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太阳能-地源热泵沼气池加热系统集热面积优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33:06
热度:

太阳能-地源热泵沼气池加热系统集热面积优化【摘要】:针对集中供气型沼气工程加温需求和地源热泵式系统存在地下侧土壤温度回补问题,提出了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式沼气池加热系统(ISGSH

【摘要】:针对集中供气型沼气工程加温需求和地源热泵式系统存在地下侧土壤温度回补问题,提出了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式沼气池加热系统(ISGSHPS),并从经济和环保两方面将该系统与地源热泵和电热膜加热系统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系统的最优太阳能集热面积。结果表明:最优集热面积主要与每年总加热时间、电价有关。系统最经济加热时间段为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在电价低于0.5元/(kW.h)时,ISGSHPS不如单独的地源热泵系统经济;在电价0.5~1.0元/(kW.h)和高于1.0元/(kW.h)时,ISGSHPS的最优集热面积分别为24 m2和32 m2。目前,最合理的太阳能投资面积为24 m2,生命周期为20年的ISGSHPS相对地源热泵和电热膜系统总节约费用分别为10 830元和59 244元,CO2减排量约为74 t和266 t,有较大的投资潜力。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同济大学现代农业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关键词】太阳能集热器 地源热泵 沼气 生命周期节约费用法 优化
【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8BADC4B05、2008BAJ08D0) 上海市科委科技发展基金项目(09391910700) 上海市科委项目(07DZ12050)
【分类号】:S216.4
【正文快照】: 引言目前,沼气工程产业化最大的难题之一是保证冬季低温环境下正常满负荷产气,这对大中型集中供气型沼气工程尤为关键。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对沼气池进行加热,对沼气常温(10~26℃)、中温(28~38℃)和高温(46~60℃)发酵的研究表明中温发酵具有较好的经济性,最适温度为3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沼液余热式热泵高温厌氧发酵加温系统    裴晓梅;石惠娴;朱洪光;龙惟定;

我国典型城市太阳热水系统热及经济性能分析    祁冰,王志峰

我国北方农村沼气冬季使用技术研究    白莉;石岩;齐子姝;

高效沼气微生物菌剂的冬季产气试验    姚利;王艳芹;袁长波;张昌爱;

寒冷地区农村青料贮存对产沼气的影响    董海荣;韩春咏;王力忠;史慧芳;

北方地区沼气池冬季耐低温技术的探讨    姚利;刘英;袁长波;张昌爱;王艳芹;

北方沼气生产技术研究    张云影;赵岭乐;刘浩;刘臣;吕礼良;付帅;梅冬林;

寒冷地区户用沼气冬季产气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刘伟;高海;刘晓莉;

厌氧发酵液后续处理研究进展及展望    王旦一;朱洪光;

太阳能沼气池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李丽丽;施伟;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耦合式沼气池加温系统设计    石惠娴;王卓;朱洪光;雷勇;张迪;裴晓梅;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热平衡及土壤温度分布实验研究    杨燕;翟晓强;余鑫;王如竹;

牲畜粪便和秸秆混合厌氧发酵的试验研究    张振华;呼世斌;马雯;陈晓飞;

地埋管地源热泵土壤动态热平衡的探讨    韩靖;张治菊;

花生秧厌氧发酵产沼气试验    刘亮;刘圣勇;邹会发;华磊;李勇斌;

中国沿海滩涂入侵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空间分布及生物质能估测研究    章莹

太阳能直接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参数的优化研究    吴兆武

互花米草沼渣二次发酵特性研究    罗艳

长沙市太阳能热水系统补水方式优化与节能效益分析    赵芳

水葫芦干式厌氧发酵制沼气实验研究    陶亮

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某酒店的应用研究与评价    杨春华

严寒地区太阳能-土壤源热泵联合加热沼气池的模拟研究    杨萌

小型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装置性能研究    王伟

花生壳和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特性研究    邵艳秋

严寒地区单排地埋管热泵系统供暖可行性研究    孙静静

新型耐低温沼气池的保温和产气效果    袁长波;徐延熙;姚利;刘英;李彦;王艳芹;张昌爱;

夏热冬冷地区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供热的应用研究    翁雯;余跃进;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耦合式沼气池加温系统设计    石惠娴;王卓;朱洪光;雷勇;张迪;裴晓梅;

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空调技术的工程应用    刘向龙;吴丹萍;张强;陈超;

居住建筑外墙外保温厚度的优化分析    王厚华;吴伟伟;

太阳能-地源热泵应用探讨    李爱彦;荣文涛;范思波;

