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深还对黑土团聚体特征比值的影响
秸秆深还对黑土团聚体特征比值的影响【摘要】:本文针对秸秆资源焚烧和农田黑土退化问题,通过将玉米秸秆施入土壤亚表层(20~40厘米)来解决秸秆资源等问题,同时提升土壤肥力。结果表明,
【关键词】: 秸秆深还 黑土 团聚体组成 特征比值
【基金】:吉林省科技厅(20130206018NY)
【分类号】:S152
【正文快照】: 秸秆还田是秸秆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不同形态碳素、水稳性团聚体、有效磷、有效钾、全氮、碱解氮的含量[1-4]。一些学者将秸秆深还与秸秆移除、表层覆盖和浅施等秸秆处理方式比较,秸秆深还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固碳效果,可提高土壤的入渗速率和蓄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坡耕地中秸秆深施蓄水效果的试验研究 孔德刚;张帅;常晓慧;赵永超;翟利民;
秸秆还田方式对春播期土壤温度的影响 常晓慧;孔德刚;井上光弘;刘立意;张影微;苏锦涛;
东北北部农田黑土障碍因子调控措施试验 孟凯,张兴义,隋跃宇,阎春生,孙航
黑土有机质分解、积累及其变化规律 孟凯,王德录,张兴义,隋跃宇,刘鸿翔,韩晓增,张璐,沈善敏
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演替规律研究 吴铁华;杨伟伟;凌祖国;高峰;
不同装土量对玉米植株·根系·籽粒养分浓度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杨有德;李月芬;赵兰坡;徐倩;孙超;施宪;
河北省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 高利伟;王方浩;马林;张卫峰;马文奇;张福锁;
基于循环农业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研究 冯伟;张利群;何龙娟;庞中伟;郭淑珍;
中国秸秆生物质发电区域适宜度分异评价 侯刚;李轶冰;席建超;杨改河;罗诗峰;
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的经济损失研究 王丽;李雪铭;许妍;
腐熟玉米秸秆对早熟禾生长的影响 王佳;李嫱;崔虎亮;侯建伟;
中国各省甲烷排放量初步估算及空间分布 乐群;张国君;王铮;
土地规模化经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 张小洁;张忠潮;
蔗田土壤有机质平衡预测 刘忠;唐其展;陈桂芬;蒙炎成;何红;顾明华;
广西农林废弃物热解汽化技术现状及展望 陈伟强;冼萍;黄世钊;周航;
秸秆微生物降解过程中不同预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 李湘;魏秀英;董仁杰;
中国区域关键反应性气体的排放源清单 曹国良;张小曳;王亚强;车惠正;
生物质燃烧的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田宏伟;邓伟;申占营;陈海波;杜子璇;
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CO_2施肥对水源保护的潜在环境效应 柴如山;宗晓波;董慧芬;刘立娟;章永松;
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及减排政策研究 李波
土壤动物活动对农田温室气体(CO_2、N_2O)排放的影响 罗天相
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段华平
黑土酶活性分布特征研究 岳中辉
酶活性及微生物在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过程变化的研究 谷洁
中国农田土壤碳氮变化及氮素对稻麦作物固碳效益的影响 孙文娟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蔬菜硝酸盐积累机理及其农艺调控措施研究 都韶婷
杭州市空气中PAHs的污染特征及源汇机制 陆豪
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研究 骆永民
中国CH_4柱浓度时空分布及排量研究 张国君
秸秆焚烧对南京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 苏继峰
水稻秸秆—粉煤灰纤维陶粒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挂膜研究 向贤
玉米秸秆茎叶分离特性研究及其分离机研制 朱新华
有机肥利用现状评价与农业废弃物堆肥化利用研究 孙志华
秸秆综合开发利用中的农户行为研究 朱文家
利用作物秸秆制备成型生物质活性炭及纤维板 韩进
哈尔滨市农田退化土壤治理技术模式研究 孔宪一
农田黑土磷库演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 金彩霞
吉林玉米带黑土磷素形态及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王艳玲
不同地表条件下土壤冻结、融化规律分析 杜琦;
福州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处理发展趋势 余臻
可持续机械化旱作农业研究 高焕文,李洪文,陈君达
野外燃烧秸秆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与防治 杭维琦,陈建江
农作物秸秆的机械化还田技术 李振柏;
利用秸秆饲料资源发展“秸秆奶牛业” 鼓正荣,鼓作霖,陈金波
潮土中有机物质的分解与腐殖质积累 车玉萍,林心雄
中国区域农田秸秆露天焚烧排放量的估算 曹国良;张小曳;王亚强;郑方成;
农作物秸秆治理与综合利用 刘娅
黑龙江省农村能源利用及生物质能发展实证研究 徐长勇;尚杰;
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的研制开发 刘小伟
贵州石漠化地区棕黄色粘性土团聚体稳定性研究 唐益群;张晓晖;佘恬钰;杨坪;王建秀;
