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覆盖对玉米生长、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4:45:54
热度:

秸秆覆盖对玉米生长、光合及产量的影响【摘要】:为明确淮北地区玉米生产的适宜秸秆覆盖量,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量M0(0 kg/hm2)、M1(3 000 kg/hm2)、M2(6 00

【摘要】:为明确淮北地区玉米生产的适宜秸秆覆盖量,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量M0(0 kg/hm2)、M1(3 000 kg/hm2)、M2(6 000 kg/hm2)、M3(9 000 kg/hm2)、M4(12 000 kg/hm2)、M5(15 000 kg/hm2)和M6(18 000 kg/hm2)对玉米生长、光合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节间长和株高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以M4最高。适宜的秸秆覆盖量可显著增加玉米叶绿素密度和单株绿叶面积,但当秸秆覆盖水平增加到一定程度,不同秸秆覆盖量效果间的差异不再明显。玉米群体干物重受秸秆覆盖的影响明显,并以M4处理最高,分别比M0和M6在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中期和成熟期增加了24.6%,17.2%,13.7%,8.6%和2.0%,2.3%,1.9%,0.8%。玉米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受秸秆覆盖的影响明显,M4处理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m、ΦpsⅡ和ETR显著高于M0,而Fo却显著低于M0。玉米产量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以M4最高,M0最低,分别为10 186.8,9 365.1 kg/hm2。相关分析表明,叶绿素密度、单株绿叶面积、群体干物重、实际光化学效率与产量皆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研究得出,淮北地区玉米适宜的秸秆覆盖量为12 000 kg/hm2,秸秆覆盖量过高和过低皆不利于增产。 【作者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所玉米研究中心;
【关键词】叶绿素密度 单株绿叶面积 叶绿素荧光 产量
【基金】:安徽省农科院院长青年创新基金项目(14B0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1401328)
【分类号】:S513
【正文快照】: 秸秆覆盖是指将农作物残茬、秸秆、粪草、树叶等覆盖于土壤表面,与不覆盖相比秸秆覆盖在改善土壤生物化学特性,增加作物产量方面存在着众多优势,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采用的有效土壤管理调控技术之一[1-2]。王同朝等[3]研究发现,秸秆覆盖可明显降低夏玉米不同生育期棵间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不同覆盖模式下旱作苹果园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时空动态研究    温晓霞;殷瑞敬;高茂盛;艾绥龙;

棉花叶绿素密度和叶片氮积累量的高光谱监测研究    黄春燕;王登伟;闫洁;张煜星;曹连莆;程诚;

基于成像光谱仪的冬小麦苗期冠层叶绿素密度监测    谭海珍;李少昆;王克如;谢瑞芝;高世菊;明博;于青;赖军臣;刘国庆;汤秋香;

秸秆覆盖深松对夏玉米花后穗位叶衰老和产量的影响    郭书亚;张新;张前进;王振华;李亚贞;顾顺芳;焦念元;尹飞;付国占;

不同地表覆盖方式对苹果园土壤性状及果树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张义;谢永生;郝明德;摄晓燕;

遮荫对小麦旗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牟会荣;姜东;戴廷波;荆奇;曹卫星;

苗带深松条件下秸秆覆盖对春玉米土壤水温及产量的影响    李静静;李从锋;李连禄;丁在松;赵明;

光强和光质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张瑞华;

苹果叶片高光谱特性与叶绿素含量和SPAD值的关系    李敏夏;张林森;李丙智;张海燕;郭雯;

渭北旱地冬小麦不同覆盖模式增温效应研究    党占平;刘文国;周济铭;强秦;曹卫贤;高亚军;李生秀;

陕南茶园黄褐土的改良研究    姚丽娟;余有本;周天山;肖斌;冉隆贵;李冬花;

温度与微生物制剂对小麦秸秆腐解及土壤碳氮的影响    Shaukat Ali Abro;把余玲;田霄鸿;李萌;游东海;

河西地区不同覆盖条件对春玉米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翟治芬;赵元忠;王霞;

利用数码相机和成像光谱仪估测棉花叶片叶绿素和氮素含量    王方永;王克如;李少昆;陈兵;陈江鲁;

氮肥运筹对孕穗期受渍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武文明;陈洪俭;李金才;魏凤珍;王世济;周向红;

自主研究发明的成像光谱仪近地应用及建模初探    马智宏;王北洪;朱大洲;黄文江;

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吴婕;朱钟麟;郑家国;姜心禄;

自主研发的成像光谱仪应用及建模初探    马智宏;王秋平;朱大洲;黄文江;王北洪;周全;

棉花生理抗旱与农艺节水技术耦合对产量的影响    杜健;冯浩;吴普特;张月丽;黄文敏;陈军;高朝;王炳荣;朱守勇;曹超;

秸秆覆盖保墒的农田生态效应及“保墒灌溉”技术    员学锋;吴普特;汪有科;徐福利;

水分胁迫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及节水技术的研究    杜健;吴普特;冯浩;杜璇;李茂辉;夏志明;王姮;王珍;郑芳;李玉梅;

秸秆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动态研究    温明霞;林德枝;易时来;李学平;孟涛;石孝均;

菌渣还田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变化特征分析    曾敏;黄小林;

秸秆覆盖对玉米和青花生长特征、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祖艳群;杨静;李元;湛方栋;李博;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基于水稻叶片生理生态学特征的氮营养诊断    李金文

