系    胡景高

中国东部夏季风雨带的汛期内变化及其监测    马玉坤

高原夏季风对中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    齐玉磊

东亚和南亚热带夏季风的关系及影响研究    宋超辉

青藏高原夏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对亚洲地区降水和环流的影响    李菲

中国夏季风边缘位置的变动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    富元海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北边缘带的结构特征及其对黄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    邵鹏程

东亚强弱夏季风年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何跃

人为气溶胶的直接气候效应对亚洲夏季风影响的研究    陈明诚

1951—2003年东亚冬、夏季风特征及其与我国大尺度南北旱涝的关系研究    张立波

1998年夏季风期间GAME再分析资料的质量分析及其应用    韩荣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