空调建筑经济绝热厚度的分析    房琳,曲德林,刘福祯

寒区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太阳能保证率的确定    余延顺,廉乐明

太阳能—地源热泵的温室加热系统试验研究    张运真;韩玉坤;

我国农村沼气利用的现状及政策介绍——访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能源生态建设处处长李景明    王滢芝;

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供热水系统的TRNSYS模拟与研究    管巧丽

互花米草及其对海岸的防护作用    宋连清

三都湾大米草和互花米草的危害及治理研究    林如求

上海地区外来种互花米草的分布现状    李贺鹏;张利权;王东辉;

超细纤维保温水箱与聚氨酯保温水箱热性能比较    黄鸣,王志峰,李振锋,徐志斌,杨振林

蛇管式换热器最优化设计    鄢烈祥

用发动机余热加热沼液提高产气率研究    罗福强,汤东,梁昱

我国北方农村沼气冬季使用技术研究    白莉;石岩;齐子姝;

新型高效户用沼气发酵装置试验研究    王学涛

滇池蓝藻的沼气发酵及低密度蓝藻水体处理研究    徐锐

如何保证地源热泵式沼气池加温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张迪;石惠娴;朱洪光;雷勇;王卓;

太阳能——地源热泵应用探讨    高翀;李爱彦;

太阳能地源热泵蓄能空调系统的研究    邓新华;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研究    赵达;张欣艳;王畅;刘逸;

太阳能-地源热泵与地板辐射供暖联合运行方式分析    常珠;齐全;李异;

某住宅小区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介绍    孙忠军;赵延增;

昌平红泥沟村公共太阳能洗浴工程    

串联式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供暖系统的最优化研究    陈雁;孙德胜;

长春地区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供热的可行性研究    刘莉莎;赵大军;

地源热泵式沼气池加温系统    石惠娴;王韬;朱洪光;李永明;荣凌;裴晓梅;

太阳能跨季节储热建筑供热系统及土壤储热实验分析    王恩宇;齐承英;杨华;张慧川;吕延松;

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热水器实现生活热水联供和辅助供暖的探讨    徐晓翔;郭燕强;雷艳杰;

大型养鸡场沼气工程浅析    张海青;杨慧云;高倩;

纯秸秆中高温高浓度发酵工艺制取沼气新技术    李砚飞;姚旭华;潘炳忠;代树智;

秸秆沼气工程工艺参数探讨    段娜;林聪;侯锦;赵凯;赵廷庄;

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厌氧消化技术优化分析    韩芳;林聪;

浅析我国发展秸秆沼气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刘德江;饶晓娟;刘永刚;邱桃玉;

万头奶牛场沼气工程设计与研究    曹成茂;吴扬;刘伟伟;杨智良;伍德林;杨迎春;

沼气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吴兆流;

坚持技术创新,走规模化和工业化发展之路    唐兵;

我国地源热泵产业迎来发展高潮    李元普 柳春凤

三方携手 共推地源热泵行业发展    

美国地源热泵正在从家庭走向商业建筑和工农业领域    本报记者 许意强

第五届地源热泵技术论坛将在天津召开    记者 康源

国内首个地源热泵系统实验基地落户华清    记者 安也致

吴元炜:发展地源热泵需要系统整合力    本报记者 许意强

乌市推广地源热泵技术    记者纪洲

推广地源热泵须勘查先行    本报记者 任欢欢

令人瞩目的地源热泵     张佩芳

清洁能源推动采暖变革    王强

地源热泵与太阳能集热器联合供暖系统研究及仿真分析    吴晓寒

采用腔体吸收器的线聚焦太阳能集热器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翟辉

地源热泵地埋管随机传热与可靠性理论研究    刘卓栋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运行建模研究及能效分析    雷飞

地源热泵U型埋管换热器的变周期模型研究    徐坚

促进地源热泵在建筑中应用的经济激励机制研究    张国东

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林斌

地热换热器的传热问题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刁乃仁

地源热泵实验台及同轴套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研究    刘冬生

动态负荷下地源热泵性能研究    王勇

地源热泵—太阳能复合系统在办公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张士松

温湿度独立控制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策略研究    李扬

中埋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    赵进

成都地区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研究    曹晓玲

热湿传递综合作用下地源热泵运行特性分析    杜梅霞

水源辅助散热的复合地源热泵系统性能模拟与经济性分析    李季勋

地源热泵系统地埋换热器热短路问题的研究    石文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区域适应性研究    李敏

中埋双U管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的分析与实验研究    任艳

地源热泵及辐射末端在夏热冬冷地区运行特性的实验分析研究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