耕作方式对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氮素矿化的影响 刘玮;蒋先军;
水和离子在不同粒径团聚体的土柱中的移动 江耀宗
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性质的影响 J·S·C·Mbagwu;袁剑舫;
风蚀—团聚体磨蚀系数的预测 L.J.Hagen,E.L.Skidmore,刘正杰
不同利用方式对紫色土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侯春霞,骆东奇,谢德体,魏朝富,朱波
长期施肥对褐土有机碳和氮素在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 孙天聪,李世清,邵明安
河西走廊中段边缘绿洲农田土壤性状与团聚体特征 苏永中;王芳;张智慧;杜明武;
侵蚀条件下土壤性质对团聚体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琪;方海兰;史志华;李朝霞;蔡崇法;
不同施肥处理下棕壤有机碳库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汪景宽;冷延慧;于树;李双异;陈丽芳;
长期施用玉米秸杆对黑土团聚体中腐殖质组成和性质的影响 陈辉;窦森;
培养条件下土壤腐殖质在黑土团聚体中的分布 关松;窦森;
黑土团聚体与颗粒中腐殖质组成的比较 窦森;郝翔翔;
臭氧污染对土壤物理结构与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于伟伟;王郦睿;张东亮;寇太记;苗艳芳;
桂西北喀斯特典型土壤的团聚体分级特征 胡乐宁;苏以荣;何寻阳;
不同利用方式下黑土团聚体水稳定性与有机质关系 史奕;鲁彩艳;陈欣;
耐盐碱细菌筛选及对盐碱土团聚体形成和土壤活性的影响 刘彩霞;黄为一;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团聚体及其腐殖质数量特征 郝翔翔;窦森;
黑土轻组分C的积累分布变化及其与团聚体水稳性的关系 史奕;陈欣;宋玉芳;沈善敏;
施肥对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中胡敏素数量和红外光谱的影响 李凯;窦森;
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对外源污染物(镉、铜和菲)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王芳
长期施肥对棕壤、黑土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冷延慧
灌漠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固碳机制研究 柴彦君
红壤表土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及其对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 闫峰陵
集中水流内典型红壤分离机制及团聚体剥蚀特征研究 王军光
典型红壤团聚体力稳性及其与坡面侵蚀的关系 杨伟
保护性耕作下黑土有机碳固定机制研究 范如芹
不同土地利用与施肥管理对黑土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影响 苑亚茹
耕垦下表土有机碳库变化及水稻土有机碳的团聚体分布与结合形态 宋国菡
四川盆地紫色水稻土腐殖质特征及其团聚体有机碳保护机制 唐晓红
不同侵蚀度红壤团聚体中粘粒矿物分布特征及其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刘冬
土壤电场对粘土矿物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许晨阳
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对塿土团聚体碳、氮分布及碳矿化的影响 李婕
粪肥配施化肥对华北褐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刘振东
耐盐碱微生物的筛选及在盐碱土团聚体形成中的作用 刘彩霞
施肥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中球囊霉素的影响 杜介方
表征富铁土土壤侵蚀的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物理学机制研究 郑晓萍
耕作和有机物质投入对土壤碳库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王胜涛
剪切取向下粘性聚合物系中团聚体分散的研究 邵雷霆
冻融作用对黑土、棕壤团聚体水稳性影响对比研究 李贵圆
-
响应曲面法优化小麦秸秆纤维素酶水解条件2024-08-19
-
河南省力推秸秆沼气2024-08-19
-
秸秆压缩机增力装置结构参数设计及仿真研究2024-08-18
-
浅析棉花秸秆综合利用及配套机具2024-08-18
-
宁阳县秸秆还田对低产砂姜黑土的改良效果研究2024-08-18
-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24-08-18
-
新平县冬马铃薯秸秆覆盖抗旱高产栽培技术2024-08-18
-
秸秆腐熟剂和商品有机肥棉田应用效果对比2024-08-18
-
丰收之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调查——以江苏省扬中市为例2024-08-18
-
羊用秸秆青黄贮技术2024-08-18
-
稻草秸秆纤维对抗裂砂浆的影响2024-08-18
-
麦秸秆全量还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2024-08-18
-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2024-08-18
-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秸秆多年还田与地膜覆盖效果对比试验研究2024-08-18
-
毕节市秸秆饲料化利用的问题与对策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