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太阳能双级增温沼气发酵系统的增温效果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33:56
热度:

太阳能双级增温沼气发酵系统的增温效果【摘要】:温度是制约沼气发酵产气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尤其在冬季提高并稳定沼气发酵系统温度是低成本中小型沼气工程面临的技术难题。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

【摘要】:温度是制约沼气发酵产气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尤其在冬季提高并稳定沼气发酵系统温度是低成本中小型沼气工程面临的技术难题。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在地处东经107.39°、北纬34.53°的陕西省凤翔县范家寨中学农村生态校园沼气系统中,进行冬季太阳能双级增温技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太阳能双级增温系统,能实现较好的增温效果:1)沼气发酵系统保温室内的温度晴天比温室外平均提高11℃,阴天平均提高4.8℃;2)沼气发酵系统集热室内的温度晴天比温室外平均提高11.8℃,阴天平均提高4.6℃;3)太阳能双级增温沼气发酵池内料液的平均温度为10±0.5℃,比不采用增温措施的沼气发酵池内料液温度平均提高6±1.0℃。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农业部沼气产品及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西北工作站;
【关键词】太阳能加热 沼气 发酵 温室 双级增温
【基金】:国家农村沼气科技支撑体系试点项目“西北地区农村沼气科技创新与示范基地建设”(农计函2010-12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沼气工程优化与标准化模式研究”(2007BAK31B01)
【分类号】:S216.4
【正文快照】: 0引言温度是影响厌氧消化处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在8~60℃范围内沼气池均能正常发酵产气[1]。在这个范围内,一般温度越高,微生物活动越旺盛,产气量越大。微生物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温度突升或者突降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使产气状况恶化。研究表明,温度突然上升或者下降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温度波动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高温厌氧消化工艺影响    吴满昌;孙可伟;

太阳能冷暖温室的研究    冯毅,李宗楠

国内太阳能热利用现状与发展    杨启岳

沼气池太阳能增温技术研究    魏兆凯;刘凯;王晓洲;

主动式太阳能集热/土壤蓄热塑料大棚增温系统及效果    戴巧利;左然;李平;张志强;苏文佳;于海群;

用于污泥厌氧消化的温室-太阳能热水器组合增温系统    孟成林;李荣平;李秀金;

沼气工程太阳能双效增温系统热平衡分析    王飞;

日光温室太阳能地热加温系统应用效果研究    李炳海;须晖;李天来;卫向东;王欣欣;

温室太阳能加热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毛罕平,王晓宁,王多辉

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资源潜力评估    周扬;吴文祥;胡莹;刘光旭;

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发酵处理的研究进展    左秀锦;巩潇;曹建明;苏荣梅;王永波;

生物能温室增温技术研究    潘冬玲;刘义军;

温度对畜禽粪便厌氧发酵影响的研究现状    郭亮;马传杰;花日茂;

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技术    史忠诚;赵玉龙;孔凡彬;

寒冷地区农村青料贮存对产沼气的影响    董海荣;韩春咏;王力忠;史慧芳;

太阳能热水系统控制研究    贾广涛;

高效沼气微生物菌剂的冬季产气试验    姚利;王艳芹;袁长波;张昌爱;

CFD-PIV流场分析技术应用于太阳热水系统的研究进展    艾宁;樊建华;计建炳;

绿色住宅与自然能源利用    张蓓红,龙惟定,陈德丽

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冷热源的研究    陈启,马一太,马利蓉

简易温室太阳能辅助加温系统的实验研究    柴立龙;马承伟;王顺生;

基于地源热泵(GSHP)空调技术的温室加温实验研究    柴立龙;马承伟;张义;王明磊;

地源热泵技术在日光温室中的加温实验研究    柴立龙;马承伟;张义;王明磊;籍秀红;

设施园艺环境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毛罕平;

太阳能双效增温沼气系统热平衡计算及分析研究    邱凌;王兰英;苑建伟;

设施园艺环境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毛罕平;左志宇;

温室地下蓄热系统换热管道空气流速对湿热传递的影响    梁喜凤;王永维;程绍明;苗香雯;崔绍荣;

生态堆肥反应器的污染物去除特性研究及应用示范    王洪波

太阳能土壤蓄热供暖(冷)系统埋地换热器性能研究    王芳

垃圾填埋场流体产生与地球化学迁移转化过程模拟研究    周效志

废水产氢产酸/同型产乙酸耦合系统厌氧发酵产酸工艺及条件优化    聂艳秋

西藏地区被动太阳能建筑采暖研究    王磊

城市有机垃圾厌氧消化过程优化研究    骆晓松

温室—太阳能热水器组合增温系统用于污泥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孟成林

纳米锌粉制氢的研究    丁浩冉

太阳能干燥含水结晶硫酸铜技术的研究    冯晓萍

城市生活污泥干化方法研究    王磊

黄姜皂素SMRH清洁生产工艺综合废水厌氧处理技术研究    王理

莲子微波真空干燥工艺的研究    陈丰

利用太阳能干燥杏、红枣的研究    李峰

主动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土壤蓄热温室增温系统的研究    戴巧利

整体针翅管式相变蓄热换热器性能实验    唐刚志

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    蒋婉莹;