环保型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玉米生长的响应    张杰

基于光谱和多光谱成像技术的油菜生命信息快速无损检测机理和方法研究    刘飞

河北省廊涿高速公路抗旱植物筛选及地表覆盖研究    谭雪红

太阳辐射减弱对冬小麦生理生化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麦博儒

基于计算机视觉和光谱分析技术的蔬菜叶部病害诊断研究    柴阿丽

不同经营措施下果园土壤有机碳库特性及固碳潜力研究    王义祥

木薯光合特性的生理生态研究    左应梅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冬闲田禾本科牧草饲草产量及对稻田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    史文娟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少耕留茬覆盖小麦间作玉米的水分利用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陶志强

桃江县毛竹笋用林的丰产技术研究    曹炜

油茶林地覆盖和间种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幼林生长的影响    王玉娟

城郊坡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花椒高效种植技术研究    王龙

长白山5种橐吾光适应性的研究    赵国禹

模拟太阳辐射减弱对冬小麦光合荧光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    倪艳利

秸秆还田的生化他感效应研究初报    杨思存,霍琳,王建成

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水分变化    冉伟;谢永生;郝明德;

农作物LAI和生物量的高光谱法测定    唐延林,王秀珍,王福民,王人潮

麦秆覆盖对夏玉米的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孟毅,蔡焕杰,王健,张西平

秸秆覆盖对旱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婷;贾志宽;张睿;郑甲成;任世春;杨宝平;聂俊峰;刘艳红;王海霞;

水稻对高低光强适应的品种间差异    焦德茂,季本华,严建民,李霞,高亮之,金之庆

关于玉米光合作用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    王美云,李少昆,赵明

不同小麦品种千粒重对灌浆期弱光的适应性分析    贺明荣,王振林,高淑萍

不同质地土壤夏玉米生育后期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王群,李潮海,栾丽敏,宋连启,高素玲,刘松涛,韩锦峰

玉米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影响小麦出苗的因素    李少昆;王克如;冯聚凯;谢瑞芝;高世菊;

旱作麦田秸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    巩杰

小麦秸秆覆盖对玉米幼苗和马唐等杂草的化感效应研究    贾春虹

豫西旱坡地小麦保护性耕作的效应分析    黄明

就彩色玉米答读者    

国外玉米抗旱方法    谭静,李小林

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育种成果成绩斐然    郭庆法,汪黎明

发展玉米、小麦套种,增加复种指数    于振宝,吕相义,李继森,孙娜,丛向科,王晓临,朱立垚,颜士立,宁文金

“四单”系列玉米品种在贵州省表现初步评价    杨贤成,焦仁海,金文龙,徐艳荣

玉米不同时期氮素分配对产量的影响    石小燕

“十五”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战略思考    苏俊

玉米越区种植问题初探    薛飞,曹雨,何平,侯殿文,白英智

选购玉米品种应遵循的原则    张忠军,孙瑞华

玉米保鲜大有市场    钟小轮

豫北平原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王春虎;陈士林;董娜;蒋爱凤;

我国优质专用玉米的发展策略    刘治先;

优质专用玉米的发展策略    刘治先;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玉米生产问题    孙世贤;

玉米品种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的抗性研究    刘翔;许志刚;

绿洲玉米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李鲁华;柳延涛;吕新;朱江;

岫岩地区玉米保全苗技术    于世举;

干旱对玉米生长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黄晓俊;于飞;敖芹;

玉米品种选择的依据及适时播种    白淑湘;

玉米种子质量因素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赵凤琴;吕端春;

从玉米现货市场看玉米期货投资价值    鲍仁

吉林围绕玉米产业做文章    记者李忠春、江山

今年玉米种植趋向及对策建议    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柴兰高

以工业思路谋农业发展    本报记者 李忠春 赵永平

用玉米经济盘活东北    本报记者 方世璞

玉米新品种威玉17全省推广    记者 张红梅

祁三平想把河套糖玉米销到全国各地    记者 刘继忠

农产品季节性因素不可忽视    青马投资 于玲

玉米骄“籽”挑大梁    本报记者 刘晓春

玉米倒伏要早防    吴桥县农业局 赵风娟

玉米生产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王运圣

玉米种子内部机械裂纹特征与识别研究    张新伟

玉米干旱胁迫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岳桂东

转Bt基因抗虫玉米田间试验与遗传稳定性分析    王延锋

玉米遗传图谱构建和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玉米的研究    张永生

不同群体结构下玉米避阴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及其调控研究    王庆燕

贵州中高海拔区玉米产量与品质的研究    杨恩琼

玉米品种更替中光合效率与产量提高的生理生态机制    丁莉

玉米真空干燥特性的研究    张志军

玉米基因型的硫效率差异及氮硫互作对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    谢瑞芝

玉米喜肥等级及其氮磷钾平衡调控技术研究    谢佳贵

豌豆过氧化氢酶基因在玉米中的转化    杨芳

不同供锌浓度下玉米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吕萌萌

干旱胁迫下玉米转录因子家族表达分析    王志东

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丁布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研究    李晓辉

不同阴离子形态锌化合物胁迫下玉米的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王玉芳

贵州部分玉米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关琦

砷对玉米产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郝玉波

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形成与生理特性的研究    马贇花

黑龙江西北部玉米膜下滴灌试验研究    白静