中国的太阳能资源及应用潜力    由世俊,孙贺江,马德刚,杨洪兴

我国地面太阳辐射量的时空变化研究    查良松

海河流域降水空间插值方法的选取    刘登伟;封志明;杨艳昭;

中国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估算    廖顺宝;刘凯;李泽辉;

集中供热热管太阳能集热器系统的研究    雷玉成,陈希章,王忠海,杨继昌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戴前进;李艺;方先金;

新疆太阳辐射特征及其太阳能资源状况    刘佳;何清;刘蕊;陈向军;

青藏高原气温分布的空间插值方法比较    李新,程国栋,卢玲

影响太阳总辐射各主要因子的分析    白建辉,王庚辰

1957-2000年中国地面太阳辐射状况的研究    陈志华

主动式温室太阳能地下蓄热系统的研究    马春生

新型太阳能恒温沼气反应装置的运行试验分析    李传峰;徐小明;

太阳能沼气与冷热电联产的联合应用    唐贤健;郭平生;李天华;

坛形水泥薄壳三连通沼气池的建造    曹玉佩;

西藏太阳能应用工作实践    刘建平;

安全使用沼气须“4防”    宋惠安;

“三位一体”沼气综合利用技术    

高柳镇一年建设沼气池500余个    李子方;李莉;

用沼气代薪柴保护森林植被    陈本润;余兴云;

沼气使用中常见故障的排除    刘红英;

简谈沼气使用中的浪费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徐成文;

太阳能-电加热原油储运系统研究与应用    周奎修;易双林;

养猪场废水综合利用研究    张海燕;孙艳青;

农业低碳经济构建与发展途径初探研究    陈云进;

城市生活垃圾沼气化处理的方法意义    孙百花;

提高沼气综合利用率途径分析    刘向东;

浅议“水窖畜沼果”生态农业模式    石耀天;石健民;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在水源地污染防治工程中的应用    吴秀芳;陈向明;黄春;

一种新型全漏粪地板地下沼气池式猪舍设计    杨燕;徐鹏;王一学;刘林;魏义清;

辽南地区蔬菜园配套养猪场辅助设施的设计探讨    殷华;侯万文;

三峡库区巫山县低碳农业发展及政策调控研究    王清刚;

海南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记者 马应珊

咱农民过的也是“低碳生活”    吉娜

咱农民过的也是“低碳生活”    吉娜

海南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记者 马应珊

倾心服务三农 建设美好家园    记者 徐宁 实习生 施艳琼 驻文山记者 冯剑

“低碳”元素扮靓生态家园    王贵锁 周伯胜

农村的山和水 应该更秀美    撰稿 本报记者 刘宇男 孙琪 周前进 严芳

南源“三包为民”让群众得实惠    黄殷夫 学秀 勇进

手牵手帮扶贫困户    樊俊

利用国外贷款建沼气池12万多口    记者 陈飞燕

三峡库区和贵州石漠化地区生态治理模式及经济敏感性分析    于合军

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林斌

河北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郭平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施农业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研究    高峰

西北半干旱区梨枣树水分高效利用机制与最优调亏灌溉模式研究    崔宁博

基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农村住宅技术系统设计研究    刘文合

温室黄瓜(Cucumis sativus L.)镁含量变化规律及镁作用机理研究    谢小玉

多孔太阳墙的传热与流动分析    欧阳莉

农村沼气生态校园模式及其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王兰英

宁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杨文

太阳能沼气工程无线监测系统设计    薄军

基于气候控制原理的豫北传统民居的研究    刘振普

汉台区农村沼气项目推广实例分析    李笑织

太阳能干燥含水结晶硫酸铜技术的研究    冯晓萍

现代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物流模型的建立    袁洪亮

沼气发酵过程微生物作用研究    杨磊

mcrA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分析沼气池产甲烷菌多样性中的应用研究    徐彦胜

沼液作为生菜、柑橘叶面肥的试验研究    袁怡

严寒地区太阳能-土壤源热泵联合加热沼气池的模拟研究    杨萌

温室气雾法工厂化生产马铃薯微型薯营养液自动控制技术研究    齐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